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手术-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保存残根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吴昌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617-618,共2页
目的探讨牙周手术-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保存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市口腔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进行残根牙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残牙桩冠修复治疗,研究组给予牙周手术-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 目的探讨牙周手术-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保存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南阳市口腔医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进行残根牙治疗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残牙桩冠修复治疗,研究组给予牙周手术-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手术-正畸-修复联合方法治疗保存残根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周手术-修复 残根牙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牙缺失患者的单纯正畸治疗与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浅探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蕾 王传江 魏玉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失牙患者的缺牙特征及单纯正畸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我科矫治的先天失牙患者24人,拍全口曲面断层片、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根据面型及牙列拥挤度等决定治疗方案,通... 目的:探讨先天失牙患者的缺牙特征及单纯正畸或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2014年在我科矫治的先天失牙患者24人,拍全口曲面断层片、颞下颌关节开闭口位片及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根据面型及牙列拥挤度等决定治疗方案,通过正畸治疗将间隙集中后再义齿修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24例先天失牙患者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均获得正常覆盖、覆关系,面型协调,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先天缺失1~2牙的错畸形,根据面型、错情况、缺牙数目设计不同矫治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多牙先天牙缺失,常需正畸-修复联合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缺牙 治疗 -修复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成人牙周病患者磨牙区牙龈的影响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宝宽 施星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前后磨牙区牙周状况和牙龈外形指数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后成人牙周病患者磨牙区牙龈组织健康状况。方法:以我院第三门诊部24例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经过充分的牙周支持治疗,... 目的:通过对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前后磨牙区牙周状况和牙龈外形指数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后成人牙周病患者磨牙区牙龈组织健康状况。方法:以我院第三门诊部24例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经过充分的牙周支持治疗,待牙周炎症稳定控制后采取正畸治疗,比较正畸治疗前后的口腔卫生指标及牙龈状况,包括口腔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磨牙区的牙龈外形指数PPI、临床附着丧失CAL以及牙周袋探诊深度PD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24例患者接受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前后的对比发现:PLI、BI、PPI、PD及CAL等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磨牙区牙龈健康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提升。结论:正畸-牙周联合治疗能够纠正牙体的畸形,重建正常的咬合关系,改善磨牙区的牙龈状态,同时有利于菌斑的控制和牙周组织炎症反应的缓解,可以作为中重度牙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综合治疗 牙周 牙龈健康 磨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替牙期儿童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牙周组织的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静 李晨晨 +2 位作者 陈彬 乔芬 孟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6期27-30,共4页
目的评估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替牙期儿童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局部牙周组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50例替牙期儿童,依据错位牙是否伴有继发性咬合创伤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25)... 目的评估正畸-牙周联合治疗对替牙期儿童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局部牙周组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50例替牙期儿童,依据错位牙是否伴有继发性咬合创伤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25)为错位牙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的儿童;对照组(n=25)为牙齿有错位但不伴有咬合创伤的儿童。所有患儿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先行牙周状态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错位牙牙周袋探针深度(PD)、牙龈指数(GI)、出血指数(BI)和菌斑指数(PI)。结果治疗前研究组错位继发咬合创伤牙齿平均牙周指标PD、GI、BI、P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错位牙局部牙周状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PD、GI、BI、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替牙期出现错位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齿的儿童,应给予早期干预,正畸-牙周联合治疗不仅能去除咬合创伤、排齐牙齿,而且有利于患牙牙周组织的改建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联合治疗 替牙期 错位牙 继发性咬合创伤 牙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后根吸收早期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寅 李新桂 刘月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0,共4页
目的:观察正畸诱导牙根吸收后骨形成蛋白-2对牙根早期修复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在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后随机分为:Force组(继续加力)、Control组(停止加力)和BMP-2组(停止加力并牙周膜内注射BMP-2),在分组后第0、5、10和15天分别... 目的:观察正畸诱导牙根吸收后骨形成蛋白-2对牙根早期修复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在建立正畸牙根吸收模型后随机分为:Force组(继续加力)、Control组(停止加力)和BMP-2组(停止加力并牙周膜内注射BMP-2),在分组后第0、5、10和15天分别处死并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BMP-2组修复性牙骨质生成明显较Force、Control组早,且量大(P<0.01);BMP-2、Control组牙根吸收和破牙细胞数明显较Force组少(P<0.01)。结论:停止加力并局部使用BMP-2能有效促进因正畸吸收后牙根的早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诱导的牙根吸收 牙骨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正畸复发过程中牙周组织IL-6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睿 安晶涛 +1 位作者 宋冰 邵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研究在正畸复发的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组(24只),模型组在加力14d后去除装置,并随机分为模型0d组、模型7d组、模型14... 目的:研究在正畸复发的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与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组(24只),模型组在加力14d后去除装置,并随机分为模型0d组、模型7d组、模型14d组、模型21d组,分别在去除装置的第0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处死实验动物,取牙周组织,使用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炎症因子IL-6蛋白及基因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0d组的IL-6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模型7d组的IL-6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达到了IL-6表达的最高值(P<0.05)。模型14d组的IL-6表达水平虽有下降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模型7d组相比,模型21d组的IL-6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大鼠正畸复发导致IL-6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但在正畸复发的第14天开始逐渐消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牙齿移动模型 白细胞介素-6 牙周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成人牙周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宜云州 史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8期161-162,176,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成人牙周炎患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4月我院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37例成人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正畸治疗后23~48个月远期疗效。结果正畸治疗后37例患者咬合关系正常...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成人牙周炎患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4月我院经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37例成人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正畸治疗后23~48个月远期疗效。结果正畸治疗后37例患者咬合关系正常,前牙覆覆盖正常,牙齿排列整齐,邻接关系恢复,尖窝接触关系良好,牙齿松动明显好转,牙龈探诊未见出血,X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吸收停止或有增生影像。随访23~48个月,37例患者基本做到半年复查一次,其中无复发29例(78.4%),轻度复发8例(21.6%),无明显复发者。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能有效控制炎症,消除咬合创伤,排齐牙列,利于牙周组织痊愈及患牙固定,恢复患牙咀嚼和美观功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成人 牙周-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龈下残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孟晓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4期82-83,共2页
目的分析前牙龈下残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体会。方法对本院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年随访,48例前牙龈患者中牙周Ⅰ度为3例。断牙稳定度Ⅰ度主要表现为邻牙与牙龈形态相互协调3颗,其余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正畸牵引... 目的分析前牙龈下残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体会。方法对本院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年随访,48例前牙龈患者中牙周Ⅰ度为3例。断牙稳定度Ⅰ度主要表现为邻牙与牙龈形态相互协调3颗,其余治疗后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正畸牵引,而后对其进行烤瓷桩冠修复,治疗前牙龈下残根,可有效保留自然生长的牙根,维持了牙齿的美观度,有效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龈下残根 -修复 联合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修复联合矫治32例成人牙缺隙患者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金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2期68-68,共1页
目的对成人牙缺隙患者进行正畸-修复联合矫治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32例成人牙缺隙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根管充填治疗,实验组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显示,实验组成功率为95.1%,对照组组成功率为76... 目的对成人牙缺隙患者进行正畸-修复联合矫治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将32例成人牙缺隙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根管充填治疗,实验组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结果临床治疗显示,实验组成功率为95.1%,对照组组成功率为76.7%(P<0.05)。实验组在牙齿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所有时间均长于对照组,但是两组对比差异很小(P>0.05)。结论正畸-修复联合矫治治疗成人牙缺隙步骤简单,效果最佳且治疗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隙 成年人 -修复联合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侧固定矫治器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和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徐志明 李平 +2 位作者 薛慧 郁棨薰 徐燕群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唇侧固定矫治器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和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青少年唇侧固定正畸患者的口腔预防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50例采用唇侧固... 目的:分析和评价唇侧固定矫治器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和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青少年唇侧固定正畸患者的口腔预防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50例采用唇侧固定矫治器治疗的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接受固定正畸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9个月后患者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以及中切牙牙龈沟液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IL-17A水平。结果:接受正畸治疗1个月和9个月后,患者的PLI、SBI、GI和龈沟液中的IL-6、TNF-α、IL-17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9个月后患者的PLI、SBI、GI和龈沟液中的IL-6、TNF-α、IL-17A水平均低于治疗1个月时,但其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患者接受唇侧固定正畸治疗后PLI、SBI、GI和龈沟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这提示临床医生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以确保正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侧固定矫治器 治疗 牙周 菌斑指数 龈沟出血指数 牙龈指数 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外科综合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诗靖 吴敏茹 莫丽妮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外科综合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导萌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正畸-外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正畸-外科综合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上颌埋伏阻生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采用外科导萌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正畸-外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2%高于对照组的72.0%,不良事件发生率7.7%低于对照组的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畸-外科综合治疗上颌埋伏阻生牙的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阻生牙 -外科综合治疗 外科导萌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燕 范永祥 +1 位作者 张国明 范文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5-1116,共2页
关键词 牙周 牙周-联合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黏弹性的牙周膜本构模型构建及模拟 被引量:7
13
作者 仵健磊 彭伟 +2 位作者 董辉跃 姜献峰 刘云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4-201,共8页
为了准确描述牙周膜的生物力学行为,基于大变形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不可压缩各向同性假设,以人体牙周膜平面剪切和应力松弛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数据拟合功能,构建牙周膜的超-黏弹性本构模型及参数。随后,通过对5组牙... 为了准确描述牙周膜的生物力学行为,基于大变形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不可压缩各向同性假设,以人体牙周膜平面剪切和应力松弛实验数据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数据拟合功能,构建牙周膜的超-黏弹性本构模型及参数。随后,通过对5组牙周膜平面剪切实验过程的模拟,验证牙周膜超-黏弹性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牙周膜线弹性模型与超-黏弹性模型对载荷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在牙根位移量为0~0.06 mm时,牙周膜可近似用线弹性模型表示;当位移量大于0.06 mm,两种模型的差异显著,超-黏弹性模型更加符合牙周膜的材料特性。研究结果为牙周膜提供一种实用性强的超-黏弹性模型,为牙齿正畸的生物力学研究和治疗方案的精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 牙周 本构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患者正畸联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6期145-145,共1页
目的研究探讨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评价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牙周状况在综合矫治后得到了改善,正畸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排齐牙列,消除牙合创... 目的研究探讨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方法将68例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评价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结果牙周状况在综合矫治后得到了改善,正畸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排齐牙列,消除牙合创伤,保证了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 牙周-联合治疗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对人牙周膜干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萍萍 唐小莹 袁小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证实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cysteine X cysteine receptor 4,CXCR4)及探究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阻断剂... 目的:证实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亚家族受体4(cysteine X cysteine receptor 4,CXCR4)及探究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stromalcell-derived factor1,SDF-1)和阻断剂AMD3100(商品名:普乐沙福)对CXCR4表达的影响,从而为探究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消化组织块法联合有限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hPDLSCs,取第3代hPDLSCs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SDF-1组(200μg/L SDF-1),SDF-1+AMD3100组(200μg/L SDF-1+10 mg/L AMD3100)。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hPDLSCs上的表达及在SDF-1、AMD3100作用下CXCR4表达的变化。结果:1.筛选后的hPDLSCs可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证实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型鉴定其符合牙周膜干细胞的免疫表型。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PDLSCs上表达CXCR4,且应用SDF-1后上调CXCR4的表达,SDF-1+AMD3100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hPDLSCs可从新鲜离体牙的牙周膜中培养获得,经有限稀释法纯化后鉴定为间充质来源。2.hPDLSCs上表达CXCR4,SDF-1通过上调hPDLSCs上CXCR4的表达,AMD3100可阻断SDF-1与其受体CXCR4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趋化因子-1 CXC亚家族受体4 牙周膜干细胞 牙移动 AMD3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