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摩擦控制厚度分布的TC4深筒形件正反向超塑成形 被引量:6
1
作者 蒋少松 张凯锋 +3 位作者 吴海峰 许沂 雷鹍 王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6-22,共7页
以正反向超塑成形厚度均匀的TC4钛合金深筒形件为背景,采用MARC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正反向超塑成形时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大预成形模的表面摩擦力能显著增加预成形的局部减薄作... 以正反向超塑成形厚度均匀的TC4钛合金深筒形件为背景,采用MARC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正反向超塑成形时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大预成形模的表面摩擦力能显著增加预成形的局部减薄作用,对于提高零件最终壁厚分布均匀性有利。同时,合理减小终成形模的摩擦力,可以使板料整体变形均匀化,壁厚分布趋于均匀。根据模拟结果,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增加预成形模表面粗糙度以增大摩擦力,在终成形模表面喷涂润滑剂以降低摩擦力,通过正反向超塑成形实验制得厚度分布在1.50~1.78mm范围内的航天用TC4钛合金深筒形件,比普通正反向超塑成形件厚度分布(1.18~2.24mm)有了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正反向超塑成形 厚度分布 摩擦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厚度分布的变摩擦正反向超塑成形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少松 张凯锋 +3 位作者 吴海峰 许沂 雷鹍 王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9-253,共5页
为研究摩擦力在超塑成形中对工件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正反向超塑成形侧壁厚度均匀的TC4深筒形件为背景,采用MARC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在正反向超塑成形时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 为研究摩擦力在超塑成形中对工件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正反向超塑成形侧壁厚度均匀的TC4深筒形件为背景,采用MARC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在正反向超塑成形时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地增大预成形模的表面摩擦力能显著增加预成形的局部减薄作用,对于提高零件最终壁厚分布均匀性有利.同时,终成形模摩擦力的减小,可以使板料趋于整体变形,壁厚分布趋于均匀.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变摩擦正反向超塑成形试验,制得了厚度分布在1.50~1.78mm范围内的航天用TC4钛合金深筒形件,比普通正反向超塑成形件厚度分布(1.18~2.24mm)有了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A钛合金 正反向超塑成形 厚度分布 摩擦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面正向和正反向超塑成形对TC4钛合金负角度零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邵宗科 黄重国 +2 位作者 靳舜尧 雷鹍 袁清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MARC软件完成负角度零件模具设计,修改了获得的压力-时间曲线,并用加载曲线完成超塑成形实验。研究了单面正向、正反向超塑成形后TC4钛合金零件力学性能情况及负角度壁的壁厚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弧连接面比垂直连... 利用MARC软件完成负角度零件模具设计,修改了获得的压力-时间曲线,并用加载曲线完成超塑成形实验。研究了单面正向、正反向超塑成形后TC4钛合金零件力学性能情况及负角度壁的壁厚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弧连接面比垂直连接面有更好的壁厚分布;根据修改的加载曲线能够成形负角度零件;在壁厚最小的负角度壁,单面正向成形和正反向成形后零件的最大减薄率分别为67%和64%,壁厚分布标准差分别为0.186mm和0.125mm,说明正反向成形在提高零件最小壁厚的同时使壁厚分布更均匀;由高温稳态退火及应变诱发的晶粒长大致使零件的力学性能下降;正反向成形零件比单面正向成形零件氢氧含量高,塑性下降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面正向超塑成 正反向超塑成形 壁厚分布 力学性能 氢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负角度零件正反向超塑成形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宗科 黄重国 +1 位作者 雷鹍 袁清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4-118,123,共6页
运用有限元方法,获得负角度零件超塑成形压力-时间曲线,并预测了模具磨损情况。根据实际加载情况,优化P-t曲线,完成正反向超塑成形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壁厚分布与仿真结果相吻合,单面正向成形最大误差为4.6%,正反... 运用有限元方法,获得负角度零件超塑成形压力-时间曲线,并预测了模具磨损情况。根据实际加载情况,优化P-t曲线,完成正反向超塑成形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壁厚分布与仿真结果相吻合,单面正向成形最大误差为4.6%,正反向成形最大误差为12.5%,正反向成形提高了零件壁厚的均匀性及最小壁厚尺寸;尺寸精度最大偏差为0.7mm,符合公差要求;室温下的屈服、抗拉强度下降,但仍满足强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角度零件 正反向超塑成形 壁厚分布 尺寸精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锥形件叠层超塑成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胜京 张军 +2 位作者 雷海龙 陈福龙 孟庆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55-159,164,共6页
为了提高锥形件超塑成形效率,提出了叠层超塑成形工艺及高温进出炉成形方案,并采用正反向超塑成形方法以提高壁厚分布均匀性。通过对超塑成形过程自由胀形阶段与贴模成形阶段进行的力学解析,得到了最佳等效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气压加载曲... 为了提高锥形件超塑成形效率,提出了叠层超塑成形工艺及高温进出炉成形方案,并采用正反向超塑成形方法以提高壁厚分布均匀性。通过对超塑成形过程自由胀形阶段与贴模成形阶段进行的力学解析,得到了最佳等效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气压加载曲线。以此为基础,对单层正向成形、单层正反向成形及双层正反向成形进行了920℃超塑成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正反向成形可显著改善锥形件壁厚均匀性。在双层正反向成形条件下,锥形件最大截面圆度为0.05 mm,最小壁厚为1.01 mm,型面尺寸及壁厚分布均满足使用要求,下层零件的壁厚均匀性较差。叠层超塑成形工艺及900℃装出炉方案可行有效,可使锥形件超塑成形效率提高1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塑成 TC4钛合金 正反向超塑成形 壁厚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深筒形件超塑预成形模具型面设计及变摩擦厚度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少松 张凯锋 +3 位作者 吴海峰 许沂 雷鹍 王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5,共5页
以正反向超塑成形厚度均匀的TC4钛合金深筒形件为背景(厚度精度要求1.6mm±0.2mm),设计了多种预成形模形状,采用MSC.MARC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的预成形模对深筒形件侧壁厚度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 以正反向超塑成形厚度均匀的TC4钛合金深筒形件为背景(厚度精度要求1.6mm±0.2mm),设计了多种预成形模形状,采用MSC.MARC有限元模拟研究了不同形状的预成形模对深筒形件侧壁厚度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预成形模和终成形模的表面摩擦系数分别对成形件壁厚分布的影响,提出了模具型面变摩擦控制厚度分布的方法。结果表明:预成形模对压边部分环形带区域和筒形件底部区域的局部预减薄,对最终侧壁的厚度分布有非常大的改善。同时,合理地增大预成形模的表面摩擦能显著增加预成形的局部减薄作用,对于提高工件最终壁厚分布均匀性有利。减小终成形模的摩擦,可以使板料整体变形均匀化,壁厚分布趋于均匀。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模具表面进行处理,并通过正反向超塑成形实验制得TC4钛合金深筒形件,其厚度分布满足1.6mm±0.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成模具设计 TC4钛合金 正反向超塑成形 厚度分布 摩擦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