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志晔 关志伟 +1 位作者 于生元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84,共8页
目的比较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与氟代脱氧葡萄糖及蛋氨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7例脑部病变患者进行3D-pCASL成像及PET/CT显像,视觉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4例肿瘤性... 目的比较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与氟代脱氧葡萄糖及蛋氨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7例脑部病变患者进行3D-pCASL成像及PET/CT显像,视觉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4例肿瘤性病变3D-pCASL均为高灌注,PET/CT均为高代谢。1例炎性脱髓鞘病变和1例代谢性脑白质病变3D-pCASL为高灌注,1例感染性病变3D-pCASL为低灌注,此3例非肿瘤性病变PET/CT均为高代谢。结论3D-pCASL可以无创性活体评估脑部病变的灌注状态,与PET/CT具有较好诊断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库欣病诊断和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欣 崔瑞雪 +3 位作者 潘慧 袁涛 朱惠娟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219,共5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身显像,6例行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结果 12例PET/CT躯干显像均未见异常,脑显像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1.6%(11/12),MRI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6.7%(8/12),6例IPSS中5例定位为垂体,定侧准确率为50%(3/6)。结论 18FDG PET/CT躯干显像可协助除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而脑显像对库欣病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尤其对MRI检查阴性和IPSS无法定位患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垂体腺瘤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测定心肌血流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蓓蕾 陈绍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0-624,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可以无创伤性绝对定量分析健康人群和多种心血管病患者的局部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结果可靠,重现性好。本文主要针对冠脉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信息及MB...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可以无创伤性绝对定量分析健康人群和多种心血管病患者的局部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结果可靠,重现性好。本文主要针对冠脉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信息及MBF测定对判断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的独特临床价值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无创性测量 心血管疾病 心肌血流量 冠脉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荣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精神疾病是一类功能性脑疾病,其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而受到日益关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其反映组织细胞血流、代谢、受体密度等分子功能... 精神疾病是一类功能性脑疾病,其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而受到日益关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其反映组织细胞血流、代谢、受体密度等分子功能显像的特点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脑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方面具有其他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受体显像 非侵入性 血流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医学研究 脑神经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莹莹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0-774,共5页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是专门用于小动物活体实验研究的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神经元的活性进行无创、动态和定量的观测。Micro PET可早期检测动脉粥样斑块,测定脑各...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是专门用于小动物活体实验研究的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神经元的活性进行无创、动态和定量的观测。Micro PET可早期检测动脉粥样斑块,测定脑各局部血流量变化,判断脑缺血区组织存活状态,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疾病诊断、病程分期及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缺血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技术在针刺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陈素辉 徐虹 孙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46-848,共3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是当前核医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PET技术在针刺临床治疗不同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针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9
作者 胡慧颖 潘慧 程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PET/CT在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垂体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PET作为功能影像方法在垂体下丘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PET技术在垂体... 目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PET/CT在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垂体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PET作为功能影像方法在垂体下丘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PET技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垂体下丘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李禾禾 谢荣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0-343,共4页
脑梗死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本文对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
关键词 脑梗死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大动脉炎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冬梅 张慧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0,共2页
大动脉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对临床诊治是极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这不仅应用于大动脉炎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治,而且对活动度、疗效等评估也有意义... 大动脉炎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改变,对临床诊治是极大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这不仅应用于大动脉炎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治,而且对活动度、疗效等评估也有意义。本文旨在对PET/CT在大动脉炎诊治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大动脉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前利尿延迟^(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坤 陈虞梅 +1 位作者 刘建军 黄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6-1343,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利尿延迟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目的·探讨术前利尿延迟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的104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与利尿延迟18F-FDG PET/CT图像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获取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等代谢参数的诊断能力与最佳界值,并将受试者分为高SUVmax组(n=53)和低SUVmax组(n=51)、高MTV组(n=52)和低MTV组(n=52)、高TLG组(n=67)和低TLG组(n=37)。将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参数行Pearson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与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价PET/CT代谢参数的预后价值。结果·MTV(P=0.000)和TLG(P=0.000)对膀胱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具有诊断价值。术前治疗情况(P=0.033)、肿瘤T分期(P=0.035)与MTV相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26)、血红蛋白(P=0.004)、白蛋白(P=0.021)、术前治疗(P=0.015)、T分期(P=0.015)与TLG相关。多因素Cox模型提示淋巴结转移(HR=2.433,P=0.016)、TLG(HR=4.499,P=0.000)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治疗(HR=0.220,P=0.014)、TLG(HR=7.107,P=0.013)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利尿延迟18F-FDG PET/CT显像可预测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延迟显像 代谢参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示踪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洪文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3-665,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特征是记忆丧失和认知下降,且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AD或减缓神经退行速度的方法,往往在诊断后的7-10年导致患者死亡。AD患者脑内改变的特征是总皮质萎缩,大范围神经元...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特征是记忆丧失和认知下降,且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AD或减缓神经退行速度的方法,往往在诊断后的7-10年导致患者死亡。AD患者脑内改变的特征是总皮质萎缩,大范围神经元退化、弥散性突触和神经元缺失,伴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出现病理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15
作者 李延斌 金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1711-1711,共1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 (PE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并不像CT、MRI那样显示组织的解剖形态 ,而是探查局部组织代谢的异常 ,所以非常适用于检测高代谢的组织器官 ,如脑、心脏及恶性肿瘤等。本文主要对PE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 计算机 断层扫描 放射性核素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法(PCT或PECT)对大脑功能的研究
16
作者 田崎京二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198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我们应用正电子断层法研究大脑功能的工作,时间不长,仅有一年时间,所得结果也不完整,但正电子断层法作为一种新的大脑功能的简便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加以推荐的。大脑研究的历史回顾6000年前,人类从古埃及时代开始,就在探索灵魂的所在... 我们应用正电子断层法研究大脑功能的工作,时间不长,仅有一年时间,所得结果也不完整,但正电子断层法作为一种新的大脑功能的简便有效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加以推荐的。大脑研究的历史回顾6000年前,人类从古埃及时代开始,就在探索灵魂的所在,那时埃及人认为灵魂存在于心脏,大脑只不过是一个冷却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功能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PCT 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磁共振的机器学习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庚 闫少珍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3-1415,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记忆丧失和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AD之间的状态,其认知功能轻度减退,而日常能力未受影响,其中10%~15%在1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记忆丧失和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AD之间的状态,其认知功能轻度减退,而日常能力未受影响,其中10%~15%在1年内转化为A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脑胶质瘤术后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孟达 李强 +2 位作者 王友良 童竑章 沈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2-1318,共7页
背景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 背景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亦是当前治疗的难点并重点。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肿瘤科收治手术治疗后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53例。放疗结束后3~6个月行PET/CT和多模态MRI复查,放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临床资料、PET/CT指标〔标准摄取值(SUV)、病灶正常组织比(L/N)〕及多模态MRI指标〔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胆碱/肌酸比值(Cho/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Cho/NAA)、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结果随访结束后,失访6例,共完整收集147例患者有效数据。预后良好组107例,预后不良组40例,其中放射性脑损伤21例,肿瘤复发19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WHO病理分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放射性脑损伤(P<0.05)。SUV、L/N、rCBV、rCBF、Cho/Cr、Cho/NAA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0.837、0.950、0.937、0.865、0.902。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AUC高于L/N、Cho/Cr(Z=4.173,P<0.001;Z=3.261,P<0.001),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最佳截点为1.4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94.74%。结论手术治疗后放疗的预后不良的脑胶质瘤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明显升高,同时脑胶质瘤复发患者以上指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多模态MRI指标对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能力较PET/CT更佳,尤以rCBV最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肺结核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多 吕平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9-411,共3页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中处于亚临床状态的患者。陈旧性结核病灶无^(18)F-FDG摄取的患者复发风险低。^(18)F-FDG PET-CT能早期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降低表明治疗效果好,无^(18)F-FDG摄取可能提示治疗达到了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18)F-FDG PET-CT有望作为抗结核新药疗效评价及确定治疗时间截点的检查方法。本文中,笔者即对^(18)F-FDG PET-CT识别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以及评价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与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结核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20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