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的冲积平原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分析
1
作者 张晓露 韩存亮 +4 位作者 邓一荣 王俊 林龙勇 王进进 李永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4,I0001,共8页
为探讨冲积平原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现状,以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 为探讨冲积平原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与现状,以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以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及污染来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表层土壤Cd、Hg、As、Pb、Cr、Cu、Ni和Zn的平均值分别为0.150、1.02、16.72、57.61、49.86、25.85、15.26、94.03 mg/kg,其中Cd和Hg的平均值高于珠江三角洲土壤背景值。区域内主要污染重金属为Hg和Pb,超标点位占比分别为26.25%和27.50%,受污染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流西侧;Cd、As、Cu、Zn污染程度较轻,超标点位占比均不超过5%;Cr和Ni均未超标。多元统计分析和PMF模型显示,Cd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As、Cu、Cr、Ni和Zn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Hg和Pb受工业源和交通源双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平原 土壤 重金属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的洱海污染源解析
2
作者 李明民 王俊松 +5 位作者 和弦 鲍智弥 杨顺涛 孔燕 冯海涛 唐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3,共8页
【目的】解析洱海污染物来源并量化源贡献,为流域水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洱海多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其污染特征,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 【目的】解析洱海污染物来源并量化源贡献,为流域水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洱海多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其污染特征,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进行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解析。【结果】洱海2015—2021年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雨季营养状态指数显著高于旱季,9、10月处于最大值。PCA和PMF源解析结果表明:按贡献率从大到小排序,造成洱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农田面源、畜禽养殖、生活污水和气象因素。【结论】洱海处于中营养状态,但整体呈现营养化趋势,污染主要集中在雨季,应当加强汛期污染防控。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应加强农业面源系统治理,形成“源头减量—过程拦截—养分再利用—末端修复”的全过程防控体系。其中,源头部分是重点,应当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植物养分利用效率,推动流域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源解析 洱海 农业面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在环境中多环芳烃源解析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海峰 张勇 解静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3,共9页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自1993年开发至今,其在环境中持久性有毒物质(PTS),尤其是多环芳烃(PAHs)源解析中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PMF模型的基本原理,在综述该模型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及水体中PAHs源解析现状的基础上...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自1993年开发至今,其在环境中持久性有毒物质(PTS),尤其是多环芳烃(PAHs)源解析中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PMF模型的基本原理,在综述该模型用于土壤/沉积物、大气及水体中PAHs源解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评述了其在环境中PAHs源解析方面的应用潜力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源解析 沉积物 土壤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的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源解析 被引量:64
4
作者 匡荟芬 胡春华 +1 位作者 吴根林 陈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4-976,共13页
为识别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以及量化源贡献,选取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14种重金属(V、Cr、Co、Ni、Cu、Zn、Sr、Mo、Cd、Sb、W、Pb、Hg和As)的含量,分析其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 为识别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以及量化源贡献,选取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14种重金属(V、Cr、Co、Ni、Cu、Zn、Sr、Mo、Cd、Sb、W、Pb、Hg和As)的含量,分析其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结果表明:除V和Cr外,Cd、Mo、Hg、Cu、Pb、Zn、W、Sr、As、Ni、Co和S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5.7、2.2、1.9、1.8、1.5、1.5、1.4、1.3、1.3、1.2、1.0和1.0倍;Cd、Hg、Cu、Mo、Pb、Sr和Zn超出江西省土壤背景值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00%、100%、100%、100%、97%、97%和93%,所有沉积物样品中Cd含量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比例为51%;V、Cr、Co、Ni、Cu、Zn、Sr、Mo、Sb、W、Pb、Hg和As含量呈未污染至弱污染水平,而Cd含量属于中等污染水平,接近于重污染水平.总体而言,Cd的污染相对较严重.重金属的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其中Cr、Cu、Zn、Sr、Pb、Hg和As的空间分布十分相似,表现为在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入湖口附近区域含量较高,而Co、Ni、Mo和Sb明显在湖区南部、东北部和修水入湖附近这3个区域聚集,Cd和W的空间变异性相对较大,V的含量分布相对较均匀.PCA和PMF解析结果都表明鄱阳湖丰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受4种来源的共同影响,其中,矿业和工业活动的影响最大,相对贡献率为38%,其次是尾矿和废渣,相对贡献率为28%,再是农业活动,相对贡献率为19%,最后是自然来源的相对贡献率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鄱阳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源解析 丰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的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污染源解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孟瑞芳 孟舒然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591,共6页
于2017年9月采集了33组地下水水样,运用衬度系数方差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研究了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并解析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总硬度(TH)和NO-3超标严重,NO-3为5.0~326.2 mg/L,沟谷平... 于2017年9月采集了33组地下水水样,运用衬度系数方差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研究了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并解析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总硬度(TH)和NO-3超标严重,NO-3为5.0~326.2 mg/L,沟谷平原区、冲洪积扇顶部和冲洪积扇中部超标率分别为55.6%、21.4%和30.0%;TH为140~833 mg/L,沟谷平原区、冲洪积扇顶部和冲洪积扇中部超标率高达77.8%、64.3%和60.0%。该地区地下水已受到了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2)岩石风化是地下水水化学的主要控制因素,地下水主要的水化学类型是HCO_(3)·SO_(4)-Ca和HCO_(3)·SO_(4)-Ca·Mg。(3)冲洪积扇顶部各组分衬度系数方差整体要大于沟谷平原区和冲洪积扇中部,冲洪积扇顶部内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4)PMF源解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和化肥、工业污染源和地下水超采诱发的水岩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 滹沱河 地下水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的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 被引量:87
6
作者 董騄睿 胡文友 +3 位作者 黄标 刘刚 瞿明凯 邝荣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03-2111,共9页
选取南京城郊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探究表层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将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讨论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利用Pb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农田表层土壤Cd... 选取南京城郊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探究表层土壤重金属主要来源,将预测值和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讨论该方法的准确性,并利用Pb稳定同位素比值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农田表层土壤Cd、As、Hg、Pb、Cu、Zn和Cr的平均含量远远超过背景值,部分土壤样点Cd和Cu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常年大量施用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高强度农业活动、周边工业生产、交通污染和自然母质均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产生一定的贡献.PMF模型模拟的Cd、Hg和Cr预测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r2均大于90%,其余元素r2均大于70%,呈现很好的相关性,满足研究需要.PMF模型和Pb稳定同位素比值法计算大气降尘对土壤Pb累积的贡献率分别为32.1%和36.8%,结果比较接近,表明PMF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源解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 Pb稳定同位素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定矩阵因子模型解析鄂尔多斯高原煤矿土壤重金属来源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锐 周晓芳 +2 位作者 陈阳 王新富 高良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937-6943,共7页
为实现高原采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源贡献程度的定量化,以研究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ositive definite matrix factor,PMF)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各元素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其... 为实现高原采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源贡献程度的定量化,以研究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ositive definite matrix factor,PMF)解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各元素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其中Hg、V、Cr、Cu、Zn、Cd、Pb是内蒙古土壤背景值的33.20、1.41、1.42、2.83、3.57、2.96和1.48倍。土壤重金属累积主要受煤炭开采、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交通的影响,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3.3%、42.4%、34.3%。另外,将PMF模型与地统计空间分析结合,可以进一步明确贡献源的分布情况,对于采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定矩阵因子模型 鄂尔多斯 高原煤矿 土壤重金属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正定距阵因子分解法对武汉市夏季某PM_(2.5)样品的来源解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经汗 周家斌 +4 位作者 郭浩天 王磊 周颖 苏东基 吴渝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2,共7页
分析了2011年夏季武汉市区某采样点大气PM2.5的浓度,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研究了该样品中14种无机元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100~173μg/m3,元素组成中K、Al、Na、Ca、Mg、Fe、Mn、Zn 8... 分析了2011年夏季武汉市区某采样点大气PM2.5的浓度,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研究了该样品中14种无机元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M2.5的质量浓度为100~173μg/m3,元素组成中K、Al、Na、Ca、Mg、Fe、Mn、Zn 8种元素含量较高,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5种主要来源分别为燃煤源、路面扬尘、工业源、交通源和残油燃烧,其中交通源(29%)和路面扬尘(27%)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PM2 5 无机元素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Web服务QoS预测的非负矩阵分解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凯 马良荔 +1 位作者 孙煜飞 郭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58-1366,共9页
针对目前QoS预测算法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通过挖掘已有QoS观测数据中的近邻信息和隐含特征信息而实现服务QoS预测的方法.建立QoS预测的矩阵分解因子模型,将QoS预测问题转化为稀疏QoS矩阵下的模型参数期望最大化(EM)估计问题,提出结合... 针对目前QoS预测算法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通过挖掘已有QoS观测数据中的近邻信息和隐含特征信息而实现服务QoS预测的方法.建立QoS预测的矩阵分解因子模型,将QoS预测问题转化为稀疏QoS矩阵下的模型参数期望最大化(EM)估计问题,提出结合近邻信息的非负矩阵分解算法NCNMF+EM对该问题进行求解.算法综合利用了QoS矩阵中的近邻信息和隐含特征信息,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QoS属性值的准确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服务QoS的预测准确度,且算法的运行时间随着矩阵规模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QoS预测问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服务 服务选择 QoS预测 矩阵因子模型 非负矩阵分解 期望最大化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念格因子分解的零件三维CAD模型检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强 董雁 +1 位作者 吴域西 谢丽萍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7-419,共13页
针对影响概念格应用的重要问题—即使是一个小规模数据集也会产生大量的形式概念,文中提出了可以满足关系覆盖的用对象(属性)概念分解形式背景对应的布尔矩阵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原对象属性间的二元关系可以用数量在对象(属性)概念个数... 针对影响概念格应用的重要问题—即使是一个小规模数据集也会产生大量的形式概念,文中提出了可以满足关系覆盖的用对象(属性)概念分解形式背景对应的布尔矩阵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原对象属性间的二元关系可以用数量在对象(属性)概念个数以内的概念表达出来,成为概念格因子.文中给出了概念格因子生成的基本原理及其算法.通过分析三维CAD零件模型功能表面间的关系构建零件工程图结构模型,并将其映射为形式背景,从而完成概念格因子到零件关键结构的应用.最后,实例演示了概念格因子在基于零件工程图结构模型的零件CAD模型检索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格 对象(属性)概念 布尔矩阵 因子分解 零件工程图结构模型 关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先验知识的非负矩阵半可解释三因子分解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露 张晓霞 于洪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1-675,共5页
非负矩阵三因子分解是潜在因子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能将原始数据矩阵分解为三个相互约束的潜因子矩阵,被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迁移学习等研究领域,但目前还没有非负矩阵三因子分解的可解释性方面的研究工作。鉴于此,将用户评论文... 非负矩阵三因子分解是潜在因子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能将原始数据矩阵分解为三个相互约束的潜因子矩阵,被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迁移学习等研究领域,但目前还没有非负矩阵三因子分解的可解释性方面的研究工作。鉴于此,将用户评论文本信息当作先验知识,设计了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非负矩阵半可解释三因子分解(PE-NMTF)算法。首先利用情感分析技术提取用户评论文本信息的情感极性偏好;然后更改了非负矩阵三因子分解算法的目标函数和更新公式,巧妙地将先验知识嵌入到算法中;最后在推荐系统冷启动任务的Yelp和Amazon数据集以及图像零次识别任务的AwA和CUB数据集上与非负矩阵分解、非负矩阵三因子分解算法做了大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均方根误差(RMSE)、归一化折损累计增益(NDCG)、归一化互信息(NMI)和准确率(ACC)上都表现优异,且利用先验知识进行非负矩阵三因子分解的解释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因子分解 推荐系统 可解释机器学习 先验知识 潜在因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定矩阵因子法解析破罡湖底泥重金属源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书琴 夏建东 +2 位作者 周葆华 孙慧群 龙锦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4-189,共6页
为将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应用于湖泊底泥重金属源解析,探究其污染源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其源解析的科学性,文章基于PMF模型,辅以主成分分析及污染源调查,对安徽破罡湖底泥重金属源解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F解析所得... 为将正定矩阵因子模型(PMF)应用于湖泊底泥重金属源解析,探究其污染源识别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其源解析的科学性,文章基于PMF模型,辅以主成分分析及污染源调查,对安徽破罡湖底泥重金属源解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F解析所得各因子对该湖底泥中各重金属的贡献率几乎相同,不能根据贡献率差异进行污染源识别。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该湖底泥重金属污染源有3种,分别是农业、交通及工业污染源,而PMF解析显示该湖底泥重金属应有4种污染源,PMF解析可弥补人为划分污染源类型的不足。由PMF可知,农业、交通、自然母质源及工业源对破罡湖底泥总重金属的贡献率依次分别是18.2%、41.3%、10.5%及30.0%。PMF预测的Cu、Cd和Pb含量与实测值线性拟合R^2>99%,其余2种重金属Zn、Cr拟合R^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定矩阵因子模型 底泥重金属污染源 源解析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值因子模型的高维已实现协方差矩阵建模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鹏 胡永宏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117,共9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待分析数据维度越来越高,高维协方差矩阵的估计与建模已经成为统计学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提出基于Cholesky分解的可预测矩阵值因子模型,对高维已实现协方差矩阵进行了建模及预测。模型有效地降低了矩阵维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待分析数据维度越来越高,高维协方差矩阵的估计与建模已经成为统计学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提出基于Cholesky分解的可预测矩阵值因子模型,对高维已实现协方差矩阵进行了建模及预测。模型有效地降低了矩阵维度,显著减少了待估参数数目,有效地避免了估计误差的累积,且因子分析降维使得协方差矩阵元素之间的相依关系更加清晰。实际建模结果表明,模型与VAR-LASSO方法预测误差较为接近,但是降维效果更加明显,待估参数数目大大减少,更加具备应用价值。基于矩阵值因子模型构建的投资组合收益更加贴近真实投资组合收益,而且比VAR-LASSO方法更加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因子模型 高维已实现协方差矩阵 CHOLESKY分解 向量自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M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陈晔 刘志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6-120,167,共6页
在推荐系统中,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普通矩阵分解算法的推荐精确度偏低,为了改善该问题,以矩阵分解算法中的潜在因子模型(LFM)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LFM中两种基础推荐算法在寻优速率与推荐精度上的不足,然后... 在推荐系统中,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算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普通矩阵分解算法的推荐精确度偏低,为了改善该问题,以矩阵分解算法中的潜在因子模型(LFM)优化为研究对象,分析LFM中两种基础推荐算法在寻优速率与推荐精度上的不足,然后提出两种改进算法:带冲量的批量学习算法和混合学习算法,最后通过实验数据测试,对比了不同算法的推荐效果,结果证明改进算法的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分解 潜在因子模型 推荐算法 带冲量的批量学习算法 混合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监测数据的PMF源解析数据输入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明芬 商莹 +4 位作者 王镜然 周强 陈欣 王颜红 柴美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2-2431,共10页
为探究数据输入量的变化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以上海某工业区的大气重金属高通量监测数据为例,按不同数据量将监测数据分别输入至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模型中,通过考察模型中Q理论值(Qtheo)与Q计算值(Qt... 为探究数据输入量的变化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以上海某工业区的大气重金属高通量监测数据为例,按不同数据量将监测数据分别输入至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PMF)模型中,通过考察模型中Q理论值(Qtheo)与Q计算值(Qtrue)的接近程度、源分类以及源贡献与研究区污染源分布特点的吻合情况,分析数据输入量对源解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域大气重金属污染受工业生产主导(64.44%),其次是扬尘(19.60%)和交通运输(15.96%)。通过对数据量的考察,发现输入量为60~120时能够得出研究区域的污染源数量与贡献率,但考虑到测试成本、获取数据的时间,认为输入量为60~80时,也能得出合理的源解析结果。短期高通量的分钟级数据集,有益于PMF模型输出高精密度、高时效性的源解析结果,是解决应急污染监控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大气重金属污染物 高通量监测数据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 数据输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秩稀疏矩阵优化问题的模型与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少华 文再文 《运筹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共26页
低秩稀疏矩阵优化问题是一类带有组合性质的非凸非光滑优化问题.由于零模与秩函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类NP-难矩阵优化问题的模型与算法研究在过去十几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从稀疏矩阵优化问题、低秩矩阵优化问题、低秩加稀疏矩阵... 低秩稀疏矩阵优化问题是一类带有组合性质的非凸非光滑优化问题.由于零模与秩函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这类NP-难矩阵优化问题的模型与算法研究在过去十几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从稀疏矩阵优化问题、低秩矩阵优化问题、低秩加稀疏矩阵优化问题、以及低秩张量优化问题四个方面来综述其研究现状;其中,对稀疏矩阵优化问题,主要以稀疏逆协方差矩阵估计和列稀疏矩阵优化问题为典例进行概述,而对低秩矩阵优化问题,主要从凸松弛和因子分解法两个角度来概述秩约束优化和秩(正则)极小化问题的模型与算法研究。最后,总结了低秩稀疏矩阵优化研究中的一些关键与挑战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秩稀疏矩阵优化 凸松弛模型 因子分解模型 精确恢复条件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M-PMF模型的物品推荐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江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期1-4,8,共5页
为了克服传统协同过滤推荐技术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CTM-PMF模型的物品推荐方法。在PMF模型的基础上,引入CTM模型,将PMF模型良好的推荐品质和CTM模型优越的物品表示方法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新物品推荐;通过引入用户兴趣因子,解决了用... 为了克服传统协同过滤推荐技术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基于CTM-PMF模型的物品推荐方法。在PMF模型的基础上,引入CTM模型,将PMF模型良好的推荐品质和CTM模型优越的物品表示方法相结合,有效地实现了新物品推荐;通过引入用户兴趣因子,解决了用户对已购买物品的兴趣变化问题。在自建的物品数据集上,利用提出的方法、PMF模型、G-PLSA模型和UBCF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物品推荐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主题模型(CTM) 概率矩阵分解(pmf)模型 用户兴趣因子 物品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大气颗粒物多点位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皇甫延琦 田瑛泽 +6 位作者 董世豪 戴启立 史国良 周潇雨 魏桢 千勇 冯银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32-2038,共7页
随着环境监测数据空间分辨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研究人员选择将大气颗粒物多点位数据合并进行解析.本文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共设定了三大类八小类情景评估了不同条件下将多点位受体(大气颗粒物)进行解析的结果,同时结合合肥市2014年PM2.5... 随着环境监测数据空间分辨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研究人员选择将大气颗粒物多点位数据合并进行解析.本文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共设定了三大类八小类情景评估了不同条件下将多点位受体(大气颗粒物)进行解析的结果,同时结合合肥市2014年PM2.5数据进一步验证多点位数据合并解析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各点位间源贡献时间趋势完全一致时,多点位合并解析并不会使PMF模型的结果变好.各点位间源贡献时间趋势差异明显时,多点位合并解析更易解析出结果.各点位间源贡献时间趋势部分相同时,多点位合并解析的结果整体趋于变好,但是对某些源类的解析可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 多点位 模拟实验 源解析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及地统计法的乐安河中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被引量:52
19
作者 李娇 滕彦国 +2 位作者 吴劲 蒋进元 黄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4-992,共9页
为实现较大区域范围内土壤重金属来源贡献程度的定量化,选取江西省乐安河中上游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污染源样品化学组分并构建本地污染源成分谱,利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源解析,并结合地统计空间分析法... 为实现较大区域范围内土壤重金属来源贡献程度的定量化,选取江西省乐安河中上游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污染源样品化学组分并构建本地污染源成分谱,利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源解析,并结合地统计空间分析法识别各源的主要影响区域.结果表明:乐安河中上游地区土壤中w(As)、w(Hg)、w(Cd)、w(Cr)、w(Zn)、w(Cu)、w(Mn)、w(Pb)的平均值分别为21.400、0.105、0.25、73.5、88.4、56.2、577.0、49.5 mg/kg,是江西省土壤背景值平均值的1.0~1.8倍,其中,w(As)、w(Cd)、w(Cu)、w(Pb)平均值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限值.土壤重金属主要受铅锌矿冶炼源、金矿选冶源、铜矿采选源、自然源、混合源的影响.铅锌矿开采冶炼活动对洎水河左岸大部分区域土壤造成了影响,源贡献率均大于30%;金矿选冶活动目前仅影响矿区附近土壤,源贡献率最高可达94%;铜矿采选活动也使德兴铜矿周边较大区域范围土壤受到影响,源贡献率处于19%~89%之间.研究显示,构建本地源成分谱可以辅助解析验证PMF源成分谱的有效性,将PMF模型与地统计空间分析法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得到源贡献率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对于土壤污染治理决策可提供行之有效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源解析 源成分谱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 反距离权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F模型的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中变量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吴劲 滕彦国 +1 位作者 李娇 陈海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960-2969,共10页
为探究应用受体模型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源解析,输入变量对模型运行及其结果的影响,以乐安河中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调查数据作为典型受体模型(PMF模型)的输入数据集,并在PMF模型基础方案运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法来探讨输入变... 为探究应用受体模型对土壤污染物进行源解析,输入变量对模型运行及其结果的影响,以乐安河中上游地区土壤重金属调查数据作为典型受体模型(PMF模型)的输入数据集,并在PMF模型基础方案运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敏感性分析法来探讨输入变量变化对模型诊断及源识别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因子数情景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源解析PMF模型最佳运行结果;土壤中Cu、Mo、Na 2O、As、Mn和Cd等参数属于敏感变量,这些变量均为每个因子中的主要载荷元素,即每个源的特征污染物;不同变量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Cu、Mo的总敏感性最大,分别为12.1,8.2,大于其他输入变量的敏感性.因此,在应用PMF模型进行源解析时,特征污染物是敏感性较强的变量,其数据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源解析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输入变量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