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史《艺文(经籍)志》著录小说名实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齐洲 谷文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1,共5页
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所著录的小说,无论其归类为小说家还是小说,均为当时人所理解的小说作品。这一归类创始于《汉书·艺文志》而定型于《隋书·经籍志》,主要体现为传统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政教学术是其立类基础和价... 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所著录的小说,无论其归类为小说家还是小说,均为当时人所理解的小说作品。这一归类创始于《汉书·艺文志》而定型于《隋书·经籍志》,主要体现为传统的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政教学术是其立类基础和价值评判标准。其较少著录唐宋传奇甚至根本不著录通俗小说,也与这一部类的设定原则密切相关。至于此类著录中有许多不合今人小说标准的作品,那是古今小说观念差异造成的,我们不能因此否认这些作品在当时人眼里的的确确是小说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经籍)志》 小说家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正史艺文志揭示文献的方法
2
作者 辛平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29,44,共4页
正史艺文志补撰是我国古代书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正史艺文志补撰工作中所总结和积累的文献整序方法对于目前的书目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 ,应该注意整理和研究补正史艺文志工作 ,使之在总结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工作... 正史艺文志补撰是我国古代书目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正史艺文志补撰工作中所总结和积累的文献整序方法对于目前的书目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 ,应该注意整理和研究补正史艺文志工作 ,使之在总结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书目工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补撰 古典目录学 古代书目 著录 小注 辑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文体获得与理论确认:从殷芸到欧阳修 被引量:5
3
作者 郝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7-179,共13页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由说理向叙事的转变,由此确立了小说的叙事性文体特性并得到理论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殷芸和欧阳修是两个标志性的节点。殷芸《小说》并非学界通常认为的“志人”或“轶事”类小说,其价值也不仅局限于作为现存第一部... 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由说理向叙事的转变,由此确立了小说的叙事性文体特性并得到理论确认。在这个过程中,殷芸和欧阳修是两个标志性的节点。殷芸《小说》并非学界通常认为的“志人”或“轶事”类小说,其价值也不仅局限于作为现存第一部以“小说”命名、汇集各类题材的小说通选集。殷芸《小说》大量征引史部、子部与集部各类作品,以记言类作品为多,符合“以言说理、以事说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小说观念在北宋之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殷芸《小说》大量采用以“杂传”为主要代表的史部作品,揭开了欧阳修对小说观念“退史入子”重大理论突破的序幕。欧阳修吸收唐宋以来史家对“采小说入史”的思辨成果,在编修《崇文总目》与《新唐书·艺文志》时,将原属史部杂传类的一些作品及作品集退入子部小说类,将“虚诞怪妄”之说清除出史学书写,同时为小说观念在宋代的嬗变引入了积极因素,不仅增添了虚构和叙事的特征,更为小说取得了以叙事为主要表现体式的独立文体特性,初步完成了叙事性小说体系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传 殷芸《小说》 欧阳修 刘知几 《隋书·经籍志》 《新唐书·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志目录编纂方法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子明 《图书馆论坛》 1986年第3期82-87,共6页
我国史志目录自班固始创《汉书·艺文志》以记一代藏书之盛以后,经历了《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这段漫长的历史过程,直到《明史·艺文志》
关键词 目录 汉书· 编纂方法 藏书目录 官修目录 明史 经籍 化典籍 新唐书 我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孚及其《异物志》考述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晃湖 《图书馆论坛》 1983年第1期29-32,52,共5页
本文考证广东早期著作《异物志》作者杨孚的生平,并着重探讨该书著录中存在的不同内容,提出作者的见解,最后指出该书在学术研究中的意义。
关键词 汉书 隋书经籍 交州 学记 异物 南海 杨孚 杨氏 类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六朝时期“佚史”书志的编纂
6
作者 罗秉英 《思想战线》 1987年第2期93-98,共6页
魏晋六朝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肇自司马迁《史记》“八书”,后为班固《汉书》“十志”所因循完善的书志体例,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史通·书志篇》云:“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 魏晋六朝时期是我国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肇自司马迁《史记》“八书”,后为班固《汉书》“十志”所因循完善的书志体例,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史通·书志篇》云:“原夫司马迁曰书,班固曰志,蔡邕曰意,华峤曰典,张勃曰录,何法盛曰说。名目虽异,体统不殊。”在这里,华峤以下,均是魏晋六朝史家,他们的著述都已散佚,其所撰书志更名曰典、录、说,还有易名曰记,或仍以志为名的。但后来有的论者,由于对大量散失的史著(佚史)缺乏应有的重视,或是揣摩不周,只注意到今存可据的史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隋书经籍 司马迁 三国时期 魏晋 史通 水经注 晋书 五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颜录》及其遗文
7
作者 曹林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90-93,98,共5页
《启颜录》一书,最早著录在后晋刘煦等《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小说家类,后之著录如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宋末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元脱脱等撰修的《宋史·艺文志》亦都将其归入子部小说家类。
关键词 宋末元初 小说家 经籍 旧唐书 新唐书 欧阳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史志书目略论
8
作者 季盛清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6-90,共5页
史志书目,顾名思义是指史书中的书籍目录。确切地说,是专指纪传体史书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书目,其他体裁史书则无书目。这类书目在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目录体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书目 古代 中国 纪传体史书 目录学史 目录体系 经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辑校《谢承后汉书》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石祥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62,共17页
《谢承后汉书》是三国吴人谢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原书一百三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著录,在宋代及以后的目录中则未著录,推测在宋代已经亡佚。在记述东汉历史的史书中,此书成书最早,篇幅亦大,具有重... 《谢承后汉书》是三国吴人谢承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原书一百三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有著录,在宋代及以后的目录中则未著录,推测在宋代已经亡佚。在记述东汉历史的史书中,此书成书最早,篇幅亦大,具有重要地位,且在各种文献中保留下来的佚文较多,因此较早进人清代辑佚学者的视野,有多家辑本。其中以清初姚之驷辑本(四卷)最早,收入姚氏《后汉书补逸》,有清康熙五十三年露涤斋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书 纪传体史书 辑校 鲁迅 经籍 新唐书 旧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韬》二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鸿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3期89-93,共5页
《六韬》二题邵鸿《六韬》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但关于此书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众说不一。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掘材料和对文献的进一步梳理,这里就二个问题试做讨论。一、《汉书·艺文志》儒家类《周史六》与... 《六韬》二题邵鸿《六韬》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但关于此书尚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众说不一。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新的考古发掘材料和对文献的进一步梳理,这里就二个问题试做讨论。一、《汉书·艺文志》儒家类《周史六》与太公《六韬》《六韬》是托名太公之作,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韬》 太公 《汉书·志》 《太平御览》 《管子》 《隋书·经籍志》 《武经七书》 银雀山汉墓竹简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群书治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主要图书分类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伍昭泉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5-27,共3页
中国古代主要图书分类法的比较伍昭泉图书分类法是在有了图书以后,并随着图书文献的日益增多,人们为了系统地组织和有效地利用图书,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元前7世纪,孔子把当时的史册定为六艺,也就是将图书分为六大类,即诗... 中国古代主要图书分类法的比较伍昭泉图书分类法是在有了图书以后,并随着图书文献的日益增多,人们为了系统地组织和有效地利用图书,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元前7世纪,孔子把当时的史册定为六艺,也就是将图书分为六大类,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略》 图书分类法 《汉志》 中国古代 分类体系 《七志》 《隋书·经籍志》 《七录》 《汉书·志》 图书分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辑校《续齐谐记》手稿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硕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29,共9页
一、鲁迅著作中五处提及《续齐谐记》 《续齐谐记》,梁吴均撰。"所记皆神怪之说"。"《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 一、鲁迅著作中五处提及《续齐谐记》 《续齐谐记》,梁吴均撰。"所记皆神怪之说"。"《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通志·艺文略》《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俱著录《续齐谐记》一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齐谐记》 鲁迅著作 《直斋书录解题》 手稿 辑校 经籍 新唐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部传统目录学著作看古代《庄子》的传播与接受
13
作者 刘红红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5-178,共4页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和《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我国官修史志目录学著作中的三座里程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的学术流变。通过考察三部目录学著作对道家文献尤其是《庄子》相关文献的收录情况,我们可以对《庄子》在古代较为复杂的传播与接受历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 《庄子》的传播与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嵇康曾官中散大夫考
14
作者 穆克宏 《东南学术》 CSSCI 1995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中散大夫 《晋书》 《世说新语》 嵇康 《世说新语注》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太平御览》 《宋书·百官志》 《通·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廖季平的《古学考》和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耀仙 《社会科学研究》 1983年第5期13-26,共14页
廖平,字季平,四川井研人,晚清经学家。平生著述极丰,其学术思想经历过六次演变。首先,他一反两千年来的旧说,提出以礼制作为区分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标准。继而,复以今文经为孔子所作,古文经为刘歆伪造。戊戌政变中,作为康有为变法的理论... 廖平,字季平,四川井研人,晚清经学家。平生著述极丰,其学术思想经历过六次演变。首先,他一反两千年来的旧说,提出以礼制作为区分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标准。继而,复以今文经为孔子所作,古文经为刘歆伪造。戊戌政变中,作为康有为变法的理论基础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二书的基本观点,实多本于廖的《知圣篇》与《辟刘篇》。然廖氏之创见,鲜为世所知,特别是对其三变以后之思想,了解或者研究者更少。为了发掘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本刊特辟专栏发表李耀仙等同志的三篇文章,以期引起学术界注意展开对廖的学术思想的讨论和研究。三篇中的向楚《廖季平学术思想之演变》一文,原题为《廖平》,发表于1946年左右四川大学《文学集刊》第二期。该文根据廖的著作、廖的门人弟子对其师说的记述以及当时学术界对廖的学术思想的评价,对廖的学术思想演变过程作了较详尽的述评。本刊对该文题目作了改动并略加删节后,重新加以发表。以后,本刊还将陆续发表这方面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学 学术思想 经学 左传 孔子 汉书 隋书经籍 费氏易 国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希和3271号写本《论语集解》的性质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方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3-98,共6页
伯希和3271号写本《论语集解》的性质及意义李方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唐人写本《论语》约有80余件,共分白文《论语》、郑玄《论语注》、何晏《论语集解》及皇侃《论语义疏》讲经提纲①四类。其中伯3271号写本(图版竟、贰),... 伯希和3271号写本《论语集解》的性质及意义李方敦煌吐鲁番文书中的唐人写本《论语》约有80余件,共分白文《论语》、郑玄《论语注》、何晏《论语集解》及皇侃《论语义疏》讲经提纲①四类。其中伯3271号写本(图版竟、贰),《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敦煌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学 伯希和 唐写本 《论语义疏》 敦煌吐鲁番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志》 经典释 《郡斋读书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姚振宗与《快阁师石山房丛书》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允尧 《浙江学刊》 1982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姚振宗(1840—1906)字海槎,浙江山阴(绍兴)人,是我国近代目录学史上的一位卓有成就的目录学家。他穷毕生精力编撰《快阁师石山房丛书》,成为明清以来补注正史艺文志工作的后起之秀。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由于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高压政策... 姚振宗(1840—1906)字海槎,浙江山阴(绍兴)人,是我国近代目录学史上的一位卓有成就的目录学家。他穷毕生精力编撰《快阁师石山房丛书》,成为明清以来补注正史艺文志工作的后起之秀。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由于统治者对文化思想的高压政策,学者都不敢再谈“经世致用”之学,而走上了考据学的道路,潜心古典文献整理,留下了重要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隋书经籍 经世致用 别录 正史 再谈 统治者 明清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录学林一新枝——《古籍目录学》评介
18
作者 葛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6-156,共1页
目录学林一新枝——《古籍目录学》评介葛蒙“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个基础学科,读文史、文献和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者,应研读这门学问。”这是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刘乃和先生在《古籍目录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 目录学林一新枝——《古籍目录学》评介葛蒙“目录学是读书治学的入门之学,是个基础学科,读文史、文献和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者,应研读这门学问。”这是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刘乃和先生在《古籍目录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一书序言中所强调的。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目录学 古典目录学 古籍整理与研究 古代目录 普通目录 传统化研究 《七略》 《新唐书·志》 《隋书·经籍志》 目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张之洞的目录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衍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3期125-130,共6页
西汉的刘向、刘歆所撰写的《七略》,是古代第一部目录学的专著。在我国古典目录学上,刘氏父子是目录学界的先师,是他们开创了古代目录学的事业。自兹以后,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删《辑略》为六略,大体仍本刘氏。梁阮孝绪撰的《七录》... 西汉的刘向、刘歆所撰写的《七略》,是古代第一部目录学的专著。在我国古典目录学上,刘氏父子是目录学界的先师,是他们开创了古代目录学的事业。自兹以后,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删《辑略》为六略,大体仍本刘氏。梁阮孝绪撰的《七录》,是后来作《隋书经籍志》的范本,为私人著目之始。宋郑樵所撰的《通志·校仇略》、《通志·艺文略》,对目录学亦多发微,理论精深,内容精奥,影响如同刘氏。元马端临撰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是著名的专科目录,其体例甚属详富。明焦竑撰的《国史经籍志》,其论说多有发人所未发,亦有精到的理论。清章学诚撰写的《校仇通义》及《文史通义》,对于目录学上的见解是刘,郑以来的第一个人,其影响之广,亦然。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宋《中兴馆图书目》以来,一部大典型的官修目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录学理论 书目答问 古代目录学 隋书经籍 图书资料 目录学家 汉书 古典目录学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目录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史籍考略
20
作者 杨立平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2期32-36,共5页
班固《汉书·艺文志》共收书38种,596家,13269卷,但他没有将史籍单列,因此,对西汉史籍加以考订,对了解西汉史学的概况以及其在史学史上的地位,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拟分史籍的概念与范围、对一些书籍是否应列入... 班固《汉书·艺文志》共收书38种,596家,13269卷,但他没有将史籍单列,因此,对西汉史籍加以考订,对了解西汉史学的概况以及其在史学史上的地位,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拟分史籍的概念与范围、对一些书籍是否应列入史籍的不同意见、西汉史籍逐部述略等三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史 《汉书·志》 《隋书·经籍志》 《尚书》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史记》 《汉书补注》 《楚汉春秋》 春秋左氏传 《新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