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位正弦扰动的孤岛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宇 魏艳君 +1 位作者 罗琦 丁浩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25,共6页
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一个安全可靠的并网逆变装置,必须要能及时检测出孤岛效应。以三相光伏逆变器为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相位正弦扰动法,即在逆变器输出电流的相位中加入微弱的正弦扰动,通过检测公共耦合点PCC(poi... 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一个安全可靠的并网逆变装置,必须要能及时检测出孤岛效应。以三相光伏逆变器为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方法—相位正弦扰动法,即在逆变器输出电流的相位中加入微弱的正弦扰动,通过检测公共耦合点PCC(point of common coupling)电压q轴分量的幅值来判断孤岛的发生;推导了孤岛发生后PCC电压q轴分量的幅值与负载品质因数的关系;给出了检测出孤岛的定量条件;论证了该方法不影响输出电流的过零点、幅值和基波;阐明了在负载平衡的情况下此法不存在检测盲区;最后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光伏逆变器 孤岛检测 相位正弦扰动 检测盲区 品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正弦扰动的时滞系统前馈-反馈次优控制:灵敏度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唐功友 马慧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2-729,共8页
研究线性时滞系统在外部正弦扰动作用下的前馈-反馈最优减振问题,提出了一种最优控制律的灵敏度设计方法.通过引入灵敏度参数并围绕它展开幂级数,将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简化为不含超前项和时滞项的两点边值问题族.通过截取最优控制级... 研究线性时滞系统在外部正弦扰动作用下的前馈-反馈最优减振问题,提出了一种最优控制律的灵敏度设计方法.通过引入灵敏度参数并围绕它展开幂级数,将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简化为不含超前项和时滞项的两点边值问题族.通过截取最优控制级数的有限和获得原系统的前馈-反馈次优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与经典状态反馈最优控制相比,本文的算法更加鲁棒,能更加有效地抑制正弦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系统 灵敏度法 正弦扰动 最优控制 前馈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离散系统正弦扰动的最优抑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功友 王笑寒 王海红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7-633,共7页
研究状态和控制都含时滞的线性离散系统在正弦扰动下的减振控制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变量代换,并利用此代换将原系统转换为不含控制时滞的系统.然后利用逐次逼近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求解一族无时滞的线性两点边值序列问题.得到的最优控... 研究状态和控制都含时滞的线性离散系统在正弦扰动下的减振控制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变量代换,并利用此代换将原系统转换为不含控制时滞的系统.然后利用逐次逼近法将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求解一族无时滞的线性两点边值序列问题.得到的最优控制律由解析的状态反馈,前馈和具有记忆的控制项以及时滞补偿序列的极限组成.通过截取时滞补偿序列的有限项,可以得到系统的次优减振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容易实现,设计的控制器对正弦扰动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系统 时滞 最优控制 正弦扰动 逐次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正弦扰动奇异摄动时滞系统的最优减振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宝琳 唐功友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研究奇异摄动时滞系统在正弦扰动下的最优减振控制问题.基于奇异摄动的快慢分解理论,将原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无时滞快子问题和受扰线性时滞慢子问题,通过摄动法和前馈补偿技术求解时滞慢子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得到了系统的前馈反馈组... 研究奇异摄动时滞系统在正弦扰动下的最优减振控制问题.基于奇异摄动的快慢分解理论,将原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无时滞快子问题和受扰线性时滞慢子问题,通过摄动法和前馈补偿技术求解时滞慢子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得到了系统的前馈反馈组合控制(FFCC)律及其存在唯一性条件.FFCC律由线性解析项和共态向量无穷级数和表示的时滞补偿项组成,其中线性解析项可通过求解Riccati方程和Sylvester方程得到,时滞补偿项通过递推求解共态向量方程得到,仿真算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摄动系统 时滞 最优控制 摄动法 正弦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正弦扰动的线性时滞系统的最优输出跟踪控制
5
作者 唐功友 胡乃平 赵艳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9-134,共6页
考虑参考输入由外系统给出的状态含有时滞的线性系统在正弦干扰下的最优输出跟踪问题。利用逐次逼近法,通过构造线性非齐次两点边值问题序列,求得了用于补偿时滞的伴随向量。分别利用参考输入外系统状态、干扰及其导数信号引入前馈控制... 考虑参考输入由外系统给出的状态含有时滞的线性系统在正弦干扰下的最优输出跟踪问题。利用逐次逼近法,通过构造线性非齐次两点边值问题序列,求得了用于补偿时滞的伴随向量。分别利用参考输入外系统状态、干扰及其导数信号引入前馈控制作用。得到的控制律包含精确反馈项、前馈项和伴随向量极限形式的时滞补偿项。通过引入参考输入观测器解决由于引入外系统状态而导致的前馈控制律的物理不可实现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系统 最优控制 输出跟踪 正弦扰动 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岩体半正弦应力波扰动下的层裂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满轲 刘晓丽 宋志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8-434,共7页
针对深部岩体在应力波扰动作用下所呈现出的层裂破坏现象,基于一维弹性波理论,首先阐明了一个简单的半正弦应力波在单个岩石杆件中的传播机理,并剖析其层裂破坏原理;依据净拉应力与动拉伸强度等特征因子,刻画并表征了其破坏过程。进而,... 针对深部岩体在应力波扰动作用下所呈现出的层裂破坏现象,基于一维弹性波理论,首先阐明了一个简单的半正弦应力波在单个岩石杆件中的传播机理,并剖析其层裂破坏原理;依据净拉应力与动拉伸强度等特征因子,刻画并表征了其破坏过程。进而,采用SHPB设备开展了岩石杆件的层裂试验,发现层裂后岩石杆件其破坏断口较为齐整,并且与拉伸应力方向基本保持为垂直,属于典型的I型拉伸破坏。并且,层裂长度与理论分析值表征出一致的规律,亦即随着层裂次数增加,岩石杆件断裂的长度将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分析并揭示了岩石介质发生层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岩石处于强扰动所致的动力效应与岩石样品自身不均匀性、非线弹性及各向异性所体现出的结构效应而共同作用、相互耦合所引起的。文中所揭示的某些岩石工程破坏行为背后的固有本质,可对岩土工程的精细化开挖与支护设计、岩爆预警与监测等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其对于深部地下工程的强动力扰动行为与渐进失稳破坏现象,亦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体 层裂 正弦应力波扰动 动力效应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风作用下微型旋翼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流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贺 李孝伟 李亮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9-433,共5页
对于处在低雷诺数下的微型旋翼,扰动风对其流场影响很大。本文基于动态嵌套网格技术的双时间法,采用网格速度法模拟扰动风,研究了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式扰动风下三维微型旋翼上的拉力系数响应情况,并采用变形网格方法模拟了旋翼桨叶的... 对于处在低雷诺数下的微型旋翼,扰动风对其流场影响很大。本文基于动态嵌套网格技术的双时间法,采用网格速度法模拟扰动风,研究了不同频率和幅值的正弦式扰动风下三维微型旋翼上的拉力系数响应情况,并采用变形网格方法模拟了旋翼桨叶的周期性边距运动对扰动风的流动控制,为今后旋翼机的主动控制研究提供了线索。研究结果表明,低雷诺数下,旋翼在周期性扰动风作用下的拉力响应曲线拟合函数与扰动风函数形式相同,响应曲线函数同样具有周期性变化趋势,波动幅值与扰动风幅值成正比例关系;对不同飞行状态下的旋翼,采用周期等角变距方式,能够找到一个适合的控制参数使得旋翼在正弦式扰动风环境下旋翼的拉力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扰动 微型旋翼 动态嵌套网格 双时间法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拓扑时变和搜索扰动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被引量:19
8
作者 周文峰 梁晓磊 +2 位作者 唐可心 李章洪 符修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13-1918,共6页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求解复杂多峰函数时极易早熟,陷入局部最优无法跳出。研究表明改变粒子间的拓扑结构和调整算法的迭代机制有助于改善种群的多样性,提高算法的寻优能力。因此,提出一种具有拓扑时变和搜索扰动的混合粒子群优化(HPSO... 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在求解复杂多峰函数时极易早熟,陷入局部最优无法跳出。研究表明改变粒子间的拓扑结构和调整算法的迭代机制有助于改善种群的多样性,提高算法的寻优能力。因此,提出一种具有拓扑时变和搜索扰动的混合粒子群优化(HPSO-TS)算法。该算法采用K-medoids聚类算法对粒子群进行动态分簇,形成多个异构子群,以利于子群内粒子间进行信息流通。在速度更新中,增加簇最优粒子的引导,并引入非线性变化极值扰动,帮助粒子搜索更多的区域。而后在位置迭代中引入花授粉算法(FPA)中的转换概率,使粒子在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之间转换。在全局搜索时结合狮群算法中的母狮觅食机制对粒子的位置进行更新;在局部搜索时引入正弦扰动因子,帮助粒子跳出局部最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求解精度和鲁棒性方面明显优于FPA、PSO、改进粒子群算法(IPSO)、具有动态拓扑结构的粒子群算法(PSO-T);并且随着测试维度和次数的增加,这种优势更加明显。HPSO-TS算法所引入的拓扑时变策略和搜索扰动机制能有效地提高种群的多样性和粒子的活性,从而改善寻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拓扑时变 搜索扰动 聚类 极值扰动 转换概率 正弦扰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狼群算法优化LSTM网络的舆情演化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若晨 肖人彬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提高预测舆情演化趋势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狼群算法(IWPA)优化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舆情演化预测模型。采用Halton Sequence进行初始化,提高种群多样性;设计步长因子进行高斯-正弦扰动变换,提高狼群探索开发能力;结合鲸... 为提高预测舆情演化趋势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狼群算法(IWPA)优化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的舆情演化预测模型。采用Halton Sequence进行初始化,提高种群多样性;设计步长因子进行高斯-正弦扰动变换,提高狼群探索开发能力;结合鲸鱼优化算法中的螺旋改进围攻机制,增强狼群的局部搜索能力;引入记忆力机制,使用双向记忆种群增加狼群协同合作能力,将改进后的狼群算法应用到LSTM神经网络的超参数预测。采用“新冠疫情”和“食品安全”等关键词作为实例,证明了IWPA-LSTM神经网络舆情演化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普适性,适用于多种舆情演化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演化预测 狼群算法 LSTM神经网络 Halton Sequence 正弦扰动 鲸鱼螺旋围攻机制 记忆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ISSA-LSTM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庞学丽 宋坤 +2 位作者 姚红云 李一博 曹志富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6,共6页
针对城市短时交通流随机波动性强、可靠性低、预测精度差等问题,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SparrowSearchAlgorithm,ISSA)与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 针对城市短时交通流随机波动性强、可靠性低、预测精度差等问题,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e Decomposition,VMD)和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SparrowSearchAlgorithm,ISSA)与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一种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VMD-ISSA-LSTM)。首先利用VMD对历史原始交通流数据进行分解;然后采用佳点集、正弦函数扰动和Tent混沌映射等策略对标准的SSA算法加以改进,增强ISSA算法的寻优能力;最后,将每个分量送入ISSA-LSTM中进行预测,同时将预测结果线性叠加,得到交通流量预测值。以上海市中山北路-曹杨路口2018年11月1日—30日的历史交通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LSTM、VMD-LSTM、VMD-SSA-LSTM等传统预测模型相比,VMD-ISSA-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278 4%,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预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交通流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佳点集 正弦函数扰动 Tent混沌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型电压暂变补偿器的准IR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冠亚 程新红 陈增禄 《陕西电力》 2014年第12期35-38,59,共5页
针对一种无整流器无变压器无储能电容的串联型电压暂变补偿新拓扑,当集总电路带宽较窄并且系统存在与指令信号同频的正弦扰动时,为了使系统更好地跟踪含低频偏移的正弦信号,提出了准IR调节器。相比较之前的PI调节器,准IR调节器具有跟踪... 针对一种无整流器无变压器无储能电容的串联型电压暂变补偿新拓扑,当集总电路带宽较窄并且系统存在与指令信号同频的正弦扰动时,为了使系统更好地跟踪含低频偏移的正弦信号,提出了准IR调节器。相比较之前的PI调节器,准IR调节器具有跟踪效果好、动态响应速度更快的优点。最后利用Matlab仿真对比验证了准IR调节器相对于PI调节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跌落补偿 准IR调节器 正弦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