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居住保障与财产权限制——以日本房屋租赁法上的“正当事由制度”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凌维慈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7,共6页
住宅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个人享有政治权利乃至职业选择等基本自由的前提,要保证个人对其享有就必然要求国家干涉住宅市场。我国现有的住宅政策无法保障居民享有可承受的住房,因此有必要将限制出租人的解约自由等政策成本较... 住宅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个人享有政治权利乃至职业选择等基本自由的前提,要保证个人对其享有就必然要求国家干涉住宅市场。我国现有的住宅政策无法保障居民享有可承受的住房,因此有必要将限制出租人的解约自由等政策成本较低的优势选择纳入政策选择的视野。在公法学上,限制出租人解约自由是以财产权的公共福利制约理论为基础的。日本房屋租赁法上的正当事由制度,作为"以公共福利"为由限制私人财产权的一种政策手段,通过立法限制其他私人的经济自由,由这种限制行为反射给其他私人居住的利益,而国家不用直接向私人进行给付;国家不用承担财政上的负担,承租人获得的居住利益实际上是由国家的规制行为所产生的反射利益;从政策的成本上来看,花费最小,值得我国在制度设计时加以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保障 解约自由 正当事由 财产权限制 公共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竞技的正当化事由及其诉讼证明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燕玲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正当化事由是维护体育竞技活动公正的天平,刑法介入体育竞技活动的危险状况或危害结果时应坚持谦抑性精神。立足于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为被害人承诺理论,在立法尚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从承诺主题、承... 正当化事由是维护体育竞技活动公正的天平,刑法介入体育竞技活动的危险状况或危害结果时应坚持谦抑性精神。立足于现有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正当化根据为被害人承诺理论,在立法尚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从承诺主题、承诺时间、承诺主体、承诺真实性、承诺表示和认识等方面加以严格认定。在被害人承诺的刑事诉讼证明上,根据新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控方始终承担证明有罪的责任,且证明标准应为定罪标准,而辩方为盖然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 正当事由 证明责任 被害人承诺 体育竞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当化事由基本问题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丽萍 于晓楠 《法治研究》 2011年第10期29-34,共6页
正当化事由是指刑法中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因而是否定层面的定罪,在犯罪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关于正当化事由的探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呈现了林林总总的学术观点,但是国内学者却鲜有涉足,很多观点在理论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中... 正当化事由是指刑法中排除犯罪性的行为,因而是否定层面的定罪,在犯罪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关于正当化事由的探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呈现了林林总总的学术观点,但是国内学者却鲜有涉足,很多观点在理论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中,更大的包容性决定了正当化事由的理论根基应当在于社会的相当性,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与罪刑法定原则是并行不悖的。同时,针对正当化事由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密切关系,应当将正当化事由纳入犯罪构成要件之中,并与客观要件同时进行考察,以实现程序和实体的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事由 理论根基 基本分类 体系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当化事由的刑民关系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骏 《法治研究》 2013年第11期109-115,共7页
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是在不法类型判断基础上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定位明确,判断严谨。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往往被混入免责事由之中,定位游离,功能弱化。要对正当化事由进行刑民关系考察,在民法上就必须切割"违法性"与"过错&q... 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是在不法类型判断基础上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定位明确,判断严谨。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往往被混入免责事由之中,定位游离,功能弱化。要对正当化事由进行刑民关系考察,在民法上就必须切割"违法性"与"过错"。对于"明定"的正当化事由,在解释论上要尽可能消解刑民规范冲突以维护其"互通性"。就"续造"的正当化事由而言,效力局限于其被认定的法领域,并不当然在其他法领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事由 刑民关系 明定续造 规范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刑法规制——基于正当化事由的考察 被引量:4
5
作者 童春荣 张凯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35,共8页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刑法规制纷争缘起刑法规范与行业规则的优先适用,聚焦体育竞技伤害的特殊内容与普通伤害的差异,争执规则侵害和正当业务致损的偏差,陷入体育竞技伤害正当化事由之判断标准和裁量主体的理论分歧,面临正当化事由违法阻... 体育竞技伤害行为的刑法规制纷争缘起刑法规范与行业规则的优先适用,聚焦体育竞技伤害的特殊内容与普通伤害的差异,争执规则侵害和正当业务致损的偏差,陷入体育竞技伤害正当化事由之判断标准和裁量主体的理论分歧,面临正当化事由违法阻却阙如刑法规定的技术难题。溯源刑法惩罚的正当性,体育竞技伤害的刑法规制应当执基罪过原则,载荷大众情感,依托现有罪名,在综合考量公众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行为人主观罪过的内容及其实现程度判定体育竞技伤害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体育竞技伤害的刑法规制以公众认同为价值标准,以罪过权衡为技术圭臬排除竞技过失行为的入罪认定,合理区分民法上的过失和刑法上的过失,有效甄别合规过失和违规过失之间的民法和行政法界限,理性阐释合规过失伤害和违规故意伤害推定的正当性,洞彻合规故意的举证责任倒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伤害 刑法规制 正当事由 罪过 公众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中的正当化事由
6
作者 段韶阳 《河北农机》 2019年第9期110-111,共2页
正当化事由是指行为上与犯罪具有相似性,但实质上不具有侵害性,因而在定罪过程中予以排除的情形。法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社会规则,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得到了普... 正当化事由是指行为上与犯罪具有相似性,但实质上不具有侵害性,因而在定罪过程中予以排除的情形。法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社会规则,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得到了普遍提高,在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刑法》是我国的一部基本法律,如何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刑事问题,最终实现保护自己的正当合法权益的目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可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事由 具体形式 基本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出罪路径的法教义学建构——从最高人民法院第194号指导性案例切入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良顺 李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51,共12页
为确保刑法与前置法的协调性以及统一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94号指导性案例对“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予以出罪处置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所提供的出罪理由不仅说服力不够,甚至缺乏规范依据,亟须为“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建... 为确保刑法与前置法的协调性以及统一司法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94号指导性案例对“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予以出罪处置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所提供的出罪理由不仅说服力不够,甚至缺乏规范依据,亟须为“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建构体系化且具有针对性的出罪路径。“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未遵循知情同意的个人信息处理机制而侵犯了信息权利人的信息自决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要件的功能旨在向法律解释者提示个人信息处理行为可能存在违法阻却事由,无法借此排除“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的构成要件符合性。“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虽具有形式违法性,但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则,民法或行政法中的正当化事由可以在刑法领域起到阻却行为违法性的效果,故而能够以实质违法性欠缺为由对“合理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进行出罪。通过解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七条的语义逻辑与考察“合理使用”的正当性基础,对于“合理使用”的判断应采取“行为效果标准”,即使用公开的个人信息没有造成法所不容许的利益损害的,就属于“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合理使用 知情同意 信息自决权 出罪路径 行为效果标准 正当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冲突、车路云一体化与自动驾驶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泽钧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41,共12页
要避免陷入“科幻法学”的困境,刑法学对自动驾驶的探讨就不能忽视相关技术基础。与“单车智能化”模式相比,“车路云一体化”模式能更好应对生命冲突涉及的复杂交通场景,进行全局优化。解决生命冲突问题的技术要求在于,自动驾驶车辆必... 要避免陷入“科幻法学”的困境,刑法学对自动驾驶的探讨就不能忽视相关技术基础。与“单车智能化”模式相比,“车路云一体化”模式能更好应对生命冲突涉及的复杂交通场景,进行全局优化。解决生命冲突问题的技术要求在于,自动驾驶车辆必须融入“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框架,具备对多重复杂交通场景和重大社会伦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刑法的任务则在于确保自动驾驶车辆满足这一技术要求。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刑法可以将生产不符合该技术要求之车辆的行为评价为违法乃至犯罪行为;而在生产销售后,刑法可以通过为制造商设定检测、调试、更新、警示、召回义务的方式促使其确保自动驾驶车辆持续满足解决生命冲突问题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冲突 车路云一体化 自动驾驶 正当事由 责任阻却事由 不作为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住房租赁合同中出租人的解除权限制——兼评《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2
9
作者 袁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0-170,共11页
不定期住房租赁合同中因出租人享有任意解除权,承租人的住宅社会权及其他经济利益难以得到可靠保障。城市化进程下出租人与承租人的地位不平等状况逐渐加大,切实保障以新市民为主体的承租人“住有所居”是保障城市化顺利进行的应有之义... 不定期住房租赁合同中因出租人享有任意解除权,承租人的住宅社会权及其他经济利益难以得到可靠保障。城市化进程下出租人与承租人的地位不平等状况逐渐加大,切实保障以新市民为主体的承租人“住有所居”是保障城市化顺利进行的应有之义。对住房租赁合同中出租人的解除权加以适当限制,是从宪法引据而来的住宅社会权通过所有权限制路径遁入私法的温和式法制调整模式。借鉴德国法经验,现行法制存在“附期限解除+立即解除”二元解除模式解释适用的空间。通过“正当事由”和“重大事由”的区分适用,实现出租人的处分自由与承租人的权益保障之衡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住宅社会权 二元解除模式 正当事由 重大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陷害教唆与侦查圈套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泽宏 余辉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陷害教唆与侦查圈套有着天然的伴生关系 ,按我国教唆犯二重性的通说 ,陷害教唆行为应具有可罚性 ,但并非所有类型的侦查圈套都具有可罚性。应根据不同类型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 陷害教唆 侦查圈套 教唆犯二重性 正当事由 可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法行为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中国命运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钰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123,共16页
历史原因、语言障碍和知识体系的差异导致我国学者对期待可能性概念的误解重重。还原理论的真相会发现,期待可能性是一个理论含量很低,承载不了太多"期待"的,早已逐渐退化成教义学上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刑法研究的精密化,不... 历史原因、语言障碍和知识体系的差异导致我国学者对期待可能性概念的误解重重。还原理论的真相会发现,期待可能性是一个理论含量很低,承载不了太多"期待"的,早已逐渐退化成教义学上一个无足轻重的概念。刑法研究的精密化,不仅意味着入罪条件的精细化,也意味着出罪事由的精细化,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概念,如期待可能性理论,势必面临被类型化、规范化和具体化的命运。回归立法原旨,从文本出发对我国《刑法》紧急避险条文进行解释,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该条文是阻却违法性事由,而非阻却责任事由。我国刑法并不承认缺乏预防必要性情况下的免责事由,如防卫过当和免责的紧急避险。所以超法规的免责事由是无本之木。期待可能性作为一个本来已经没落的学说,也不该被我国刑法教义学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紧急避险 责任 免责事由 正当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害人承诺在中国刑法中的地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旭 苏忻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25,共5页
被害人承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通常作为损害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之一,它因法益的欠缺而使其获得了存在的根据。近年来,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从阻却违法层次提前到阻却构成要件该当层次的"一元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盛行。从中国刑... 被害人承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通常作为损害行为的违法阻却事由之一,它因法益的欠缺而使其获得了存在的根据。近年来,将被害人承诺的效力从阻却违法层次提前到阻却构成要件该当层次的"一元论"在大陆法系国家盛行。从中国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犯罪构成和刑法分则三个角度考察,被害人承诺在中国刑法中难以找到存在的根据。对此,应当在体系性评价的基础上,改良或变革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承诺 犯罪构成 违法阻却事由 正当事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救行为 被引量:9
13
作者 田鹏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02-204,共3页
分析了自救行为的法律本质,概括了自救行为的构成要件。自救行为是一种从行为人既有的权利中派生出来的维权行为,属于权利的私力救济,是对公力救济的必要补充,能够实现刑法的公正与效益的统一。目前,韩国等一些国家已在立法上认可了自... 分析了自救行为的法律本质,概括了自救行为的构成要件。自救行为是一种从行为人既有的权利中派生出来的维权行为,属于权利的私力救济,是对公力救济的必要补充,能够实现刑法的公正与效益的统一。目前,韩国等一些国家已在立法上认可了自救行为的适法性。在有不法侵害存在而又无法得到司法机关及时救助的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可以采取具有社会相当性的方法,实施自救行为。在前提条件、限度条件、保护的权利和法律属性等方面,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具有严格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救行为 构成要件 维权行为 正当事由 合法权利 法律属性 私力救济 公力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行为中的被害人承诺研究——从被害人承诺的角度看性犯罪的认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雪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1-195,共5页
在我国刑法典中,被害人的承诺并非法定的行为正当化事由。刑法理论中,将阻却违法性的被害人承诺称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被害人承诺要有效地阻却犯罪的成立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本文力求在对被害人承诺构成要件准确、全面把握的基础上... 在我国刑法典中,被害人的承诺并非法定的行为正当化事由。刑法理论中,将阻却违法性的被害人承诺称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被害人承诺要有效地阻却犯罪的成立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本文力求在对被害人承诺构成要件准确、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基于被害人承诺发生的性行为进行探讨,以期在刑法上给予更为公平的评价,有助于具体案件的公正裁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事由 承诺的权限 被害人的意志 动机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实质解释论——基于批判积极刑法立法观的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文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7-593,共7页
在对抗性竞技体育比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恶意犯规甚至伤害行为,入罪论时有抬头,正如企图以刑法积极管控几乎所有的社会风险的积极刑法立法观一般。应尽量以非刑事措施,规范造成重大伤害甚至死亡结果的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不应动... 在对抗性竞技体育比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恶意犯规甚至伤害行为,入罪论时有抬头,正如企图以刑法积极管控几乎所有的社会风险的积极刑法立法观一般。应尽量以非刑事措施,规范造成重大伤害甚至死亡结果的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不应动辄以刑法对其进行规制,从而更有效地展现非刑法规制力量所发挥出的社会秩序合理化功能。一般而言,不需要刑法规制的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属于运动员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实施的,或并未明显超出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实施的,造成某个或某些运动员身体受伤的行为。对于行为人蓄意借助对抗性竞技体育比赛这一事由,实施的实质上故意伤害乃至故意杀人行为,应考虑由刑法予以规制。总体而言,规制值得刑罚惩罚的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刑事罪名主要包括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为了促进对抗性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必须结合各项对抗性竞技体育比赛的规则本身以及特点进行实质考量,在法理上,应基于正当化事由及责任阻却事由的实质解释,将一定的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不定罪量刑;在司法上,应借鉴刑法私法化理念,对入罪化的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予以活性化处理,以实现法益保护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抗性竞技体育伤害行为 批判积极刑法立法观 正当事由 实质解释论 活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