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基于自组织地图和正矩阵分解的临澧县土壤研究
1
作者 邹昊 李武清 +4 位作者 任伯帜 谢青 蔡昭奇 陈禄源 王瑾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371-1382,共12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科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中国临澧县土壤中六种重金属(As、Cd、Cr、Cu、Zn和Pb)的污染水平、分布、来源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样本浓度分析结果显示Cd的浓度均超过背景值,超标率达到100%,其余... 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环境科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中国临澧县土壤中六种重金属(As、Cd、Cr、Cu、Zn和Pb)的污染水平、分布、来源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样本浓度分析结果显示Cd的浓度均超过背景值,超标率达到100%,其余元素的平均浓度与背景值相近,超标率均在13.5%以下。地累计指数和富集因子指数均显示Cd是污染最严重的元素,其他元素则处于轻度污染级别以下。自组织地图(SOM)和正矩阵分解(PMF)的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活动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之一,而自然风化和工业污染也会导致土壤污染。Cd是临澧县土壤中污染最显著的元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达到较高风险等级。本研究为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环境风险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 正矩阵分解 重金属污染 土壤 自组织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分解和子模最大化的微博新闻摘要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彼洋 孙锐 姬东鸿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92-2896,2928,共6页
针对面向微博的中文新闻摘要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一种将矩阵分解与子模最大化相结合的新闻自动摘要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正交矩阵分解模型得到新闻文本潜语义向量,解决了短文本信息稀疏问题,并使投影方向近似正交以减少冗余;然后从相关性... 针对面向微博的中文新闻摘要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一种将矩阵分解与子模最大化相结合的新闻自动摘要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正交矩阵分解模型得到新闻文本潜语义向量,解决了短文本信息稀疏问题,并使投影方向近似正交以减少冗余;然后从相关性和多样性等方面评估新闻语句集合,该评估函数由多个单调子模函数和一个评估语句不相似度的非子模函数组成;最后设计贪心算法生成最终摘要。在NLPCC2015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面向微博的新闻自动摘要质量,ROUGE得分超过其他基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模属性 矩阵分解 新闻摘要 抽取式摘要 微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典型生态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源解析
3
作者 岳瑞 张梦林 +3 位作者 段佳辉 宁墨奂 陈星 陈国栋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7-2927,共11页
为探明重庆市生态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分析其污染来源,以石柱县(2129 km^(2))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716件、岩样100件和5件矿渣,分析研究区重金属质量比和分布特征。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对研... 为探明重庆市生态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分析其污染来源,以石柱县(2129 km^(2))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716件、岩样100件和5件矿渣,分析研究区重金属质量比和分布特征。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正矩阵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分析研究区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中As、Cd、Cr、Cu、Hg、Ni、Pb和Zn超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的比率分别为0.0625%、28.24%、0.09%、0.4%、0.185%、1.8%、0.055%和0;在空间分布上,重金属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的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中,表明重金属富集与地层构成有关;单因子指数评价表明,研究区Cd环境质量较差,有31.24%面积的土壤受到污染;内梅罗综合评价显示,研究区土壤环境污染等级以清洁和轻微污染为主;地积累指数显示,主要污染物为Cd、As和Hg,分别有23.31%、11.24%和10.85%的点位出现污染,表明Cd在研究区内存在明显富集现象;PMF模型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重金属来源主要为3种,分别是自然来源、工农业和交通混合源、工业源,所占比例分别为47.83%、25.37%和26.78%。土壤中Cd元素的质量比会随着岩石中Cd元素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工矿企业周边矿渣中重金属质量比显著高于研究区平均值,这进一步表明重金属富集形成与自然背景值和工业活动有关。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源解析表明,由自然源和工业源造成的Cd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风险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重金属污染 重庆市 污染评价 正矩阵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MIMO-OFDM系统QR分解的分布式脉动阵列处理算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勇旭 吴斌 +2 位作者 周玉梅 蔡菁菁 夏凯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68-1973,共6页
针对多载波系统中信道矩阵QR(正交三角矩阵)分解的延时问题,该文提出适用于MIMO-OFDM系统QR分解的分布式脉动阵列处理(Distributed Systolic Array Processing,DSAP)算法。该算法包含两种处理机制,一是交织预处理,对不同子载波信道矩阵... 针对多载波系统中信道矩阵QR(正交三角矩阵)分解的延时问题,该文提出适用于MIMO-OFDM系统QR分解的分布式脉动阵列处理(Distributed Systolic Array Processing,DSAP)算法。该算法包含两种处理机制,一是交织预处理,对不同子载波信道矩阵行矢量进行分组交织处理,按照延时递增规律将每列信道矩阵元素读出并输入到脉动阵列;二是分布式脉动阵列计算,通过脉动阵列边界单元和内部单元中流水线CORDIC计算和子载波同步处理实现信道矩阵QR分解分布式处理,实现不同子载波QR分解分布于脉动阵列边界单元和内部单元中CORDIC不同级。与串行脉动阵列处理(Serial Systolic Array Processing,SSAP)算法比,DSAP算法充分利用时钟周期,分解延时约为SSAP算法的8%,有效减少数据处理延时,而复杂度几乎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QR(交三角矩阵)分解 分布式脉动阵列处理 MIMO—OFDM 低延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冬季西咸新区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5
作者 李凡 刘立忠 +2 位作者 李养养 刘济铭 易鹏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7,共12页
为探究秋冬季西咸新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2年7月25日至12月21日进行了VOCs在线监测,分析了西咸新区秋冬季VOCs污染特征、反应活性及来源贡献。结果显示,西咸新区秋季与冬季VOCs体积分数分别为41.51×10^(-9... 为探究秋冬季西咸新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2年7月25日至12月21日进行了VOCs在线监测,分析了西咸新区秋冬季VOCs污染特征、反应活性及来源贡献。结果显示,西咸新区秋季与冬季VOCs体积分数分别为41.51×10^(-9)与64.47×10^(-9)。在秋季,占比最高的组分依次为烷烃(29.6%)、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29.2%)和卤代烃(19.5%);在冬季,烷烃(44.7%)、OVOC(16.8%)和烯烃(15.7%)占比最高。VOCs日变化趋势整体与细颗粒物(PM_(2.5))、二氧化氮(NO_(2))接近,呈早晚高、午间低的特征;臭氧(O_(3))日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综合分析VOCs的羟基自由基(·OH)消耗速率及对O_(3)、PM_(2.5)生成的贡献发现,秋季光化学反应活性最高的VOCs物种为乙醛、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乙烯、异戊二烯、正己醛、丙醛,冬季为丙烯、甲苯、苯、乙醛、间/对二甲苯、乙烯等。通过基于光化学损失校正的正交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开展源解析研究,识别出5个主要大气污染源:机动车排放源(28.8%)、工业排放源(11.4%)、溶剂使用源(9.6%)、燃煤排放源(19.9%)以及液化石油气/天然气(LPG/NG)源(30.3%)。LPG/NG源与机动车排放源管控应作为西咸新区VOCs污染防控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咸新区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化学活性 光化学损失 矩阵因子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hur Forms and Normal-Nilpotent Decompositions 被引量:1
6
作者 LI Zhen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0-1211,共12页
Real and complex Schur forms have been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fluid mechanics community recently,especially related to vortices and turbulence.Several decompositions of the velocity gradient tensor,su... Real and complex Schur forms have been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the fluid mechanics community recently,especially related to vortices and turbulence.Several decompositions of the velocity gradient tensor,such as the triple decomposition of motion(TDM)and normal-nilpotent decomposition(NND),have been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local motions of fluid elements.However,due to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non-uniqueness of Schur forms,as well as various possible definitions of NNDs,confusion has spread widely and is harming the research.This work aims to clean up this confusion.To this end,the complex and real Schur forms are derived constructively from the very basics,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for their non-uniqueness.Conditions of uniqueness are proposed.After a general discussion of normality and nilpotency,a complex NND and several real NNDs as well as normal-nonnormal decompositions are constructed,with a brief comparison of complex and real decompositions.Based on that,several confusing points are clarified,such a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NND and TDM,and the intrinsic gap between complex and real NNDs.Besides,the author proposes to extend the real block Schur form and its corresponding NNDs for the complex eigenvalue case to the real eigenvalue case.But their justification is left to further investig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ur form normal matrix nilpotent matrix tensor decomposition vortex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两次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申博 余雪 +3 位作者 赵庆炎 杨留明 尹沙沙 张瑞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25-2431,共7页
于2017年11月21~29日利用在线金属分析仪及气象仪器在郑州大学站点进行连续观测,识别郑州市秋冬季节典型灰霾重污染爆发的成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采样点大气PM_(2.5)中As,Mn,Fe,Cu和Zn等元素浓度相比其他城市较高;基于气象数据统计分析... 于2017年11月21~29日利用在线金属分析仪及气象仪器在郑州大学站点进行连续观测,识别郑州市秋冬季节典型灰霾重污染爆发的成因.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采样点大气PM_(2.5)中As,Mn,Fe,Cu和Zn等元素浓度相比其他城市较高;基于气象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来自郑州市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以及低风速、高湿度的静稳天气造成的本地排放污染物积聚是这两次重污染形成的主要气象因素;同时,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定量解析出观测期间主要贡献源:扬尘源(36.8%),机动车源(27.6%),工业源(21.0%)和燃烧源(14.6%).其中,扬尘源在清洁天的贡献占比较高,而重污染期间机动车源和燃烧源的贡献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 在线金属分析仪 矩阵因子分解 重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采暖期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程水源 刘超 +3 位作者 韩力慧 李悦 王志娟 田川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591,597,共7页
为研究北京市采暖期PM2.5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监测点进行PM2.5样品的采集.本研究分析PM2.5及其OC和EC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并采用ρ(OC)/... 为研究北京市采暖期PM2.5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监测点进行PM2.5样品的采集.本研究分析PM2.5及其OC和EC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并采用ρ(OC)/ρ(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的质量浓度.除此之外,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OC和EC的来源及其来源贡献量.结果表明:北京市采暖期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90.69±61.86)μg/m3,其中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1.91±12.02)、(5.03±2.58)μg/m3,分别占PM2.5的24.16%和5.55%;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8.37±6.05)μg/m3,占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质量浓度的37.27%.PM2.5中OC和EC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它们来源相同,且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量达44.70%,成为OC、EC的重要来源.因此,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将成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PM2.5)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来源解析 矩阵因子分解(PM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特征融合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建明 杨丽瑞 王良民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43-646,649,共5页
针对目前大部分人脸表情识别算法中仅提取图像的某一类特征,导致特征参数不能全面反映脸部情感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和离散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识别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对同一个图像序列分别使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和标准... 针对目前大部分人脸表情识别算法中仅提取图像的某一类特征,导致特征参数不能全面反映脸部情感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和离散隐马尔可夫模型(HMM)识别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对同一个图像序列分别使用离散小波变换(DWT)和标准正交非负矩阵分解(ONMF)提取纹理信息,使用改进的主动表观模型(AAM)提取几何形变信息,再使用高维小样本下典型相关分析(CCA)对提取的两种特征进行特征融合,最后使用离散HMM来进行表情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特征融合后,在较少特征向量维数下该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识别 离散小波交换 标准交非负矩阵分解 主观表现模型 典型相关分析 隐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市城区PM2.5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吾比努尔·热克甫 玉散·吐拉甫 +4 位作者 迪丽努尔·塔力甫 王新明 阿布力克木·阿不力孜 亚力昆江·吐尔逊 丁翔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3-833,共11页
为了解中国极干旱区域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的组成特征及污染水平,于2014年1—12月采集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样品,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离子色谱仪(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中PAHs(多环... 为了解中国极干旱区域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的组成特征及污染水平,于2014年1—12月采集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样品,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离子色谱仪(I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及元素分析仪分析其中PAHs(多环芳烃)、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有机碳)和EC(元素碳)等化学组分.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年均值为(770.11±568.01)μg/m^3,呈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趋势;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_(16)PAHs(总多环芳烃)分别占PM_(2.5)质量浓度的15.292%、9.789%、4.246%、0.331%、0.015%.利用PMF(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法)分别对PM_(2.5)中PAHs和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进行来源解析表明,PAHs主要来源为煤和汽油燃烧排放(13.91%)、生物质燃烧(33.98%)、天然气燃烧(52.11%);金属元素、水溶性无机离子、OC、EC的主要来源为土壤尘(56.49%)、油类燃烧(25.49%)、机动车排放(10.09%)、燃煤及生物质燃烧(7.93%).研究显示,采样期间沙尘对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组成影响较大,是该地区大气污染来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市城区 PM2.5 化学组成 矩阵因子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AMS研究西安市重污染天气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闫璐璐 刘焕武 +2 位作者 黄学敏 高健 张文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41-1848,共8页
为了对西安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的细颗粒物进行动态源解析,于2016年12月5—22日,利用SPAMS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开展连续观测.将观测期分为4个阶段,结合气象条件对不同阶段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依据质... 为了对西安市冬季重污染过程中的细颗粒物进行动态源解析,于2016年12月5—22日,利用SPAMS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在西安市城市运动公园开展连续观测.将观测期分为4个阶段,结合气象条件对不同阶段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进行分析比较.依据质谱特征,将所采集到的颗粒分为EC (元素碳)、OC (有机碳)、ECOC (混合碳)、HM (重金属)、LEV (左旋葡聚糖)、Si O3(矿尘)、K (钾)、Na (钠)、HOC (有机大分子)及Other (其他)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所采集到的OC类颗粒物数量最多,在重污染阶段OC、K和EC类颗粒物占颗粒总数的70%以上,是重污染天气的主要组成颗粒.在雾霾消散期,OC、LEV和Si O3类颗粒是主要类型颗粒物.根据颗粒物的化学类型及离子特征,利用PMF (正交矩阵因子分解)模型法得到6种污染源贡献率分别为27. 7%(燃煤源)、22. 3%(二次污染源)、20. 4%(交通源)、10. 4%(生物质燃烧源)、9. 7%(工艺过程源)、6. 5%(扬尘源)及3. 0%(其他未知源).研究显示:在重污染阶段,燃煤源与交通源占比大幅上升,与二次污染源共同造成了此次重污染天气;在雾霾消散期,扬尘源及生物质燃烧源成为大气细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 细颗粒物 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石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聂烨 彭瑾 +1 位作者 王祖武 成海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83-190,共8页
为研究黄石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该文于2018年7月-2019年4月,在黄石市城区使用苏玛罐采集大气VOCs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C-MS/FID)测定71种VOCs。结果表明,黄石市总挥发性有机物(T... 为研究黄石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及来源,该文于2018年7月-2019年4月,在黄石市城区使用苏玛罐采集大气VOCs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GC-MS/FID)测定71种VOCs。结果表明,黄石市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为(24.1±9.01)×10^(-9)(体积浓度),季节性变化趋势为冬季高夏季低。黄石市大气VOCs的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为128μg/m^(3),对OFP贡献最大的物种是乙烯,其值为21.2μg/m^(3)。特征物种比值显示,黄石市大气存在一定老化现象,异戊烷和正戊烷可能受到燃料燃料蒸发和机动车排放影响,甲苯和苯受机动车尾气影响较大。正交矩阵因子模型的解析结果显示VOCs的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源(30.44%)、燃料挥发源(24.48%)、燃烧源(22.58%)、石油化工源(9.26%)、溶剂使用源(8.06%)和植物排放源(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春季PM_(2.5)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变红 王锦 +6 位作者 曹夏 许东东 冯瞧 刘文霞 杨震龙 王勇 李建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206,共9页
利用大气重金属分析仪(Amms-100)获取宝鸡市高新区2020年3月1日-4月24日PM_(2.5)中金属元素的逐时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PM_(2.5)及其金属元素的日变化特征,并运用富集因子和正矩阵因子分解法探讨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高新区春季PM... 利用大气重金属分析仪(Amms-100)获取宝鸡市高新区2020年3月1日-4月24日PM_(2.5)中金属元素的逐时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分析PM_(2.5)及其金属元素的日变化特征,并运用富集因子和正矩阵因子分解法探讨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高新区春季PM_(2.5)质量浓度为(51.5±25.2)μg/m^(3);金属元素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6μg/m^(3),约占PM_(2.5)的8.9%。日变化中,K、Al、Fe、Ca和Ba呈"双峰"分布;Zn、Pb和Co呈"单峰"变化。富集因子分析显示,Zn和Pb的EF值>40,主要来自人为源;Ca、Fe和V的EF值<1,主要来自于地壳;Cr、Cu、Mn和Ba的EF在2~5之间分布,受自然和人为两大来源共同作用。源解析结果表明,春季金属元素主要来源于扬尘源(44.3%)、交通源(26.5%)、工业源(20.9%)和燃烧源(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元素 PM_(2.5) 富集因子 矩阵因子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市秋冬季大气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佳慧 曹霞 +4 位作者 陈阳 徐媛倩 王号召 岳利波 盛浩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研究开封市秋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组分及主要来源,分别于2017、2018年秋冬季在开封市设置了3个点位采集大气PM_(2.5)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XRF)、离子色谱法(IC)与热光反射法(TOR)分别测定了PM_(2.5)中元素、水溶性离... 为研究开封市秋冬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组分及主要来源,分别于2017、2018年秋冬季在开封市设置了3个点位采集大气PM_(2.5)样品。采用X射线荧光法(XRF)、离子色谱法(IC)与热光反射法(TOR)分别测定了PM_(2.5)中元素、水溶性离子及碳质组分特征,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析PM_(2.5)来源。结果表明,2017、2018年秋冬季开封市大气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4.38、111.48μg/m_(3),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分别为54.48、58.16μg/m_(3),其中3种二次无机离子(NO^(-)_(3)、NH_(4)^(+)、SO_(4)^(2-))是主要组分。2017、2018年秋冬季NO^(-)_(3)与SO_(4)^(2-)质量比分别为1.91、2.56,表明PM_(2.5)受移动源影响增大。二次有机碳(SOC)是PM_(2.5)中有机碳(OC)的主要来源,2017、2018年分别占OC的93.70%、73.20%。开封市PM_(2.5)主要来源于二次无机源、机动车排放源、扬尘源和燃煤源,与2017年相比,2018年秋冬季二次无机源、扬尘源贡献率分别下降15.2百分点、8.3百分点,燃煤源和机动车排放源的贡献率分别上升8.0百分点、5.9百分点。开封市2018年采取的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二次无机源、扬尘源等对PM_(2.5)浓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市 细颗粒物 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WT和ONMF的人脸表情特征提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丽瑞 张建明 王良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4789-4793,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ation,DWT)和标准正交非负矩阵分解(orthonormal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ONMF)的人脸表情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先通过离散小波变换,降低图像的噪声,并将得到的图像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ation,DWT)和标准正交非负矩阵分解(orthonormal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ONMF)的人脸表情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先通过离散小波变换,降低图像的噪声,并将得到的图像的低频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再采用标准正交非负矩阵分解来提取表情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PCA,NMF和LNMF方法,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类内与类间距离的比值,体现了很好的聚类效果;较高的识别率和较快的识别速度表明了该特征提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离散小波变换 标准交非负矩阵分解 类内类间距离比值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市冬季碳质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变红 王锦 +3 位作者 曹夏 冯瞧 张容端 刘文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36-3345,共10页
通过2018-11-15至2019-01-31在宝鸡市陈仓环保局、文理学院、监测站的3个采样点进行PM_(2.5)样品采集,使用热光反射法(TOR)对其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进行检测,分析OC和EC浓度及相关性特点,并利用比值法和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研... 通过2018-11-15至2019-01-31在宝鸡市陈仓环保局、文理学院、监测站的3个采样点进行PM_(2.5)样品采集,使用热光反射法(TOR)对其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含量进行检测,分析OC和EC浓度及相关性特点,并利用比值法和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研究冬季碳组分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采样期间OC平均质量浓度为陈仓环保局((24.8±10.7)μg·m^(-3))>文理学院(20.9±10.2)μg·m^(-3))>监测站((14.5±6.7)μg·m^(-3));EC平均质量浓度为陈仓环保局((6.4±3.5)μg·m^(-3))>文理学院((4.8±3.0)μg·m^(-3))>监测站((4.3±2.4)μg·m^(-3)).OC、EC相关性在陈仓环保局(0.67)低于文理学院(0.93)和监测站(0.91),表明陈仓环保局碳质来源较为复杂,文理学院和监测站碳质来源较为一致.估算SOC平均质量浓度结果显示陈仓环保局((17.1±8.3)μg·m^(-3))>文理学院((15.4±7.6)μg·m^(-3))>监测站((10.6±4.9)μg·m^(-3)),占OC浓度的69.2%、73.5%和73.2%.随着污染加重OC、EC和SOC对PM_(2.5)的贡献率逐渐降低.基于比值法和PMF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碳组分中OC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41.8%)、燃煤(30%)、汽油车(19.8%)和柴油车(8.4%);EC主要受汽油车(52.1%)、柴油车(26.3%)和生物质燃烧(21%)等一次排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元素碳 矩阵因子分解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R-RBL的短期径流预测研究
17
作者 刘扬 王立虎 +1 位作者 杨礼波 刘雪梅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目的】针对当前径流预测中存在的预测精确度低、稳定性差、延时高,机理认识不深刻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正交三角分解的宽度学习模型(QR-RBL)。【方法】该模型利用正交三角矩阵分解重新定义宽度学习输出层权重矩阵求解方案,可有效... 【目的】针对当前径流预测中存在的预测精确度低、稳定性差、延时高,机理认识不深刻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正交三角分解的宽度学习模型(QR-RBL)。【方法】该模型利用正交三角矩阵分解重新定义宽度学习输出层权重矩阵求解方案,可有效提高宽度学习模型的预测效率。同时,为提高宽度学习的泛化能力,将正则化方法引入QR-BL,进一步完成QR-RBL预测模型。最后,在QR-RBL的基础上,构建基于QR-RBL的径流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径流自相关思想,动态化、智能化选择预测序列,然后通过设置滑动窗口,获取预测步长,最后通过QR-RBL进行未来预测。【结果】以黄河流域部分水文站试验数据为基础,结果表明,基于QR-RBL的径流预测模型相比于传统宽度学习模型,其效率提高0.68倍。相比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ANN)预测精准度提高0.79倍,可信度提高1.1倍。【结论】综合以上分析,QR-RBL算法在径流预测方面有效的提高了模型的精准度,可信度和效率,为径流预报,灾害监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测 交三角矩阵分解 宽度学习 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