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正弦表与唐代正切函数表之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敏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46-449,共4页
为澄清印度正弦表与唐代僧一行 (683~ 72 7年 )正切函数表的关系 ,采用中、印数学比较的方法 ,分析唐代传入中国的印度《九执历》中所载印度正弦表的构造方法 ,并与僧一行所编《大衍历》中的晷影差分表比较。结论指出 :僧一行的数表没... 为澄清印度正弦表与唐代僧一行 (683~ 72 7年 )正切函数表的关系 ,采用中、印数学比较的方法 ,分析唐代传入中国的印度《九执历》中所载印度正弦表的构造方法 ,并与僧一行所编《大衍历》中的晷影差分表比较。结论指出 :僧一行的数表没有利用传入中国的正弦表的结果推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正弦 正切函数表 三角学 唐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一行编成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数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金沂 赵澄秋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6年第4期298-309,共12页
唐代一行(683-727年)在大衍历中首创了通过某地影长的一次观测,求太阳天顶距进而求出该地各节气初日影长的方法,并为此编制了0度到80度的正切函数表。本文就此表的编制方法、观测依据、用途等进行探讨;并通过和古代阿拉伯学者编制的函... 唐代一行(683-727年)在大衍历中首创了通过某地影长的一次观测,求太阳天顶距进而求出该地各节气初日影长的方法,并为此编制了0度到80度的正切函数表。本文就此表的编制方法、观测依据、用途等进行探讨;并通过和古代阿拉伯学者编制的函数表比较,指出此乃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切函数表 天顶距 去极度 太阳 大衍历 节气 对应 阿拉伯 编制方法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衍历》晷影差分表的重构 被引量:10
3
作者 曲安京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33-244,共12页
根据朝鲜《高丽史》中的有关史料,重构了僧一行《大衍历》(742AD)中的每度晷影差分表(即中国天算史上有名的《大衍历》正切函数表)。按照《大衍历》的构造方法,一行给出了太阳的天顶距从0到81古度时,每一度上相应之8尺... 根据朝鲜《高丽史》中的有关史料,重构了僧一行《大衍历》(742AD)中的每度晷影差分表(即中国天算史上有名的《大衍历》正切函数表)。按照《大衍历》的构造方法,一行给出了太阳的天顶距从0到81古度时,每一度上相应之8尺圭表的影长,该表之相对误差的绝对平均值为8.7%。通过具体的归算发现,《宣明历》(公元822年)中的二十四节气晷影表,完全是利用一行的每度晷影差分表构造的。由于二十四节气晷影的测定,历来被认为是编制新历最要紧的大事,《宣明历》二十四节气晷影表的构造表明,一行的晷影差分表对唐代的测量方法与理论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点应该引起天算史家的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 晷影 正切函数表 宣明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矩图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金沂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科学史界历来对覆矩和覆矩图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人认为它们是一种简单的测量角度的仪器,并设想出其结构和用法。我们发现这些看法同所见到的有关资料不完全相容,经重新深入研讨史料,认为覆矩确如前人所述,是一种简单的测角仪器,而覆... 科学史界历来对覆矩和覆矩图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人认为它们是一种简单的测量角度的仪器,并设想出其结构和用法。我们发现这些看法同所见到的有关资料不完全相容,经重新深入研讨史料,认为覆矩确如前人所述,是一种简单的测角仪器,而覆矩图则有别于覆矩,乃是一种数字表和相应的数学方法,它利用24幅特制的数表,当已知某地某节气的影长值时,则可依数表求出该地北极出地高度和各节气影长值。覆矩图之名系借"覆矩以测深"之意而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节气 数学方法 测量角度 数字 史料 正方案 正切函数表 斜视 测角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