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5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7
作者 胡慧颖 潘慧 程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PET/CT在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垂体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PET作为功能影像方法在垂体下丘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PET技术在垂体... 目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PET/CT在临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垂体下丘脑作为神经内分泌组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PET作为功能影像方法在垂体下丘脑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PET技术在垂体下丘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垂体下丘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8
作者 李延斌 金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1711-1711,共1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扫描 (PET)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并不像CT、MRI那样显示组织的解剖形态 ,而是探查局部组织代谢的异常 ,所以非常适用于检测高代谢的组织器官 ,如脑、心脏及恶性肿瘤等。本文主要对PE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 计算机 断层扫描 放射性核素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图像部分容积效应的模拟研究及实验检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英茂 耿建华 +3 位作者 田嘉禾 尹大一 姚树林 陈盛祖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 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部分容积效应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形成部分容积效应的理论,由计算机模拟PET各种分辨率情况下各种大小热灶的图像。计算图像的最大恢复系数、平均恢复系数及图像热灶半高宽,并用PET实验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PET实验的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当热灶直径以PET分辨率为单位时,图像热灶的最大及平均恢复系数随热灶直径的变化与分辨率无关,且热灶半高宽/分辨率与热灶直径的关系不受分辨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容积效应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实验检验 关系 图像 影响 恢复系数 平均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头穴对人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影响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左芳 石现 +1 位作者 田嘉禾 姚树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 目的研究针刺百会、曲鬓穴对大脑运动功能区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Talairach大脑立体定位法,运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观察运动状态下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电针前后大脑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正常人针刺后双侧大脑顶上小叶、楔前叶葡萄糖代谢增高,以左侧大脑为主;患者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区、运动前区及顶上小叶和健侧的补充运动区发生了明显的代谢功能改变,表现为糖代谢增高的区域集中于健侧,代谢减低集中于病灶侧。结论针刺百会与曲鬓穴可以改变大脑双侧有关运动区域的代谢,从而可能诱导与运动相关的某些区域神经组织兴奋,补偿或协助受损的神经网络,促进运动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大脑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魏红星 马圆圆 +8 位作者 段绍峰 田丛娜 田月琴 王道宇 姜楠 张宗耀 郭新华 张晓丽 单宝慈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 目的:采用自主开发的新软件和门控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心肌整体重构程度和局部重构程度进行无创性定量化评价。方法:纳入33例在本院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门控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心肌存活性,并在两周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包括21例左心室室壁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基于矩阵实验室编程语言开发一套新软件,获得评价左心室整体重构程度的球形指数(SI),并首次提出评价左心室局部重构程度的新指标:水平长轴"倒八字"程度指数(DPI)、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左心室重构整体重构程度以磁共振成像测定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为"金标准"。有经验的专家对PET心肌代谢显像水平长轴和垂直长轴显示"倒八字"程度采用4分打分法。分别将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对DPI值、短轴横径比和短轴纵径比与专家对"倒八字"程度的打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I值与磁共振成像获取的LVEDV和LVESV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98和0.615,P均<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87,P<0.01)。水平长轴左心室近前壁和中间段测定的DPI以及短轴测定的横径比与专家打分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3、0.709和0.722,P均<0.01)。结论:采用我们自主开发的新软件,通过对门控PET心肌代谢显像重建图像,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左心室整体的重构程度和局部的重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重构程度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扫描对荷人胰腺癌裸鼠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健 王忠敏 +2 位作者 陈克敏 刘玉 郑云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4-577,共4页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5)Ⅰ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0.20和0.02±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1.49和0.59±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1.67和0.57±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5)Ⅰ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1.32)和空载粒子组(8.36±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氟-18标记脱氧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喆 朱允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关键词 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越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力手段,HR-MRI能提供斑块形态学信息,PET能提供斑块内炎性反应的巨噬细胞代谢信息。本文重点对HR-MRI、PET及一体化PET/MR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进行早期影像学预警,有效预防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体化PET/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梁 王汉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能够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影像技术,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法。PET在脑膜瘤诊断中常用糖类、氨基酸等代谢物类显像剂以及受体类显像剂。不同显像剂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脑膜瘤的代谢功能,而脑膜瘤的增殖性与其...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能够反映组织代谢功能的影像技术,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方法。PET在脑膜瘤诊断中常用糖类、氨基酸等代谢物类显像剂以及受体类显像剂。不同显像剂能从不同方面反映脑膜瘤的代谢功能,而脑膜瘤的增殖性与其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因此PET能无创地反映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特点。临床上PET用于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以及脑膜瘤疗效评价,显示其作为功能影像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脑膜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琪 吴湖炳 +1 位作者 高蕾 邹衍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符合率高于行CT、MRI检查的患者;(2)对估计临床分期有参考作用方面PET 为100%,CT、MRI 占66.7%;(3)初步显示PET检查荧光脱氧核糖(FDG)摄取值高低可对区分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4)20例患者根据PET检查代谢值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缺乏此信息,治疗调整者及治疗有效率低于前者。结论PET检查将形态改变和代谢变化有机结合的特点,在恶性淋巴瘤全身探查、早期发现病变、定量分析、显示代谢功能、监测疗效、评估预后诸方面都有其优越性。该检查安全可行,但应注意鉴别假阳性反应;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示踪剂对血糖的暂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临床意义 诊断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评价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肌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倪唤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580-2583,共4页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心肌血流检测加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估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10例冠心病患者,在原有基础药物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PET技术做静息时及多巴酚丁...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心肌血流检测加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评估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10例冠心病患者,在原有基础药物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PET技术做静息时及多巴酚丁胺最大耐受剂量负荷时心肌灌注显像,以半定量法分析所得图像,测定被分析心肌节段相对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和相对血流密度分数,比较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患者心肌相对血流储备分数的变化和负荷-静息时心肌血流再分布状况的变化。结果在所分析的180个心肌节段中,总体上,心肌相对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无显著变化,但静息时相对血流密度分数在70%以下的节段,则可见麝香保心丸治疗后可显著提高相对血流储备分数值,由(1.019±0.173)升高至(1.073±0.169)(P=0.014),而且,这种趋势在相对血流密度分数<60%、<50%的心肌节段中表现得愈加明显;负荷-静息时心肌相对血流密度分数变化情况治疗前后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负荷时血流密度分数较静息时明显下降的节段数治疗后呈减少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有可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 心肌灌注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的配置管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智柳 张震巍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0,共2页
通过对我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PET)配置状况的分析和使用后经济状况的分析,反映以PET为代表的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中需要避免过度配置导致的卫生资源的浪费。介绍了澳大利亚对PET的配置管理,为我国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管理提... 通过对我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PET)配置状况的分析和使用后经济状况的分析,反映以PET为代表的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中需要避免过度配置导致的卫生资源的浪费。介绍了澳大利亚对PET的配置管理,为我国新型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设备 配置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淋巴瘤分期及监测残留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兰 张燕燕 +5 位作者 王晶 赵伟 景红梅 王继军 李欣欣 克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006-3008,共3页
目的:了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留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F-FDG为显像剂的带CT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18了我科2002-2006年54例患者72例次ECT检... 目的:了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留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F-FDG为显像剂的带CT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18了我科2002-2006年54例患者72例次ECT检查的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初次治疗前查ECT34例,阳性23例,剔除阴性病例中4例结外单器官病变、手术切除病灶的患者,ECT检查总阳性率达76.7%。阳性病例中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惰性NHL的ECT阳性率未见显著不同,而临床分期显著影响ECT结果,Ⅰ、Ⅱ期10例,阳性率55.6%,Ⅲ、Ⅳ期13例,阳性率81.3%。22例患者于化疗中、16例患者于化疗结束前行ECT检查,阴性患者多数可获得长期完全缓解,阳性病例或需延长治疗周期,或出现复发。结论:ECT检查对初治NHL患者的临床分期、决定治疗方案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对手术已切除原发病灶的患者,ECT检查可以帮助决定化疗周期。初治前ECT检查的阳性率与分期密切相关;化疗中及化疗结束前ECT检查可协助评价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性,检测微小残存病变,并对复发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