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越 杨旗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0-442,共3页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均已位居首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易损斑块,评价斑块的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控制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洁 崔亚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每年发病人数...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3,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是导致全球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疾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每年发病人数约350万,仅次于脑卒中,每年死亡人数约187万,居世界首位,已成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 梗死后心肌炎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与头颈部鳞癌病理分化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党浩丹 陈钰 +7 位作者 师晓华 侯波 邢海群 张韬 陈兴明 张竹花 薛华丹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2-249,共8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HNSCC)术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PET/MR)各参数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价PET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独立及联合诊断HNSCC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临床怀疑头颈部肿瘤的患...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HNSCC)术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PET/MR)各参数与病理分化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价PET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独立及联合诊断HNSCC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临床怀疑头颈部肿瘤的患者并进行PET/MR检查。PET/MR检查序列包括PET及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DWI序列。所有最终入组患者均为术后病理诊断为HNSCC的病例。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平均值(ADC_(mean))、标准化摄取最大值(SUV_(max))及标准化摄取平均值(SUV_(mean)),比较PET/MR各参数在HNSCC高分化及中-低分化两组间的分布及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参数对HNSCC分化程度的预测模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PET/MR各参数独立及多参数联合应用诊断HNSCC病理分化程度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23例患者,均为男性;高分化9例,平均年龄(61.0±6.8)岁;中—低分化14例(10例中分化及4例低分化),平均年龄(62.0±9.1)岁。PET/MR参数中,SUV_(max)和SUV_(mean)具有强相关性(P<0.001),ADC_(mean)和SUV_(max)、SUV_(mean)无相关性(P=0.42,P=0.13)。ADC_(mean)和SUV_(mean)在HNSCC高分化组及中—低分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7)。相较PET/MR各参数独立诊断,PET/MR多参数联合应用诊断HNSCC病理分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4。结论 ADC_(mean)、SUV_(max)和SUV_(mean)在HNSCC不同病理分化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比较PET和MR的各参数独立预测病理分化程度,多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提高HNSCC病理分化程度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标准化摄取值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肿瘤病理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脑胶质瘤术后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孟达 李强 +2 位作者 王友良 童竑章 沈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2-1318,共7页
背景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 背景脑胶质瘤单纯依靠手术清除率低于30%,术后结合放疗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放射性脑损伤比例占放疗总数的20%。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体征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如何尽早准确判别脑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亦是当前治疗的难点并重点。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肿瘤科收治手术治疗后放疗的脑胶质瘤患者153例。放疗结束后3~6个月行PET/CT和多模态MRI复查,放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临床资料、PET/CT指标〔标准摄取值(SUV)、病灶正常组织比(L/N)〕及多模态MRI指标〔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rMTT)、局部脑血流量(rCBF)、胆碱/肌酸比值(Cho/Cr)、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Cho/NAA)、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结果随访结束后,失访6例,共完整收集147例患者有效数据。预后良好组107例,预后不良组40例,其中放射性脑损伤21例,肿瘤复发19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WHO病理分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检出率、rMTT及AD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高于放射性脑损伤(P<0.05)。SUV、L/N、rCBV、rCBF、Cho/Cr、Cho/NAA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7、0.837、0.950、0.937、0.865、0.902。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AUC高于L/N、Cho/Cr(Z=4.173,P<0.001;Z=3.261,P<0.001),r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最佳截点为1.44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8%、94.74%。结论手术治疗后放疗的预后不良的脑胶质瘤患者SUV、L/N、rCBV、rCBF、Cho/Cr及Cho/NAA明显升高,同时脑胶质瘤复发患者以上指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多模态MRI指标对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能力较PET/CT更佳,尤以rCBV最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复发 放射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磁共振的机器学习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庚 闫少珍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3-1415,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记忆丧失和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AD之间的状态,其认知功能轻度减退,而日常能力未受影响,其中10%~15%在1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记忆丧失和认知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AD之间的状态,其认知功能轻度减退,而日常能力未受影响,其中10%~15%在1年内转化为A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越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力手段,HR-MRI能提供斑块形态学信息,PET能提供斑块内炎性反应的巨噬细胞代谢信息。本文重点对HR-MRI、PET及一体化PET/MR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进行早期影像学预警,有效预防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体化pet/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结构核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善春 管锦群 +6 位作者 孙璇 朱明伟 富丽萍 刘家金 徐白瑄 贾建军 吴卫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了解^(11)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结构MRI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行头颅^(11)C-PIB PET和头颅MRI检查患者33例,根据临床诊... 目的了解^(11)C标记的匹兹堡复合物B(^(11)C-PIB)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结构MRI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行头颅^(11)C-PIB PET和头颅MRI检查患者33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AD组17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16例,同期选取认知功能正常12例作为对照组。头颅MRI检查观察脑萎缩严重程度,以内侧颞叶萎缩(MTA)阳性表示,^(11)C-PIB PET检查以标准吸收比值(SUVR)≥1.4为^(11)C-PIB摄取阳性,表示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阳性,比较各组MTA阳性和^(11)C-PIB摄取阳性率。结果对照组、MCI组、AD组SUVR和MTA评分分别为1.3±0.2和(2.2±1.2)分、1.7±0.5和(2.6±1.1)分、2.2±0.4和(3.4±0.7)分,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和AD组SUVR明显升高(P<0.05),AD组MTA评分较对照组和MCI组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MCI组和AD组MTA阳性率(68.8%和94.1%vs 50.0%)、^(11)C-PIB摄取阳性率(87.5%和100.0%vs 16.7%)明显升高(P<0.05),且AD组MTA阳性率和^(11)C-PIB摄取阳性率较MCI组进一步升高(P<0.05)。MCI组2例^(11)C-PIB摄取阴性患者的MTA阳性;AD组1例患者MTA阴性。2种检查一致性较高。对照组50%患者MTA阳性但^(11)C-PIB摄取阴性。结论^(11)C-PIB PET和结构MRI对AD诊断有重要作用,Aβ沉积阴性不支持AD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淀粉样β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PET及PET/MR脑成像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额颞叶痴呆 被引量:3
8
作者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与额颞叶痴呆(FTD)均为常见痴呆类型。MRI、PET及PET/MRI可无创精准评估AD及FTD患者脑结构、功能及分子水平改变,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MR、PET及PET/MR脑成像鉴别AD与FTD现状进行述评。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1007 PET/MRI诊断前列腺癌侵犯精囊腺 被引量:1
9
作者 罗莹莹 阳依宏 +6 位作者 尤志雯 陈兴 周子荣 袁增贝 王海峰 赵军 王海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15,共6页
目的观察^(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 PET/MRI诊断前列腺癌(PCa)侵犯精囊腺(S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2例接受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男性PCa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所见有无SVI将其分为阳性组(n=26)与阴性组(n=66)。比较组间PC... 目的观察^(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 PET/MRI诊断前列腺癌(PCa)侵犯精囊腺(S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92例接受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男性PCa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所见有无SVI将其分为阳性组(n=26)与阴性组(n=66)。比较组间PCa病灶PET/MRI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最小表观弥散系数(ADC_(min))、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 mean)、SUV_(max)/ADC_(min)、SUV_(max)/ADC mean、PSMA肿瘤体积(PSMA-TV)及PSMA表达总量(TL-PSMA);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SVI的效能。结果92例中,^(18)F-PSMA-1007 PET/MRI显示30例SVI、62例无SVI,其诊断SVI的准确率为73.91%、敏感度为61.54%、特异度为78.79%、阳性预测值为53.33%、阴性预测值为83.87%。组间ADC_(min)、PSMA-TV及TL-PS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SUV_(max)、ADC_(min)、ADC mean、SUV_(max)/ADC_(min)、SUV_(max)/ADC mean、PSMA-TV及TL-PSMA诊断PCa SV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4、0.341、0.396、0.603、0.581、0.755及0.705;其中,PSMA-TV的AUC高于除TL-PSMA外其他参数,其敏感度为84.60%、特异度为56.10%。结论^(18)F-PSMA-1007 PET/MRI有助于诊断PCa S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精囊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自动分割68 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1 PET/MRI所示前列腺癌
10
作者 洪文威 李如帅 +1 位作者 孟庆乐 徐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扩散模型自动分割^(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 PET/MRI所示前列腺癌(PCa)的效果。方法对含125例PCa患者的^(68)Ga-PSMA-11 PET/MRI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设计基于Faster-RCNN及空间和通道重建卷积(SCConv)Diffusion级... 目的观察基于扩散模型自动分割^(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 PET/MRI所示前列腺癌(PCa)的效果。方法对含125例PCa患者的^(68)Ga-PSMA-11 PET/MRI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设计基于Faster-RCNN及空间和通道重建卷积(SCConv)Diffusion级联的分割网络,其中的一级网络通过Faster-RCNN对前列腺和精囊腺进行粗定位,二级网络以基于扩散模型的SCConv Diffusion网络分割PCa;观察上述模型用于分割^(68)Ga-PSMA-11 PET/MRI中的PCa的效果。结果Faster-RCNN+SCConv Diffusion模型分割^(68)Ga-PSMA-11 PET/MRI中的PCa的戴斯相似系数(DSC)、交并比(IoU)及95%豪斯多夫距离(HD)分别为0.76、0.63及20.02 mm,其性能优于nnU-Net(分别为0.73、0.62及21.20 mm)及Faster-RCNN+nnU-Net(分别为0.75、0.62及20.70 mm)模型,且其分割单发及多发PCa均更为精准,少见误分割非瘤组织。结论基于扩散模型的Faster-RCNN+SCConv Diffusion级联网络可完整、准确地分割^(68)Ga-PSMA-11 PET/MRI所示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子宫颈平滑肌肉瘤PET/MRI表现
11
作者 冯艳 陈志仁 +3 位作者 梁妍 李雪 侯广哲 王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73,共2页
患者女,53岁,体检发现宫颈占位2年余、出现持续性阴道出血近1个月,无腹痛、腹胀等;停经2年,2年前接受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全切术及放射、化学治疗。查体:胸部见左乳术后瘢痕;下腹部触及9 cm×10 cm×9 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 患者女,53岁,体检发现宫颈占位2年余、出现持续性阴道出血近1个月,无腹痛、腹胀等;停经2年,2年前接受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全切术及放射、化学治疗。查体:胸部见左乳术后瘢痕;下腹部触及9 cm×10 cm×9 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平滑肌肉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右输卵管中肾管样腺癌MRI及PET/CT表现
12
作者 杜秀梅 范伟雄 +1 位作者 朱文标 张添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5,共2页
患者女,67岁,持续性腹部隐痛半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部膨隆,触痛(-),未见其他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714.50 U/ml,CA19937.68 U/ml,癌胚抗原42.02 U/ml。腹盆部MRI:盆腔内11.2 cm×10.3... 患者女,67岁,持续性腹部隐痛半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部膨隆,触痛(-),未见其他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714.50 U/ml,CA19937.68 U/ml,癌胚抗原42.02 U/ml。腹盆部MRI:盆腔内11.2 cm×10.3 cm×9.1 cm团块状肿物,紧贴子宫后壁,部分与直肠、乙状结肠相接触,分界尚清,呈T1WI低信号、T2WI稍高-高信号(图1A),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B),表观弥散系数减低;增强扫描中肿物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斑片状无强化区;双侧附件显示欠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肿瘤 中肾管样腺癌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H3 G34突变型弥漫性半球胶质瘤18 F-FET PET/MR显像
13
作者 白洁 段焕利 +1 位作者 程也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07,共2页
患者女,35岁,言语不利、行走不稳伴右面部麻木1周、加重3天;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查体:言语不利,反应迟缓,右面部痛、温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力Ⅲ级,右侧深浅感觉减退,步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胶质瘤 组蛋白 突变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仁核5-HT神经环路在失眠障碍及抑郁症共病机制中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雪怡 贾淑蕾 +12 位作者 谷宇昂 张淼 陈珂珂 孙永兵 周菁 武肖玲 李中林 邹智 尚菲菲 李会强 杨志萍 尤阳 李永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5-170,共6页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及抑郁症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ID与抑郁症存在双向关系,二者常共病出现,但具体共病机制不清。杏仁核是情绪环路的关键中枢,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通过调控杏仁核活性参... 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及抑郁症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ID与抑郁症存在双向关系,二者常共病出现,但具体共病机制不清。杏仁核是情绪环路的关键中枢,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通过调控杏仁核活性参与情绪调节,杏仁核5-HT神经环路参与ID及抑郁症。本文阐述了杏仁核及杏仁核5-HT神经环路结构及功能在ID及抑郁症患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变化,旨在为探究杏仁核5-HT神经环路在ID及抑郁症共病中可能存在的机制提供客观的神经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抑郁症 杏仁核 五羟色胺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T显像及MRI的帕金森病相关模式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茜诗 管晓军 徐晓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5-1788,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基于18F-FDG PET的PD相关模式(PDRP)是目前公认的与PD患者运动症状高度相关的脑代谢模式,即经典PDRP。通过MRI等技术获得的衍生PDRP可提供PD患者脑代谢模式外的补充信息,且具有低成本和高可重复性等...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基于18F-FDG PET的PD相关模式(PDRP)是目前公认的与PD患者运动症状高度相关的脑代谢模式,即经典PDRP。通过MRI等技术获得的衍生PDRP可提供PD患者脑代谢模式外的补充信息,且具有低成本和高可重复性等优势,正逐渐成为经典PDRP的替代方案。本文就基于PET显像及MRI的PDRP用于P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PSMA-11 PET-CT与全身磁共振成像诊断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涵潇 宋子健 +3 位作者 程超 阳青松 陈锐 高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以^(68)镓(^(68)Ga)标记的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分子探针PSMA-11为示踪剂的PET-CT(^(68)Ga-PSMA-11 PET-CT)与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诊断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行^(68)... 目的对比分析以^(68)镓(^(68)Ga)标记的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分子探针PSMA-11为示踪剂的PET-CT(^(68)Ga-PSMA-11 PET-CT)与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诊断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行^(68)Ga-PSMA-11 PET-CT及WB-MRI的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由核医学科及影像医学科主治医师各2名分别对患者的^(68)Ga-PSMA-11 PET-CT和WB-MRI检查结果进行盲法分析,并以最佳比较标准(BVC)为金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根据结果绘制ROC曲线并计算AUC,对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的5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20例无远处转移、32例发生远处转移。WB-MRI检测远处转移的AUC为0.844(95%CI 0.719~0.9^(68)),灵敏度为93.75%(30/32)、特异度为75.00%(15/20);^(68)Ga-PSMA-11 PET-CT检测远处转移的AUC为0.959(95%CI 0.893~1.000),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95.00%(19/20),2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远处转移患者中有25例发生骨转移、2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68)Ga-PSMA-11 PET-CT检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灵敏度为92.00%(23/25)、特异度为100.00%(27/27),WB-MRI检测灵敏度为60.00%(15/25)、特异度为88.89%(24/27),2种方法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种方法对淋巴结转移检测的灵敏度[89.66%(26/29)vs 86.21%(25/29)]及特异度[95.65%(22/23)vs 91.30%(21/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68)Ga-PSMA-11 PET-CT与WBMRI检测前列腺癌远处转移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在骨转移的诊断方面,^(68)Ga-PSMA-11 PET-CT的诊断效能优于WB-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PSMA-1007 PET/CT显像与mp-MRI在初发前列腺癌诊断效能中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艳梅 杨鹏飞 +5 位作者 李永亮 董思颖 陈健 李娟 杨吉琴 赵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467-473,共7页
目的:评估18氟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007(^(18)F-PSMA-1007)PET/CT显像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初诊原发性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怀疑PCa拟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的连续患者,... 目的:评估18氟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1007(^(18)F-PSMA-1007)PET/CT显像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初诊原发性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怀疑PCa拟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的连续患者,最终入选46例,中位年龄68(54~81)岁。以病理为金标准,分析^(18)F-PSMA-1007 PET/CT显像和mp-MRI诊断原发性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得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的最佳诊断阈值。用Spearman相关性方法分析PCa低危和中高危组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SUVmax、PI-RADS、表观扩散系数(ADC)与Gleason(GS)间的相关性。以P<0.05认为差异或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6例患者以病理为金标准,PCa 39例,良性病变7例,良恶性病变组TPSA、SUVmax、ADC、PI-RAD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8)F-PSMA-1007 PET/CT和mp-MR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4%(35/39)、71.43%(5/7)、86.96%(40/46)、94.59%(35/37)、55.56%(5/9)和84.62%(33/39)、71.43%(5/7)、82.61%(38/46)、94.29%(33/35)、45.45%(5/11)。以约登指数最大值为切点确定SUVmax≥6.30、PI-RADS≥4分为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诊断阈值,AUC分别为0.905和0.8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1,此阈值下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9.50%、100.00%和66.70%、100.00%。在mp-MRI和^(18)F-PSMA-1007 PET/CT相同扫描视野内,mp-MRI和^(18)FPSMA-1007 PET/CT发现区域内淋巴结转移分别为35.89%(14/39)和51.28%(20/39),骨转移分别为20.51%(8/39)和53.85%(21/39)。此外^(18)F-PSMA-1007 PET/CT发现17.95%(7/39)患者发生区域外淋巴结转移,33.33%(13/39)发生骨盆外骨转移,10.3%(4/39)发生肺转移。^(18)F-PSMA-1007 PET/CT比mp-MRI上调了约25.64%(10/39)的N分期,38.46%(15/39)的M分期。结论:^(18)F-PSMA-1007 PET/CT是原发性PCa良好的诊断和分期工具,其诊断效能高于mp-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MRI显像在前列腺癌中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海军 彭德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5-650,共6页
前列腺癌(PCa)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检查方法包括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直肠指诊、超声、CT、MRI,上述检查对PCa的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对评估PCa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远处转移... 前列腺癌(PCa)逐渐成为影响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检查方法包括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直肠指诊、超声、CT、MRI,上述检查对PCa的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对评估PCa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对远处转移和生化复发。诸多研究探索了PET/CT在PCa中的应用,随着PET/MRI一体机的增多,其在PCa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拟对目前PET/MRI显像在PCa的初诊、分期、生化复发等中的应用,以及其与PET/CT、多参数MRI比较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阴性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发作间期^(18)F-FDGPET显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迟红卫 白金城 +3 位作者 王淑萍 陈艳芳 李滨 武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22-825,共4页
目的探讨MRI无明显异常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表现。方法 47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术前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行18F-FDG PET显像,采用标准前颞叶和海马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局... 目的探讨MRI无明显异常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表现。方法 47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术前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遂行18F-FDG PET显像,采用标准前颞叶和海马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Ⅰ型33例,包括Ⅰa型12例、Ⅰb型8例、Ⅰc型13例;Ⅱ型14例,包括Ⅱa型10例、Ⅱb型4例。47例患者中45例(95.74%)表现为脑组织葡萄糖代谢降低,包括颞叶局灶性低代谢37例,分别位于颞叶内侧、颞极和海马等部位;弥漫性低代谢8例,表现为前颞叶和后颞叶广泛性代谢降低。结论对于MRI无明显异常的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18F-FDG PET显像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对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发育畸形 颞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MRI海马纹理特征诊断阿尔茨海默病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志庚 毕晟 +7 位作者 何雨洁 薛寒笑 崔碧霄 杨宏伟 齐志刚 韩璎 闫少珍 卢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07,共6页
目的观察PET/MRI海马纹理特征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AD(AD组)、60例aMCI患者(aMCI组)及55名健康受试者(HC组),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行一体化PET/MRI,获取3D T1WI和^(1... 目的观察PET/MRI海马纹理特征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及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AD(AD组)、60例aMCI患者(aMCI组)及55名健康受试者(HC组),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行一体化PET/MRI,获取3D T1WI和^(18)F-FDG PET图;对训练集提取双侧海马ROI纹理特征,分别以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及随机森林(RF)算法建立3D T1WI模型、^(18)F-FDG PET模型及联合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模型诊断AD与aMCI的效能。结果小波特征在可用于诊断AD与aMCI的最优海马纹理特征中占比最高。基于各算法的联合模型诊断测试集A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最高(0.996、0.993、0.991),^(18)F-FDG PET模型次之(0.941、0.941、0.967)而3D T1WI模型最低(0.801、0.801、0.750)。基于LR、RF算法的联合模型诊断测试集aMCI的AUC最高(0.967、0.992),^(18)F-FDG PET模型次之(0.951、0.971),3D T1WI模型最低(0.833、0.824)。基于SVM算法的联合模型与^(18)F-FDG PET模型诊断测试集aMCI的AUC相同(0.951)并均高于3D T1WI模型(0.833)。结论PET/MRI海马纹理分析有助于诊断AD及aMCI;多模态联合诊断优于单模态,且具有良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