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沉淀法合成球形正极材料xLi_2MnO_3·(1-x)Li(Ni_(1/3)Co_(1/3)Mn_(1/3))O_2(x=0.2、0.4、0.6)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越 徐盛明 +2 位作者 翁雅青 黄国勇 李林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78-2881,2887,共5页
以氨水作为络合剂,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2、0.4和0.6),并对合成的不同组分样品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氨水作为络合剂,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富锂锰基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2、0.4和0.6),并对合成的不同组分样品材料的化学成分、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材料的化学组分与其理论含量相同,随着x的增大,材料的粒度变小,在电压范围为2.5~4.6V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时,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随着x值减小而增加,且当x=0.2时,材料在不同倍率条件下具有最大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 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1 3Co1 3Mn1 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1、0.2、0.3和0.4)固溶体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节宾 徐友龙 +1 位作者 董鑫 薛蓉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5-1130,共6页
通过LiNO3与Mn(NO3)2的混合溶液与LiNi1/3Co1/3Mn1/3O2粉体共混干燥后在900 ℃热处理12 h制备了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1、0.2、0.3和0.4)固溶体。随着x的增加,固溶体的XRD峰强度减弱,峰形变宽,而在20... 通过LiNO3与Mn(NO3)2的混合溶液与LiNi1/3Co1/3Mn1/3O2粉体共混干燥后在900 ℃热处理12 h制备了xLi2MnO3·(1-x)LiNi1/3Co1/3Mn1/3O2(x=0.1、0.2、0.3和0.4)固溶体。随着x的增加,固溶体的XRD峰强度减弱,峰形变宽,而在20°-30°间的结构特征峰(LiMn6)更加明显;尽管固溶体的外观形貌为团聚状,但组成其的单颗粒平均粒径随着x增大,由x=0.1时的250 nm增大到x=0.4时的350 nm。随着充放电截止电压的升高,固溶体的放电比容量增大;在2.5-4.6 V间充放电,当x=0.2时,充放电的极化最小,放电平台最高;不同倍率充放电循环21周后发现随着x的增大,容量保持率从91.2%增加大105.6%。研究结果表明,Li2MnO3可以改善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固溶体 xli2mno(1-x)lini1/3Co1/3Mn1/3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相xLi_2MnO_3·(1-x)LiMnO_2正极材料的水热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连邦 蒋靖康 +3 位作者 苏利伟 臧宁 徐亮 朱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5-359,共5页
电动车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锰基富锂相xLi2MnO3·(1-x)LiMnO2复合材料因其高容量、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采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分散均匀的0.4Li2MnO3·0.6L... 电动车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锰基富锂相xLi2MnO3·(1-x)LiMnO2复合材料因其高容量、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采用两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分散均匀的0.4Li2MnO3·0.6LiMnO2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电化学活化后的材料容量可达189.4mAh/g,30周后材料的放电容量较常规充放电活化高约10mAh/g.电化学活化能有效激活Li2MnO3相并增加材料的容量,这为含Li2MnO3相的复合材料提供了增强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xli2mno(1-x)limno2复合材料 水热法 电化学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Li_2MnO_3-(1-x)LiNi_(0.7)Co_(0.3)O_2的低温燃烧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保明 叶乃清 +2 位作者 马真 韩建峰 徐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35-1841,共7页
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0.7Co0.3O2,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合成条件和材料的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的富锂层状正极材料具有α... 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xLi2MnO3-(1-x)LiNi0.7Co0.3O2,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合成条件和材料的组成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的富锂层状正极材料具有α-NaFeO2型层状结构、球状形貌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最佳合成条件为:回火温度850℃,回火时间20 h;Li2MnO3的最佳配比为x=0.7。在此条件下合成的0.7Li2MnO3-0.3LiNi0.7Co0.3O2,最高放电比容量达到263.1 mAh.g-1,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xli2mno3-(1-x)lini0 7Co0 3O2 低温燃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zLi_2MnO_3·(1-z)LiNi_(0.4)Mn_(0.4)Co_(0.2)O_2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钟耀东 李志同 +6 位作者 郭远刚 周权 周凤瑞 强颖怀 杨凌玲 霍瑛 赵思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8-701,710,共5页
富锂锰过渡金属层状正极材料以其成本低、安全、容量高受到广泛关注,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以共沉淀结合煅烧成功合成富锂层状正极材料zLi2MnO3.(1-z)LiMn0.4Ni0.4Co0.2O2(z=0.2,0.4,0.6)。其中z=0.4组分的放电容量达到210... 富锂锰过渡金属层状正极材料以其成本低、安全、容量高受到广泛关注,X射线衍射(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显示以共沉淀结合煅烧成功合成富锂层状正极材料zLi2MnO3.(1-z)LiMn0.4Ni0.4Co0.2O2(z=0.2,0.4,0.6)。其中z=0.4组分的放电容量达到210mAh/g(2-4.8V,0.05C),远高于z=0.6组分,而经20个充放电循环的稳定性也优于z=0.2组分。微分容量分析表明z=0.2组分中因Ni/(Co+Mn)比值较大和Li2MnO3含量较少可能导致其容量逐渐衰减。z=0.6则因所含LiMn0.4Ni0.4Co0.2O2量较少,造成其放电容量较低;z=0.4拥有最佳Li2MnO3及LiMn0.4Ni0.4Co0.2O2组合使其容量和循环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i2mno(1-z)liMn0.4ni0.4Co0.2O2 正极材料 循环性能 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_(1-x)Al_xO_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本 莫如宝 吴显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2-468,共7页
以化学法合成Li(Ni1/3Co1/3Mn1/3)1-χAlχO2系列正极材料(0≤x≤O.1);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仪研究系列产物的晶体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不同Al含量参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 以化学法合成Li(Ni1/3Co1/3Mn1/3)1-χAlχO2系列正极材料(0≤x≤O.1);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仪研究系列产物的晶体微观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不同Al含量参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均属于六方晶系,R3m空间群,保持α-NaFeO2层状结构相;Li(Ni1/3Co1/3Mn1/3)1-χAlχO2的首次放电容量166.30mA·h/g,在2.5 ~ 4.5V区间60次循环后比容量衰竭率为4.43%。通过对比Li(Ni1/3Co1/3Mn1/3)0.95Al0.05O2和Li(Ni1/3Co1/3Mn1/3)O2的电极阻抗,分析它们的电化学循环机理,可知掺杂Al后的正极材料适合大倍率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 3Co1 3Mn1 3)0 95Al0 05O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制备方法对正极材料0.5Li_2MnO_3·0.5Li(Ni_(1/3)Co_(1/3)Mn_(1/3))O_2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程磊 王志兴 +2 位作者 贺振江 李新海 郭华军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3-127,共5页
分别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碳酸盐共沉淀、喷雾干燥的方法合成了层状α-Na Fe O2结构的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不同合成方法所得的样品... 分别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碳酸盐共沉淀、喷雾干燥的方法合成了层状α-Na Fe O2结构的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不同合成方法所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氢氧化物共沉淀合成的前驱体所制备的正极材料0.5Li2Mn O3·0.5Li(Ni1/3Co1/3Mn1/3)O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0.05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47.1 m A·h/g,0.2C倍率条件下经过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0.5li2mno0.5li(ni1/3Co1/3Mn1/3)O2 共沉淀 电化学性能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xLi_2MnO_3·(1-x)LiMn_(0.6)Ni_(0.2)Co_(0.2)O_2 被引量:6
8
作者 景其鸣 韩恩山 +1 位作者 朱令之 张国伟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56,共4页
以过渡金属乙酸盐和碳酸锂为原料,使用固相法合成xLi2MnO3·(1-x)LiMn0.6Ni0.2Co0.2O2(x=0.7、0.6、0.5和0.4)。对制备的材料进行XRD测试和电化学性能分析。当x=0.5时,材料0.5Li2MnO3·0.5LiMn0.6Ni0.2Co0.2O2具有较好的层... 以过渡金属乙酸盐和碳酸锂为原料,使用固相法合成xLi2MnO3·(1-x)LiMn0.6Ni0.2Co0.2O2(x=0.7、0.6、0.5和0.4)。对制备的材料进行XRD测试和电化学性能分析。当x=0.5时,材料0.5Li2MnO3·0.5LiMn0.6Ni0.2Co0.2O2具有较好的层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以0.1 C在2.0-4.8 V循环,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218.0 m Ah/g和162.1 mAh/g,循环5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7.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li2mno(1-x)li Mn0.6ni0.2Co0.2O2 固相法 富锂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倍率性能锂离子电池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继斌 滑纬博 +3 位作者 郑卓 刘文元 郭孝东 钟本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5-912,共8页
采用改进的碳酸盐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扫描(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 采用改进的碳酸盐共沉淀与高温固相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高倍率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扫描(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 Fe O2型层状结构(R3m(166)),一次粒径平均大小为157 nm,二次颗粒成球形.同传统碳酸盐制备得到的材料相比,该材料具备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2.7-4.3 V电压范围内,0.1C(1.0C=180 m A?g-1)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6.4m Ah?g-1,库仑效率为81.9%.在较高倍率下,即0.5C、5.0C和20C时,其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6.9、111.3、81.3m Ah?g-1.在1C倍率下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9%,高于传统共沉淀法得到的材料(8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倍率性能 改进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永欣 马晓华 +3 位作者 邱玮丽 卜源 许海洁 杨清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现状。对该材料结构、合成方法、电化学性能及热力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它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的Ag表面修饰 被引量:6
11
作者 代克化 毛景 +1 位作者 翟玉春 其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4,共3页
采用银镜反应法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进行了Ag表面修饰。表面元素分布测试表明,Ag均匀分布在Li-(Ni1/3Co1/3Mn1/3)O2颗粒表面。未经表面修饰的材料在C/5、C/2和1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68、160、146mAh/g,经过Ag表面修饰的材料在... 采用银镜反应法对Li(Ni1/3Co1/3Mn1/3)O2材料进行了Ag表面修饰。表面元素分布测试表明,Ag均匀分布在Li-(Ni1/3Co1/3Mn1/3)O2颗粒表面。未经表面修饰的材料在C/5、C/2和1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68、160、146mAh/g,经过Ag表面修饰的材料在C/5、C/2和1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159、149、140mAh/g,容量有所下降。但经过Ag表面修饰后的材料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从91.2%提高到97.8%。充电后对材料的DSC测试表明,Ag表面修饰还可以改善材料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3)Co_(1/3)Mn_(1/3))O_2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伶 关昶 +1 位作者 张乃庆 孙克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0-203,220,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中嵌入和脱出的机制。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材料结构中不存在John-teller效应,...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探讨了锂离子在LiNi1/3Co1/3Mn1/3O2中嵌入和脱出的机制。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材料结构中不存在John-teller效应,从而抑制了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升高Rct(电荷转移电阻)值逐渐减小,而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Rct值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电极过程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1/3Co1/3Mn1/3O2@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坤 黄梦怡 +3 位作者 张小颂 黄俊杰 邓祥 刘长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7,共7页
采用活性炭吸附含Co^(2+),Mn^(2+),Ni^(2+)和Li^+的乙酸盐混合溶液,辅以高温热处理制备了碳包覆LiNi_(1/3)Co_(1/3)Mn_(1/3)O2(NCM@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结果表明,碳包覆层的厚度约为10 n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C下首次... 采用活性炭吸附含Co^(2+),Mn^(2+),Ni^(2+)和Li^+的乙酸盐混合溶液,辅以高温热处理制备了碳包覆LiNi_(1/3)Co_(1/3)Mn_(1/3)O2(NCM@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结果表明,碳包覆层的厚度约为10 n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1 m 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0.7%;在20C倍率下,NCM@C仍具有78 m A·h/g的放电比容量,而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i Ni_(1/3)Co_(1/3)Mn_(1/3)O2(NCM)的比容量仅为39 m A·h/g;NCM@C还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2C倍率下循环50周容量保持率为88.1%,而NCM容量保持率仅为6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 ni1/3Co1/3Mn1/3O2 碳包覆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_(1-2x)Mg_xAl_xO_2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廖力 王先友 +2 位作者 罗旭芳 王希敏 卓海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于空气中煅烧合成了层状复合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x=0,0.01,0.02,0.05)。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掺杂元素对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于空气中煅烧合成了层状复合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x=0,0.01,0.02,0.05)。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掺杂元素对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Mg、Al掺入Li(Ni1/3Co1/3Mn1/3)O2后降低了材料的阳离子混排程度,且晶胞参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合成材料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0.5mm。在充放电倍率为0.1C和电压范围为3.0"4.3V的条件下,与未掺杂样品相比,Mg-Al复合掺杂的样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保持率。当x#0.02时,复合掺杂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53mAh/g和93.0%,2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3.4%。因此Mg-Al复合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是很有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Mg-Al共掺杂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Li_(1/9)Ni_(1/3)Mn_(5/9)]O_2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万新华 余仲宝 +1 位作者 王静 刘庆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用共沉淀工艺制备出锰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M=Mn和Ni],利用该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锂盐球磨混均后,高温焙烧,然后利用液氮淬火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1/9Ni1/3Mn5/9]O2。通过SEM、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 用共沉淀工艺制备出锰镍复合氢氧化物[M(OH)2,M=Mn和Ni],利用该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和锂盐球磨混均后,高温焙烧,然后利用液氮淬火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Li1/9Ni1/3Mn5/9]O2。通过SEM、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该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层状结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充放电容量、较佳的循环性能和较好的结构稳定性。用锂片和Li[Li1/9Ni1/3Mn5/9]O2分别作为负极和正极组装成扣式电池,在2 00~4 60V之间、充放电电流为30mA/g条件下进行了循环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材料首次放电容量可高达200mAh/g以上,1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8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li1/9ni1/3Mn5/9]O2 电化学性能 循环性能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溶胶-凝胶法制备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震涛 黄鲲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49-652,共4页
以Ni(OAc)2·4H2O、Co(OAc)2·4H2O、Mn(OAc)2·4H2O、LiOH·H2O在水和乙二醇混合溶剂中形成微粒溶胶-凝胶来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循环伏安实验、充放电实验等方法... 以Ni(OAc)2·4H2O、Co(OAc)2·4H2O、Mn(OAc)2·4H2O、LiOH·H2O在水和乙二醇混合溶剂中形成微粒溶胶-凝胶来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循环伏安实验、充放电实验等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形成的微粒溶胶-凝胶在480℃预烧4h后,再在空气中800℃保温16h,补锂量5%(摩尔比),所得产物形成稳定的α-NaFeO2型层状有序晶体结构,在2.0~4.4V间,以30mA·g-1的电流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68.2mAh·g-1,经过25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还有162.5mAh·g-1,容量衰减3.4%,显示出较高的初始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微粒溶胶-凝胶法 层状晶体结构 比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F掺杂对LiNi_(1/3)Co_(1/3)Mn_(1/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延亮 刘振法 +2 位作者 何蕊 张利辉 白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0-172,共3页
高温固相法制备正极材料Li1.1(Ni1/3Co1/3Mn1/3)1-xCrxO2-yFy,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1.1(Ni1/3Co1/3Mn1/3)0.95... 高温固相法制备正极材料Li1.1(Ni1/3Co1/3Mn1/3)1-xCrxO2-yFy,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1.1(Ni1/3Co1/3Mn1/3)0.95Cr0.05O1.96F0.04样品具有典型的空间群为R-3m的六方层状α-NaFeO2结构,且结构完整,阳离子混排程度较低,颗粒大小分布比较均匀。该样品在0.1C放电倍率和2.6~4.6V电压范围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7.4mAh/g,保持率为90.34%,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1.1(ni1/3Co1/3Mn1/3)1-xCrxO2-yFy 高温固相法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纳米LiNi_(1/3)Co_(1/3)Mn_(1/3)O_2纤维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8
作者 尹壮 周红伟 +3 位作者 丁夏楠 晏刚 辛秦 王新东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5年第2期32-36,共5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一维纳米Li Ni1/3Co1/3Mn1/3O2纤维,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纳米纤维的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直径在150~300 nm之间... 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出一维纳米Li Ni1/3Co1/3Mn1/3O2纤维,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充放电实验,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纳米纤维的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直径在150~300 nm之间,且具有典型的α-Na Fe O2层状结构;所制备的Li Ni1/3Co1/3Mn1/3O2纳米纤维在0.5 C(85 m A/g)的倍率下循环3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4.1%;在倍率分别为0.1 C、0.2 C、0.5 C、1.0 C、2.0 C和0.2 C的充放电测试中,其比容量分别达到了157 m Ah/g、144 m Ah/g、134 m Ah/g、125 m Ah/g、115 m Ah/g和141 m Ah/g;在CV和EIS测试中,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可逆性和循环稳定性.由于具有特殊的一维形貌,Li Ni1/3Co1/3Mn1/3O2纳米纤维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 ni1/3Co1/3Mn1/3O2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掺杂对LiNi_(1/3)Co_(1/3)Mn_(1/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延亮 刘振法 +2 位作者 何蕊 张利辉 白雪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55-2357,共3页
以乙酸盐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正极材料Li1.1(Ni1/3Co1/3Mn1/3)1-xCrxO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 以乙酸盐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正极材料Li1.1(Ni1/3Co1/3Mn1/3)1-xCrxO2,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系统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Li1.1(Ni1/3Co1/3Mn1/3)0.95Cr0.05O2样品具有典型的空间群为R-3m的六方层状α-Na Fe O2结构,且结构完整,阳离子混排程度较低。颗粒大小分布比较均匀,粒径大小在300~900 nm。该样品在0.1 C、2.6~4.6 V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7.6 m Ah/g,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适当的Cr掺杂可以提高Li 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稳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1.1(ni1/3Co1/3Mn1/3)1-xCrxO2 高温固相法 CR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固相法合成水系富锂锰基Li_2Mn_(1-x)Co_xO_3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寿广 魏超 +1 位作者 程杰 申亚举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6,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水系锂离子电池用富锂锰基Li_2Mn_(1-x)Co_xO_3(x=0、0.1、0.5和0.9)正极材料。用SEM和XRD技术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0.5 mA/cm^2、1.00~2.05 V)测试分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掺入金属钴,不...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水系锂离子电池用富锂锰基Li_2Mn_(1-x)Co_xO_3(x=0、0.1、0.5和0.9)正极材料。用SEM和XRD技术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0.5 mA/cm^2、1.00~2.05 V)测试分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掺入金属钴,不改变材料的基本结构;当钴含量x=0、0.1、0.5和0.9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6.9 mAh/g、375.8 mAh/g、291.2 mAh/g和331.5 mAh/g,x=0.1的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比容量可稳定在380 m Ah/g附近,库仑效率稳定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锂离子电池 高温固相合成法 li2Mn(1-x)CoxO3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