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8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显像诊断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的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洋 张宁 +1 位作者 冯彦林 张国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969-970,共2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ET)在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本院治疗的36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放疗后行PET或MRI/CT检查,依据病理或随访结果对残留病灶进行...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PET)在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本院治疗的36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放疗后行PET或MRI/CT检查,依据病理或随访结果对残留病灶进行定性评价。结果:36例患者中,PET显示异常浓聚、诊断为病灶残留的有23例,而MRI/CT为18例,PET诊断病灶残留的灵敏度和假阳性率分别为91.5%和8.7%,而MRI/CT分别为77.3%和22.2%。结论:18F-FDG-PET对鼻咽癌放疗后残留病灶的判断较MRI/CT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残留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2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对胸部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田丰 韩勇 +3 位作者 赵正源 杨晔 陈连宏 程庆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背景与目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被认为是除病理诊断之外对胸部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18F-FDG PET诊断同病理诊断不... 背景与目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被认为是除病理诊断之外对胸部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18F-FDG PET诊断同病理诊断不符的病例并不罕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8F-FDG PET在胸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作初步评价。方法收集在西安地区行18F-FDG PET检查,并通过手术、经皮穿刺活检、经支气管镜活检、胸水涂片等方法获得病理诊断的胸部肿瘤患者51例。对比其18F-FDG PET诊断及最终病理诊断的结果,并计算PET对胸部恶性肿瘤诊断的功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结果18F-FDG PET诊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相符合者共34例,其中真阳性31例,真阴性3例。不符者共有17例,其中假阳性11例,病理诊断分别为:结节病2例,肺结核病6例,肺内炎性假瘤2例,肺隐球菌病1例;假阴性6例。计算得出其各项评价指标分别为:功效率66.67%,敏感性83.78%,特异性21.43%,假阳性率78.57%,假阴性率16.22%,阳性预示值73.81%,阴性预示值33.33%。结论18F-FDG PET仍然是目前诊断胸部恶性肿瘤的较为先进的无创检查技术,但其对某些代谢状态较为活跃的良性疾病如结核等,难以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将PET诊断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18F-FDG PET在胸部恶性肿瘤诊断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胸部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代谢肺肿瘤209例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回顾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淑侠 徐卫平 +3 位作者 李东江 侯庆仪 乔穗宪 唐安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05-306,共2页
目的:分析肺肿瘤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 G-PE T)低摄取特征。方法:病理确诊肺肿瘤,回顾性分析PE T代谢表现,以SU V m ax<2.5为低代谢标准,综合分析病例分布特点。结果:21例肺肿瘤低FD G摄取,17例为腺癌。高分化腺癌呈低... 目的:分析肺肿瘤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FD G-PE T)低摄取特征。方法:病理确诊肺肿瘤,回顾性分析PE T代谢表现,以SU V m ax<2.5为低代谢标准,综合分析病例分布特点。结果:21例肺肿瘤低FD G摄取,17例为腺癌。高分化腺癌呈低摄取最多,占高分化腺癌病例的40%。结论:低代谢由肿瘤的组织特性决定,多见于腺癌。PE T肺内低代谢病灶解析,要注意排除分化较好的腺癌可能,结合C T病灶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DG-PET 低代谢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代谢 高分化腺癌 病例分布 病灶特征 脱氧葡萄糖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5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结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其生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核活动性做出客观评价。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的18F-FDG摄取的系列变化可对治疗是否成功做出预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尚不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条件;不过基于其技术优势,有望在结核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成像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卫勃 陈凛 +3 位作者 孔庆龙 尹大一 田嘉禾 李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与CT对照。方法:32例可疑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PET全身显像,22例行CT检查,将以上结果和病理分期对照。结果:32例中,25例为恶性肿瘤,7例为良性病变。18F-FDG-PET半定...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与CT对照。方法:32例可疑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PET全身显像,22例行CT检查,将以上结果和病理分期对照。结果:32例中,25例为恶性肿瘤,7例为良性病变。18F-FDG-PET半定量分析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5蛐7。CT对胃恶性肿瘤原发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和4蛐5。PET、CT对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0%和76.5%。PET、CT对远处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蛐8和2蛐7。结论:PET对胃恶性肿瘤局部病灶和远处转移病灶检测较为敏感,在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相互作用深度效应的校正方法
12
作者 葛红红 柴培 单保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57-2160,共4页
相互作用深度效应是影响PET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效应的各种校正方法进行综述,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校正,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相互作用深度效应 空间分辨力 软件校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14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肺结核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多 吕平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9-411,共3页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中处于亚临床状态的患者。陈旧性结核病灶无^(18)F-FDG摄取的患者复发风险低。^(18)F-FDG PET-CT能早期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降低表明治疗效果好,无^(18)F-FDG摄取可能提示治疗达到了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18)F-FDG PET-CT有望作为抗结核新药疗效评价及确定治疗时间截点的检查方法。本文中,笔者即对^(18)F-FDG PET-CT识别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以及评价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与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结核 诊断 鉴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示踪剂在肝细胞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何婷婷 田嘉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5-1069,共5页
PET(包括PET/CT)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而PET显像的核心就是参与体内生物代谢活动的各类正电子示踪剂。本文就目前肝癌研究中正电子示踪剂的应用做简要概述。
关键词 肝细胞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放射性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娇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小艺 李淼 +1 位作者 高俊刚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44-948,共5页
随着PET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核素[18F]氟标记肽类示踪剂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多种18 F标记多肽的方法,其中18F标记辅基法最为常用,Al 18F络合法及点击化学法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迄今为止,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受体PE... 随着PET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核素[18F]氟标记肽类示踪剂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多种18 F标记多肽的方法,其中18F标记辅基法最为常用,Al 18F络合法及点击化学法被认为最有发展前景。迄今为止,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受体PET成像,部分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此类示踪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氟脱氧葡萄糖 示踪剂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19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 神经纤维瘤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型Sweet综合征^(18)F-FDG PET/CT多脏器异常显像1例
20
作者 陈钊 邱永康 康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07,共5页
Sweet综合征,又称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是一种罕见的可累及全身的炎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出现的压痛性红色丘疹、斑块或结节,常同时伴有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起病与多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 Sweet综合征,又称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性皮肤病,是一种罕见的可累及全身的炎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突然出现的压痛性红色丘疹、斑块或结节,常同时伴有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起病与多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多种药物的应用有关。根据病因不同,Sweet综合征可分为经典型(又称特发型)、恶性肿瘤相关型、药物相关型3种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