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氟-氟脱氧葡萄糖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技术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模型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沈丽娟 陆曙 +4 位作者 周永华 邢清敏 李岚 杨敏 周春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2-806,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Micro-PET)心肌代谢显像技术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DCM组(n=6),DCM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 目的:探讨18氟-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微型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Micro-PET)心肌代谢显像技术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DCM组(n=6),DCM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g/ml),2次/周,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药6周,停药观察2周。造模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造模过程中记录大鼠体重的变化及死亡情况,造模后行^(18)F-FDG Micro-PET检查、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检测。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DCM组造模后死亡1只,其余大鼠经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检查证实造模成功。DCM组^(18)F-FDG标准摄取率较对照组降低[(1.23±0.55)vs(6.65±0.41),P<0.01];^(18)F-FDG标准摄取率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709,P=0.01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R=-0.924,P=0.000)、血浆BNP水平(R=-0.948,P=0.000)呈负相关关系,与左心室射血分数(R=0.968,P=0.000)和短轴缩短率(R=0.863,P=0.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18)F-FDG Micro-PET心肌代谢显像技术结合超声心动图、生化检测及病理学观察,可以作为评价DCM模型检验方法;该方法为小动物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无创、连续的活体评价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心肌病 扩张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多模式成像技术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学诚 赵全明 +7 位作者 李德鹏 刘瑜 郑虹 李丽琴 张玉慧 闫云峰 赵欣 李昕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评价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10)。采用主动脉球囊拉伤术与间断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进行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实验。药物干预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于原饲料里添加吡格列酮10mg/(kg·d)。分别于实验中期(第8周)和晚期(第16周)进行PET/CT扫描,自动测量感兴趣区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VUmax)和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VUmean)。斑块破裂诱发实验后对2组兔主动脉进行解剖并留取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药物干预组的血栓动脉段明显低于对照组(14.6%vs 39.1%,P=0.000),斑块激发实验后破裂斑块的SUVmean(1.486±0.486 vs 0.655±0.235,P=0.000)和SUVmax(1.862±0.564 vs 0.843±0.058,P=0.000)均明显高于非破裂斑块。药物干预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新生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UVmean和SUVmax与斑块面积、巨噬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但与新生血管计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功能-形态多模式成像技术,能够有效监测吡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动脉粥样硬化 PPARΓ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在兔眼神经受体成像的应用
3
作者 汪维芳 盛敏杰 +3 位作者 林安娟 顾真寰 陈轶卉 石渡喜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进行定量检测及成像。方法选择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n=4),用PET来检测4种不同的神经受体:标记化合物[11C]raclopride测定多巴胺D2受体;[11C]CFT测...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进行定量检测及成像。方法选择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n=4),用PET来检测4种不同的神经受体:标记化合物[11C]raclopride测定多巴胺D2受体;[11C]CFT测定多巴胺载体;[18F]MPPF用于测定5-羟色胺受体;[11C]SA4503测定σ1受体。对每一组家兔在完成基线测定后,不改变体位,进行第2次测定。每组中的2只家兔在测定前注射拮抗剂进行预处理测定;另2只家兔在测定过程中注射拮抗剂进行置换测定。并且在PET测定后15min进行体外放射自显影术,比较二者的测定值。结果PET的基础测定中眼球组织和脑组织都成像,但眼球组织的放射能较脑组织中明显低下。除[18F]MPPF,预处理测定显示眼前段的摄取减少25%~28%。但是置换测定中,只有[11C]SA4503摄取减少了20%,[11C]raclopride有16%被阻断,[11C]CFT则没有明显变化。PET成像后的放射自显影术可以看出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主要聚集于视网膜和虹膜睫状体,且放射自显影术成像比PET成像信号清晰。结论在兔眼中PET中神经受体的结合率没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受体 放射自显影 预处理测定 替换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脑胶质瘤术后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孟达 李强 +2 位作者 王友良 童竑章 沈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2-1318,共7页
背景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 背景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亦是当前治疗的难点并重点。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肿瘤科收治手术治疗后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53例。放疗结束后3~6个月行PET/CT和多模态MRI复查,放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临床资料、PET/CT指标〔标准摄取值(SUV)、病灶正常组织比(L/N)〕及多模态MRI指标〔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胆碱/肌酸比值(Cho/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Cho/NAA)、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结果随访结束后,失访6例,共完整收集147例患者有效数据。预后良好组107例,预后不良组40例,其中放射性脑损伤21例,肿瘤复发19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WHO病理分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放射性脑损伤(P<0.05)。SUV、L/N、rCBV、rCBF、Cho/Cr、Cho/NAA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0.837、0.950、0.937、0.865、0.902。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AUC高于L/N、Cho/Cr(Z=4.173,P<0.001;Z=3.261,P<0.001),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最佳截点为1.4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94.74%。结论手术治疗后放疗的预后不良的脑胶质瘤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明显升高,同时脑胶质瘤复发患者以上指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多模态MRI指标对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能力较PET/CT更佳,尤以rCBV最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不同临床阶段静态脱氧葡萄糖代谢模式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被引量:5
5
作者 冯涛 王拥军 +3 位作者 欧阳巧红 段中响 李伟 芦林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86-689,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在不同临床阶段脱氧葡萄糖(FDG)代谢特征和变化过程。方法对33例PD患者(PD组)以及8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PD患者中H-Y分期:Ⅰ期3例,Ⅱ期18例...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在不同临床阶段脱氧葡萄糖(FDG)代谢特征和变化过程。方法对33例PD患者(PD组)以及8例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正常对照组)进行了^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PD患者中H-Y分期:Ⅰ期3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Ⅳ期2例。分别取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小脑、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和双侧枕叶为感兴趣区(ROI)进行放射性显像强度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不同临床阶段FDG代谢的共同点是:颅内结构FDG脑代谢呈现不对称性,以豆状核代谢不对称为主;丘脑、尾状核、额顶叶交界区FDG代谢降低;豆状核代谢高于尾状核以及丘脑。随着病情进展FDG脑代谢逐渐变化:H—YI期时症状首发肢体对侧豆状核代谢高于同侧豆状核,H-YⅡ~Ⅳ期时症状首发肢体同侧豆状核代谢也逐渐增高接近于对侧的豆状核;H-Y Ⅰ期的额顶交界区皮质代谢降低,Ⅱ、Ⅲ期低代谢范围逐渐扩大,Ⅳ期则发展到额、顶、颞叶广泛低代谢。结论PD的FDG代谢随着病情进展既有共性,也有不同的特征性改变。这种FDG代谢的变化有助于P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化钠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CT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测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雪 赵全明 +5 位作者 张学慧 聂毛晓 闫云峰 梁喆 赵欣 冯婷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应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18F-氟化钠(18F-NaF)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钙化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球囊拉伤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 目的应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18F-氟化钠(18F-NaF)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钙化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球囊拉伤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前2周及术后高脂饲料喂养。手术过程由于球囊拉伤血管破裂或术后感染死亡4只,共14只在第16周末接受PET/CT显像、病理及血液采集,其中2只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及微钙化形成。取病变部位和邻近部位做钙化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种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钙化和炎症与PET显像的关系。结果病变部位与对照部位18F-FDG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部位比较,病变部位18F-NaF的SUVmax明显升高(P<0.05)。病变部位18F-NaF的SUVmax与Von kossa及茜素红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865,P<0.01;r=0.880,P<0.01),病变部位18F-FDG的SUVmax与Von kossa及茜素红不相关(r=-0.272,P>0.05;r=-0.085,P>0.05)。18F-NaF的SUVmax与病变部位CD68阳性面积百分比相关(r=0.714,P<0.01),但18F-FDG的SUVmax与病变部位CD68阳性面积百分比不相关(r=-0.405,P>0.05)。结论 18F-NaF较18F-FDG能够更准确地用于检测微钙化,并进一步发现易损斑块,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血管造影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尚琨 卢洁 +2 位作者 李则 帅冬梅 苏玉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AD 20例和FTD 10例的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对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AD 20例和FTD 10例的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资料,采用脑代谢影像进行视觉分析,测量相应部位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 take value,SUV),以小脑为参考脑区,以放射性摄取减低脑区的SUV与小脑SUV的比值(SUVr)表示。采用NeuroQ脑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其代谢模式特点。结果20例AD患者视觉分析显示,16例(8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8例(40.0%)伴有双侧颞叶代谢减低,5例(25.0%)伴有单侧额叶代谢减低,2例(10.0%)伴有单侧颞叶代谢减低;定量分析显示,全部患者(100.0%)均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18例(90.0%)伴有后扣带回代谢减低,17例(85.0%)伴有双侧颞叶代谢减低,7例(35.0%)伴有单侧额叶代谢减低。10例FTD患者视觉分析显示,8例(80.0%)患者伴有颞叶代谢减低,6例(60.0%)患者伴有额叶代谢减低,3例(3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定量分析显示,10例患者(100.0%)均伴有额叶代谢减低,8例(80.0%)伴有颞叶代谢减低,4例(40.0%)伴有双侧顶叶代谢减低,4例(40.0%)伴有基底节代谢减低,3例(30.0%)伴有后扣带回代谢减低。AD患者和FTD患者额叶、顶叶和颞叶SU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0.13 vs 0.75±0.09,0.78±0.14 vs 1.06±0.05,0.81±0.14 vs 0.95±0.12,P<0.01)。结论18F-FDG PET/CT脑显像显示的AD和FTD患者不同的代谢减低模式,有助于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越 杨旗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0-442,共3页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结构核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善春 管锦群 +6 位作者 孙璇 朱明伟 富丽萍 刘家金 徐白瑄 贾建军 吴卫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了解^(11)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结构MRI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行头颅^(11)C-PIB PET和头颅MRI检查患者33例,根据临床诊... 目的了解^(11)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结构MRI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行头颅^(11)C-PIB PET和头颅MRI检查患者33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AD组17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16例,同期选取认知功能正常12例作为对照组。头颅MRI检查观察脑萎缩严重程度,以内侧颞叶萎缩(MTA)阳性表示,^(11)C-PIB PET检查以标准吸收比值(SUVR)≥1.4为^(11)C-PIB摄取阳性,表示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阳性,比较各组MTA阳性和^(11)C-PIB摄取阳性率。结果对照组、MCI组、AD组SUVR和MTA评分分别为1.3±0.2和(2.2±1.2)分、1.7±0.5和(2.6±1.1)分、2.2±0.4和(3.4±0.7)分,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和AD组SUVR明显升高(P<0.05),AD组MTA评分较对照组和MCI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和AD组MTA阳性率(68.8%和94.1%vs 50.0%)、^(11)C-PIB摄取阳性率(87.5%和100.0%vs 16.7%)明显升高(P<0.05),且AD组MTA阳性率和^(11)C-PIB摄取阳性率较MCI组进一步升高(P<0.05)。MCI组2例^(11)C-PIB摄取阴性患者的MTA阳性;AD组1例患者MTA阴性。2种检查一致性较高。对照组50%患者MTA阳性但^(11)C-PIB摄取阴性。结论^(11)C-PIB PET和结构MRI对AD诊断有重要作用,Aβ沉积阴性不支持AD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淀粉样β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云 朱文斌 +2 位作者 陈雪梅 陈蕾 徐运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线栓法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最适线栓头端直径,并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检查缺血脑组织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变化。方法将兔龄5~6个月的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3只,手术组24只。根据线栓头端直径不同再将手术组随机分为0.25~0.29(A组)、0.30~0.34(B组)、0.35~0.39(C组)及0.40~0.45mm组(D组),每组6只兔。所有兔在手术后30min、3及6h行脑PET检查,6h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查结束后,解剖观察并取脑组织做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结果①有1/3枕动脉起自颈内动脉。②手术组24只兔中,有15只模型成功,线栓进人大脑中动脉,A、B、C及D组插线成功的比例分别为3/6、5/6、5/6及2/6,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缺血30min,15只成功模型的PET结果即显示双侧基底核、颞叶、顶叶皮质葡萄糖代谢率的比值(右侧/左侧)下降,且随缺血时间延长下降越明显;似手术组无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A、B、C、D组比值下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P〈0.05)。④A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FC染色未发现明显异常:B、C及D组6h神经功能评分≥2级,TTC染色可见明显的梗死病灶。结论制作兔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模型最佳线栓头径为0.30~0.40mm。PET检查对早期血流量减少很敏感,可作为研究脑缺血的有效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模型 动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评价衰老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艳 钟萍 +5 位作者 谢红军 宋文忠 周晓芳 汤夏莲 金静 卢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评估增龄对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入选40例健康者,按照年龄分为成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目的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评估增龄对心肌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入选40例健康者,按照年龄分为成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79岁),每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和静息心肌PET,测定2组SPECT的左心室17节段静息总评分和各节段评分,与SPECT相匹配的各节段心肌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老年组与成年组左心室心肌SPECT的平均静息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前间隔基底部、下间隔中份、尖前壁和尖下壁静息评分较成年组明显增高(P<0.05);老年组左心室各节段心肌^(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总SUV_(max)较成年组明显增高(P<0.01);老年组左心室多个节段的SUV_(max)较成年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衰老可导致心肌对缺血敏感性加重的趋势;增龄可使心肌对^(18)F-FDP摄取和利用增加,可能是对衰老所致心肌缺血的自然保护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心肌 衰老 葡萄糖 脂肪酸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文献21篇诊断效度综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万华 贾支俊 +2 位作者 徐佩 申景涛 张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4期4211-4213,共3页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对胰腺占位总体效度。方法:收集自1994年以来PET应用公开发表的能被MEDLINE引用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中英文胰腺原发占位研究文献,要求这些研究文献需有病理诊断结果,共收集到21篇,...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应用对胰腺占位总体效度。方法:收集自1994年以来PET应用公开发表的能被MEDLINE引用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中英文胰腺原发占位研究文献,要求这些研究文献需有病理诊断结果,共收集到21篇,将文献重新合并,按国内、国外以及总体合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结果:文献间对于胰腺占位诊断的效度指标存在较大的变异,这在SUV值取值不同、PET机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总体效度的95%可信区间分别是灵敏度[0.80,0.91]、特异度[0.72,0.84]、准确度[0.79,0.87]、阳性预测值[0.83,0.93]和阴性预测值[0.64,0.81]。结论:对于胰腺占位,PET和PET/CT的鉴别诊断具有相当价值,但对于一些微小病灶和特殊病理类型的占位,仍然存在一些盲点,需要其他影像技术和实验室检查的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氟脱氧葡萄糖F18 META分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尚琨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89-890,共2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占所有老年性痴呆患者的50%-70%,是以记忆和其他高级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据统计显示2030年全世界AD患者将...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占所有老年性痴呆患者的50%-70%,是以记忆和其他高级认知功能下降为特征的脑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病和癌症。据统计显示2030年全世界AD患者将达6300万人,我国AD患者人数将超过8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Β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示踪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洪文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3-665,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特征是记忆丧失和认知下降,且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AD或减缓神经退行速度的方法,往往在诊断后的7-10年导致患者死亡。AD患者脑内改变的特征是总皮质萎缩,大范围神经元...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特征是记忆丧失和认知下降,且具有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AD或减缓神经退行速度的方法,往往在诊断后的7-10年导致患者死亡。AD患者脑内改变的特征是总皮质萎缩,大范围神经元退化、弥散性突触和神经元缺失,伴随胶质细胞激活,以及出现病理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淀粉样Β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探讨炎症在兔腹主动脉瘤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聂毛晓 赵全明 +4 位作者 闫云峰 李昕和 冯婷婷 赵欣 张学慧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53-857,共5页
目的利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扫描,探讨兔腹主动脉瘤进展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20只新西兰雄白兔给予弹力蛋白酶腔内灌注,制备肾下腹主动脉瘤模型,术后2周和4周各取10只白兔行超声、PET/CT扫描,耳缘静脉... 目的利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扫描,探讨兔腹主动脉瘤进展与炎症的关系。方法 20只新西兰雄白兔给予弹力蛋白酶腔内灌注,制备肾下腹主动脉瘤模型,术后2周和4周各取10只白兔行超声、PET/CT扫描,耳缘静脉采血后处死,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MMP-9,留取动脉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标准化靶-本底比。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动脉瘤最大直径增长率为(89.21±0.02)%;与术后2周比较,术后4周动脉瘤最大直径增长率为(15.8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MMP-2、MMP-9明显升高(P<0.05);与术后2周比较,术后4周MMP-2、MMP-9明显降低(P<0.05)。术后4周SUVmax较术后2周明显降低(0.35±0.05 vs 0.90±0.03,P<0.05)。术后2周巨噬细胞染色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术后4周(P<0.05)。结论炎症在腹主动脉瘤早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主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卢洁 崔亚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每年发病人数...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每年发病人数约350万,仅次于脑卒中,每年死亡人数约187万,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 梗死后心肌炎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18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患者发作间期局限性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高代谢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路华 雷向宇 +1 位作者 王薇薇 吴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3-609,共7页
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在临床实践中常对致癇灶的定位造成困扰,因此正确解读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回顾,对发作间期PET高代谢信号的可能机制如频繁癇样放电、代偿性活动、兴奋性毒性作用等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特定癫癇综合... 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在临床实践中常对致癇灶的定位造成困扰,因此正确解读其临床意义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文献回顾,对发作间期PET高代谢信号的可能机制如频繁癇样放电、代偿性活动、兴奋性毒性作用等进行分析,并对一些特定癫癇综合征或疾病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信号的出现频率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归纳其在不同临床背景下作为术前评价指标的价值;同时提示对发作间期局限性PET高代谢信号的解读应结合病因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助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高代谢(非MeSH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