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肺结核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多 吕平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9-411,共3页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中处于亚临床状态的患者。陈旧性结核病灶无^(18)F-FDG摄取的患者复发风险低。^(18)F-FDG PET-CT能早期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降低表明治疗效果好,无^(18)F-FDG摄取可能提示治疗达到了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18)F-FDG PET-CT有望作为抗结核新药疗效评价及确定治疗时间截点的检查方法。本文中,笔者即对^(18)F-FDG PET-CT识别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以及评价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与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结核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8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 神经纤维瘤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9
作者 栾兆生 周雯 +4 位作者 唐为国 李艳玲 王建新 王其国 和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9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共进行131I-WBS251次,断层融合显像102次,每例患者至少行一次断层融合显像。与131I-WBS比较,断层融合显像有如下特点: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②发现更多的病灶;③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④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⑤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结论: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直观病变立体形态、大小、摄取程度和毗邻关系,在鉴别病灶与生理显像或污染、确定病灶是否有摄碘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是131I-WBS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131I全身扫描 131I断层融合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检测^(131)I-治疗剂量全身显像阴性而甲状腺球蛋白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 被引量:12
10
作者 程旭 李永军 +3 位作者 许昕丹 徐兆强 袁孝军 包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5-859,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对^(131)I-治疗剂量全身显像(^(131)I-RxWBS)阴性且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对72例接受^(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并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后...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显像对^(131)I-治疗剂量全身显像(^(131)I-RxWBS)阴性且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及对治疗方案的影响。方法对72例接受^(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并接受大剂量^(131)I治疗后随访中发现Tg阳性而^(131)I-RxWBS阴性DTC术后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将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或6~36个月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对Tg升高而^(131)I-RxWBS阴性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18)F-FDG PET/CT诊断Tg升高而^(131)I-RxWBS阴性的DTC复发或转移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60/72)、89.47%(34/38)、76.47%(26/34)、80.95%(34/42)和86.67%(26/30)。^(18)F-FDG PET/CT显像改变了35例(35/72,48.61%)患者的治疗方案,其中23例(23/35,65.71%)接受手术者在临床随访中均未见甲状腺癌复发及转移,其余12例(12/35,34.29%)随访期内均显示病情进展。结论对于^(131)I-RxWBS阴性而Tg阳性的DTC患者,^(18)F-FDG PET/CT有助于诊断和定位复发及转移病灶,指导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18F氟脱氧葡萄糖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显像在^(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叶智轶 马超 +1 位作者 傅宏亮 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对碘-131(^(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探查的价值。方法对178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及经^(131)I成功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对碘-131(^(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探查的价值。方法对178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及经^(131)I成功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或转移灶的DTC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超声或胸部CT有持续异常发现,但^(131)I全身显像阴性)给予^(18)F-FDG PET/CT检查,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可疑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下的^(18)F-FDG PET/CT显像探查复发或转移灶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共77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65例。12例^(18)F-FDG PET/CT显像呈假阳性,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炎症细胞浸润。在77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患者中,血清Tg阳性患者50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45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血清Tg阳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90.00%(45/50);血清Tg阴性患者27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20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Tg阴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74.07%(20/27)。结论对于随访期间怀疑存在复发或转移灶,且^(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DTC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癌 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碘-131全身显像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FAPI 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诊断效能及免疫治疗决策的影响
12
作者 张禹 林志毅 +3 位作者 陈泓 余明钿 黄陈申 陈文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及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价值,并与18F-FDG PET/CT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1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同时接受^(...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及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价值,并与18F-FDG PET/CT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1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同时接受^(99)Tc^(m)-FAPI SPECT/CT和18F-FDG PET/CT显像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4例。以活检或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 34例患者中,17例后续接受免疫治疗。肿瘤原发灶(Z=-2.389,P=0.017)、腹膜种植转移灶(Z=-2.497,P=0.013)和肝转移灶(Z=-0.106,P=0.015)对^(99)Tc^(m)-FAPI的摄取明显高于^(18)F-FDG。^(99)Tc^(m)-FAPI SPECT/CT对腹膜种植转移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18)F-FDG PET/CT(χ^(2)=4.65,P=0.033)。对^(99)Tc^(m)-FAPI不摄取的转移灶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预后较好(χ^(2)=11.839,P=0.006),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FDG/SUVmax-FAPI是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重要参数,最佳截断值为5.04。结论^(99)Tc^(m)-FAPI 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效能优于^(18)F-FDG PET/CT。SUVmax-FDG/SUVmaxFAPI对判断免疫治疗预后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 诊断 免疫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与全身骨显像诊断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对比 被引量:9
13
作者 祝安惠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6例骨转移瘤患者的PET/CT及全身骨显像(BS)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根据病变的CT特征,将最终诊断的转移瘤分为溶骨...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6例骨转移瘤患者的PET/CT及全身骨显像(BS)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根据病变的CT特征,将最终诊断的转移瘤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及骨质正常型,对比分析二者对不同类型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结果PET/CT、BS共检出病变135处(转移灶121处、良性病灶14处),二者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和BS诊断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和骨质正常型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5.00%(38/40)和90.00%(36/40)、100%(25/25)和72.00%(18/25)、100%(12/12)和100%(12/12)、79.55%(35/44)和43.18%(19/44)。结论 PET/CT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BS;对于不同类型的骨转移瘤,PET/CT与BS的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预后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郑晓君 黄丽洪 +1 位作者 农海洋 黄德尤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9-194,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预后亟需精准预测手段。影像组学虽展现出潜力,但现有综述多局限于单一模态或技术层面。本文系统综述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影...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预后亟需精准预测手段。影像组学虽展现出潜力,但现有综述多局限于单一模态或技术层面。本文系统综述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影像组学在HCC预后的研究进展,剖析标准化缺失、生物学解释不足等关键瓶颈。本文认为,未来重点发展多模态融合算法、可解释性模型和前瞻性验证研究,指导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影像组学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人工智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曦 廖福顺 +5 位作者 黄肖雅 文灿平 彭守用 吴子晨 尧红艳 王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团块侵入由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MVI是HCC患者预后的重要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团块侵入由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MVI是HCC患者预后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因此术前无创且高效地预测MV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联合临床及传统影像学构建综合MVI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精确评估风险并帮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ultrasound,US)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四个方面对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HCC MV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引起读者对HCC尤其是早期HCC的认识及重视,为影像医师和临床医生对HCC患者的准确评估、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有益指导,也为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比较视角,以帮助更多患者从临床诊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EIF4G1基因突变帕金森病^(123)I-MIBG SPECT/CT及DAT PET/MRI表现
16
作者 薛腾 杨吉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49,共1页
患者女,51岁,左手抖动2年半并逐渐加重,伴面具脸、嗅觉减退及焦虑、抑郁;既往体健,其母、姊均有震颤相关病史。查体:左上肢肌张力增高,左下肢踏地动作减慢,无明显运动迟缓、小碎步及姿势异常,后拉试验(一)。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突变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17
作者 樊敏 马雷 史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4-748,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为良性病变(非复发组)。比较组间^(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及病灶SUV_(max)/纵隔血池SUV_(max)(SUV_(max)-ratio);针对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NSCLC术后线缘良、恶性结节状增厚的价值。结果复发组病灶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均高于非复发组(P均<0.05);组间病灶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评估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的AUC分别为0.854、0.805及0.8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有效鉴别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复发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唾液腺及22RV1荷瘤鼠瘤体摄取^(68)Ga-PSMA-11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傅文会 曾成润 +7 位作者 张心怡 徐婷婷 赵艳红 张伟 邓永琼 蒋晓丽 赵岩 陈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唾液腺及22RV1荷瘤鼠瘤体摄取^(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_(大鼠)(n=10)和对照组_(大鼠)(n=10)。对实验组大鼠唾液腺注射BTX-A,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对大鼠唾液腺及22RV1荷瘤鼠瘤体摄取^(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的影响。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_(大鼠)(n=10)和对照组_(大鼠)(n=10)。对实验组大鼠唾液腺注射BTX-A,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NS);分别于注射第1、2、3、4、5、6、7、8、12及16周后行^(68)Ga-PSMA-11 micro PET/CT显像,计算2组靶/非靶比值(T/NT),即唾液腺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与大脑SUV_(max)比值。将10只22RV1荷瘤鼠随机分为实验组_(裸鼠)(n=5)和对照组_(裸鼠)(n=5),对实验组_(裸鼠)唾液腺注射BTX-A,对照组_(裸鼠)注射等量NS;分别于注射第1、2、3、4、5及6天后行^(68)Ga-PSMA-11 micro PET/CT显像,计算T/NT,即瘤体SUV_(max)与本底SUV_(max)比值。结果实验组_(大鼠)双侧唾液腺摄取程度先逐渐下降,后逐渐增加;对照组_(大鼠)双侧唾液腺摄取程度未见明显变化。注射后4~12周,实验组_(大鼠)唾液腺T/N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_(大鼠)(P均<0.05);注射16周后,病理学结果显示,2组唾液腺腺体结构清楚,小叶间导管与血管结构清晰,纤维结缔组织间隔均匀分布,腺泡细胞排列紧密、胞浆丰富、细胞核深染、无皱缩。而实验组_(裸鼠)及对照组_(裸鼠)显像剂摄取程度均先逐渐增加,于注射第3~4天达峰,之后呈下降趋势;不同时间段组间T/N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TX-A可有效减少大鼠唾液腺PSMA放射性配体聚集,避免影响荷瘤鼠瘤体特异性浓聚,提示其或有助于在PSMA放射性配体治疗过程中保护唾液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涎腺 肉毒毒素 A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术前定位诊断导致肿瘤诱发低磷骨软化症的原发肿瘤病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珂 李彦鹏 +4 位作者 刘小婷 王冉 蔺旭阳 李龙吉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肿瘤诱发低磷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 TIO)为间叶源性肿瘤所致低磷骨软化症,多表现为进行性骨痛、骨质疏松、行走困难及活动受限甚至多发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切除原发灶为治疗TIO的有效方法,但间叶源性肿瘤... 肿瘤诱发低磷骨软化症(tumor induced osteomalacia, TIO)为间叶源性肿瘤所致低磷骨软化症,多表现为进行性骨痛、骨质疏松、行走困难及活动受限甚至多发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切除原发灶为治疗TIO的有效方法,但间叶源性肿瘤往往位置隐匿、定位困难。本研究报道5例以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术前定位诱发TIO的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 PMT)原发病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型麻风18F-FDG PET/CT显像1例
20
作者 黄江山 胡蓉蓉 +5 位作者 符珍敏 施彦坤 苑克慧 陈亮 杨超 王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64,共1页
患者女,2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红斑结节和浅白色斑5年余,加重半年,伴四肢关节疼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红斑缩小。查体:四肢、腰背部及臀部多发大小不等红斑及皮下结节;双下肢多发溃疡,多呈对称性分布,边界不清,无压痛;四肢浅感觉... 患者女,2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红斑结节和浅白色斑5年余,加重半年,伴四肢关节疼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红斑缩小。查体:四肢、腰背部及臀部多发大小不等红斑及皮下结节;双下肢多发溃疡,多呈对称性分布,边界不清,无压痛;四肢浅感觉障碍,运动受限。实验室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249g/L,结核抗体呈弱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氟代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