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材料Li_(5)FeO_(4)@C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曾州岚
尚雷
+3 位作者
胡志金
王宗凡
辛小超
刘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5-1883,共9页
正极补锂添加剂Li_(5)FeO_(4)(LFO)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且无毒等优点,是有发展前景的补锂技术之一,但其残碱值高、导电性低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使用中脱锂容量大幅降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
正极补锂添加剂Li_(5)FeO_(4)(LFO)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且无毒等优点,是有发展前景的补锂技术之一,但其残碱值高、导电性低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使用中脱锂容量大幅降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纯相的LFO材料,并使用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对LFO材料进行碳包覆处理得到LFO@C材料,分析了不同包覆时间、温度下LFO@C材料的理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分析谱(EDS)显示不同的PECVD碳包覆工艺会在LFO@C材料表面沉积不同的碳层结构,包覆温度为500℃、包覆时间为2 h时会在材料表面沉积一层均匀且致密的碳层。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包覆温度为500℃、包覆时间≤2h时LFO@C材料不会发生不可逆相变。碳含量和导电性分析结果表明LFO@C材料的碳含量和电导率随包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包覆温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残碱值分析结果显示LFO材料的残碱值经过PECVD碳包覆改性后发生了明显的下降,且LFO@C材料的残碱值大小与其表面碳层结构相关。碳包覆改性后的LFO@C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极大改善,其中容量最高的LFO-5002材料在2.0~4.2V下首次充电克比容量为756.4mAh/g,不可逆容量达到623.51mAh/g,超过纯相LFO材料200 mAh/g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使用PECVD可以在LFO材料颗粒表面包裹一层均匀致密的碳层,碳包覆后材料的残碱值大幅降低,导电性、容量大大提升,补锂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研究结果通过碳包覆改性显著提升了正极补锂材料LFO的不可逆容量,为高容量的正极补锂材料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
离子电池
正极补锂添加剂
Li_(5)FeO_(4)
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法
碳包覆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境稳定型补锂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2
作者
姜媛媛
屠芳芳
+3 位作者
张育红
陈诗
相佳媛
夏新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111,共11页
基于不同单金属氧化物对草酸锂(Li_(2)C_(2)O_(4),LCO)分解的促进效果,以CuO-Mn_(2)O_(3)混合物为前驱体,采用简便的固相烧结法合成了一系列Mn、Cu物质的量之比(x)不同的CuMn_(x)O_(1+1.5x)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X...
基于不同单金属氧化物对草酸锂(Li_(2)C_(2)O_(4),LCO)分解的促进效果,以CuO-Mn_(2)O_(3)混合物为前驱体,采用简便的固相烧结法合成了一系列Mn、Cu物质的量之比(x)不同的CuMn_(x)O_(1+1.5x)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组成与微观形貌,并探究了其对LCO电化学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0.05C和2.5~4.5 V下,以CuMn_(1.1)O_(2.7)为催化剂时LCO的充电比容量可达404.7 mAh·g^(-1),同时脱锂电位降低至4.44 V,首次库仑效率仅为1.3%,可作为正极补锂添加剂应用于磷酸铁锂(LFP)体系;此外,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LCO分解的速率控制步骤和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将一定量的LCO/CuMn_(1.1)O_(2.7)补锂剂添加至LFP浆料中制作成扣式半电池,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佳补锂剂含量下,相应LFP电极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205.9 mAh·g^(-1),LCO的实际利用率可达74.1%,而且补锂剂的添加能改善LFP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锂
正极补锂添加剂
草酸
锂
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补锂技术及机制
被引量:
6
3
作者
姜媛媛
屠芳芳
+7 位作者
张芳平
王盈来
蔡佳文
杨东辉
李艳红
相佳媛
夏新辉
傅继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5-1442,共8页
本工作采用正极磷酸铁锂(LiFePO_(4),LFP)搭配高容量石墨掺硅负极体系,以商业化富锂镍酸锂(Li_(2)NiO_(2),LNO)作为正极补锂添加剂,探究补锂技术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对LNO的电化学性能、脱锂前后的结构组成与微观...
本工作采用正极磷酸铁锂(LiFePO_(4),LFP)搭配高容量石墨掺硅负极体系,以商业化富锂镍酸锂(Li_(2)NiO_(2),LNO)作为正极补锂添加剂,探究补锂技术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对LNO的电化学性能、脱锂前后的结构组成与微观形貌变化进行测试与分析,发现LNO的不可逆容量可达212.1 mAh/g,而且脱锂后的LNO主要以仍具活性的Li_(0.63)Ni_(1.02)O_(2)形式存在。然后,将一定量的LNO添加至LFP正极浆料中制作成32 Ah软包电池,并进行容量、倍率、电化学阻抗和循环寿命等性能的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与基准组相比,添加质量分数3%的LNO补锂剂可以显著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补锂组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分别提高4.9%和50%。此外,结合三电极测试方法,阐明了补锂技术对循环性能提升的作用机制。添加过量的正极补锂剂可促使部分活性锂预存于负极侧,在循环过程中进行缓慢释放,确保长期稳定的锂损失补偿,从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该研究有助于推动正极补锂技术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不仅为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也为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
锂
电池
正极补锂添加剂
硅基负极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材料Li_(5)FeO_(4)@C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曾州岚
尚雷
胡志金
王宗凡
辛小超
刘瑛
机构
紫金矿业新能源新材料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5-1883,共9页
文摘
正极补锂添加剂Li_(5)FeO_(4)(LFO)具有理论比容量高、成本低且无毒等优点,是有发展前景的补锂技术之一,但其残碱值高、导电性低等问题导致其在实际使用中脱锂容量大幅降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纯相的LFO材料,并使用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对LFO材料进行碳包覆处理得到LFO@C材料,分析了不同包覆时间、温度下LFO@C材料的理化性能和电化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分析谱(EDS)显示不同的PECVD碳包覆工艺会在LFO@C材料表面沉积不同的碳层结构,包覆温度为500℃、包覆时间为2 h时会在材料表面沉积一层均匀且致密的碳层。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包覆温度为500℃、包覆时间≤2h时LFO@C材料不会发生不可逆相变。碳含量和导电性分析结果表明LFO@C材料的碳含量和电导率随包覆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包覆温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残碱值分析结果显示LFO材料的残碱值经过PECVD碳包覆改性后发生了明显的下降,且LFO@C材料的残碱值大小与其表面碳层结构相关。碳包覆改性后的LFO@C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极大改善,其中容量最高的LFO-5002材料在2.0~4.2V下首次充电克比容量为756.4mAh/g,不可逆容量达到623.51mAh/g,超过纯相LFO材料200 mAh/g以上。分析结果表明使用PECVD可以在LFO材料颗粒表面包裹一层均匀致密的碳层,碳包覆后材料的残碱值大幅降低,导电性、容量大大提升,补锂效果得到了极大改善。研究结果通过碳包覆改性显著提升了正极补锂材料LFO的不可逆容量,为高容量的正极补锂材料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
锂
离子电池
正极补锂添加剂
Li_(5)FeO_(4)
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法
碳包覆改性
Keywords
lithium-ion battery
cathode prelithium additive
Li_(5)FeO_(4)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
carbon-coating modification
分类号
TM911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境稳定型补锂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2
作者
姜媛媛
屠芳芳
张育红
陈诗
相佳媛
夏新辉
机构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1-1111,共11页
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储备项目(No.2024ZY02005)资助。
文摘
基于不同单金属氧化物对草酸锂(Li_(2)C_(2)O_(4),LCO)分解的促进效果,以CuO-Mn_(2)O_(3)混合物为前驱体,采用简便的固相烧结法合成了一系列Mn、Cu物质的量之比(x)不同的CuMn_(x)O_(1+1.5x)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组成与微观形貌,并探究了其对LCO电化学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0.05C和2.5~4.5 V下,以CuMn_(1.1)O_(2.7)为催化剂时LCO的充电比容量可达404.7 mAh·g^(-1),同时脱锂电位降低至4.44 V,首次库仑效率仅为1.3%,可作为正极补锂添加剂应用于磷酸铁锂(LFP)体系;此外,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LCO分解的速率控制步骤和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将一定量的LCO/CuMn_(1.1)O_(2.7)补锂剂添加至LFP浆料中制作成扣式半电池,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佳补锂剂含量下,相应LFP电极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205.9 mAh·g^(-1),LCO的实际利用率可达74.1%,而且补锂剂的添加能改善LFP的循环性能。
关键词
磷酸铁
锂
正极补锂添加剂
草酸
锂
金属氧化物
Keywords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lithium oxalate
metal oxide
分类号
O646.2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补锂技术及机制
被引量:
6
3
作者
姜媛媛
屠芳芳
张芳平
王盈来
蔡佳文
杨东辉
李艳红
相佳媛
夏新辉
傅继澎
机构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出处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5-1442,共8页
基金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C01160)。
文摘
本工作采用正极磷酸铁锂(LiFePO_(4),LFP)搭配高容量石墨掺硅负极体系,以商业化富锂镍酸锂(Li_(2)NiO_(2),LNO)作为正极补锂添加剂,探究补锂技术对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对LNO的电化学性能、脱锂前后的结构组成与微观形貌变化进行测试与分析,发现LNO的不可逆容量可达212.1 mAh/g,而且脱锂后的LNO主要以仍具活性的Li_(0.63)Ni_(1.02)O_(2)形式存在。然后,将一定量的LNO添加至LFP正极浆料中制作成32 Ah软包电池,并进行容量、倍率、电化学阻抗和循环寿命等性能的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与基准组相比,添加质量分数3%的LNO补锂剂可以显著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补锂组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分别提高4.9%和50%。此外,结合三电极测试方法,阐明了补锂技术对循环性能提升的作用机制。添加过量的正极补锂剂可促使部分活性锂预存于负极侧,在循环过程中进行缓慢释放,确保长期稳定的锂损失补偿,从而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该研究有助于推动正极补锂技术在储能电池中的应用,不仅为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也为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磷酸铁
锂
电池
正极补锂添加剂
硅基负极
能量密度
循环寿命
Keywords
lithium iron phosphate battery
cathode prelithiation additive
silicon-based anode
energy density
cycle life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补锂材料Li_(5)FeO_(4)@C的性能研究
曾州岚
尚雷
胡志金
王宗凡
辛小超
刘瑛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环境稳定型补锂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姜媛媛
屠芳芳
张育红
陈诗
相佳媛
夏新辉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补锂技术及机制
姜媛媛
屠芳芳
张芳平
王盈来
蔡佳文
杨东辉
李艳红
相佳媛
夏新辉
傅继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