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诊断性能研究
2
作者 贾硕 程功 +4 位作者 关蕾 冯盼盼 许百灵 方伟 张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2-1127,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能研究较少。目的评估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在PCI后合并CMD患者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PCI后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通过温度/压力导丝测算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筛选出FFR>0.8且术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的患者共20例,共60条血管纳入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IMR与CFR的相关性。以IMR为金标准,绘制CFR诊断CM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0例CMD患者纳入研究,男15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64.2±9.3)岁。纳入的60条血管中有21条为左前降支,17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2条为右冠状动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R与CFR呈负相关(r=-0.526,P<0.001)。CFR诊断CMD的AUC为0.840(95%CI=0.716~0.964),截断值为1.985。结论SPECT在PCI后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可作为诊断PCI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患者是否存在CM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4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5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11
作者 胡慧颖 潘慧 程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PET/CT在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垂体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PET作为功能影像方法在垂体下丘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PET技术在垂体... 目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PET/CT在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垂体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PET作为功能影像方法在垂体下丘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PET技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垂体下丘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12
作者 李延斌 金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1711-1711,共1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 (PE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并不像CT、MRI那样显示组织的解剖形态 ,而是探查局部组织代谢的异常 ,所以非常适用于检测高代谢的组织器官 ,如脑、心脏及恶性肿瘤等。本文主要对PE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 计算机 断层扫描 放射性核素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和^(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对疑似甲状腺癌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赖兴建 张波 +2 位作者 姜玉新 戴晴 赵瑞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7,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和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FDG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对甲状腺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术前颈部超声和FDGPET/CT检查并获得甲状腺及颈部淋巴... 目的评价超声和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FDG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对甲状腺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术前颈部超声和FDGPET/CT检查并获得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病理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于甲状腺癌,超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63.6%,FDGPET/CT分别为76.5%和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超声相比,FDGPET/CT不会增加诊断信息。对于颈部转移淋巴结,超声和FDGPET/CT的敏感性分别为68.0%和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特异性均为96.7%;对于Ⅱ和Ⅴ区淋巴结转移,FDGPET/CT较超声可提供更多诊断信息。结论无需联合应用超声和FDGPET/CT鉴别甲状腺结节,但对于怀疑颈部常见转移区域之外出现转移的病例,可考虑联合应用超声和FDGPET/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志晔 关志伟 +1 位作者 于生元 马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84,共8页
目的比较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与氟代脱氧葡萄糖及蛋氨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7例脑部病变患者进行3D-pCASL成像及PET/CT显像,视觉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4例肿瘤性... 目的比较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pCASL)与氟代脱氧葡萄糖及蛋氨酸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7例脑部病变患者进行3D-pCASL成像及PET/CT显像,视觉评定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4例肿瘤性病变3D-pCASL均为高灌注,PET/CT均为高代谢。1例炎性脱髓鞘病变和1例代谢性脑白质病变3D-pCASL为高灌注,1例感染性病变3D-pCASL为低灌注,此3例非肿瘤性病变PET/CT均为高代谢。结论3D-pCASL可以无创性活体评估脑部病变的灌注状态,与PET/CT具有较好诊断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中棕色脂肪摄取的规律和特点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午樱 朱朝晖 欧阳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0-373,I0007,I0008,共6页
目的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共41例次(3.8%)... 目的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共41例次(3.8%)有不同程度BAT摄取:主要在寒冷季节出现;常对称累及肩颈部和脊柱两侧,纵隔和腹部摄取常伴有体表摄取;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030);平均年龄(P=0.0001)和体重指数(P=0.0415)明显低于无BAT摄取者;3例患者在休息和保暖3~7d后行二次显像,BAT摄取明显减少。结论BAT摄取具有一定发生规律和特征表现,休息和保暖可减少其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棕色脂肪摄取 规律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的^(68)Ga标记PM_(2.5)模拟粒子的制备及其活体示踪
16
作者 潘栋辉 徐宇平 +5 位作者 王辛宇 王立振 严骏杰 施冬健 杨敏 陈明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6,共8页
将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MNP)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制备得到PEG-MNP,随后通过与放射性的^(68)Ga^(3+)离子螯合,高标记产率地制备得到^(68)Ga-PEG-MNP,标记产物稳定性良好。进一步将^(68)Ga-PEG-MNP... 将黑色素纳米颗粒(melanin nanoparticle,MNP)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制备得到PEG-MNP,随后通过与放射性的^(68)Ga^(3+)离子螯合,高标记产率地制备得到^(68)Ga-PEG-MNP,标记产物稳定性良好。进一步将^(68)Ga-PEG-MNP通过雾化方式制备得到^(68)Ga-PEG-MNP PM_(2.5)(particulate matter _(2.5),size<_(2.5)μm)模拟颗粒,其经雾化小鼠吸入体内后,通过正电子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成像对小鼠进行全身显影,结果可见雾化的^(68)Ga-PEG-MNP PM_(2.5)模拟颗粒可由气管向肺部双叶区域扩散,并滞留于肺。体内的PET成像结果与离体放射自显影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断层扫描成像 ^(68)Ga 黑色素纳米颗粒 细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
17
作者 宦欢 李毅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B期46-47,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通过智能化合成分析,有效降低了PET或CT的误差。PET/CT应用最为广泛而成熟的领域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胃癌 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库欣病诊断和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程欣 崔瑞雪 +3 位作者 潘慧 袁涛 朱惠娟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219,共5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身显像,6例行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结果 12例PET/CT躯干显像均未见异常,脑显像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1.6%(11/12),MRI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6.7%(8/12),6例IPSS中5例定位为垂体,定侧准确率为50%(3/6)。结论 18FDG PET/CT躯干显像可协助除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而脑显像对库欣病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尤其对MRI检查阴性和IPSS无法定位患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垂体腺瘤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