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与正畸牙移动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姚玉芬 耿海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10,共5页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以及正畸治疗人数的增加,糖尿病与正畸牙齿移动之间的关联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指出,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正畸牙齿移动及正畸治疗效果。本文综合回顾了糖尿病对正畸牙齿...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以及正畸治疗人数的增加,糖尿病与正畸牙齿移动之间的关联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指出,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进而影响正畸牙齿移动及正畸治疗效果。本文综合回顾了糖尿病对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针对糖尿病合并正畸牙齿移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正畸牙移动 周组织 炎症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中毒对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破骨细胞活性及RANK/RANKL/OPG通路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梁会敏 贾莹 +1 位作者 丁雪 刘纯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1-588,共8页
目的:通过监测破骨细胞活性变化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核因子受体激活因子-κB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通路... 目的:通过监测破骨细胞活性变化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RANK)/核因子受体激活因子-κB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通路表达水平,探讨慢性氟中毒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正畸组、染氟组和染氟正畸组,每组进一步分为3、7、14和21天亚组(每亚组5只)。建立氟中毒和正畸牙移动模型后,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RANKL、OPG和RANK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成功建立了慢性氟中毒和正畸牙移动模型;②正畸后大鼠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但染氟正畸组显著低于正畸组(P<0.05);③染氟正畸组RANK表达高于染氟组(P<0.05),但与正畸组无显著差异(P>0.05),RANKL表达在正畸组最高,显著高于染氟正畸组(P<0.05),正畸组的OPG表达最高,尤其在初始阶段(P<0.05);④染氟组RANKL/OPG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正畸组比率高于染氟正畸组;⑤慢性氟中毒大鼠正畸牙移动符合典型的“快速-迟缓-回升”周期特征,染氟正畸组初始阶段速率低于正畸组(P<0.05),后期无显著差异。结论:氟积累通过调控RANK/RANKL/OPG通路表达,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最终限制正畸牙移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正畸牙移动 破骨细胞 RANK/RANKL/OPG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牙槽骨高度下正畸牙移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3
作者 王婧 杨天梅 +2 位作者 张俭 马福娟 葛振林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0-1136,115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牙槽骨高度下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点,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牙槽骨高度正常以及降低1/3、1/2、2/3的4组下颌牙列模型。模拟下颌中切牙在不同载荷下进行舌向移动、远中移动、压低移动。分析牙齿牙周膜应... 目的探讨不同牙槽骨高度下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点,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牙槽骨高度正常以及降低1/3、1/2、2/3的4组下颌牙列模型。模拟下颌中切牙在不同载荷下进行舌向移动、远中移动、压低移动。分析牙齿牙周膜应力及位移的分布和变化。结果在3种移动中,随着牙槽骨高度的降低和矫治力的增大,牙颈部应力集中程度和牙周膜等效应力增加。同时,各观察点位移量和冠根位移差增大,牙齿倾斜移动趋势加重。当牙槽骨高度降低2/3,舌向及远中移动矫治力达150 g,压低移动达100 g时,牙周膜等效应力增大至最大,牙齿倾斜移动趋势最明显。结论牙槽骨高度的降低会加重牙槽嵴顶的应力集中及牙齿倾斜移动的趋势。对于牙周条件差的正畸患者,应根据其牙槽骨高度相应降低矫治力,确保正畸治疗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骨高度 正畸牙移动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内感知环路通过神经肽Y参与正畸牙移动中牙槽骨重建
4
作者 李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8-118,共1页
目的正畸牙移动(OTM)是典型的适应性骨重建过程,牙槽骨在张力侧形成新骨,在压力侧吸收旧骨。而正畸患者能够感知到疼痛,甚至出现应激或焦虑症状,提示骨骼内感知环路可能被激活。本研究旨在探究在OTM期间骨内感知环路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牙... 目的正畸牙移动(OTM)是典型的适应性骨重建过程,牙槽骨在张力侧形成新骨,在压力侧吸收旧骨。而正畸患者能够感知到疼痛,甚至出现应激或焦虑症状,提示骨骼内感知环路可能被激活。本研究旨在探究在OTM期间骨内感知环路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牙槽骨重建的时空相关性,并寻找其中的关键调控信号。方法构建小鼠OTM模型,探索OTM期间牙周组织中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分布的时序性变化,并进一步探究神经活动与成骨/破骨活动的时空相关性。通过转录组寻找OTM期间交感神经-骨重建交互作用的关键信号分子。结果首先发现OTM期间,小鼠牙周组织中交感神经和感觉神经均展现出先密集分布后逐渐减少的时序性变化模式。同时,在OTM第3天前牙齿没有明显移动,此时张力侧牙槽骨以骨吸收为主,破骨细胞数量增加。而在第3天后,牙齿开始移动,此时张力侧牙槽骨以骨形成为主,成骨成血管活动开始活跃。此外,张力侧牙槽骨成骨成血管活动与感觉神经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地,转录组测序显示OTM期间,三叉神经节中的神经肽Y(NPY)先增加后下降,与神经活性、张力侧牙槽骨重建过程具有时间一致性。结论应力加载会激活牙槽骨中的骨骼内感知环路,并可能通过分泌神经肽Y参与牙槽骨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槽骨 时空相关性 神经肽Y 周组织 三叉神经节 神经活动 神经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氟中毒环境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VEGF和e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兴沄 李仲伟 +1 位作者 贾莹 丁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7-734,共8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变化,初步探究机体慢性氟中毒状态对大鼠正畸牙移...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氟中毒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表达变化,初步探究机体慢性氟中毒状态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3周龄SPF级SD大鼠120只,体重(60±5)g,随机分为空白组(C)、染氟组(F)、正畸组(O)、染氟正畸组(FO),每组雌雄各15只,根据正畸加力时间分为0、3、7、14、28 d组,共5个时间亚组。分别相应时间点处死各组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组织血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VEGF及e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慢性氟中毒大鼠及正畸牙移动大鼠模型复制成功;(2)O组牙周纤维排列较C组紊乱,牙周血管数量增多,管腔不规则。FO组血管新生分布不及O组突出。(3)各组雌雄大鼠间VEGF、eNOS表达无明显性别差异,O组、FO组张力侧VEGF、eNOS表达与压力侧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FO组VEGF、eNOS的蛋白平均表达水平高于F组,但低于O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O组、FO组VEGF、eNOS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第3天表现为峰值。结论:慢性氟中毒会抑制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VEGF、e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氟中毒 正畸牙移动 周组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驱动下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密度变化研究
6
作者 栗明娜 吴斌 +2 位作者 姜迪 易扬 严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7-318,共2页
目的建立基于应力状态的骨改建力学模型,模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槽骨密度变化。方法基于正畸过程中牙槽骨在张力区与压力区所展现出的不同骨密度变化特征,选用相当应力作为力学激励,建立了新的骨改建模型。以健康大鼠为实验对象,... 目的建立基于应力状态的骨改建力学模型,模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槽骨密度变化。方法基于正畸过程中牙槽骨在张力区与压力区所展现出的不同骨密度变化特征,选用相当应力作为力学激励,建立了新的骨改建模型。以健康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其磨牙施加20 g正畸力,并获取未进行正畸处理和正畸治疗后的磨牙牙槽骨样本。通过micro-CT扫描测量骨密度变化趋势,并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得到材料参数。建立大鼠完整磨牙及牙周的三维模型,模拟力控制加载方式,结合本研究骨改建理论利用ABAQUS二次开发编写成算法,预测牙槽骨重建过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磨牙左侧张力区的骨密度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右侧压力区及根分叉部位的骨密度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大鼠磨牙根分叉处存在骨密度降低现象。与实验数据对比,仿真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结论本研究首次将基于应力状态的骨改建力学模型用于模拟大鼠正畸过程中牙槽骨密度的变化,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正畸过程中骨组织响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口腔正畸治疗和未来骨组织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骨改建 槽骨 口腔治疗 骨密度 相当应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根吸收影响的mirco-CT研究
7
作者 宿晨曦 张程 +1 位作者 何姝姝 邹淑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使用mirco-CT探究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将72只8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均分为去势组、特立帕肽组和对照组,对去势组及特立帕肽组行去卵巢手术并对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12周后,对大鼠左上第... 目的:使用mirco-CT探究特立帕肽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将72只8周龄的雌性Wistar大鼠均分为去势组、特立帕肽组和对照组,对去势组及特立帕肽组行去卵巢手术并对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12周后,对大鼠左上第一磨牙施加50 g牙移动力;每日给予特立帕肽组大鼠特立帕肽溶液皮下注射,去势组及对照组给予等量的PBS溶液。牙移动第0、7、14、21天处死大鼠、取材并行micro-CT扫描分析。结果:各组从7 d起可开始观察到牙根吸收陷窝,且陷窝体积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去势组大鼠的牙根吸收与对照组相比较为严重,特立帕肽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骨质疏松大鼠牙移动21 d时的牙根吸收。结论:骨质疏松状态可加重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根吸收,间歇性应用特立帕肽可以减少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正畸牙移动 特立帕肽 根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2型受体在加速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
8
作者 范登莹 翟浩嫣 +6 位作者 刘慧娟 赵圆 李东娜 乔星 康文静 朱德超 刘春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8,共7页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在正畸过程中对小鼠正畸牙移动(OTM)速率和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 筛选CB2^(-/-)和同窝WT型各30只雄性小鼠,6周龄时建立牙齿移动模型,建模时间分别为0、3、7、14、21 d(n=6)后取材,经体视显微镜测...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CB2)在正畸过程中对小鼠正畸牙移动(OTM)速率和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 筛选CB2^(-/-)和同窝WT型各30只雄性小鼠,6周龄时建立牙齿移动模型,建模时间分别为0、3、7、14、21 d(n=6)后取材,经体视显微镜测量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根压力区牙周组织变化;TRAP染色统计根压力区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压力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阳性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 正畸牙移动距离测量结果显示,在21 d内,随着时间延长,牙齿移动距离逐渐增加,且3、7、14、21 d时CB2^(-/-)组牙齿移动距离均较WT小鼠增加;HE染色显示OTM第14天时CB2^(-/-)小鼠压力区牙周膜间隙宽度大于WT小鼠(P<0.000 1);TRAP染色显示14 d时,在第一磨牙远中根压力区硬骨板处,CB2^(-/-)小鼠的破骨细胞数量大于WT小鼠(P<0.001);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OTM 14 d时,在压力区牙周膜区域,CB2^(-/-)小鼠的MMP-9(+)单核细胞和MMP-9(+)多核细胞数量均大于WT小鼠(P<0.05)。结论 CB2可加速正畸力作用下牙齿移动速率。CB2缺失加速正畸牙移动是通过加速牙移动过程中压力侧骨吸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2型受体 正畸牙移动 压力区 骨改建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洁方干预牙周炎+正畸牙移动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翔 吴也可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70-670,共1页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口腔洁方对牙周炎+正畸牙移动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结扎+高糖饮食+局部LPS注射构建大鼠实验性牙周炎(PD)模型,再以切牙为支抗用拉簧近移第一磨牙建立正畸牙移动(OTM)模型,以PTH为西药对照,分别用口腔洁方高、中剂... 目的探究中药复方口腔洁方对牙周炎+正畸牙移动的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采用结扎+高糖饮食+局部LPS注射构建大鼠实验性牙周炎(PD)模型,再以切牙为支抗用拉簧近移第一磨牙建立正畸牙移动(OTM)模型,以PTH为西药对照,分别用口腔洁方高、中剂量(KQJF-H、KQJF-M)灌胃,检测牙周病相关指标,micro-CT扫描分析骨形态学参数,制备病理切片行HE、TRAP、免疫组化染色、FISH,提取组织RNA和蛋白行RT-q PCR、WB、ELISA检测。结果相比NC组,PD和PD+OTM组牙周病相关指标不同程度加重,micro-CT扫描出现牙槽骨吸收、骨密度下降,HE染色显示牙周组织破坏、炎细胞浸润,TRAP染色示大量TRAP+多核破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和WB结果提示Dkk-1、TNF-α、RANKL、MMP9表达上调,而Wnt3a、OPG表达下调,FISH和RT-q PCR数据表明mi R-29a-3p水平下降。上述指标PD+OTM组均比PD组变化更显著,而KQJF-H、KQJF-M和PTH组则有不同程度逆转,且KQJF-H比KQJF-M各指标改善幅度更大。结论口腔洁方可减轻PD+OTM模型大鼠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减少牙槽骨吸收,促进成骨,从而改善牙周炎状态下的正畸牙移动,其机制可能与mi R-29a-3p介导下的Dkk-1/Wnt信号通路以及炎症因子TNF-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槽骨吸收 正畸牙移动 炎细胞浸润 第一磨 模型大鼠 高糖饮食 周炎 形态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调控p38 MAPK/ERK/JNK信号通路对正畸牙移动模型大鼠牙周炎症及破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烨华 李星 +2 位作者 赵艳霞 王丽 李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8-984,共7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通过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amino-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 目的:探究雷公藤甲素通过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amino-terminal kinase, JNK)信号通路对正畸牙移动模型大鼠牙周炎症及破骨细胞的影响。方法:构建正畸牙移动大鼠模型,成功建模48只随机分成模型组、雷公藤甲素低(50μg/kg)、高(100μg/kg)剂量组、雷公藤甲素高剂量(100μg/kg)+p38 MAPK激活剂(25μg)组,每组12只;另设对照组(12只健康大鼠)。各组给予相应方法干预2周。测量正畸牙移动距离;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破骨细胞并进行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牙周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强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牙周组织p38 MAPK/ERK/JN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正畸牙移动距离、牙周组织破骨细胞数目、BMP-2表达强度、血清TNF-α、IL-1β、PGE2、RANKL水平、磷酸化(phosphorylated, p)-p38 MAPK/p38 MAPK、p-ERK1/2/ERK1/2、p-JNK/JNK蛋白比值显著升高,血清OP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低、高剂量组正畸牙移动距离、牙周组织BMP-2表达强度、血清OPG水平依次升高,牙周组织破骨细胞数目、血清TNF-α、IL-1β、PGE2、RANKL水平、p-p38 MAPK/p38 MAPK、p-ERK1/2/ERK1/2、p-JNK/JNK蛋白比值依次降低(P<0.05);p38 MAPK激活剂可逆转高剂量雷公藤甲素对正畸牙移动模型大鼠的作用效果(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可减轻正畸牙移动模型大鼠牙周炎症,降低破骨细胞数量,改善骨吸收,加速正畸牙移动,其机制与抑制p38 MAPK/ERK/JN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正畸牙移动 大鼠 周组织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志河 金作林 +11 位作者 白玉兴 房兵 白丁 李巍然 贺红 胡敏 刘月华 陈莉莉 宋锦璘 曹阳 李宇 舒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当今正畸牙移动技术体系已基本成熟,但总体疗效与治疗预期之间仍存在差距。经文献回顾及分析,笔者总结认为,正畸牙移动包含了三大核心科学问题:目标位、效率、精准度。围绕这三大问题的研究是进一步提升正畸疗效、推动正畸学进步的着力点。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目标位 效率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声富 韩光丽 +2 位作者 程祥荣 沈真祥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 :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CGRP)的变化 ,探讨CGRP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 35只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40~ 2 80g)分为 7组 ,其中一组未加力为对照组。... 目的 :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gene -relatedpeptideCGRP)的变化 ,探讨CGRP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 35只雄性Wistar大鼠 (体重 2 40~ 2 80g)分为 7组 ,其中一组未加力为对照组。选择右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 ,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 12h、2 4h、3d、7d、14d、2 1d时牙周组织切片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 ,牙周组织不同区域CGRP表达发生改变。加力 3d时 ,根尖牙周膜CGRP表达稍增加 ;加力 7d时 ,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CGRP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CGRP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组织重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 ,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重建和晚期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重建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加速成人正畸牙移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吴颖 彭国光 +1 位作者 陈扬熙 房诗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对成人正畸拔牙病例治疗时间及磨牙支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AngleⅠ牙列拥挤错畸形的健康成人患者60例,分为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组(A组,20例)、经典改良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对成人正畸拔牙病例治疗时间及磨牙支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AngleⅠ牙列拥挤错畸形的健康成人患者60例,分为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组(A组,20例)、经典改良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组(B组,20例)和单纯正畸治疗组(C组,20例)。比较3组排齐整平、间隙关闭、精细调整等各阶段所用的时间和治疗的总时间;并比较3组支抗第一磨牙矢状向近中前移的量。结果:在排齐整平阶段,A、B、C组分别为(5.64±2.57)、(4.91±3.31)、(8.87±3.75)个月(A组与B或C组比较,P<0.01);在间隙关闭阶段分别为(6.84±2.69)、(6.64±3.87)、(8.63±3.29)个月(A组与B或C组比较,P<0.05);3组在精细调整阶段并无明显差异;总的治疗时间,A、B、C组分别为(16.07±6.21)、(15.77±5.11)、(21.94±5.74)个月(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P<0.01);3组在支抗第一磨牙矢状向近中前移的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骨皮质切开术能缩短矫治时间,不能减少前牙内收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微创 正畸牙移动 骨皮质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细胞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志河 李宇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393-398,共6页
近年来,正畸牙移动细胞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蓬勃发展。牙周膜在正畸牙移动中的核心地位被广泛认识和接受。以牙周膜细胞为核心,包括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成肌细胞等的体外研究成为揭示正畸牙移动生物学机制的重要手... 近年来,正畸牙移动细胞生物力学领域的研究蓬勃发展。牙周膜在正畸牙移动中的核心地位被广泛认识和接受。以牙周膜细胞为核心,包括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成肌细胞等的体外研究成为揭示正畸牙移动生物学机制的重要手段。体外研究模型从通过基底形变、重物、液压、离心等方式对二维培养细胞进行应力加载的传统方式,发展到建立各种对细胞进行三维培养和应力加载的新型模型。骨改建循环中以成骨分化和破骨生成诱导为主的相关分子表达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牙周膜干细胞的细胞力学研究也是极具前景的崭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周膜细胞 应力 骨改建 细胞培养 体外模型 细胞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华咏梅 王宏伟 牟福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从加力第1天起在大鼠牙齿局部分别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sIL-1-R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两者混合物,测量...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受体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从加力第1天起在大鼠牙齿局部分别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Ⅱ(sIL-1-R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两者混合物,测量磨牙移动距离,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被移动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应用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组织化学染色对破骨细胞和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的时相性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各受体组大鼠磨牙牙周组织形态学时相性变化与对照组相似,但各时间点牙槽骨吸收程度均较轻微,多数大鼠牙根表面很少或几乎没有明显牙骨质吸收迹象。与对照组相比,在第14天所有受体注射组牙槽骨及牙根表面TRAP染色阳性细胞降低了约50%(P<0.05),但受体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大鼠正畸牙局部注射重组人类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可以减少牙齿移动距离并减少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正畸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相关牙根吸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姜欢 胡敏 校审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69,172,共3页
牙根吸收是正畸牙移动常见并发症,大量研究发现其发生率为20%~100%[1]。尽管大多数正畸牙移动引起的牙根吸收不会危及牙齿的生理功能和生存状态,但由于其多发性和高发性,已受到正畸学者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根吸收 常见并发症 生理功能 高发性 多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正畸牙移动中废用性萎缩牙周膜与牙槽骨改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齐娟 毛靖 杨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磨牙牙周膜废用性萎缩功能状态对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5周龄体重(250g±20g)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15只)。通过拔除实验组大鼠右下颌所有磨牙使右上颌第一磨牙丧失... 目的:探讨大鼠磨牙牙周膜废用性萎缩功能状态对正畸牙槽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5周龄体重(250g±20g)的SD大鼠,随机分为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15只)和正常对照组(15只)。通过拔除实验组大鼠右下颌所有磨牙使右上颌第一磨牙丧失咬合接触,3周后形成牙周膜废用性萎缩动物模型。在两组大鼠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间放置5mm镍钛螺簧,初始力值50g,近中移动磨牙。分别于加力后0、3、7、14d处死动物,通过组织学方法对第一磨牙压力侧牙槽骨破骨细胞进行染色并记数;并对14d组拍摄X光片测定牙齿移动距离。结果: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牙齿移动距离(0.611mm±0.142mm)小于正常对照组(0.679mm±.090mm),差异无显著性(P>0.05);萎缩组大鼠压力侧破骨细胞数在实验全过程中(除0d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畸治疗中,无咬合接触的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牙较正常咬合接触牙对矫治力反应差,骨改建率低,易发生玻璃样变和潜掘性骨吸收,延缓牙移动,因此对无咬合接触牙的临床治疗中应采用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改建 周膜 废用性萎缩 正畸牙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成骨细胞分化及ERK/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维龙 吴晓沛 +1 位作者 何薇薇 安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TGF-β1低剂量组、rhTGF-β1中剂量组、r...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对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TGF-β1低剂量组、rhTGF-β1中剂量组、rhTGF-β1高剂量组。模型组、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各组从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龈黏膜下分别注射1.25、2.5、5 ng/mL的rhTGF-β1溶液0.1 mL,对照组注射0.1 mL生理盐水,每2 d给药1次,持续14 d。游标卡尺测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牙周及牙槽骨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周及牙槽骨组织成骨相关蛋白[骨钙素(OCN)、骨桥蛋白(OP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ERK/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张力侧牙周组织膜纤维拉伸变长,组织间隙变宽,基质增生,成骨细胞数量大量减少近乎消失,呈现病理损伤,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血清TNF-α、IL-6、RANKL、牙周及牙槽骨组织p-ERK1/2/ERK1/2、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血清OPG、牙周及牙槽骨组织OCN、OPN、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rhTGF-β1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张力侧牙周及牙槽骨组织病理损伤逐步减轻,血清TNF-α、IL-6、RANKL、牙周及牙槽骨组织p-ERK1/2/ERK1/2、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血清OPG、牙周及牙槽骨组织OCN、OPN、Runx2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且各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结论:rhTGF-β1可减轻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炎症反应,促使成骨分化,加速正畸牙移动,可能与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 ERK/MAPK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改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潾于 彭昕欣 +2 位作者 雷浪 黄鹏程 张端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表达,以指导正畸临床加力。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为0、1、3、5和7d组,每组6只;左侧施加0.6N以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右侧放置正畸装置但不加力作为对...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表达,以指导正畸临床加力。方法:30只Wistar大鼠,分为0、1、3、5和7d组,每组6只;左侧施加0.6N以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右侧放置正畸装置但不加力作为对照;HE染色观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周支持组织中HMGB1的变化,以平均光密度法检测组织中HMGB1的表达量。结果:HE染色显示,加力1d^7d,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呈现正畸牙移动的典型变化:压力侧牙周膜变窄,呈现纤维排列紊乱,破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张力侧牙周膜增宽,纤维排列整齐,成骨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压力侧1d时HMGB1表达量最低(0.0012±0.0009),显著低于1d对照组(0.0239±0.011),从1~7d,压力侧HMGB1逐渐增加,到7d时到达加力后最高值(0.0127±0.0014);张力侧1d时HMGB1表达量(0.0193±0.0012)低于1d对照组(0.0284±0.009),到5d时,张力侧HMGB1达到最高值(0.0324±0.0014),但与5d对照组(0.0289±0.0012)无显著差别。结论:过大的正畸矫治力减少压力侧牙周组织内HMGB1的表达,减慢透明样组织清除和正畸牙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骨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牙移动中脂联素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珮琼 郑治国 伍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究正畸牙移动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N)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 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大鼠构建正畸牙... 目的探究正畸牙移动中脂联素(adiponectin,APN)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 serine 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大鼠构建正畸牙移动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PBS组(注射PBS)、APN组(注射APN),以及APN+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 1,IGF-1)组(注射APN,同时给予PI3K/AKt通路激活剂IGF-1),每组15只。观察加力后1,7,14 d第1磨牙移动距离及破骨细胞数量,观察14 d时牙周组织形态,比较各组牙周组织PI3K、AKt mRNA表达及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结果加力后7 d,14 d,APN组第1磨牙移动距离明显小于空白组(P<0.05),APN组新骨形成量及新骨矿化程度高于空白组、PBS组,APN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空白组(P<0.05)。APN组牙周组织PI3K、AKt mRNA及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APN+IGF-1组PI3K、AKt mRNA及p-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APN组(P<0.05)。结论APN可降低正畸牙移动大鼠模型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及牙移动速度,在延缓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脂联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周组织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