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外科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的发病机制及超微病理基础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异临 张辉 +2 位作者 曲宝清 王硕 赵继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病变邻近脑组织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超微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 :对 6 8例脑内血管畸形病变邻近的脑组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病灶邻近脑组织内部分毛细血管外周的星形细胞足突... 目的 :探讨脑外科手术后部分患者病变邻近脑组织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其超微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 :对 6 8例脑内血管畸形病变邻近的脑组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病灶邻近脑组织内部分毛细血管外周的星形细胞足突缺失或出现血管基膜疏松、分层等发育不良的情况 ,甚至有些血管壁组织结构破损。结论 :电子显微镜检查证实 ,在血管畸形病灶周围的脑组织内可见病理性血管。该血管的基膜发生病变 ,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足突明显减少或破坏。当血液灌注压力突然变化时 ,这种病变的血管就可能发生液体外渗及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病理 正常灌注压突破 脑组织 并发症 脑外科手术 血管壁 术后 查证 基础 破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巨大脑动静脉畸形及其正常灌注压突破的防治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继宗 施立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1-554,共4页
手术切除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脑内出血、脑肿胀。1978年Spetzler医师将其命名为正常灌注压突破(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breakthrough,NPPB)。文献报... 手术切除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术中或术后可能发生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脑内出血、脑肿胀。1978年Spetzler医师将其命名为正常灌注压突破(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breakthrough,NPPB)。文献报道NPPB发生率为1%~10%,手术治疗巨大AVMs的术后并发症令人不满,致残率和病死率高达50%。本研究采用手术中栓塞加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s,研究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的变化,栓塞后逐步阻断动脉与静脉的短路,有助于将AVMs与正常脑组织分离,预防手术中和手术后再出血以及NPPB的发生。因此,手术中栓塞加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s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脑动静脉畸形 正常灌注压突破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中正常灌注压突破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雷 赵卫 +1 位作者 姜永能 罗罡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4-528,共5页
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是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中或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NPPB的高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各国学者逐渐重视并研究其防治方法。本文就NPPB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从发病机制、预测和预防进行探讨。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灌注压突破的脑组织电镜表现
4
作者 毛青 丁美修 +3 位作者 王秉玉 程华怡 张雪元 朱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经历了慢性缺血后的脑组织在灌注恢复正常时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脑水肿甚至脑出血,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正常灌注压突破"(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breakthrough,NPPB。通过在实验动物颈部建立颈总动脉-颈外静脉瘘并饲养14周... 经历了慢性缺血后的脑组织在灌注恢复正常时有可能发生严重的脑水肿甚至脑出血,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正常灌注压突破"(normal perfusion pressure breakthrough,NPPB。通过在实验动物颈部建立颈总动脉-颈外静脉瘘并饲养14周后快速阻断其瘘口,模拟了临床上引起 NPPB 的条件和过程。通过对实验动物脑组织进行电镜检查,发现慢性缺血可引起脑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性等结构缺陷,以及毛细血管周围的水肿样改变,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疏松,部份标本中红细胞"逸出"管外被周细胞吞噬,可能是 NPPB 超微结构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灌注压突破 电镜 脑组织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海舰 李世亭 +1 位作者 潘庆刚 丁美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49,T002,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以及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发生的组织学基础。方法  2 1只SD大鼠随机分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按动静脉分流术后不同时间点(12h、2 4h ,72h、1周、3周、3个月 ...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慢性脑低灌注动物模型 ,探讨慢性脑低灌注诱导血管生成以及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发生的组织学基础。方法  2 1只SD大鼠随机分组 :假手术组、模型组动物按动静脉分流术后不同时间点(12h、2 4h ,72h、1周、3周、3个月 )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慢性脑低灌注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时程变化、血管生成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结果 VEGF蛋白表达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胞浆 ,在假手术组动物脑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 ,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于术后 2 4h开始升高 ,1周达高峰 ,持续表达到术后 3周 ,3个月恢复到基础水平。模型组动物脑组织中微血管数量于术后 1周开始明显增加 ,一直维持到术后 3个月 ,而星形胶质细胞未见明显的增生反应。结论 慢性脑低灌注可持续性诱导VEGF蛋白表达 ,并与血管生成有一定关系 ;血管生成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不协调影响了血脑屏障的结构完整性 ,可能是导致NPPB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低灌注 血管生成 正常灌注压突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星形胶质细胞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懿 高国栋 +1 位作者 赵振伟 秦怀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4-135,共2页
为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在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 (AVMs)中的作用 ,对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4月2 7例巨大AVMs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每个患者于术前均行AVMs血管内栓塞。结果发现 ,先行血管内栓塞后进行手术切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大大降... 为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在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 (AVMs)中的作用 ,对 1996年 8月至 1998年 4月2 7例巨大AVMs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每个患者于术前均行AVMs血管内栓塞。结果发现 ,先行血管内栓塞后进行手术切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大大降低术后致残率和病死率 ,并可有效防止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NPPB)。提示血管内栓塞与手术切除联合治疗巨大脑AVMs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手术切除 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 AVMs 血管内栓塞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巨大脑动静脉畸形一例
7
作者 李学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36-137,共2页
关键词 巨大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 外科手术 联合治疗 畸形血管团 正常灌注压突破 脑AVM 供血动脉 术中出血 引流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附92例报告)
8
作者 谭启富 刘承基 +2 位作者 邬祖良 孙克华 史继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15-17,共3页
报告9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男69例,女23例;年龄10~58岁。临床表现以颅内出血最多,共68例,癫痫发作35例,头痛等6例。小型25例,中型55例,大型12例。幕上85例,幕下7例,以颞顶叶最多。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占全组1.1... 报告9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男69例,女23例;年龄10~58岁。临床表现以颅内出血最多,共68例,癫痫发作35例,头痛等6例。小型25例,中型55例,大型12例。幕上85例,幕下7例,以颞顶叶最多。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占全组1.1%。随访68例,平均3年,病变全切除者恢复良好。作者在讨论中指出:(1)手术完全切除血管畸形是最好的方法。(2)正常灌注压突破现象是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3)对有癫痫症状的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癫痫症状 正常灌注压突破 癫痛 供血动脉 脑栓塞 脑皮质 神经功能障碍 颅内出血 动静脉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