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秦小雪 张文 +1 位作者 高红 胡宇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高分辨率MRI与PET/CT检查)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9例直肠癌患者中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352个,T_(1)~T_(2)分期26例,T_(3)分期68例,T_(4)分期15例。高分辨率MRI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5、0.705、0.750,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PET/CT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96、0.590、0.455,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二者联合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T_(4)分期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8、0.808、0.865、0.709,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对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查在术前T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直肠癌 周围转移小淋巴结 T分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叶酸受体的正电子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5
作者 尹吉林 王成 王欣璐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3期184-192,共9页
叶酸能与多种肿瘤细胞膜表面的叶酸受体(FR)特异性结合,通过F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为放射性核素选择性载带提供良好的途径。基于受体和配体间的高度亲和性,可将多种放射性核素与叶酸分子及其衍生物偶联,制备核医学显像探针。本文主... 叶酸能与多种肿瘤细胞膜表面的叶酸受体(FR)特异性结合,通过F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为放射性核素选择性载带提供良好的途径。基于受体和配体间的高度亲和性,可将多种放射性核素与叶酸分子及其衍生物偶联,制备核医学显像探针。本文主要对非金属正电子核素(^(18)F、^(124)I)和金属正电子核素(^(68)Ga、^(44)Sc、^(152)Tb)标记的叶酸及其衍生物PET显像探针与炎症PET显像探针进行综述,并展望其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 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联合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付玉娟 尚毓 +1 位作者 吴岳 宋银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2024-2028,共5页
目的 探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THRIL(lncRNA THRIL),微小RNA-98-5p(miR-98-5p)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5... 目的 探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THRIL(lncRNA THRIL),微小RNA-98-5p(miR-98-5p)检测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5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SPN患者分为良性组(75例)和恶性组(40例),比较两组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表达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lncRNA THRIL与miR-98-5p的相关性。一致性Kappa检验比较PET/CT、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单独及联合诊断SPN恶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T/CT检查联合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水平对恶性SPN的诊断价值。结果 恶性组血清lncRNA THRIL水平比良性组高,miR-98-5p水平比良性组低(P<0.05)。Pearson分析显示,lncRNA THRIL与miR-98-5p表达呈负相关(r=-0.491,P<0.05),且lncRNA THRIL与miR-98-5p有靶向结合位点。PET/CT、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联合共诊断出38例恶性SPN患者,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729(P<0.05),联合诊断恶性SPN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最高,分别为90.67%、95.00%、84.44%、97.14%、92.17%。PET/CT、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联合诊断恶性SP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CI:0.874~0.968),均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2.235、2.478、2.444,P<0.05)。结论 PET/CT联合血清lncRNA THRIL、miR-98-5p检测可提高对恶性SPN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性,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肺结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长链非编码RNA THRIL 微小RNA-98-5p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TATIC呼吸门控与非门控扫描肺结节的临床价值:65例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谢万明 黄升云 +4 位作者 肖哲 陈炜 刘明 杜芬 梁颖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39-642,共4页
目的比较Q.STATIC呼吸门控(QSRG)与非门控(UG)扫描对肺结节图像质量、定量分析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5月疑诊肺结节且同意行QSRG采集患者65例,共295个肺结节,有4例患者因持续呼吸不规律... 目的比较Q.STATIC呼吸门控(QSRG)与非门控(UG)扫描对肺结节图像质量、定量分析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5月疑诊肺结节且同意行QSRG采集患者65例,共295个肺结节,有4例患者因持续呼吸不规律未能完成门控检查而排除。记录QSRG和UG下可测量肺结节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主动脉弓标准差值和临床扫描时间。比较QSRG和UG PET在肺结节检出、可测量肺结节、SUVmax、MTV、信噪比(SNR)和临床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QSRG PET和UG PET的PET肺结节检出肺结节数、可测量肺结节数、SUVmax、MTV、SNR和扫描时间分别为295个vs 275个、196个vs 182个、6.90±4.40 g/mL vs 6.64±4.28 g/mL(P<0.05)、3.23±8.01 cm3 vs 3.44±8.66 cm3(P<0.05)、30.30±20.91 vs 30.22±21.97(P>0.05)、16.45±3.74 min vs 13.21±3.98 min(P<0.05),单个床位QSRG增加全身扫描的时间为3 min。结论QSRG不增加放射性剂量,与UG图像相比,QSRG图像肺结节检出率和可测量能力更高,SUVmax和MTV定量分析更准确,稍有所增加总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门控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脱氧葡萄糖 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在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祉涵 张新 郑东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诊断AE的敏感...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近年来许多研究显示^(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F-FDG PET)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诊断AE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能优于头部MRI检查。本文结合既往研究对不同类型AE的异常脑代谢模式和^(18)F-FDG PET在AE诊断中的优势及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脑炎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江 朱虹 +1 位作者 常林凤 吉蘅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定性诊断十分困难,PET/CT是目前评价良、恶性病变最具优势的影像学手段之一。文中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dexglucose,FDG)PET/CT显像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定性诊断十分困难,PET/CT是目前评价良、恶性病变最具优势的影像学手段之一。文中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dexglucose,FDG)PET/CT显像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以孤立性肺结节、FDG、PET/CT等为检索词,检索1994年1月至2009年7月的Medline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相关中英文文献。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综合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29篇,其中11篇符合标准纳入分析,A级1篇,B级10篇,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91%(87%~93%)、83%(78%~87%)和51.04(23.33~111.66),AUC为0.9383,Q值为0.875 3,纳入文献稳定性较好。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肺结节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体层扫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晓飞 苏家贵 +3 位作者 周晓红 张婷 王志忠 何宝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6年7月间的CT扫描偶然发现的106例SPN病例,汇总其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在106例患者中,71例确诊为肺癌,3... 目的探讨偶发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6年7月间的CT扫描偶然发现的106例SPN病例,汇总其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资料。结果在106例患者中,71例确诊为肺癌,35例为良性病变,男44例,女62例,平均年龄(57.5±17.1)岁,结节最大标准化摄取值(3.62±3.50)(SUVmax值),均经病理学诊断或者随访3年以上;^(18)F-FDG 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6%、62.9%、82.1%,肺癌结节中,年龄≥55岁较年龄<55岁的明显多,SPN是否具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在良恶性结节诊断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DG糖代谢SUVmax值良恶性数据无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对偶发性SPN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资料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效能,并能够初步评估肺腺癌的分化程度,可为无法通过穿刺获得病理结果患者提供无创性的诊断手段,同时PET/CT能够修正SPN的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9-633,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无论在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或在免疫功能缺陷人群中,其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文中主要综述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PCNSL的流行病学、病理学及医学影像学特征。PCNSL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将传统医学影像手段(如CT、MRI)与新兴医学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等,能大大提高PCNSL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计算机体层扫描 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认知功能和MRI及PET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建军 尹岭 +5 位作者 王鲁宁 汤洪川 田嘉禾 安宁豫 杨炯炯 卢文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研究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globalamnesia ,TGA)患者认知功能及脑代谢状况。方法 对 3例临床诊断为TGA的患者分别行简易心理测试 (MMSE)、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 (WMS R)测定和脑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在恢复后不同时间以1... 目的 研究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globalamnesia ,TGA)患者认知功能及脑代谢状况。方法 对 3例临床诊断为TGA的患者分别行简易心理测试 (MMSE)、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 (WMS R)测定和脑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在恢复后不同时间以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 (18F FDG)为示踪剂行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positrone missiontomography ,PET)成像 ,并对其图像、量表测试结果与病史作对照研究。结果  3例患者MMSE测试及MRI扫描均未见明显异常 ,而WMS R测试及PET成像显示 :1例正常 ,另外 2例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 ,与记忆相关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低代谢。结论 TGA患者认知功能及局部脑代谢与其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尽早终止其发作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全面遗忘症 认知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绍波 吴湖炳 +1 位作者 季云海 王全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准确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尤为重要,胃镜检查易漏检。本研究拟评估^(18)F-FDG PET/CT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2周内同时接受胃镜及^(18)F-FDG PET/CT检... 目的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准确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尤为重要,胃镜检查易漏检。本研究拟评估^(18)F-FDG PET/CT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前2周内同时接受胃镜及^(18)F-FDG PET/CT检查的13例多原发食管癌患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多原发食管癌的检测情况。结果胃镜及^(18)F-FDG PET/CT分别检出22个和29个食管癌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3,P<0.05)。29个食管癌灶均表现为^(18)F-FDG高摄取,平均SUVmax为10.7±5.7(3.1~20.1)。^(18)F-FDG PET/CT检出周围脏器受侵犯3例,淋巴结转移10例,远处转移3例。结论 ^(18)F-FDG PET/CT在同时性多原发食管癌的诊断中能够比胃镜检出更多的食管癌灶,同时进行分期诊断,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方案及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 多原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多 曹宝霞 吕平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前18F-FDG符合线路图像及CT资... 目的观察前纵隔肿瘤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的特点,探讨其对前纵隔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治疗前18F-FDG符合线路图像及CT资料。记录肿块最大径、目测分级、术后病理及胸腺肿瘤的Masaoka分期。结果前纵隔肿瘤平均最大径为6.61cm(3.0~14.0cm)。前纵隔肿瘤术后病理证实:霍奇金淋巴瘤5例,胸腺癌6例,胸腺瘤2例,其他良性病变7例(囊性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脂肪瘤1例,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病变目测分级0级4例,1级3例,2级2例,3级11例。肿块最大径与目测分级的相关系数r=0.467,为低度相关。良性病变组目测分级低于霍奇金淋巴瘤及胸腺癌(P<0.01),良性病变与胸腺瘤的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21),胸腺癌目测分级高于胸腺瘤(P=0.03),胸腺癌与淋巴瘤目测分级无明显差异(P=0.36)。以目测放射性摄取低于纵隔为标准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为95%,仅1例假阳性病例为巨淋巴结增生症。目测分级1级的胸腺瘤为MasaokaⅠ期胸腺瘤。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鉴别前纵隔肿瘤良恶性的准确率较高,当前纵隔肿瘤FDG摄取程度低于纵隔时提示为良性病变或可以直接手术切除的低危胸腺瘤;胸腺癌与淋巴瘤均为高FDG摄取病变,因此当前纵隔病变FDG摄取程度明显高于纵隔,结合CT鉴别胸腺癌与淋巴瘤有困难时,需要穿刺活检以取得病理诊断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致痫性Ⅰ型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术前定位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候亚琴 卢洁 +5 位作者 苏玉盛 张海琴 帅冬梅 薛娇 尚琨 梁志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脑显像在致痫性I型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Type I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I)术前定...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脑显像在致痫性I型局灶性脑皮层发育不良(Type I 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I)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癫痫病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FCD-I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像行^(18)F-FDGPET/CT脑显像。首先定性分析(即视觉分析)19例患者^(18)F-FDGPET/CT脑代谢减低表现,然后使用Neuro Q软件对^(18)FFDG PET/CT脑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致痫性FCD-I脑代谢显像术前定位中的准确率。结果 19例FCD-I型癫痫患者的PET/CT脑代谢图像定性分析显示,减低区均位于大脑皮层,其中12例(63.16%)表现为单部位代谢减低,7例(36.84%)表现为多部位代谢减低;19例癫痫患者的PET/CT图像定性分析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14例患者(73.68%)的脑代谢减低区与病理结果一致,5例患者(26.32%)的脑代谢减低区为假阳性。19例FCD-I型癫痫患者的PET/CT脑代谢图像定量分析,均表现为多个部位代谢减低,其中主要代谢减低区与病理结果一致。联合两种分析方法,19例患者的脑代谢减低区均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18)F-FDGPET/CT脑显像定性分析联合定量分析更加有助于癫痫灶的术前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局灶皮层发育不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18)F⁃FDG 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萍萍 富丽萍 +3 位作者 张凌 冯宏响 史艳芬 郑玉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 目的对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rimary pulmonary mucinous adenocarcinoma,PPMA)的^(18)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与增强CT影像特征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全部PPMA患者。对其^(18)F⁃FDG PET/CT和增强CT影像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入选25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PMA患者,全部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其中6例行增强CT扫描。^(18)F⁃FDG PET/CT显像示孤立性PPMA 7例、弥漫性多发PPMA 18例,前者形态学表现为肺部孤立性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与棘突,实性成分摄取^(18)F⁃FDG不均匀,空洞或囊性密度区对^(18)F⁃FDG低摄取或无摄取;弥漫性多发PPMA形态学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分布、大小、形态不一,包括多发结节或团块5例,实变影5例,结节、团块、空洞、磨玻璃密度影、斑片影及实变影等多种形态占位混合存在8例。实变影为弥漫性多发PPMA最典型的形态学表现(11例),实变灶密度极不均匀,其内均含囊性密度区,CT值较低(-71~79 Hu),可见肺叶膨隆征(6例)、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4例)、血管造影征(3例)、周围磨玻璃密度影(7例)。弥漫性多发PPMA对^(18)F⁃FDG摄取程度不一,囊性成分低于实性成分。增强CT示,4例呈不均匀强化,2例无强化。以结节、团块或空洞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无线性相关;以实变影为主的病灶对^(18)F⁃FDG摄取程度与CT强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增强CT示PPMA病灶可无强化或不均匀强化。^(18)F⁃FDG PET/CT显像示PPMA病灶常表现为结节、斑片影等多种占位形式与实变影混合存在,可通过其特征性表现,包括肺叶膨隆、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造影征以及代谢程度与病灶密度呈正相关等,与肺部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肺黏液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前后女性正常卵巢及子宫内膜^(18)氟去氧葡萄糖PET/CT显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裕效 朱虹 +5 位作者 常林凤 吴江 王新刚 孙传金 张垒 刘妤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0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研究绝经前后女性正常卵巢及子宫内膜的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显像表现。方法:共有110例患者,其中44例育龄期女性、58例绝经后女性和8例继发性闭经女性,接受了18FDG PET/CT全身显像。110例患者均无妇科恶性肿瘤病史。卵巢及... 目的:研究绝经前后女性正常卵巢及子宫内膜的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显像表现。方法:共有110例患者,其中44例育龄期女性、58例绝经后女性和8例继发性闭经女性,接受了18FDG PET/CT全身显像。110例患者均无妇科恶性肿瘤病史。卵巢及子宫内膜对18FDG的摄取程度依靠视觉观察,结合半定量分析即标准摄取值(SUV)综合判断。结果:在月经期和排卵期的女性其子宫内膜对18FDG的摄取最高,其SUV为3.51±1.09,而增殖期和分泌期女性为2.47±0.76。绝经后女性和继发性闭经的女性分别为1.56±0.34和1.62±0.18。13例绝经前女性出现卵巢对18FDG的高摄取,这些女性的生理周期均位于排卵期前后4 d内,平均SUV为3.96±0.71。结论:绝经前女性其卵巢和子宫内膜对18FDG摄取程度呈现周期性变化。为避免混淆生理性摄取和病理性摄取,18FDG PET/CT显像应尽量避免在月经期及排卵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生理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潘博 汪世存 +4 位作者 展凤麟 倪明 刘昕 谢强 谢吉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708-1711,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13例腺样囊性癌术后18F-FDG PET/CT检查图像资料,分析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认识,所有病例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腺样囊性癌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13例腺样囊性癌术后18F-FDG PET/CT检查图像资料,分析其特点,以提高对该病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认识,所有病例确诊肿瘤复发、转移的依据为再次手术或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 13例腺样囊腺癌中,其中位于右颌下腺3例,左颌下腺2例,而位于左上唇、左侧鼻腔、右侧鼻腔、右侧蝶窦及筛窦、右上颌窦、气管下段、口底、右侧硬颚各1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局部复发2例,未见局部复发11例,PET/CT诊断复发5例,未见局部复发8例,PET/CT对术区局部复发诊断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8.6%;远处转移9例,PET诊断转移7例,转移性病变诊断敏感性为77.8%,特异性为100%,其中4例改变了临床分期。其中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双肺转移4例,肝脏及骨骼多发转移1例,双肺、骨骼转移1例,同时并双肺、肝脏、骨骼多发转移1例。肿瘤局部复发病例中,SUVmax最大值为15.3,SUVmax最小值为7.4;转移性病变中,其中SUVmax最大值为15.8,SUVmax最小值为0.8。结论腺样囊性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具有生长速度慢、手术治疗后易局部复发和长期随访易发生远处转移等特点。因此,18F-FDG PET/CT一次显影全身显像,不仅对腺样囊性癌术后局部有无复发有重要诊断价值,而且对远处转移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进展
19
作者 张建华 李俊霞 +1 位作者 刘静 王荣福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8期645-649,共5页
综述核医学影像(SPECT及PET/CT)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应用进展,放射性核素标记WBC SPECT及18F-FDG PET/CT是目前在IBD诊疗中应用最广的显像方法,可用于IBD的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价等。
关键词 肠疾病 结肠炎 溃疡 CROHN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耳鸣患者脑部PET/CT初探
20
作者 孟照莉 陶勇 +2 位作者 李刚 胥科 郑芸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1-13,17,共4页
目的探究听力正常(0.25~20kHz≤25dB HL,畸变耳声发射、瞬态耳声发射通过)的原发性慢性耳鸣患者是否适用神经元兴奋性增加的假说。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听力正常的原发性耳鸣患者7例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25.57±4.16岁。男性4例... 目的探究听力正常(0.25~20kHz≤25dB HL,畸变耳声发射、瞬态耳声发射通过)的原发性慢性耳鸣患者是否适用神经元兴奋性增加的假说。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听力正常的原发性耳鸣患者7例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25.57±4.16岁。男性4例,女性3例。用听力匹配、年龄匹配的无耳鸣患者3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19.67±1.15岁。通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分析纳入受试者大脑葡萄糖代谢情况。结果病例组大脑兴奋区平均大小为4134.86±2303.62 mm^3,对照组大脑兴奋区平均大小为560±471.16 mm^3。结论本实验观察到听力正常的慢性原发性耳鸣在多个区域(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基底节、丘脑)的去氧葡萄糖代谢均较听力正常的非耳鸣患者明显增加,支持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假说适用该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正常 原发耳鸣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神经元兴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