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建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4-57,共4页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林建华(中央党校)冯友兰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有其特色的,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试图就其“正”、“负”方法的形成与运用作一探索,认识这...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林建华(中央党校)冯友兰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有其特色的,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试图就其“正”、“负”方法的形成与运用作一探索,认识这两种方法在冯友兰哲学中的相互关系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
的方法
正的方法
哲学
方法
论
形上学
《新理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中西文化观
逻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
被引量:
4
2
作者
郭淑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5,共6页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与整个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这种对神秘主义的独特诠解,斫出了一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从而为建构当代中国形上学的新范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神秘主义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负的方法”与“不可言说”——冯友兰新理学与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方法比较申论
3
作者
郑飞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和冯先生在运用逻辑分析法言说“可以言说者”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面对“不可言说者”的人生问题,两者则终归体现出“沉默”与“言说”的分野,这种分野又从一个侧面透射出中西哲学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精神性的内省境...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和冯先生在运用逻辑分析法言说“可以言说者”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面对“不可言说者”的人生问题,两者则终归体现出“沉默”与“言说”的分野,这种分野又从一个侧面透射出中西哲学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精神性的内省境界与外在性的科学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体系
维特根斯坦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洪谦对冯友兰形而上学方法论的批评
被引量:
3
4
作者
双修海
尹维坤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2期68-79,90,197,共14页
冯友兰用以建立其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是"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的结合。"正的方法"也称为"逻辑分析的方法"。冯友兰的形而上学理论受到洪谦(曾为维也纳学派成员)的批评。蒯因从西方分析哲...
冯友兰用以建立其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是"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的结合。"正的方法"也称为"逻辑分析的方法"。冯友兰的形而上学理论受到洪谦(曾为维也纳学派成员)的批评。蒯因从西方分析哲学内部突破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的理论,促成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语言学转向;与之类似,冯友兰从西方分析哲学外部完成了这种突破,结合中国哲学重建分析性的形而上学。冯友兰的形而上学并非继承维也纳学派的观点,因此,洪谦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站在维也纳学派的立场上对冯友兰的形而上学理论进行批评,那是不得要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形而上学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洪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友兰重建形上学之方法
5
作者
胡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形上学
冯友兰
分析命题
负
的方法
正的方法
综合命题
重言式
新理学
经验事实
维也纳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友兰对中西哲学差异之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单正齐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哲学意识
宗教情怀
主观对立
天人合一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晓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8,共6页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本文力求阐明冯友兰的新统的内在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理学
冯友兰哲学
负
的方法
中国哲学
道家
道中庸
极高明
负
方法
儒家
正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
被引量:
1
8
作者
沈跃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70-74,共5页
冯友兰十分重视逻辑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自觉引进和运用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冯友兰发现了“大全”悖论并意识到逻辑分析方法在把握形而上智慧方面的局限性 ,因而力主用“正的方法”(逻辑分析方...
冯友兰十分重视逻辑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自觉引进和运用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冯友兰发现了“大全”悖论并意识到逻辑分析方法在把握形而上智慧方面的局限性 ,因而力主用“正的方法”(逻辑分析方法 )和“负的方法”(直觉方法 )相结合来消解这种悖论。“大全”悖论的消解对冯先生的哲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悖论
大全悖论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如何提高技能训练成效
9
作者
李高儒
《职教论坛》
1997年第12期42-42,共1页
如何提高技能训练成效李高儒一、确定训练目标的合理性训练目标是训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训练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双方是否明确自己应达到的训练目标。而合理的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具有指向、激励和标准作用。能使训练的盲...
如何提高技能训练成效李高儒一、确定训练目标的合理性训练目标是训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训练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双方是否明确自己应达到的训练目标。而合理的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具有指向、激励和标准作用。能使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技能
训练成效
训练目标
技能训练
反馈信息
基本技能
示范
动作迁移
正的方法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表扬的艺术
10
作者
夏波
《职教论坛》
1999年第3期47-47,共1页
表扬,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常用于学习、工作的管理方法。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会不会表扬,怎样表扬,如何更大的发挥表扬的作用,本身就是学问。应该说,表扬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无须特殊的工具,无须耗费...
表扬,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常用于学习、工作的管理方法。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会不会表扬,怎样表扬,如何更大的发挥表扬的作用,本身就是学问。应该说,表扬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无须特殊的工具,无须耗费太长的时间,更无须什么物力,只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性
班主任教师
成长因素
运用表
调动学生
学校教育
教育管理
掌握方式
管理
方法
正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建华
机构
中央党校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4-57,共4页
文摘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林建华(中央党校)冯友兰的哲学方法论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有其特色的,他的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本文试图就其“正”、“负”方法的形成与运用作一探索,认识这两种方法在冯友兰哲学中的相互关系及...
关键词
负
的方法
正的方法
哲学
方法
论
形上学
《新理学》
冯友兰
中国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中西文化观
逻辑学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
被引量:
4
2
作者
郭淑新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5,共6页
文摘
人们通常将冯友兰哲学视为一种具有新实在论特征的理性主义形态。然而,冯友兰哲学在追求严密清晰的逻辑分析的同时,“神秘主义”也是一条一以贯之的经线。冯友兰将神秘主义理解为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并主张“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与整个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这种对神秘主义的独特诠解,斫出了一条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从而为建构当代中国形上学的新范式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冯友兰
神秘主义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Keywords
Feng You-lan
mysticism
positive method
negative method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负的方法”与“不可言说”——冯友兰新理学与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方法比较申论
3
作者
郑飞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6期148-150,共3页
文摘
如果说维特根斯坦和冯先生在运用逻辑分析法言说“可以言说者”方面保持一致的话,面对“不可言说者”的人生问题,两者则终归体现出“沉默”与“言说”的分野,这种分野又从一个侧面透射出中西哲学文化之间的深层差异——精神性的内省境界与外在性的科学认知。
关键词
新理学体系
维特根斯坦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分类号
B26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洪谦对冯友兰形而上学方法论的批评
被引量:
3
4
作者
双修海
尹维坤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2期68-79,90,197,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语境主义反怀疑论方案批判研究"(项目编号:18BZX040)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先验论证的语境主义知识论研究"(项目编号:GD17CZX01)
东莞理工学院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建设项目(项目编号:GC100113-34)资助
文摘
冯友兰用以建立其新理学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是"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的结合。"正的方法"也称为"逻辑分析的方法"。冯友兰的形而上学理论受到洪谦(曾为维也纳学派成员)的批评。蒯因从西方分析哲学内部突破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的理论,促成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语言学转向;与之类似,冯友兰从西方分析哲学外部完成了这种突破,结合中国哲学重建分析性的形而上学。冯友兰的形而上学并非继承维也纳学派的观点,因此,洪谦以及其他一些学者站在维也纳学派的立场上对冯友兰的形而上学理论进行批评,那是不得要领的。
关键词
冯友兰
形而上学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洪谦
Keywords
Feng Youlan
metaphysics
positive method
negative method
Hong Qian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友兰重建形上学之方法
5
作者
胡军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形上学
冯友兰
分析命题
负
的方法
正的方法
综合命题
重言式
新理学
经验事实
维也纳学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友兰对中西哲学差异之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单正齐
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200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文摘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关键词
冯友兰
哲学意识
宗教情怀
主观对立
天人合一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
被引量:
1
7
作者
陈晓平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3-68,共6页
文摘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陈晓平(武汉大学哲学系)冯友兰先生在《新原道》中把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称为“新统”。在笔者看来,这一名称也适合于冯先生的整个哲学体系。本文就是在这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新统”一词的。本文力求阐明冯友兰的新统的内在涵...
关键词
新理学
冯友兰哲学
负
的方法
中国哲学
道家
道中庸
极高明
负
方法
儒家
正的方法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
被引量:
1
8
作者
沈跃春
机构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70-74,共5页
文摘
冯友兰十分重视逻辑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自觉引进和运用了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在创建“新理学”过程中冯友兰发现了“大全”悖论并意识到逻辑分析方法在把握形而上智慧方面的局限性 ,因而力主用“正的方法”(逻辑分析方法 )和“负的方法”(直觉方法 )相结合来消解这种悖论。“大全”悖论的消解对冯先生的哲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
冯友兰
悖论
大全悖论
正的方法
负
的方法
分类号
B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05 [哲学宗教—思维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如何提高技能训练成效
9
作者
李高儒
机构
成都市教科所职教室
出处
《职教论坛》
1997年第12期42-42,共1页
文摘
如何提高技能训练成效李高儒一、确定训练目标的合理性训练目标是训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训练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双方是否明确自己应达到的训练目标。而合理的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具有指向、激励和标准作用。能使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
关键词
提高技能
训练成效
训练目标
技能训练
反馈信息
基本技能
示范
动作迁移
正的方法
教师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表扬的艺术
10
作者
夏波
机构
吉林长春市第六中专学校
出处
《职教论坛》
1999年第3期47-47,共1页
文摘
表扬,是一种教育手段,一种常用于学习、工作的管理方法。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会不会表扬,怎样表扬,如何更大的发挥表扬的作用,本身就是学问。应该说,表扬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它无须特殊的工具,无须耗费太长的时间,更无须什么物力,只需多...
关键词
教育性
班主任教师
成长因素
运用表
调动学生
学校教育
教育管理
掌握方式
管理
方法
正的方法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由“正”入“负”──冯友兰哲学方法论的形成与运用
林建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
郭淑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负的方法”与“不可言说”——冯友兰新理学与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方法比较申论
郑飞
《中州学刊》
CSSCI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评洪谦对冯友兰形而上学方法论的批评
双修海
尹维坤
《哲学分析》
CSSCI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冯友兰重建形上学之方法
胡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冯友兰对中西哲学差异之分析
单正齐
《江淮论坛》
CSSCI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评冯友兰的新统─—兼论冯友兰哲学的归属问题
陈晓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
沈跃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如何提高技能训练成效
李高儒
《职教论坛》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表扬的艺术
夏波
《职教论坛》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