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弯道水流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华莉 金中武 +1 位作者 张小峰 申红彬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
对正弦派生曲线生成的连续弯曲型河道开展试验,采用日本ACM2-RS型X-Y方向2轴电磁流速计对水流流速进行了测量,并对水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弯曲河道纵向时均流速在弯顶处靠近凸岸处较大,而凹岸处较小,且沿河宽的分布沿程是变... 对正弦派生曲线生成的连续弯曲型河道开展试验,采用日本ACM2-RS型X-Y方向2轴电磁流速计对水流流速进行了测量,并对水流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连续弯曲河道纵向时均流速在弯顶处靠近凸岸处较大,而凹岸处较小,且沿河宽的分布沿程是变化发展的;弯顶水流纵向时均流速分布接近抛物线型,最大流速点位于上部水面以下,整体上大下小,而顺直过渡段水流纵向时均流速分布最大流速点位于底部,整体上小下大;连续弯曲河道水流阻力系数随着过水断面平均水深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过水断面宽深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弯曲河道 正弦派生曲线 水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积河湾裁弯形式与几何临界形态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李文哲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7,共6页
自然裁弯是冲积河湾演变的突变事件,它既是某个河湾走向消亡的终点,也是新的河湾发育的起点,但裁弯形式和几何临界形态的规律尚未得到完全揭示。通过解读众多河湾裁弯的卫星图像,依据河湾裁弯的平面形态和动力条件,将裁弯形式分为串沟... 自然裁弯是冲积河湾演变的突变事件,它既是某个河湾走向消亡的终点,也是新的河湾发育的起点,但裁弯形式和几何临界形态的规律尚未得到完全揭示。通过解读众多河湾裁弯的卫星图像,依据河湾裁弯的平面形态和动力条件,将裁弯形式分为串沟型、崩岸型和冲切型。统计表明,河湾的颈口宽度与平均河宽比值从大到小依次是串沟型、冲切型和崩岸型,而河湾裁弯时弯曲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崩岸型、冲切型和串沟型。通过定义河湾形态参数,测量了16个正裁弯的河湾形态,并确定河湾发生裁弯时河道中心线的弯曲率为极限弯曲率。极限弯曲率可作为自然裁弯的一个临界形态参数,河湾裁弯所能达到的极限弯曲率一般远小于理论最大弯曲率。不同的裁弯形式对应不同的极限弯曲率,这正好回答为何冲积河湾裁弯时的极限弯曲率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处在某一个数值区间。正弦派生曲线裁弯的临界形态参数是最大偏角等于121°。Kinoshita派生曲线的裁弯临界形态参数是最大偏角等于121°、偏斜度系数0.16和丰盈度系数0.29,且只要其中一个参数达到临界值,河湾曲线便形成"8"字形,理论上发生自然裁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河湾 裁弯形式 临界形态 弯曲率 正弦派生曲线 Kinoshita派生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湾流路方程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万强 江恩惠 +1 位作者 张林忠 马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0,117,共3页
在正弦派生曲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河湾整治流路基本方程,并对目前整治工程不完善的河段规划治导线进行了修订,对规划流路布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现行规划工程布局基本符合正弦派生曲线流路,符合河道自然... 在正弦派生曲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河湾整治流路基本方程,并对目前整治工程不完善的河段规划治导线进行了修订,对规划流路布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现行规划工程布局基本符合正弦派生曲线流路,符合河道自然发展规律,印证了微弯型整治方案是符合黄河下游实际情况的较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导线 正弦派生曲线 河湾流路方程 河道整治 游荡型河道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航道水流流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修广 王平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77-79,85,共4页
通过对西南地区山区河流实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总结出 :正弦派生曲线水流线路、协调的水流方向、良好的水流转向角及较大的弯曲半径为理想的航道水流流路 。
关键词 水流线路 正弦派生曲线 水流转向角 弯曲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