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PV4通道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苏轩辰 刘亚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49-1053,共5页
正畸牙齿移动是临床正畸治疗的关键环节,通过在牙齿上施加合适的正畸力,正畸力传递至牙周会引起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适应性改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 channel,TRPV4)是一个作... 正畸牙齿移动是临床正畸治疗的关键环节,通过在牙齿上施加合适的正畸力,正畸力传递至牙周会引起牙齿周围软硬组织的适应性改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4 channel,TRPV4)是一个作用繁多、机制复杂的机械敏感性钙离子通道蛋白,在调控机械力的传导、炎症反应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者发现TRPV4通道也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本文就TRPV4通道在正畸牙齿移动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受体4型通道蛋白 正畸牙齿移动 骨重塑 牙周组织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美祥 丁寅 +3 位作者 徐如生 邹邦新 梁红英 梁志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7-20,共4页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为了研究骨质疏松状态下正畸牙齿移动时的牙周组织改建特征,我们利用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外力使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通过HE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光学显微...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病。为了研究骨质疏松状态下正畸牙齿移动时的牙周组织改建特征,我们利用雌性大鼠切除卵巢6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予外力使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通过HE染色对组织切片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骨质疏松时牙槽骨骨吸收活跃,牙周组织改建较快,压力侧牙周膜更窄,破骨细胞较多,成纤维细胞紊乱、稀少;张力侧成纤维细胞与成骨细胞较多,成骨明显,血管增生、扩张,成纤维细胞排列整齐,数目较多。但骨质疏松大鼠更容易出现牙周组织创伤性改变,如透明变性、牙骨质吸收等。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老年患者牙颌畸形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正畸牙齿移动 成纤维细胞 牙周组织改建 大鼠 观察 组织形态学 中老年人群 成骨 创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内iNOS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宝勇 丁寅 +2 位作者 潘峰 王光 沈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研究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于加力后1、2、3、7、14、21d,2组各处死4只动物,制作切片进行i... 目的:研究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组织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和正常组,每组24只。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分别于加力后1、2、3、7、14、21d,2组各处死4只动物,制作切片进行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牙周组织中iNOS的表达变化。结果:加力2、3、7、14、21d时,实验组iNO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牙周组织炎症使牙齿移动过程中iNOS表达升高,影响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一氧化氮 正畸牙齿移动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激光对正畸牙齿移动的疗效及对龈沟液IL-1β,RANKL和OPG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晶 张哲谌 李凌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ILT)对正畸牙齿移动的疗效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正畸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牙齿正畸治疗,实验... 目的:探讨低强度激光(LILT)对正畸牙齿移动的疗效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正畸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牙齿正畸治疗,实验组加用LILT治疗。比较治疗后牙齿累积移动距离(CMD)和平均回缩速度(ARS),以及不同时间段疼痛VAS评分和龈沟液IL-1β,RANKL和OPG水平。结果:试验组7、14、21 d,28 d牙齿CMD均大于对照组(P<0.05),7、14和21 d ARS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24 h,7、14、21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7 d OPG低于对照组,7、14和21 d RANKL高于对照组,21 d和28 d IL-1β高于对照组,7 d RANKL/OPG比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LILT可通过影响骨代谢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并缓解治疗过程中的牙齿疼痛与牙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激光 正畸牙齿移动 IL-1Β RANKL 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与正畸牙齿移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东 段银钟 陈华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82-285,共4页
前列腺素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参与了正畸组织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与其它免疫活性因子协同作用,调节和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发挥生物效应。深入研究前列腺素在正畸中的作用机制对缩短矫正治疗疗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前列腺素 牙齿移动 正畸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β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聪 刘文佳 +1 位作者 金岩 金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观察GSK-3β对正畸牙齿移动距离的影响。方法:分别选30只野生C57小鼠和20只GSK-3β基因敲除C57小鼠。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各20只,正畸加力3、5、7、14 d(5只/组)后处死,取材固定上颌骨扫描Micro CT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冰冻切片免疫荧... 目的:观察GSK-3β对正畸牙齿移动距离的影响。方法:分别选30只野生C57小鼠和20只GSK-3β基因敲除C57小鼠。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各20只,正畸加力3、5、7、14 d(5只/组)后处死,取材固定上颌骨扫描Micro CT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破骨情况。野生型10只腹腔注射LiCl(隔天100 ng/ml)加力3 d,7 d处死后扫描Micro CT。结果:与野生型组同期结果相比,GSK-3β基因敲除小鼠牙齿移动距离降低(P<0.05),压力侧破骨细胞减少(P<0.05);基因敲除组与野生型注射LiCl组牙齿移动距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GSK-3β可以影响破骨细胞形成从而影响正畸牙齿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K-3Β 正畸牙齿移动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齿移动中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研究
7
作者 王华 刘月华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5年第5期370-372,共3页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机械应力作用于牙齿,牙周膜和牙槽骨发生改建,其中存在复杂的生物反应。本文从骨组织代谢及信号转导的角度,对正畸牙齿移动中骨组织细胞的生物学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正畸牙齿移动 骨改建 细胞分化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对牙根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雨卉 黄一平 李巍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436,F0003,共4页
近年来,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各种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其中以牙周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较多,主要包括骨皮质切开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和... 近年来,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各种治疗方法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其中以牙周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较多,主要包括骨皮质切开术、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超声骨刀骨皮质切开术和微型骨穿孔术(micro-osteoperforations,MOPs)[1]。上述手术通过制造牙槽骨的创伤,激活局部加速现象(regional acceleratory phenomenon,RAP),不仅增加了局部组织灌注,加速了骨与牙周组织的更新,而且降低了骨密度,有利于牙槽骨内细胞招募,从而为加速牙齿移动创造良好的微环境[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根吸收 骨皮质切开技术 正畸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Wnt3a和DKK1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卢娟 段颖莹 +2 位作者 吴明明 王莹 张苗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8-450,456,共4页
目的:观察Wnt3a和DKK1在大鼠正畸牙移动时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畸加力1,3,5,7,10,14d组。使用镍钛拉簧施加50g力近中移动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通过免疫... 目的:观察Wnt3a和DKK1在大鼠正畸牙移动时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畸加力1,3,5,7,10,14d组。使用镍钛拉簧施加50g力近中移动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Wnt3a和DKK1蛋白的表达。结果:Wnt3a和DKK1在加力组和未加力组的牙周膜中都有表达。在张力区,Wnt3a和DKK1都先增加后减少,分别在第5天和第10天达到高峰;在压力区,Wnt3a先减少后增加,DKK1先增加后减少,分别在第5天和第10天达峰值。结论:Wnt3a和DKK1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提示Wnt信号通路可能是正畸牙周改建的调控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3A DKK1 正畸牙齿移动 牙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骨切开辅助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维奕 王超 杨崇实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仿真模拟大鼠皮质骨切开后正畸牙齿移动,分析切开手术对大鼠牙颌结构力学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皮质骨切开手术,并根据加载方向及牙根部位对牙周膜及根周牙槽骨进行细分,计算磨牙与切开骨块初始... 目的仿真模拟大鼠皮质骨切开后正畸牙齿移动,分析切开手术对大鼠牙颌结构力学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皮质骨切开手术,并根据加载方向及牙根部位对牙周膜及根周牙槽骨进行细分,计算磨牙与切开骨块初始位移及各细分区域内牙周膜、牙槽骨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上颌第1磨牙在正畸力作用下近中倾斜移动,最大位移集中于牙冠远中尖;皮质骨切开能增加牙槽骨块初始位移。牙周膜最大主应变集中于近远中颈部,最小主应变集中于远中根尖部;皮质骨切开对牙周膜应变的分布及水平有明显影响;皮质骨切开能够明显增加牙槽骨中应力水平,并使高应力区集中于牙根近中牙槽嵴。结论皮质骨切开能够改变正畸矫治力在牙齿及牙周组织中的分布,使其有利于局部牙槽骨改建,实现快速正畸牙齿移动。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生物力学角度认识皮质骨切开辅助正畸牙齿移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齿移动 皮质骨切开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齿移动中IL-1β在骨质疏松大鼠牙周组织中的分布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美祥 丁寅 +1 位作者 徐如生 邹邦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14-316,共3页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时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IL 1β含量的变化 ,探讨IL 1β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卵巢切除术制成的骨质疏松模型 ,通过给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施加向近中移动的力 ,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分析...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时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IL 1β含量的变化 ,探讨IL 1β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卵巢切除术制成的骨质疏松模型 ,通过给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施加向近中移动的力 ,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大鼠牙周膜组织中有一定量的IL 1β的表达 ,当大鼠牙齿受到外力作用时表达加强 ,骨质疏松时表达更强 ,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胞浆染色均为强阳性。结论 :IL 1β不但参与牙周骨组织的吸收 ,还可能与张力状态下新骨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正畸牙齿移动 IL-1Β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使正畸牙齿移动的最适矫治力范围——一个数学模式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娜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32-332,共1页
关键词 数学模式 正畸牙齿移动 矫治力 牙齿移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齿空间移动评估及牙槽骨微观结构变化追踪研究
13
作者 钱心瑶 姜迪 +6 位作者 谢玉婷 吴斌 唐雯 陆玲波 李禹江 谢理哲 严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8-486,522,共10页
目的: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活体扫描观测并量化正畸力下大鼠的牙齿移动,张力区及压力区骨小梁微观结构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对5只雄性8周龄SD大鼠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施加50 g矫治力,使用Micro-CT在加力前及加力... 目的: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活体扫描观测并量化正畸力下大鼠的牙齿移动,张力区及压力区骨小梁微观结构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对5只雄性8周龄SD大鼠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施加50 g矫治力,使用Micro-CT在加力前及加力后的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活体扫描,在统一空间坐标系下计算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距离,并测量统计移动牙张力区及压力区的骨小梁微观形态和力学特性相关参数,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大鼠磨牙在0~3 d有明显位移,3~14 d移动速率下降,21~28 d速率增加(P<0.001);张力区及压力区多项骨小梁参数分别以7、14 d为转折点,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和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先下降后升高,孔隙总体积[total volume of pore space,Po.V(tot)]、结构模型指数(structure model index,SMI)、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和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先升高后下降,牙移动前期张力区增量斜率较压力区更大,牙移动后期BV/TV、Po.V(tot)、SMI和Tb.Sp数值在张力区及压力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鼠正畸牙移动具有三阶段性;张力区及压力区骨小梁微观结构改建存在差异,骨量及骨质量均先降低后升高,并分别在7 d和14 d前后达到最低点;张力区的骨吸收活跃期较早,张力区牙槽骨骨形成滞后于压力区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T 正畸牙齿移动 骨小梁 微观结构 追踪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激光照射对正畸移动牙牙周组织骨形成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远萍 朱宪春 孙新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 :本实验研究弱激光照射对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中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变化 ,探讨弱激光局部照射对正畸牙齿移动时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在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 ,局部照射弱激光 ,经免疫组化染色、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 ,对兔牙周组... 目的 :本实验研究弱激光照射对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中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变化 ,探讨弱激光局部照射对正畸牙齿移动时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在兔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 ,局部照射弱激光 ,经免疫组化染色、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 ,对兔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弱激光照射侧压力区和张力区骨形成蛋白表达增强现象较非照射侧出现的早 ,峰值高 ,而且持续的时间长。结论 :正畸牙齿移动时局部照射弱激光增强了骨形成蛋白的表达 ,提示弱激光照射有促进骨改建 ,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齿移动 弱激光照射 骨形成蛋白 骨改建 计算机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熊奕宸 陈珺 李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05-2015,共11页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是正畸治疗的辅助手段,其基础原理为“局部加速现象”,即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达到加速正畸治疗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上,其手术方法近年来逐步优化,...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是正畸治疗的辅助手段,其基础原理为“局部加速现象”,即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达到加速正畸治疗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上,其手术方法近年来逐步优化,包括压电骨皮质切开术、牙槽骨微穿孔术等新术式的应用。所使用的材料也逐渐改良,包括生物活性玻璃等新型移植材料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等新型屏障膜。正是由于这些临床创新的涌现,PAOO正朝着低痛苦、低损伤、高疗效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关于PAOO的临床研究尚少,未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不同术式、不同植骨材料等对PAOO临床疗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治疗 局部加速现象 骨皮质切开 正畸牙齿移动 牙槽骨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对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文倩 唐国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90-592,共3页
正畸牙移动是牙槽骨改建的过程,正畸力诱导压力侧牙槽骨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促进张力侧成骨细胞活跃和新骨沉积,因此,理论上凡能影响骨组织改建的药物均可改变正畸牙齿移动,其中,促进骨代谢的药物可以加速牙移动,而抑制骨代谢的药... 正畸牙移动是牙槽骨改建的过程,正畸力诱导压力侧牙槽骨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吸收,促进张力侧成骨细胞活跃和新骨沉积,因此,理论上凡能影响骨组织改建的药物均可改变正畸牙齿移动,其中,促进骨代谢的药物可以加速牙移动,而抑制骨代谢的药物则可以增强支抗。本文从生物制剂类、西药类以及中药类对目前已证明能影响正畸牙移动的药物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 药物因素 牙槽骨改建 正畸牙齿移动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组织改建 增强支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田玉楼 谢江春 +1 位作者 赵震锦 张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 目的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对照组尖牙不加力。分别在戴矫治器前,戴矫治器后1、24、48、72和168h时收集两组尖牙远中颊面龈沟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在加力24h后IL-1β和TNF-α水平开始升高,72h达到最高,168h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保持在基线水平。48h和72h实验组IL-1β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实验组TNF-α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齿正畸过程中受机械力的作用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水平发生动态变化,表明这两种生物活性因子早期即参与牙齿移动和牙槽骨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沟液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正畸牙齿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力作用下人龈沟液MMP-9及TIMP-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治宇 周江军 刘国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3-684,687,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力作用下龈沟液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科门诊就诊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2组(A、B组),每组10人。分别施加100 g、250 g的远... 目的:探讨正畸力作用下龈沟液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口腔科门诊就诊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2组(A、B组),每组10人。分别施加100 g、250 g的远中移动的初始力,在加力前0周及加力后1、2、3、4、5、6、7周收集两组患者龈沟液(GCF),应用ELISA法测定GCF中MMP-9和TIMP-1的含量。结果:A组患者GCF中MMP-9浓度在加力后均持续增高,于3周时升至高峰,4周开始逐渐下降,7周时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TIMP-1的浓度在加力后1、2、3周均出现增高,4周时开始下降,5周时停止下降,6、7周均维持在高于加力前的水平。B组患者GCF中MMP-9浓度在加力前后未出现明显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TIMP-1的浓度在加力后1周时已出现显著增高,于3周时升至高峰,4至7周持续维持在高水平。A组加力后各时间点GCF中MMP-9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5);而TIMP-1的浓度则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MMP-9和TIMP-1在维持牙周组织健康及促进ECM的改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沟液 正畸牙齿移动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e激光对兔正畸牙周组织VEGF mRNA和VEGFR-2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敏 孙秀梅 孙新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2-695,共4页
目的:研究He-Ne激光照射对兔正畸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He-Ne激光照射促进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机理。方法:用波长632.8 nm,激光功率20 mW,能量密度2.50 J/cm2... 目的:研究He-Ne激光照射对兔正畸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He-Ne激光照射促进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机理。方法:用波长632.8 nm,激光功率20 mW,能量密度2.50 J/cm2的He-Ne激光照射兔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组织切片VEGF mRNA、VEGFR-2 mRNA的表达,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和5 d组He-Ne激光照射侧压力区的VEGF mRNA和VEGFR-2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侧压力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和7 d组He-Ne激光照射侧张力区的VEGF mRNA和VEGFR-2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侧张力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e-Ne激光照射有效促进正畸牙周组织中VEGF mRNA及VEGFR-2 mRNA的表达,通过促进血管改建从而加速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齿移动 原位杂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 HE-NE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种植支抗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PN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敏 施健 赵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微型种植支抗使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成骨细胞诱导和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牵引移动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的实验模型。OTM组在大鼠右侧下颌做加力牵引,左侧下颌作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应用微型种植支抗使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成骨细胞诱导和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牵引移动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的实验模型。OTM组在大鼠右侧下颌做加力牵引,左侧下颌作为对照组,分别于OTM后2、4、7及14天,解剖分离大鼠下颌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OPN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HE显示OTM组中张力侧成骨细胞、压力侧破骨细胞表达较多。免疫组化显示OTM组OPN阳性细胞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结论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OPN表达的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中成骨细胞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与牙槽骨改建过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支抗 正畸牙齿移动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