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聚磷酸铵及其在丙烯酸酯密封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毕建华 吴京兴 +5 位作者 郝万军 王忠 樊民 陈乐 徐宝罗 符丽莎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62-12169,共8页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接枝于聚磷酸铵(APP)表面,然后加入水解后的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引发共缩合反应,成功制备出改性聚磷酸铵(C-APP)。采用FT-IR、XPS、SEM等方法分别对APP和C-APP进行表征。研究...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接枝于聚磷酸铵(APP)表面,然后加入水解后的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DTMS)引发共缩合反应,成功制备出改性聚磷酸铵(C-APP)。采用FT-IR、XPS、SEM等方法分别对APP和C-APP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长链烷烃及Si—O—Si结构接枝于APP表面,疏水角由20.0°变为146.9°。以此为基础,将APP和C-APP加入到丙烯酸酯密封胶(AS)当中,制备出一系列阻燃AS复合材料并对其阻燃性能、耐水性、力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表明,C-APP可以进一步提升AS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当加入20%(质量分数)C-APP时,LOI达到26%(体积分数),UL-94等级为V-0级;APP/AS浸水后失重率为17.5%,而C-APP/AS则降低至9.6%;此外,C-APP的加入改善了A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增进了APP与AS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密封胶 聚磷酸铵 离子交换 阻燃 正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桂云 陈清 +1 位作者 陶杰 蒋云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以三甲氧基氢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用铂作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讨论了影响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确立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最佳启动温度为55℃,十二烯与三甲氧基氢硅烷的摩尔配比为1.1∶1,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00℃,... 以三甲氧基氢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用铂作催化剂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讨论了影响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确立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最佳启动温度为55℃,十二烯与三甲氧基氢硅烷的摩尔配比为1.1∶1,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100℃,铂催化剂的用量为三甲氧基氢硅烷的1.5×10-4(以铂计),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的产率可达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加成 甲氧基 1-十二烯烃 十二烷基甲氧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的聚碳酸酯耐磨涂层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宇宏 柳沥翔 +1 位作者 詹茂盛 周克斌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8,共6页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水解聚合产物作为主要成膜物质,引入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产物硅溶胶作为无机增强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碳酸酯(PC)表面形成耐磨涂层。结果表明:PC表面形成了Si—O—Si的交联网络结构。通过测试耐磨实验前后光...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水解聚合产物作为主要成膜物质,引入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产物硅溶胶作为无机增强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聚碳酸酯(PC)表面形成耐磨涂层。结果表明:PC表面形成了Si—O—Si的交联网络结构。通过测试耐磨实验前后光学性能的变化研究表面涂覆涂层的聚碳酸酯的耐磨性能与涂层组分之间的关系。当涂层原料MTMS和TEOS的摩尔比为2∶1时,聚碳酸酯的耐磨性能达到最优,500次摩擦后雾度为13.22%,为纯PC的5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甲氧基 酸乙酯 耐磨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留成 金林锋 +3 位作者 赵建宏 王建设 程相林 宋成盈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4-1297,共4页
以甲基二氯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在自制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中间体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再经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目的产物进行了1HNMR、IR表征。经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了硅氢加成和醇解反应的最佳条... 以甲基二氯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在自制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中间体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再经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目的产物进行了1HNMR、IR表征。经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了硅氢加成和醇解反应的最佳条件:在1-十二烯进料速度5 mL/min、n(甲基二氯硅烷)∶n(1-十二烯)=1.1∶1、m(铂催化剂)∶m(甲基二氯硅烷)=1.5×10-4∶1、反应温度110℃条件下反应20 min,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的收率可达92.5%,β-加成产物的选择性为100%;在中间体进料速度1 mL/min、甲醇蒸气流量1 500 mL/min、反应温度85℃条件下,目的产物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经分离提纯后的质量分数为97%,收率可达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 十二烷基甲基二氯 液相反应法 氢加成 醇解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管雁 陈关喜 +2 位作者 吴清洲 莫卫民 冯建跃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5-368,共4页
以α-十六烯、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加入铂催化剂和一种液态位阻胺助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方法,合成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分别用气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结构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 以α-十六烯、三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加入铂催化剂和一种液态位阻胺助催化剂,采用硅氢加成方法,合成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分别用气质联用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结构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预混合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0~80℃、预混合时间20m in、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用量分别为5 mg/kg和70μL/kg的条件下,反应2 h,产品得率为84%,并且所得产品全部为β加成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甲氧基 色质联用 核磁共振 氢加成 表征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生物炭的疏水性能优化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晓杰 伍贝贝 +2 位作者 秦永丽 李洁 郭静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8-802,共5页
生物炭改性土壤覆盖层因渗透系数增加会导致覆盖层含水率增加,进而影响CH_(4)吸附、氧化和减排。采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对生物炭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改性剂与生物炭的接触时间、烘干时间、... 生物炭改性土壤覆盖层因渗透系数增加会导致覆盖层含水率增加,进而影响CH_(4)吸附、氧化和减排。采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作为改性剂,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对生物炭进行疏水改性。考察了改性剂浓度、改性剂与生物炭的接触时间、烘干时间、烘干温度等对生物炭疏水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疏水性生物炭的条件。在改性剂浓度为3%、静置浸泡60 min、110℃干燥2 h的条件下制备的改性生物炭的吸水率最低可达到14.4%,远低于未改性生物炭的吸水率245.4%,以期添加至土壤覆盖层后降低其含水率,为填埋场甲烷减排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甲氧基 生物炭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法制备三甲氧基硅烷的正交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季 张磊 杨春晖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1,共6页
为提高产率、降低成本,采用反歧化法制备了催化剂氯化亚铜,研究了硅粉和氯化亚铜经过微波预处理直接法合成三甲氧基硅烷,利用XRD、XRF、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索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硅粉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和产物收率的影... 为提高产率、降低成本,采用反歧化法制备了催化剂氯化亚铜,研究了硅粉和氯化亚铜经过微波预处理直接法合成三甲氧基硅烷,利用XRD、XRF、S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用正交实验方法探索了不同工艺条件对硅粉转化率、产物选择性和产物收率的影响.正交实验表明,各因素对产物收率影响的由大至小顺序为:硅粉占溶剂质量比例、反应温度、甲醇加入速度、催化剂占硅粉质量比例、微波预处理时间、搅拌速度.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三甲氧基硅烷的产物收率最高达到84.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 氯化亚铜 微波 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H_3PW_(12)O_(40)/MCM-41在蓖麻油脱水反应中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建飞 严翠霞 +1 位作者 许伟 邵荣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64-570,共7页
采用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DTES)改性H_3PW_(12)O_(40)/MCM-41催化剂,研究了硅氧烷偶联剂改性对催化剂上蓖麻油脱水制备脱水蓖麻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氧烷偶联剂改性有利于显著提高催化剂上H_3PW_(12)O_(40)物相的分散度,主要... 采用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DTES)改性H_3PW_(12)O_(40)/MCM-41催化剂,研究了硅氧烷偶联剂改性对催化剂上蓖麻油脱水制备脱水蓖麻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氧烷偶联剂改性有利于显著提高催化剂上H_3PW_(12)O_(40)物相的分散度,主要原因是由于硅氧烷偶联剂增加了相邻H_3PW_(12)O_(40)分子的空间位阻;分散度的提高导致了催化剂上总酸量以及Brnsted酸占总酸量的比值显著增加,且酸强度减弱,从而有利于蓖麻油转化率、脱水蓖麻油选择性和催化剂稳定性的提高。在220℃,H_3PW_(12)O_(40)和DTES最佳负载量分别为15%和9%的条件下反应1. 5 h,羟值、碘值分别达到8. 3 mg KOH/g和149. 3 g I_2/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氧基 改性 蓖麻油 催化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氏法合成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被引量:5
9
作者 池圣贤 金炼铁 姜振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89,93,共3页
以氯苯(PhCl)、镁屑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原料,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经格氏法分步反应制备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MePhSi(OMe)2],并用IR、^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各影响因素的考察及优化实验... 以氯苯(PhCl)、镁屑和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原料,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经格氏法分步反应制备甲基苯基二甲氧基硅烷[MePhSi(OMe)2],并用IR、^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各影响因素的考察及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物料投料比n(Mg)∶n(PhCl)∶n(MTMS)∶n(THF)为1∶1.05∶4∶2.4,回流反应为3h时,MePhSi(OMe)2的收率可达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基二甲氧基 甲基甲氧基 格氏法 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烷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淮军 廖洪流 李凤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4-56,59,共4页
以甲基二氯硅烷与1-十二碳烯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甲基十二烷基二氯硅烷,并以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了甲基十二烷基二甲氧基硅烷。考察了催化剂对加成反应及原料配比、温度、填料大小等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各种影响。确立了最佳的... 以甲基二氯硅烷与1-十二碳烯在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了甲基十二烷基二氯硅烷,并以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了甲基十二烷基二甲氧基硅烷。考察了催化剂对加成反应及原料配比、温度、填料大小等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各种影响。确立了最佳的反应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十二烷基二氯 甲基十二烷基甲氧基 氢化反应 醇解 气-液相反应法 铂催化剂 合成研究 偶联剂 长链烷基 甲基二氯 1-十二碳烯 甲氧基 十二烷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油性长链烷基硅烷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文石 李吉 林晓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807-2811,共5页
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三乙胺存在下处理氧化石墨烯(GO),一步制得长链烷基硅烷功能化石墨烯(FG)。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技术对FG... 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三乙胺存在下处理氧化石墨烯(GO),一步制得长链烷基硅烷功能化石墨烯(FG)。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技术对FG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Si—OCH3与GO表面上的OH反应,以Si—O—C连接在石墨烯片层的表面,而GO片层上其它含氧基团大部分被还原脱除,恢复了石墨烯的sp2杂化结构。FG具有很好的油溶性,可稳定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四氢呋喃、丙酮、苯等有机溶剂中,并且在DMF中的最大分散浓度为1.90mg/mL。AFM的结果显示,FG在DMF中平均厚度约为1.7nm,以单层剥离状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甲氧基 乙胺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功能化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正硅酸乙酯改性的倍半硅氧烷膜压痕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平 胡立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用压痕测实验研究了正硅酸乙酯(TEOS)改性剂的含量,对可涂于包装材料的倍半硅氧烷(SSO)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SSO是由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水解缩合反应制备的。膜的硬度和弹性膜量是由纳米压痕(IIT)设备的连续... 用压痕测实验研究了正硅酸乙酯(TEOS)改性剂的含量,对可涂于包装材料的倍半硅氧烷(SSO)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SSO是由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水解缩合反应制备的。膜的硬度和弹性膜量是由纳米压痕(IIT)设备的连续硬度测试(CSM)技术测定的。对膜体系改性后各种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学行为可以通过在涂层系统中添加不同含量的TEOS来影响,在含有20%TEOS的膜中,有最小的摩擦系数和较好的抗压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乙酯 倍半 3-(2.3-环氧丙氧)丙基甲氧基 硬度 弹性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硅酸乙酯改性的GPMS有机-无机材料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尤宏 张兴文 +2 位作者 吕祖舜 刘琰 张皓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0-433,共4页
为了考察正硅酸乙酯(TEOS)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EOS改性的γ-环氧丙基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用浸渍法使其在玻璃基体上成膜.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GPMS-TEOS杂化材料的... 为了考察正硅酸乙酯(TEOS)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EOS改性的γ-环氧丙基醚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M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并用浸渍法使其在玻璃基体上成膜.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GPMS-TEOS杂化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热分析仪、纳米硬度测试仪和扫描分光光度计等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制得的材料具有纳米级倍半硅氧烷结构,TEOS的含量对杂化体系性能有较大影响;当TEOS质量分数为15%~20%时,杂化体系的热稳定性、硬度和模量等性能最佳,并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乙酯 TEOS 溶胶-凝胶法 γ-环氧丙基醚丙基甲氧基 GPMS 浸渍法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硅烷膜对6061铝合金表面耐蚀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温玉清 孟惠民 +4 位作者 尚伟 张敏 张旋 陶勇 黄成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0,111,共4页
采用自组装方法,在6061铝合金表面制备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层,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自组装膜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自组装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铝合金基体相比,自组装膜的... 采用自组装方法,在6061铝合金表面制备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自组装膜层,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自组装膜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自组装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与铝合金基体相比,自组装膜的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了3个数量级,电化学阻抗值增大了近1倍,达到了提高铝合金表面耐蚀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自组装膜 十二氟庚基丙基甲氧基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硅烷偶联剂对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桑亚非 赫玉欣 +4 位作者 张丽 张黎明 姚大虎 高喜平 张玉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71,共3页
采用混酸体系(浓硫酸与浓硝酸体积比为3∶1)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处理,再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KH-304)对氧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制得表面改性的碳纳米管。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吸油量... 采用混酸体系(浓硫酸与浓硝酸体积比为3∶1)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处理,再采用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KH-304)对氧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制得表面改性的碳纳米管。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在乙醇和二氯甲烷的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得到了提高,吸油量从300mL/100g降到210mL/100g,水接触角从57.5°提高到了102.5°。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热失重分析(TG)对改性前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长链硅烷偶联剂成功接枝到氧化碳纳米管的表面,接枝量约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十二烷基甲氧基 疏水改性 吸油量 水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SiO2/聚硅氧烷无氟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兵兵 黄月文 王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09-2015,共7页
为了提高基体材料的防污能力,在基体表面制备了一种无氟超疏水复合涂层。首先,使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对二氧化硅(SiO2)微纳米颗粒进行疏水改性,其次,将改性后的SiO2颗粒与有机硅烷混合,利用硅烷的水解、聚合在基体材料的表面... 为了提高基体材料的防污能力,在基体表面制备了一种无氟超疏水复合涂层。首先,使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对二氧化硅(SiO2)微纳米颗粒进行疏水改性,其次,将改性后的SiO2颗粒与有机硅烷混合,利用硅烷的水解、聚合在基体材料的表面得到一层稳定的无氟超疏水复合涂层。采用FTIR、TGA、SEM、AFM和接触角测量仪对涂层的化学组成、表面微观结构和疏水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涂层表面具有微纳米尺度的粗糙结构,并具有优异的自清洁性和耐磨损性;未磨损前接触角达151°,磨损100周次后接触角进一步提高至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 十六烷基甲氧基 微纳米粗糙结构 超疏水 耐磨损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原位诱导/硅烷修饰全棉网孔水刺材料疏水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思婧 李娜娜 +3 位作者 郭康杰 徐婧婧 朱雨琪 张寅江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共5页
为实现全棉网孔水刺材料更广泛应用于卫生护理领域,在全棉网孔水刺材料上进行SiO_(2)原位诱导生长形成多级微纳米结构,并与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协同构建材料疏水性能。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与静态接触角参数确定最佳疏水整理工艺为:以0.4 m... 为实现全棉网孔水刺材料更广泛应用于卫生护理领域,在全棉网孔水刺材料上进行SiO_(2)原位诱导生长形成多级微纳米结构,并与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协同构建材料疏水性能。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与静态接触角参数确定最佳疏水整理工艺为:以0.4 mol/L正硅酸四乙酯,原位生长20 min,再用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乙醇水解液处理9 h,改性全棉网孔水刺材料接触角达到140.7°。后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等对最佳工艺处理材料各阶段进行表征与分析。经最佳工艺处理后,材料表面构建多级微纳米SiO_(2)结构与被低表面能硅烷所修饰,二者协同提升材料疏水性能,可为全棉水刺医用敷料接触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棉网孔水刺材料 多级微纳米结构 十六烷基甲氧基 交试验设计 静态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埃洛石纳米管防腐蚀超疏水自修复涂层
18
作者 包继华 张浩然 +4 位作者 王志豪 武鹏 宋立英 蒋全通 麻福斌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83,135,共11页
目的延缓金属腐蚀,提高涂层使用寿命。方法通过对碱刻蚀埃洛石纳米管(HNTs)负载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并采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对HNTs外表面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HNTs作为纳米填料,制备了一种具有超疏水能力的自修复防腐涂层... 目的延缓金属腐蚀,提高涂层使用寿命。方法通过对碱刻蚀埃洛石纳米管(HNTs)负载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并采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对HNTs外表面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HNTs作为纳米填料,制备了一种具有超疏水能力的自修复防腐涂层。结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HNTs成功负载了缓蚀剂BTA、外表面成功添加了OTMS;通过热重分析(TGA),证明了BTA的负载以及OTMS的包覆;通过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得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53°,证明涂层具有超疏水性能;使用电化学阻抗(EIS)分析涂层的自修复能力,当涂层被划伤后,划痕处HNTs破损,缓蚀剂BTA被释放并通过强电化学吸附与铜基体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通过分析自修复涂层的阻抗模值得出在第6天涂层的自修复能力达到最大,使用ZSimpWin对实验的阻抗数据进行拟合,证实了涂层具有自修复能力;通过SEM、EDS测试,得出自修复涂层划痕处铜元素含量大幅降低,利用扫描Kelvin探针(SKP)测试发现划痕处电势谷消失,表明划痕已被缓蚀剂所修复。结论制备的OTMS-HNTs-BTA自修复超疏水涂层能够有效防止液体的附着并且具有自修复能力,可有效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刻蚀埃洛石纳米管 苯并氮唑 十八烷基甲氧基 超疏水 自修复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硅季铵盐抗菌剂的合成和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昌辉 谢瑜 +1 位作者 徐旋 赵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2,共4页
利用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TS)与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DDA)反应,合成了N,N-二甲基-N-十二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氯化铵(DDATAC)。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因素对DDATAC收率的影响。较佳反应条件为:n(CTS)∶n(DDA)=1.0∶1.1... 利用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TS)与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DDA)反应,合成了N,N-二甲基-N-十二烷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氯化铵(DDATAC)。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因素对DDATAC收率的影响。较佳反应条件为:n(CTS)∶n(DDA)=1.0∶1.1,二甲亚砜为溶剂,于120℃反应30 h,DDATAC收率为91.37%。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确定产物的化学结构,最后测定了产物的抗菌性能和耐洗性能。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有机硅季铵盐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一定的抗菌耐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N N-二甲基-N-十二烷基氨丙基甲氧基氯化铵 合成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涂法制备硅藻土/Al_(2)O_(3)超疏水涂层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雪梅 杨杰 +3 位作者 王广 牛凤兴 高云艳 梅新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60,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OS)的水解液对微米硅藻土和纳米Al_(2)O_(3)进行改性;然后,以环氧树脂E51(E51)为粘接剂制得了悬浮液;最后,采用喷涂法将上述悬浮液喷涂于基底表面,经加热固化后制得硅藻土/Al_(2)O_(3)基复合超疏水涂层。通... 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OS)的水解液对微米硅藻土和纳米Al_(2)O_(3)进行改性;然后,以环氧树脂E51(E51)为粘接剂制得了悬浮液;最后,采用喷涂法将上述悬浮液喷涂于基底表面,经加热固化后制得硅藻土/Al_(2)O_(3)基复合超疏水涂层。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V(HDTMOS)∶V(乙醇)=0.04∶1;m(硅藻土)∶m(Al_(2)O_(3))=1.5∶0.8;m(E51)∶m(丙酮)=1.0∶5]。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超疏水涂层表面静态水接触角高达163.4°。SEM结果显示,复合超疏水涂层表面呈粗糙度均匀的微观分级结构。该涂层适用于滤纸、木块、不锈钢板等多种基底,均表现出优异的超疏水性能。同时,该涂层经过100次的循环磨损实验后,其表面水静态接触角仍高达1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性 藻土 氧化铝 环氧树脂 十六烷基甲氧基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