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对称式电阻、电容、二极管RCD(resistance capacitance diode)箝位正激变换器基础上,通过引入中间电容和用开关管代替副边的一个二极管,提出了一种具有正反激功能的新型变换器。该变换器在继承传统对称式RCD箝位正-反激变换器的...在传统对称式电阻、电容、二极管RCD(resistance capacitance diode)箝位正激变换器基础上,通过引入中间电容和用开关管代替副边的一个二极管,提出了一种具有正反激功能的新型变换器。该变换器在继承传统对称式RCD箝位正-反激变换器的高效率、占空比可大于0.5和低开关管电压应力优点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和提高输出电压增益。首先分析了变换器工作于激磁电流连续导电模式MCCM(magnetizing current continuous mode)的工作过程,详细分析了MCCM和激磁电流断续导电模式MDCM(magnetizing current discontinuous mode)2种模式下的宽范围和增益特性以及原/副边开关管实现零电压转换ZVS(zero voltage switch)的条件;然后确立了在一定漏电感功率下箝位电阻值与箝位电容电压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并以此作为选取箝位电阻参考。最后,通过一台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展开更多
由于光储直流微网输出功率在孤岛模式下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为提高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特性,采用了正反激变换器的独立光伏发电拓扑结构。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在光伏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中存在的滑模抖振和响...由于光储直流微网输出功率在孤岛模式下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为提高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特性,采用了正反激变换器的独立光伏发电拓扑结构。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在光伏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中存在的滑模抖振和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超螺旋趋近律的MPPT滑模控制实现方法。该方法利用Sigmoid函数的连续性并与快速终端滑模面相结合,优化了超螺旋趋近律,改善了抖振效果,提高了响应速度,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与其他控制策略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当系统不存在外界扰动时,所提方法均能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快速跟踪,同时具有较小的抖振。当辐照度、温度发生变化时,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抗扰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在传统对称式电阻、电容、二极管RCD(resistance capacitance diode)箝位正激变换器基础上,通过引入中间电容和用开关管代替副边的一个二极管,提出了一种具有正反激功能的新型变换器。该变换器在继承传统对称式RCD箝位正-反激变换器的高效率、占空比可大于0.5和低开关管电压应力优点的同时,进一步拓宽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和提高输出电压增益。首先分析了变换器工作于激磁电流连续导电模式MCCM(magnetizing current continuous mode)的工作过程,详细分析了MCCM和激磁电流断续导电模式MDCM(magnetizing current discontinuous mode)2种模式下的宽范围和增益特性以及原/副边开关管实现零电压转换ZVS(zero voltage switch)的条件;然后确立了在一定漏电感功率下箝位电阻值与箝位电容电压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并以此作为选取箝位电阻参考。最后,通过一台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文摘由于光储直流微网输出功率在孤岛模式下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为提高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特性,采用了正反激变换器的独立光伏发电拓扑结构。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在光伏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中存在的滑模抖振和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超螺旋趋近律的MPPT滑模控制实现方法。该方法利用Sigmoid函数的连续性并与快速终端滑模面相结合,优化了超螺旋趋近律,改善了抖振效果,提高了响应速度,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与其他控制策略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当系统不存在外界扰动时,所提方法均能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快速跟踪,同时具有较小的抖振。当辐照度、温度发生变化时,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抗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