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的^(68)Ga标记PM_(2.5)模拟粒子的制备及其活体示踪
1
作者 潘栋辉 徐宇平 +5 位作者 王辛宇 王立振 严骏杰 施冬健 杨敏 陈明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6,共8页
将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MNP)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制备得到PEG-MNP,随后通过与放射性的^(68)Ga^(3+)离子螯合,高标记产率地制备得到^(68)Ga-PEG-MNP,标记产物稳定性良好。进一步将^(68)Ga-PEG-MNP... 将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MNP)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制备得到PEG-MNP,随后通过与放射性的^(68)Ga^(3+)离子螯合,高标记产率地制备得到^(68)Ga-PEG-MNP,标记产物稳定性良好。进一步将^(68)Ga-PEG-MNP通过雾化方式制备得到^(68)Ga-PEG-MNP PM_(2.5)(particulate matter _(2.5),size<_(2.5)μm)模拟颗粒,其经雾化小鼠吸入体内后,通过正电子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对小鼠进行全身显影,结果可见雾化的^(68)Ga-PEG-MNP PM_(2.5)模拟颗粒可由气管向肺部双叶区域扩散,并滞留于肺。体内的PET成像结果与离体放射自显影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 ^(68)Ga 黑色素纳米颗粒 细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成像的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三模态纳米探针
3
作者 徐洋洋 任荣 +8 位作者 岳惠敏 钟燕 王晓燕 和庆钢 谷岩 毛峥伟 孙继红 田梅 张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65,共12页
为了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更好地获取移植干细胞的命运信息,制备了一种能同时实现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影像探针。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第1嵌段为叔丁氧羰基保护的2-((叔... 为了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更好地获取移植干细胞的命运信息,制备了一种能同时实现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影像探针。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第1嵌段为叔丁氧羰基保护的2-((叔丁氧羰基)氨基)丙烯酸乙酯的均聚物,第2嵌段为短链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五氟苯酚丙烯酸酯的无规共聚物,再通过氨解和酰胺化反应为聚合物修饰上双功能螯合剂DOTA和近红外染料Cy5.5,通过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并螯合Gd^(3+)得到1 mg/mL的纳米探针Gd-DOTA-Cy5.5-NP,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观察到探针为平均粒径30 nm的球形颗粒,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得Gd^(3+)浓度为0.084 mmol/L。将纳米探针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通过Cell Counting Kit-8试剂验证1 mg/mL以下的Gd-DOTA-Cy5.5-NP相对细胞毒性较低,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675 nm激发波长下观测细胞出现红色荧光,利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测得探针纵向弛豫率为46.969 mmol/(L·s)。最后Gd-DOTA-Cy5.5-NP螯合^(68)Ga^(3+),得到三模态纳米探针^(68)Ga/Gd-DOTA-Cy5.5-NP,伽马计数仪测得间充质干细胞对该探针的摄取在90 min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纳米探针 磁共振成像 荧光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太溪穴脑fMRI与PET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晓陵 王敬贤 +6 位作者 李昂 王丰 曹丹娜 刘晓慧 姜晓旭 蔡丽娜 崔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95,99,共4页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针刺太溪穴脑中枢效应机制的研究。依据相关文献报道可知,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针刺太溪穴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激活脑区分布、针刺作用机理分析、单穴与组穴等方面。太溪穴作...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针刺太溪穴脑中枢效应机制的研究。依据相关文献报道可知,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针刺太溪穴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激活脑区分布、针刺作用机理分析、单穴与组穴等方面。太溪穴作为临床常用腧穴,单用与配伍应用均有显著疗效。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太溪穴及其相关配穴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的整合与协调实现的。通过阅读文献,分析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综述相关课题的成果与不足,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溪穴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18F-FDG PET/CT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5
作者 赵彤 原凌 +4 位作者 李佳琳 赵铭 林艳梅 邢军 保兰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获得SUVmax、SUVmean、肿瘤-纵隔血池标准化摄取值比(TBR)、肿瘤-肝脏标准化摄取值比(TLR)。以SUVmax 41%作为阈值,测量MTV和TLG,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6-153个月,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SUVmax、MTV、TLG、TBR、TLR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2.25、256.05、5232.67、12.97、10.60,将患者按界值分别分为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V和TLG与NCCN-IPI评分、Ann 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C-MYC、BCL-2、BCL-6基因重排相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CN-IPI评分>3分、C-MYC、BCL-2、BCL-6基因重排阳性、SUVmax≥22.25、MTV≥256.05 cm^(3)、TLG≥5232.67 g、TBR≥12.97均为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HR:1.949-5.759,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YC基因重排阳性、BCL-2基因重排阳性、TLG≥5232.67 g均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660、3.350、4.031,均P<0.05)。结论: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TBR、TLR均可作为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PFS的重要指标,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能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脱氧葡萄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晶体PET探测器模块电子学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宇 王永纲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7-311,共5页
和传统的基于分割晶体PET探测器相比,基于连续晶体的PET探测器具有设计结构简单、能量分辨率高、探测器效率高以及低造价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基于连续晶体PET探测器的最大难点是要用探测器获得闪烁光分布,进而通过作用点定位... 和传统的基于分割晶体PET探测器相比,基于连续晶体的PET探测器具有设计结构简单、能量分辨率高、探测器效率高以及低造价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基于连续晶体PET探测器的最大难点是要用探测器获得闪烁光分布,进而通过作用点定位算法计算γ光子的作用位置。探测器模块电子学需要读出和获取闪烁光的分布,因而电子学变得相对复杂。论文针对自行建立的基于连续LYSO晶体和神经网络定位算法的PET探测器模块的信号读出和数据获取的要求,设计和实现了64通道数据读出和获取电子学系统。该系统采用8片8通道、50 Mbps、串行输出、12 bit ADC对每个通道进行数字化,从海量的核事例中遴选出有效的核事例,在FPGA内实现数据打包、定时符合、基线恢复等功能。经过测试,电路各通道噪声低,增益一致性好。整个电子学系统结构紧凑、性能优良,适合基于连续晶体PET探测器的相关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符合定时 硅酸钇镥闪烁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成像的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志强 姚旭峰 黄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6-221,共6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中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用方法。^(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 PET)和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AβPET)作为PET中常用的两种诊断技术,在AD的诊断研...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中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常用方法。^(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 PET)和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AβPET)作为PET中常用的两种诊断技术,在AD的诊断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诊断效果评估和辨别痴呆种类两个方面阐述FDG PET和AβPET以及联合成像的应用现状,并将PET与MRI相比较,总结两者诊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AD诊断的新进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氟代脱氧葡萄糖 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于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敏 郭喆 +3 位作者 唐立钧 朱海涛 陈芳卿 李天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tuerized tomography,PET/CT)对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行18F-FDG PET/CT检查并... 目的: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tuerized tomography,PET/CT)对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手术治疗的46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PET/CT图像行视觉和半定量分析,结合手术病理及预后,比较18F-FDG PET/CT与同期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定位的阳性率和定位准确率,以及脑代谢异常分布范围及位置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18F-FDG PET/CT及VEEG阳性率分别为91.3%(42/46)和100.0%(4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阳性率为67.4%(31/46),低于18F-FDG PET/CT检查(P<0.05)。25例术后预后良好患者,18F-FDG PET/CT定位准确率达56.0%(14/25),VEEG和MRI分别为40.0%(10/25)和32.0%(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局灶性脑代谢异常的患者较弥漫性代谢异常患者或无异常代谢患者的预后好(P<0.05),脑代谢异常局限于单侧颞叶患者与累及颞叶外脑区患者的预后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致痫灶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定位准确性,局灶性代谢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好,可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 癫痫灶定位 18氟-脱氧葡萄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辨率的PET图像优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重建算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权 付学敬 +1 位作者 李晓红 桂志国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8-650,659,共4页
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中,最大似然期望(MLEM)算法因不能有效地抑制噪声、收敛速度慢而难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有序子集最大期望(OSEM)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但是在迭代一定次数之后重建质量会迅速下降。针对此问题,将多分辨率... 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中,最大似然期望(MLEM)算法因不能有效地抑制噪声、收敛速度慢而难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有序子集最大期望(OSEM)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但是在迭代一定次数之后重建质量会迅速下降。针对此问题,将多分辨率技术引入到有序子集最大期望重建算法的子集中,以此抑制噪声,同时稳定求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新的重建算法克服了传统算法图像退化的缺点,并具有加快算法收敛速度的优点,能获得较高的信噪比(SNR)和较好的图像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最大似然期望 有序子集最大期望 多分辨率 小波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骨髓外浸润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博 汪世存 +5 位作者 展凤麟 倪明 刘昕 张依凡 谢强 谢吉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9-194,共6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髓外浸润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例为穿刺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髓外浸润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髓外浸润的^(18)F-FDG PET/CT图像特点,提高对该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例为穿刺病理或随访证实的多发性骨髓瘤继发髓外浸润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分析髓外浸润PET/CT显像特点。结果:21例患者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1-77岁,平均(58.3±10.0)岁;骨髓外浸润累及淋巴结9例,肺、胃、脾脏及肾脏各2例,腹膜后、右心耳、皮下结节及脊膜受累及各1例;髓外浸润SUVmax最大值21.2,最小值2.1,平均值7.7±5.3,骨髓病变最大值33.5,最小值2.4,平均值6.6±3.6,髓外浸润与骨髓病变SUVmax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5,P=0.232)。结论:^(18)F-FDG PET/CT不仅对多发性骨髓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而且对继发髓外浸润也有很好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多发性骨髓瘤 髓外浸润 标准化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影像对老年期痴呆鉴别诊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蒙蒙 岳伟 +2 位作者 纪勇 石志鸿 于涛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549-55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脑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临床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104例阿尔茨海默病(AD)、130例血管性痴呆(vD)、62例额颞叶变性(FTLD)、37例路易体痴呆(DLB)、34例帕金森痴呆(PDD)、35例多系统萎缩(MS...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脑影像学特征,从而帮助临床进行鉴别诊断。方法:对104例阿尔茨海默病(AD)、130例血管性痴呆(vD)、62例额颞叶变性(FTLD)、37例路易体痴呆(DLB)、34例帕金森痴呆(PDD)、35例多系统萎缩(MSA)、1例克雅氏病(CJ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部分患者行cT平扫,3例DLB患者行头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检查。结果:老年期痴呆在CT平扫中的表现差异较小。79%的AD患者表现为皮质萎缩,海马萎缩较明显;80%的VD患者有梗塞灶/出血灶,38%的患者表现为皮质萎缩、脑室扩大;58%的FTLD患者萎缩位于额叶和颞叶;约10%的DLB和PDD患者有轻度脑萎缩,或由于正常老化而产生的白质脱髓鞘;CJD在cT平扫上无特异性改变。MRI平扫中,各种老年期痴呆显像较清楚。89例(85.6%)AD患者有轻至重度海马萎缩,83例(79.8%)有颞顶叶萎缩;VD患者以大的梗死灶、出血灶、脑白质稀疏、腔隙性梗死、萎缩为主。AD患者主要为对称的皮层病变,海马及颞顶叶萎缩明显重于VD患者,而vD患者则以散在、不对称的皮层下病变为主,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D患者。FTLD患者表现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局限性额叶及颞叶前部萎缩,而顶枕叶相对正常,此特征区别于广泛性脑萎缩,海马前端萎缩为主区别于AJ)的海马均一性萎缩。 37例DLB患者和34例PDD患者的MRI平扫均无特异性改变,海马结构无萎缩或与年龄相符的正常老化。MSA患者中29例(80.0%)有小脑萎缩和脑干变细,24例(68.6%)有脑桥十字征,10例(28.3%)有壳核裂隙征。1例CJD患者DWI像上可见左额颞顶枕皮层边缘的带状高信号。3例DLB患者的18F—FDG PET检查表现为枕叶及顶枕或颞顶枕联合区代谢减低。结论:老年期痴呆在cT平扫上显像不清,而MRI平扫对老年期痴呆的鉴别意义较大。PET—CT则可在疾病早期发现病理变化,在老年期痴呆的鉴别诊断上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重建算法对帕金森病相关脑功能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元元 吴平 +6 位作者 左传涛 张慧玮 葛璟洁 王坚 华逢春 赵军 管一晖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帕金森病相关脑功能网络(PDRP)是反映"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环路和相关解剖/功能通路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影像学标志物。为推广其临床应用,需验证不同PET重建算法对PDRP表达值计算的影响。方法:将58例帕金森病(PD... 目的:帕金森病相关脑功能网络(PDRP)是反映"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皮质"环路和相关解剖/功能通路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影像学标志物。为推广其临床应用,需验证不同PET重建算法对PDRP表达值计算的影响。方法:将58例帕金森病(PD)患者及22例正常对照的18F-FDG PET显像图像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及迭代法重建,基于华山医院PET中心建立的PDRP,应用SSM/PCA软件计算受检者经不同重建方法得到的PDRP表达值。结果:FBP法与迭代法PDRP表达值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D组P>0.05;对照组P>0.05),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D组PDRP表达值显著高于对照组(FBP法:P<0.05;迭代法:P<0.05)。PDRP表达值与PD患者的UPDRS中的运动功能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重建算法所得的PDRP表达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不影响其在PD诊断及病情评估等中的临床效能,为PDRP在国内多中心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脑代谢网络模式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PIB-PET/CT与神经心理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文鸿 李松涛 +1 位作者 马阳阳 赵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探索^(11)C-匹兹堡化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N-methyl-^(11)C]-2-(4-methylaminophenyl)-6-hydroxybenzothiazol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1)C-PIB-PET/CT)与神经心理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 目的:探索^(11)C-匹兹堡化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N-methyl-^(11)C]-2-(4-methylaminophenyl)-6-hydroxybenzothiazol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1)C-PIB-PET/CT)与神经心理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关系。方法:选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门诊及住院患者2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神经心理测试量表评分和^(11)C-PIBPET/CT成像,使用pMOD软件对患者^(11)C-PIB-PET/CT成像进行处理,得到患者各脑区^(11)C-PIB的标准摄取值比(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ratio,SUVR),组间对比得到显著差异的脑区,对所有患者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SUVR与神经心理测试量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AD组SUVR均值高于MCI组SUVR均值,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2组患者SUVR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的脑区为:左侧额下回(P=0.009)、左侧额上回(P=0.008)、左侧海马旁回及周围回(P=0.005)、右侧海马旁回及周围回(P=0.002)、左侧梭形回(P=0.002)、右侧梭形回(P=0.003)、左侧中央后回(P=0.003)、右侧楔叶(P=0.008)、左侧壳核(P=0.007)、右侧壳核(P=0.003)、右侧苍白球(P=0.006)、右侧扣带回前部(P=0.004)。③进一步将所有患者差异显著的脑区SUVR值与简易智能测试量表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中,左侧额上回(r=-0.454,P=0.029)、左侧海马旁回及周围回(r=-0.439,P=0.036)、左侧梭形回(r=-0.421,P=0.045)、左侧中央后回(r=-0.482,P=0.020)SUVR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左侧额上回(r=-0.430,P=0.040)、左侧海马旁回及周围回(r=-0.418,P=0.047)、左侧梭形回(r=-0.454,P=0.030)、左侧中央后回(r=-0.477,P=0.021)、左侧壳核(r=-0.422,P=0.045)、右侧壳核(r=-0.419,P=0.047)SUVR值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AD组患者脑内^(11)C-PIB的SUVR值显著高于MCI组患者。②AD组与MCI组患者多个脑区SUVR值具有显著差异。③额上回(左)、海马旁回及周围回(左)、梭形回(左)、中央后回(左)、壳核(左、右)部位Aβ蛋白沉积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相关。研究结果可为AD的早期识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11)C-匹兹堡化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神经心理测试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ET-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婷 孟楠 +4 位作者 白岩 魏巍 黄准 冯鹏洋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109,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导致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因素。在过去,许多临床试验常常以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来进行风险分层的一种手段。随着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现在不仅可以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还可以根据斑块破...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导致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因素。在过去,许多临床试验常常以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来进行风险分层的一种手段。随着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现在不仅可以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还可以根据斑块破裂的脆弱程度,来对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事件风险进行分层。人们意识到斑块的稳定性和易损性比狭窄程度更重要。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由动态生物过程(炎症是关键组成部分)驱动的,所以将斑块生物学与斑块结构相结合进行成像可能会提供重要的见解。颈动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无侵入性,不仅可以识别高危斑块,而且还可以测量及检测斑块负担及活动性。作者综述了不同示踪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PET-MRI的作用,包括这种成像方式的原理、当前的限制以及未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斑块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标准化对帕金森病脑代谢网络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毓华 张慧玮 +4 位作者 吴平 左传涛 王坚 管一晖 武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在建立国人帕金森病患者(PD)的疾病相关脑代谢网络模式(PDRP)的基础上,探讨临床应用中空间标准化方法对PDRP表达值的影响。方法:对53例PD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行静息状态下18F-FDG PET脑成像,分别利用SPM99、SPM2、SPM5、SPM8... 目的:在建立国人帕金森病患者(PD)的疾病相关脑代谢网络模式(PDRP)的基础上,探讨临床应用中空间标准化方法对PDRP表达值的影响。方法:对53例PD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行静息状态下18F-FDG PET脑成像,分别利用SPM99、SPM2、SPM5、SPM8进行对上述75例研究对象进行空间标准化。并以华山医院PET中心建立的PDRP为参照标准,对上述标准化的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的脑地形剖面分级(TPR)运算,获得相应的PDRP表达值。结果:四个版本SPM所得的PDRP表达值均无显著差异(PD组:F3,208=0.001,P=1.000;对照组:F3,84=0.000,P=1.000),且PD患者PDRP值区分于正常对照者(t>9.875,P<0.0001;Student’s t检验),四个版本SPM所得PDRP值互为显著正相关(PD组:r>0.999,P<0.0001;对照组:r>0.999,P<0.0001),且均与UPDRS正相关(r>0.670,P<0.0001)。结论:在PD患者与正常对照中,不同SPM版本空间标准化对PDRP表达值均无影响,因此PDRP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影像学标志物,可以运用于多中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相关脑代谢网络模式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香 乔文礼 +4 位作者 宋建华 刘长存 韩磊 吴珊 赵晋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患者,PET/CT检查前后2周内行骨髓活检,检查后行规范化治疗。记录各病例的PET/CT骨髓摄取表现。骨髓浸润的诊断标准为BMB阳性或影像学随访证实有PET/CT局灶性骨髓浸润灶。比较PET/CT骨髓不同摄取表现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对照分析PET/CT与BMB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4例DLBCL患者中,18F-FDG PET/CT表现为局灶性骨髓摄取(f PET)34例,超级骨髓摄取(s BMU)7例,高于肝实质的弥漫均匀性摄取(d PET)11例,其余42例骨髓摄取未见异常(n PET)。n PET组BMB均阴性,s BMU组BMB均阳性,而d PET、f PET组的BMB阳性率分别为27.3%(3/11)和20.6%(7/34)。d PET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均显著低于n PET组(P<0.001,P=0.026)。与f PET组比较,s BMU组更易伴B症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全部患者共诊断骨髓浸润44例,其中BMB阳性17例,BMB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38.6%(17/44)、100%(50/50)。将f PET及s BMU作为PET骨髓浸润阳性标准,PET/CT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2%(41/44)、100%(50/50)。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n PET与d PET组的2年PFS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s BMU组的2年PFS率明显低于f PET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分期(HR=9.010,P=0.04)及s BMU(HR=3.964,P=0.002)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的18F-FDG PET/CT骨髓摄取增高可表现为d PET、f PET和s BMU,其中f PET和s BMU可取代骨髓活检诊断骨髓浸润,d PET虽然不完全除外骨髓浸润可能,但不影响预后,因此可诊断为骨髓浸润阴性。sBMU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髓浸润 骨髓活检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Vmax和Ki-67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娟 赵铭 +2 位作者 原凌 刘洋 马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核抗原Ki-67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NHL初诊患者的SUVmax、Ki-67与性别、年龄、最大病灶直径、结外受侵、浅表及深部淋巴结受侵、恶... 目的:探讨;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核抗原Ki-67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影响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NHL初诊患者的SUVmax、Ki-67与性别、年龄、最大病灶直径、结外受侵、浅表及深部淋巴结受侵、恶性程度、B症状、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85例NHL中,经病理诊断侵袭性B细胞NHL 99例,惰性B细胞NHL 43例,T细胞NHL 43例;侵袭性B细胞NHL的SUVmax与Ki-67均显著高于惰性B细胞NHL及T细胞NHL(P<0.05),而惰性B细胞NHL的SUVmax与Ki-67均显著低于T细胞NHL(P<0.05)。SUVmax和Ki-67与最大病灶直径、结外受侵、恶性程度、乳酸脱氢酶及IPI评分密切相关(P<0.05)。SUVmax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61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及Ki-67阳性率能够较准确地反映NHL的侵袭性,其AUC分别为0.871、0.968。结论:SUVmax与Ki-67不受年龄、性别、B症状、分期等影响,是较为客观的定量参数。NHL的SUVmax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SUVmax及Ki-67对临床诊断NHL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洁敏 郑庆中 +3 位作者 黄文荣 邓菁 吴军 卢宏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5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最大标准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代谢参数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58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代谢SUV_(max)、MTV和TLG与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关系。结果:58例DLBCL患者的SUV_(max)、MTV和TLG分别为21.45(10.26-42.38)、27.30(14.20-133.25)cm^(3)和322.85(47.35-1 438.20)。单因素分析显示,大肿块、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MTV及TLG是DLBCL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P<0.05),而乳酸脱氢酶及SUV_(max)仅是PF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V(HR=2.974,95%CI:1.803-7.225)(/HR=3.925,95%CI:1.973-8.246)及TLG(HR=2.583,95%CI:1.192-5.316)/(HR=2.874,95%CI:1.538-6.483)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国际预后指数(HR=2.490,95%CI:1.150-4.962)是影响DLBC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TV及TLG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LBCL患者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脱氧葡萄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影像学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乃绮 杨烁慧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8-161,共4页
结直肠癌患者伴发腹膜转移瘤(peritoneal metastases,PM)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准确的术前评估及是否手术治疗的选择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估结直肠癌的PM具有局限性,因此... 结直肠癌患者伴发腹膜转移瘤(peritoneal metastases,PM)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准确的术前评估及是否手术治疗的选择决定了患者的预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评估结直肠癌的PM具有局限性,因此考虑通过其他影像学成像方法来优化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除了常规MSCT外,还综述了几种功能影像学方法在结直肠癌PM评估中的作用,包括扩散加权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MRI和分子影像学,本文详细阐述了上述功能影像学方法在预测结直肠癌PM手术结果、评估治疗反应及监测肿瘤复发方面的应用和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膜转移瘤 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