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淋巴瘤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琪 吴湖炳 +1 位作者 高蕾 邹衍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 目的分析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PET)检查结果和临床情况,探讨这一新的影象学检查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PET检查,并对其中16例行CT或MRI检查。结果(1)20例PET检查的恶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符合率高于行CT、MRI检查的患者;(2)对估计临床分期有参考作用方面PET 为100%,CT、MRI 占66.7%;(3)初步显示PET检查荧光脱氧核糖(FDG)摄取值高低可对区分淋巴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4)20例患者根据PET检查代谢值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缺乏此信息,治疗调整者及治疗有效率低于前者。结论PET检查将形态改变和代谢变化有机结合的特点,在恶性淋巴瘤全身探查、早期发现病变、定量分析、显示代谢功能、监测疗效、评估预后诸方面都有其优越性。该检查安全可行,但应注意鉴别假阳性反应;有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示踪剂对血糖的暂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技术 临床意义 诊断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在18F-FDG PET/CT中的显像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分型
4
作者 任怡璇 陈诚 +7 位作者 蔡铭慈 陈嘉敏 杨欣欣 王超 林晓珠 程澍 江旭峰 陈东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61-1569,共9页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显像特点和诊断价...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显像特点和诊断价值,并探索其在区分MCL经典型与侵袭性变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1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初诊MCL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及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内外病灶的显像特点,评估18F-FDG PET/CT在诊断MCL骨髓和胃肠道浸润中的准确性,并分析经典型和侵袭性变型MCL的18F-FDG PET/CT特征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116例患者中,100.0%的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有阳性表现,99.1%的患者有淋巴结异常,85.3%的患者有结外侵犯,其中脾脏、咽淋巴环、骨髓、胃肠道是最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与骨髓穿刺结果比较,18F-FDG PET/CT对MCL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43.4%、91.5%和66.0%。与胃镜、肠镜的活检结果比较,18F-FDG PET/CT对胃、肠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4.1%,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准确率分别为92.9%、94.7%。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和Ki-67指数在MCL经典型与侵袭性变型间差异显著,且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以SUVmax为10.4作为诊断阈值时,区分MCL经典型及侵袭性变型的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77.4%,AUC值为0.797。结论·18F-FDG PET/CT对MCL患者结内外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骨髓浸润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在胃肠道浸润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为MCL骨髓和胃肠道浸润提供非侵入性的、比较可靠的诊断信息,但仍不足以代替病理学检查。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应用SUVmax可以有效区分MCL经典型和侵袭性变型;当SUVmax>10.4时,侵袭性变型可能性更高,否则为经典型;SUVmax可为MCL的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潜在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侵袭性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显像在^(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智轶 马超 +1 位作者 傅宏亮 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对碘-131(^(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探查的价值。方法对178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及经^(131)I成功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对碘-131(^(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探查的价值。方法对178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及经^(131)I成功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或转移灶的DTC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超声或胸部CT有持续异常发现,但^(131)I全身显像阴性)给予^(18)F-FDG PET/CT检查,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可疑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下的^(18)F-FDG PET/CT显像探查复发或转移灶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共77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65例。12例^(18)F-FDG PET/CT显像呈假阳性,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炎症细胞浸润。在77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患者中,血清Tg阳性患者50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45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血清Tg阳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90.00%(45/50);血清Tg阴性患者27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20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Tg阴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74.07%(20/27)。结论对于随访期间怀疑存在复发或转移灶,且^(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DTC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甲状腺癌 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碘-131全身显像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心理安慰对针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贵锋 黄泳 +3 位作者 唐纯志 赖新生 徐卫平 单保慈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1,I0003,共5页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脑中枢激活信号,所得图像数据采用SP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P<0.001,uncorrected,K>10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与空白对照比较,外关穴针刺激活左侧颞中回(BA22)、颞叶Sub-Gyral(BA21)、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楔前叶(BA7),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激活左侧颞上回(BA22)和右侧颞下回(BA20)、角回(BA39),非穴针刺激活左侧枕叶舌回(BA18)、小脑和右侧颞上回(BA22)、枕叶梭状回(BA18);外关穴针刺与不透皮假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颞上回(BA42)、小脑前页和右侧楔前叶(BA19),外关穴针刺与非穴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额下回(BA45)、颞上回(BA22)、顶上小叶(BA7)、楔前叶(BA7)、中央后回(BA40)、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额下回(BA47)、楔前叶(BA7、19)、楔叶(BA18)、中脑。结论:心理安慰因素在针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是针刺效应的非特异性效应部分,不同的心理安慰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不同,但都不是针刺效应的全部,针刺穴位特异性的激活与穴位主治作用密切相关的脑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安慰 针刺效应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脑功能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蕊 华学思 张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4-538,共5页
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但敏感性和准确性有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可通过葡萄糖代谢成像以及生物标记物成像较为准确地早期诊断AD;磁共振成像技术则通过结构成像以及功能成像,为A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 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但敏感性和准确性有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可通过葡萄糖代谢成像以及生物标记物成像较为准确地早期诊断AD;磁共振成像技术则通过结构成像以及功能成像,为A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基础。近年来,多模态成像技术将放射学与核医学紧密结合,可更为准确地诊断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示踪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毕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关键词 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 神经康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9
作者 樊敏 马雷 史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4-748,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鉴别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0例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NSCLC术后患者、共52处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其中31例31处为NSCLC复发(复发组)、19例21处为良性病变(非复发组)。比较组间^(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及病灶SUV_(max)/纵隔血池SUV_(max)(SUV_(max)-ratio);针对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代谢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鉴别NSCLC术后线缘良、恶性结节状增厚的价值。结果复发组病灶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均高于非复发组(P均<0.05);组间病灶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SUV_(max)、TLG及SUV_(max)-ratio评估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病灶的AUC分别为0.854、0.805及0.8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可有效鉴别NSCLC术后良、恶性线缘结节状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复发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枢机制的脑成像技术研究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璞玥 龙涛 +3 位作者 赵映 石宇 郑华斌 陈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639-2643,共5页
目的: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枢效应机制的发表文献,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方法结果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AND"针刺"AND("fMRI"OR"PET-CT")... 目的: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枢效应机制的发表文献,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方法结果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AND"针刺"AND("fMRI"OR"PET-CT")为检索词,检索2008年1月—2018年9月PubMed、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最终纳入9篇文献。结果:脑岛、ACC、MCC、丘脑、小脑等是与FD病情密切相关的核心脑区,但针刺干预措施是否有特异性仍需要我们探究。而且由于研究皆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且小样本研究居多,所以目前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针刺治病的中枢响应特征。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尝试大样本动物研究,且尽量规避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偏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针刺 中枢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MR诊断癌症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文献研究——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星宇 杨毅 +2 位作者 魏艳 张晨 陈英耀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3,共5页
目的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高效快速地汇集高质量证据,评价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诊断癌症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PET/MR的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目的基于快速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高效快速地汇集高质量证据,评价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诊断癌症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为PET/MR的临床应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PICOS原则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描述。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包括安全性相关文献5篇,有效性系统评价/Meta分析6篇,经济性相关文献1篇。与PET/CT相比,PET/MR能够降低39%~74%的辐射暴露;基于患者的分析中,PET/MR诊断原发性前列腺癌、原发性恶性肿瘤肝转移、乳腺癌、骨盆妇科恶性肿瘤及其复发性、头颈部肿瘤的综合灵敏度依次为0.783、0.992、0.980、0.950、0.960、0.910,综合特异度依次为0.899、0.986、0.870、0.950、0.950、0.630;经济性文献相对较少。结论 PET/MR能够显著降低辐射暴露,有高质量的证据表明其在诊断骨盆妇科恶性肿瘤、原发性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经济学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磁共振成像系统 癌症 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佳佳 王正廷 +3 位作者 钟捷 梁胜 张淼 李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 目的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显像辅助诊断小肠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过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且临床高度怀疑为小肠肿瘤的24例患者的病史资料,将PET/CT检查结果与双气囊小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例经病理证实为肠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被排除。22例小肠肿瘤患者中,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出小肠恶性肿瘤16例(小肠恶性肿瘤病灶17处,淋巴结受累27处);小肠良性肿瘤及良性病变4例;1例肠结核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阳性;1例小肠印戒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结果为假阴性。18F-FDGPET/CT诊断小肠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80.00%,诊断准确率为90.91%。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检测、良恶性鉴别、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对小肠肿瘤患者无创、无痛、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显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剑明 辛军 +2 位作者 王晓明 刘长军 翟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001-1003,1007,共4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视觉判断和SUV测定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判断,并经随访观察、综合诊断证实。结果:33个病例中... 目的:回顾性探讨了18F-FDG PET/CT显像在寻找肿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UP)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视觉判断和SUV测定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判断,并经随访观察、综合诊断证实。结果:33个病例中找到原发灶者25例(75.8%,25/33),其中肺癌9例,肝癌2例,鼻咽癌2例,甲状腺癌2例,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肾癌、前列腺癌、脑胶质瘤、淋巴瘤和腹膜后肌母细胞瘤各1例。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能有效地发现CUP患者的原发灶,一次扫描能了解全身各脏器病灶分布情况,这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评价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计算机 氟化脱氧葡萄糖 原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去氧葡萄糖PET/CT显像对胃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吴江 朱虹 +5 位作者 王中秋 童金龙 常林凤 胡裕效 王新刚 黄红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探讨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胃癌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1~82岁)行18FDG PET/CT显像,显像前饮水600 ml扩张胃腔,PET图像对目测阳性病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目的:探讨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对胃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胃癌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1~82岁)行18FDG PET/CT显像,显像前饮水600 ml扩张胃腔,PET图像对目测阳性病灶勾画感兴趣区(ROI),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CT图像测量胃壁增厚的最大厚度,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或胃镜取得病理结果。结果:经18FDG PET/CT检查的32例患者中,发现胃癌24例。18FDG PET/CT对胃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2.3%、100%和93.8%。胃癌患者的SUVmax与胃壁厚度呈正相关,有无淋巴结转移与SUVmax及胃壁厚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根据PET/CT检查结果对24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期:Ⅰ期9例,Ⅰ~Ⅱ期1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0例。结论:18FDG 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生物学行为评价及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18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PET/CT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吴江 朱虹 +1 位作者 常林凤 吉蘅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定性诊断十分困难,PET/CT是目前评价良、恶性病变最具优势的影像学手段之一。文中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dexglucose,FDG)PET/CT显像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定性诊断十分困难,PET/CT是目前评价良、恶性病变最具优势的影像学手段之一。文中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odexglucose,FDG)PET/CT显像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以孤立性肺结节、FDG、PET/CT等为检索词,检索1994年1月至2009年7月的Medline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服务系统、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相关中英文文献。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综合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优势比,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AUC),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29篇,其中11篇符合标准纳入分析,A级1篇,B级10篇,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优势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91%(87%~93%)、83%(78%~87%)和51.04(23.33~111.66),AUC为0.9383,Q值为0.875 3,纳入文献稳定性较好。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灵敏、准确地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体层扫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胡裕效 卢光明 +3 位作者 朱虹 张宗军 季学满 孙传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进行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被认为是一种大有希望的方法。文中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与PW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疑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和PWI,分析18F-FDG PET/CT图像,计算出标准提取值(standardizad uptake value,SUV)、肿瘤白质比(lesion-to-white matterratio,L/W),磁共振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rCBV)值由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分析SUV、L/W、rCBV这3个半定量指标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优劣。结果18例患者中WHO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SUV和rCBV半定量参数不能区分WHOⅡ级和Ⅲ级患者,L/W在上述3级患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及PWI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在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均有一定作用,其中L/W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脑胶质瘤 磁共振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C-胆碱与^(18)氟去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4 位作者 朱虹 张宗军 胡裕效 季发权 薛杨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23-827,共5页
目的:通过11C-胆碱(11C-choline)与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显像对肺癌的对比研究,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21例肺癌患者行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分别分析11C-胆碱及18FDG PET/C... 目的:通过11C-胆碱(11C-choline)与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PET/CT显像对肺癌的对比研究,探讨11C-胆碱PET/CT显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21例肺癌患者行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分别分析11C-胆碱及18FDG PET/CT图像,计算标准摄取值(SUV)、瘤/非瘤(T/N)组织,对11C-胆碱及18FDGPET/CT显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例肺癌患者中,17例11C-胆碱及18FDG PET/CT显像表现为代谢增高(80.9%)。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明显低于18FDG PET/CT显像结果(P<0.05);11C-胆碱PET/CT显像中病灶SUV、T/N值与18FDG PET/CT显像呈正相关关系(r=0.57和0.52,P=0.007和0.016);11C-胆碱PET/CT显像中SUV、T/N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99、0.45,P=0.008 4、0.039),18FDG PET/CT显像中SUV与病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r=0.68,P=0.000 7),而18FDG PET/CT显像T/N与病灶大小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1C-胆碱反映肿瘤细胞细胞膜的合成情况,在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C-胆碱 ^18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缩小纵隔淋巴结区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石玉生 邓晓刚 陈龙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3-656,共4页
目的:CT结合PET肿瘤显像,缩小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临床靶区,不做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减少食管和肺的放射损伤。方法:7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32人接受了PET检查,对于CT和PET都认为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纵隔区域不作预... 目的:CT结合PET肿瘤显像,缩小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临床靶区,不做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减少食管和肺的放射损伤。方法:7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32人接受了PET检查,对于CT和PET都认为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纵隔区域不作预防性照射;另44例患者给予常规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PET检查组患者的临床靶体积平均缩小了近1/3。两组患者放疗方法相同,加速分割照射,3Gy/次,5次/周,预防剂量42~45Gy/14~15次/3周,治疗剂量60~63Gy/20~21次/4~5周。结果:PET检查组和非PET检查组照射野外淋巴结失控分别为6.3%和4.5%(P=0.831);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5.6%、和45.5%(P=0.006);两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远期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6.3%、9.1%和68.8%、75.0%(P=0.982和P=0.547)。结论:缩小临床靶体积后,靶区外淋巴结复发率无增加,而放射性肺和食管损伤减轻,尤其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下降明显。CT结合PET缩小纵隔临床靶体积优于传统的纵隔预防性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k病的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建军 卢文甫 +2 位作者 王鲁宁 汤洪川 尹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 探讨Pick病 (Pickdisease)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分析 2例临床上曾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 ,经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证实的Pick病 ,其中 1例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得到进一步证实。结果 Pick病... 目的 探讨Pick病 (Pickdisease)诊断的正确性。方法 分析 2例临床上曾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 ,经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证实的Pick病 ,其中 1例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PET)得到进一步证实。结果 Pick病与AD比较有如下特点 :①特殊的语言方式及语言改变 ;②临床上以缓慢进展的性格改变及社会活动能力衰退为主 ,而记忆力、理解判断力、计算力障碍等出现相对较晚 ;③病程中有不同程度的Kl櫣ver Bucy综合征表现 ;④脑MRI检查提示 :额和 (或 )颞叶萎缩 ,颞极为著 ;⑤PET检查提示 :双侧额、颞叶代谢减低 ,颞极明显。结论 根据Pick病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特征 ,在排除AD及其它脑变性病的基础上 ,生前诊断Pick病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病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去氧葡萄糖PE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裕效 卢光明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94-997,1001,共5页
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是目前最常用的正电子示踪剂,18FDG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预后评估、穿刺定位、放疗计划的制订及脑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鉴别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综述了18FDGPE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应用的最... 18氟去氧葡萄糖(18FDG)是目前最常用的正电子示踪剂,18FDG PET显像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预后评估、穿刺定位、放疗计划的制订及脑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的鉴别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综述了18FDGPE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脑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