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氧基硅氧烷及其功能化产物研究 Ⅰ.制备 被引量:5
1
作者 邱玮丽 马晓华 +2 位作者 杨清河 付延鲍 宗祥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56-462,共7页
通过正硅酸甲酯(TMOS)在酸性条件下的部分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聚甲氧基硅氧烷(PMOS),详细讨论了水与 TMOS的摩尔比(r)对 PMOS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丙烯酸-2-羟乙酯(HEA)通过酯交换反应使PMOS的部分甲氧基变为丙烯酰氧乙氧基... 通过正硅酸甲酯(TMOS)在酸性条件下的部分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聚甲氧基硅氧烷(PMOS),详细讨论了水与 TMOS的摩尔比(r)对 PMOS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用丙烯酸-2-羟乙酯(HEA)通过酯交换反应使PMOS的部分甲氧基变为丙烯酰氧乙氧基,从而得到可进行热聚合或光聚合反应的功能化聚甲氧基硅氧烷 PAMOS,讨论了影响酯交换反应的各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基硅氧烷 功能化产物 制备 交换反应 缩合反应 正硅酸甲酯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超临界干燥法制备SiO_2气凝胶 被引量:52
2
作者 甘礼华 陈龙武 张宇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4-508,共5页
应用廉价的国产硅溶胶为原料,通过凝胶过程和干燥过程条件的选择,以非超临界干燥技术最终获得了块状SiO2气凝胶.该气凝胶外观状态与应用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得的完全一致,其微观结构也相当良好,其直径和孔分布均匀.溶液的配比和pH对凝胶... 应用廉价的国产硅溶胶为原料,通过凝胶过程和干燥过程条件的选择,以非超临界干燥技术最终获得了块状SiO2气凝胶.该气凝胶外观状态与应用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得的完全一致,其微观结构也相当良好,其直径和孔分布均匀.溶液的配比和pH对凝胶过程和气凝胶样品的密度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同时pH值与SiO2的粒径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依据制备条件的变化,所得SiO2气凝胶的密度约在200~400kg·m-3,比表面在250~300m2·g-1之间变化,平均孔径约为11~20nm,而孔隙率在9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非超临界干燥 SI02 硅溶胶 制备 轻质纳米多孔材料 正硅酸甲酯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G/SiO_2杂化凝胶固定酪氨酸酶处理含酚废水 被引量:5
3
作者 邵健 王亚玲 季美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初步提纯的马铃薯酷氨酸酶(TYR)固定于海藻酸钠/二氧化硅(ALG/SiO2)凝胶复合物中,并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在pH=7.0时,固定化酪氨酸酶的比活力为1120 U/g。25℃,以邻苯二酚作底物时,其米氏常数为10.6 mmol/L。相对于游离酶和海藻酸钠固... 初步提纯的马铃薯酷氨酸酶(TYR)固定于海藻酸钠/二氧化硅(ALG/SiO2)凝胶复合物中,并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在pH=7.0时,固定化酪氨酸酶的比活力为1120 U/g。25℃,以邻苯二酚作底物时,其米氏常数为10.6 mmol/L。相对于游离酶和海藻酸钠固定化酶,本杂化凝胶固定酷氨酸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连续使用性。研究表明,本固定化酪氨酸酶有可能实际应用于含酚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酷氨酸酶 正硅酸甲酯 苯酚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BON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李建权 张玉军 +1 位作者 龚红宇 赵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3-996,共4页
以水为溶剂,以硼酸和正硅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合成SiBO前驱体凝胶,通过1200~1600℃高温氮化、粉磨工艺制备出SiBON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粒径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Si-B-O-N纳米粉体的化学键... 以水为溶剂,以硼酸和正硅酸甲酯为主要原料,合成SiBO前驱体凝胶,通过1200~1600℃高温氮化、粉磨工艺制备出SiBON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元素分析、粒径分析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Si-B-O-N纳米粉体的化学键结构、形貌特征和元素分布。研究表明,SiBON纳米粉体含有部分晶态SiO2和BN,其余为非晶态,且粉体结构含有B-N、B-O、B-O-B、O-Si-O、B-N-Si等键,并含有少量的Si-O-Si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BON 正硅酸甲酯 纳米粉体 B-N-S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硅氧键硅单体对苯丙乳液聚合稳定性及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夏宇正 崔永恒 +1 位作者 陈晓农 石淑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共7页
利用全硅氧键硅单体与丙烯酸酯、苯乙烯进行乳液共聚,一直是直接制取纳米二氧化硅苯丙复合乳液的理想方法,但因硅氧键水解速度快于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速度,故存在聚合稳定性差的问题。文中先以正硅酸四甲酯、环己醇和甲基丙... 利用全硅氧键硅单体与丙烯酸酯、苯乙烯进行乳液共聚,一直是直接制取纳米二氧化硅苯丙复合乳液的理想方法,但因硅氧键水解速度快于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自由基聚合速度,故存在聚合稳定性差的问题。文中先以正硅酸四甲酯、环己醇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正己烷为甲醇共沸剂,通过两步酯交换反应,制得了不同疏水性的全硅氧键乙烯基不饱和硅单体;然后以其为功能单体,经乳液聚合制得可在成膜过程中就地生成纳米二氧化硅的复合苯丙乳液。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酯交换产物中的主要组分;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测试、铅笔划痕硬度对乳液及乳胶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单体加入量在30%(质量分数)时,乳液聚合仍有很好的稳定性;乳胶粒粒径分布较窄,粒径约100 nm;乳胶膜中存在纳米二氧化硅晶体,膜硬度达H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硅氧键硅单体 苯丙乳液 乳液聚合稳定性 硅酸 纳米二氧化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强度、低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6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46,共1页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高强度、低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新方法,属于无机多孔材料技术领域。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将正硅酸甲酯或者正硅酸乙酯在pH为1.5—4.5条件下于50~80℃水解2—6h;之后滴加氨水,并注入到模具中,使之在空气中...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高强度、低密度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新方法,属于无机多孔材料技术领域。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将正硅酸甲酯或者正硅酸乙酯在pH为1.5—4.5条件下于50~80℃水解2—6h;之后滴加氨水,并注入到模具中,使之在空气中成为湿凝胶单体;将所得的湿凝胶放在高压罐中,在一定配比的老化液中于80~150℃下老化3—10d;最后进行干燥,即可得到强度高并且密度低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定型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工艺简单,在提高了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强度的同时,保证了其密度低的优点,促进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在定型绝热制品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气凝胶 制备方法 低密度 高强度 材料技术 硅酸 正硅酸甲酯 材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