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3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的护理体会
6
作者 宦欢 李毅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B期46-47,共2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为当今医疗影像学中最先进的设备,融合了PET的功能图像,又兼顾了CT的解剖图像,使两者合二为一,产生高清晰的融合影像,并通过智能化合成分析,有效降低了PET或CT的误差。PET/CT应用最为广泛而成熟的领域是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胃癌 检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结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其生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核活动性做出客观评价。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的18F-FDG摄取的系列变化可对治疗是否成功做出预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尚不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条件;不过基于其技术优势,有望在结核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卫勃 陈凛 +3 位作者 孔庆龙 尹大一 田嘉禾 李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与CT对照。方法:32例可疑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PET全身显像,22例行CT检查,将以上结果和病理分期对照。结果:32例中,25例为恶性肿瘤,7例为良性病变。18F-FDG-PET半定...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与CT对照。方法:32例可疑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PET全身显像,22例行CT检查,将以上结果和病理分期对照。结果:32例中,25例为恶性肿瘤,7例为良性病变。18F-FDG-PET半定量分析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5蛐7。CT对胃恶性肿瘤原发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和4蛐5。PET、CT对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0%和76.5%。PET、CT对远处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蛐8和2蛐7。结论:PET对胃恶性肿瘤局部病灶和远处转移病灶检测较为敏感,在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娇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11
作者 樊敏 马雷 史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4-748,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为良性病变(非复发组)。比较组间^(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及病灶SUV_(max)/纵隔血池SUV_(max)(SUV_(max)-ratio);针对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NSCLC术后线缘良、恶性结节状增厚的价值。结果复发组病灶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均高于非复发组(P均<0.05);组间病灶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评估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的AUC分别为0.854、0.805及0.8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有效鉴别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复发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型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体积计算机辅助判读代谢评估在淋巴瘤疗效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梓延 冯成涛 +3 位作者 张海波 邓赟 郑皓 朱高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ERCIST)1.0在淋巴瘤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的淋巴瘤患者93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8例、霍奇金淋巴瘤25例,采用Ka...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ERCIST)1.0在淋巴瘤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的淋巴瘤患者93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8例、霍奇金淋巴瘤25例,采用Kappa检验比较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RECIST)1.1和PERCIST 1.0标准评估淋巴瘤治疗疗效的一致性,比较两者的治疗有效率(RR)。结果PERCIST 1.0与RECIST 1.1标准评估93例淋巴瘤治疗效果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72,P<0.05);对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5例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估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53、0.316,P<0.05)。93例淋巴瘤患者,RECIST 1.1标准的RR低于PERCIST 1.0标准(RR=46%、64%,P=0.003)。在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5例霍奇金淋巴瘤中,RECIST 1.1标准的RR均低于PERCIST 1.0标准(非霍奇金淋巴瘤:RR=50%、66%;霍奇金淋巴瘤:RR=32%、56%,P=0.043、0.031)。结论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RCIST 1.0评价淋巴瘤治疗效果的有效率高于传统使用的基于解剖变化评估的RECIST 1.1标准,PERCIST 1.0标准对淋巴瘤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治疗结果 参考标准 实体瘤疗效价标准(REC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I-MIBG xSPECT/CT定量参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王晓雅 王观筠 +3 位作者 周子昂 阚英 王巍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目的探讨定量^(123)I-MIBG xSPEC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1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xSPECT/CT图像,分析骨转移病... 目的探讨定量^(123)I-MIBG xSPECT/CT显像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1例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123)I-MIBGxSPECT/CT图像,分析骨转移病灶及正常骨定量参数的部分影响因素,比较两者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g)、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min)和峰值标准摄取值(SUVpeak)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体质参数间的正常骨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0.204~0.071,P均>0.05)。骨转移病灶的SUVmax、SUVavg、SUVmin、SUVpeak显著高于正常骨(Z=-10.118~-9.703,P<0.0001);Curie评分不同分区间骨转移病灶SUV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226、0.107、0.149、0.342,P均>0.05)。SUVmax、SUVavg、SUVmin和SUVpeak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95%CI 0.884~0.974)、0.948(95%CI 0.906~0.989)、0.935(95%CI 0.890~0.981)、0.942(95%CI0.899~0.985);敏感度分别为90.9%、90.2%、93.7%、92.3%,特异度分别为86.9%、93.4%、85.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SUVmax、SUVavg、SUVmin和SUVpeak的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0.39 g/ml、0.33 g/ml、0.20 g/ml、0.33 g/ml。结论当SUVavg高于0.33 g/ml临界值时,对骨转移病灶具有高度提示性。x SPECT/CT定量指标提高了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诊断的特异性,证明了^(123)I-MIBG xSPECT/CT显像定量分析的高诊断效能及其作为视觉评估诊断辅助的潜在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化摄取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D3FSP PET/CT机器学习模型评估主观认知功能下降
14
作者 孟凡盛 田占宇 +3 位作者 龚伟 熊亮 蒋海壮 于丽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3-577,共5页
目的 观察^(18)F-D3FSP PET/CT机器学习(ML)模型用于评估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的价值。方法 于中国认知下降纵向研究队列(SILCODE)中选取32例接受^(18)F-D3FSP PET/CT检查的SCD患者(SCD组)及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按7∶3比例将其分... 目的 观察^(18)F-D3FSP PET/CT机器学习(ML)模型用于评估主观认知功能下降(SCD)的价值。方法 于中国认知下降纵向研究队列(SILCODE)中选取32例接受^(18)F-D3FSP PET/CT检查的SCD患者(SCD组)及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4)及测试集(n=14),基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及逻辑回归(LR)模型评估SCD;利用格式转化对PET/CT数据进行扩增,并按8∶2比例划分训练集(含8 775幅CT及1 833幅PET图像)及测试集(含2 025幅CT及423幅PET图像),分别基于CT及PET构建VGG16模型用于评估SCD。结果 SVM、RF及LR模型评估训练集SC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均为1.000,在测试集分别为0.863、0.872及1.000;LR模型存在过拟合,RF模型效能更优。基于CT及基于PET的VGG16模型评估训练集SCD的准确率分别于第175次及第150次迭代后趋于稳定,最高分别为67.11%及65.35%;其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于第165次及第145次迭代后趋于稳定,最高分别为62.43%及59.16%。结论 ^(18)F-D3FSP PET/CT ML模型可用于评估S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机器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全身扫描及^(18)F-FDG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诊治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永军 徐兆强 +2 位作者 柳卫 程旭 包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据Tg与131I-WBS阴性或阳性的情况,将患者分成4种类型:Ⅰ型:Tg(+),131I-WBS(-);Ⅱ型:Tg(+),131I-WBS(+);Ⅲ型:Tg(-),131I-WBS(+);Ⅳ型:Tg(-),131I-WBS(-)。在131I-WBS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标准。分析131I-WBS及18F-FDG PET/CT对DTC术后患者转移的检出情况。结果检查后发现有22例52处病灶发生了转移。131I-WBS检出其中的8例(36.4%)24处(46.2%)转移灶,与18F-FDG PET/CT检出的15例(68.2%)35处(67.3%)转移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74,P<0.05)。Ⅰ型13例(100.0%)、Ⅱ型5例(100.0%)、Ⅲ型3例(100.0%)、Ⅳ型1例(16.7%)发生了转移。Ⅰ型18F-FDG PET/CT的转移检出率(100.0%)与Ⅱ型(20.0%)、Ⅲ型(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型(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13例Ⅰ型和1例Ⅳ型转移患者调整了治疗方案。结论 131I-WBS和18F-FDG PET/CT在DTC术后患者转移灶探测及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特别是18F-FDG PET/CT在Tg(+)、131I-WBS(-)患者转移灶检出上更具有优势,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碘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 SPECT/CT平面与断层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颖晨 赵新明 +4 位作者 王建方 张敬勉 张召奇 赵秀娟 刘亚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3932-393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131I SPECT/CT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肺转移灶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TC全切或次全切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怀疑DTC肺转移患者32例,对患者分... 目的对比分析131I SPECT/CT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肺转移灶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DTC全切或次全切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怀疑DTC肺转移患者32例,对患者分别行131I SPECT/CT平面显像和断层显像,并应用金标准确诊。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确诊DTC术后肺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金标准,32例患者中24例确诊为DTC肺转移,8例未发生肺转移。患者经131I SPECT/CT平面显像诊断肺转移20例,未发生肺转移12例,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25.0%,准确性为50.0%,阳性预测值为70.0%,阴性预测值为16.7%。患者经胸部131I SPECT/CT断层显像诊断肺转移26例,未发生肺转移6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75.0%,准确性为93.8%,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100.0%。131I SPECT/CT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对DTC术后肺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3、4.00、3.92、11.25,P<0.05)。结论131I SPECT/CT断层显像对DTC术后肺转移灶的诊断价值优于平面显像,对怀疑DTC肺转移患者行131I SPECT/CT断层显像可提高肺转移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CT、SPECT、PET在评估小鼠的骨成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江涛 王捷 +2 位作者 詹纯列 尹吉林 王欣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成像较模糊。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小鼠的骨成像明显,对小鼠疾病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而SPECT、PET对诊断小鼠的骨疾病意义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成像 x线 x线计算机断层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Toolbox软件四种公式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伟 倪晶 +1 位作者 庄菊花 胡翠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9-833,共5页
目的 比较ECToolbox软件四种公式(R0、R1、R2、R3)计算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平衡法心血池显像(ERNA)所得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判断四种公式所得结果的诊断阈值。资料与方法选择38例心肌梗死... 目的 比较ECToolbox软件四种公式(R0、R1、R2、R3)计算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平衡法心血池显像(ERNA)所得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判断四种公式所得结果的诊断阈值。资料与方法选择38例心肌梗死患者和6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同一患者1周内完成99Tcm-甲氧异腈(MIBI)静息态GMPS和99Tcm-红细胞(RBC)ERNA,用ECToolbox软件中的R0、R1、R2、R3公式分别计算LVEF,并与ERNA结果进行对比,通过ROC曲线判断R0~R3公式的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ERNA计算的平均LVEF为(54.6±17.5)%,R0~R3公式计算的平均LVEF分别为(64.1±15.7)%、(56.3±15.1)%、(69.9±17.9)%、(56.7±13.6)%。四种公式所得LVEF与ERNA所得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99、0.898、0.890、0.895,P〈0.01);四种公式计算的平均LVEF均高于ERNA计算的平均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ERNA计算的LVEF≥50%为正常诊断值,R0~R3公式的LVEF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56.5%、51.5%、64.5%、52.5%。结论 用于GMPS的ECToolbox四种公式与ERNA计算的LVEF具有显著相关性,但LVEF有显著差异,同一患者随诊过程中应采用同一种公式进行计算,用于诊断心功能时,每种公式应选用不同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血池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每搏输出量 心排血量 心室功能 ECToolbox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灌注SPECT显像采用X线CT衰减校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新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评价SPECT/CT复合成像装置采用CTX线对心肌灌注显像衰减校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受检者65例,35例经临床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冠心病患者;30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均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 目的:评价SPECT/CT复合成像装置采用CTX线对心肌灌注显像衰减校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受检者65例,35例经临床病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冠心病患者;30例临床诊断明确的冠心病患者。均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常规心肌断层显像及X线衰减校正显像,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下壁和后壁放射性摄取率由未采用X线CT衰减校正方法的(77.0±4.77)%和(76.0±5.7)%、(31±4.3)%和(35±5.5)%增至采用X线衰减校正方法的(85.0±4.5)%和(83.0±5.2)%、(38±5.1)%和(42±5.5)%,两组校正后均P<0.001。②35例非冠心病患者经目测定性分析,衰减校正后,原下后壁放射性减低明显改善者82.8%,中度改善14.3%;30例冠心病患者经X线衰减校正后有改善者73.7%。③非冠心病35例和30例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经X线衰减较正后心肌灌注显像符合率分别提高了8.6%和15.4%。结论:SPECT/CT复合显像装置对心肌灌注显像行X线衰减校正技术,方法简便,可以使大多数由于γ射线在组织中的衰减造成的放射性计数减低得到校正,尤其对左室下后壁的衰减校正更明显。经衰减校正后提高了心肌灌注图像质量,在临床诊断中减少了假阳性的发生,使诊断符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SPECT Quant联合唾液腺显像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患者腮腺和残留甲状腺功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尚康康 闫志华 +2 位作者 杜晓光 周会 程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3-668,共6页
目的观察xSPECT Quant联合唾液腺显像(SGS)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患者腮腺和残留甲状腺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拟接受^(131)I治疗的甲状腺全切术后DTC患者,于^(131)I治疗前日行头颈部xSPECT Quan... 目的观察xSPECT Quant联合唾液腺显像(SGS)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患者腮腺和残留甲状腺功能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60例拟接受^(131)I治疗的甲状腺全切术后DTC患者,于^(131)I治疗前日行头颈部xSPECT Quant断层融合显像及SGS,计算左、右侧及整体腮腺摄取指数(UI)、最大排泌率(MSR)、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及残留甲状腺SUV_(max)、SUV_(mean);根据xSPECT Quant断层图像中颈部存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与否将患者分为残留组(n=32)和无残留组(n=28),依照参数分析法评估腮腺功能结果而分为功能正常组(n=43)和功能受损组(n=17);观察xSPECT Quant联合SGS评估腮腺和残留甲状腺功能的价值。结果功能正常组与功能受损组左、右侧腮腺UI及SUV_(mea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腮腺整体UI与SUV_(max),MSR与SUV_(max)、SUV_(mean)均呈低度相关(r=0.356、0.327、0.380,P均<0.01),而UI与SUV_(mean)呈中度相关(r=0.531,P<0.01)。残留组与无残留组24 h摄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残留甲状腺SUV_(max)与24 h摄碘率呈低度相关(r=0.381,P<0.05)。结论xSPECT Quant联合SGS对评估DTC甲状腺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患者腮腺和残留甲状腺功能具有一定价值,可初步筛查腮腺功能障碍并评估残留甲状腺的摄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碘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