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下行正地闪先导通道发展速率时空变化特征
1
作者 邵欣然 武斌 +6 位作者 吕伟涛 齐奇 吕凡超 马颖 陈绿文 刘恒毅 许伟群 《应用气象学报》 2025年第5期598-608,共11页
基于2010—2023年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平台获取的正地闪光学与电磁场同步观测数据,选取25例下行正地闪,统计分析光学视野内正先导二维发展速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双站光学视野交叉法结合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确定正地闪接地点位置,根... 基于2010—2023年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平台获取的正地闪光学与电磁场同步观测数据,选取25例下行正地闪,统计分析光学视野内正先导二维发展速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双站光学视野交叉法结合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确定正地闪接地点位置,根据平均倾斜程度将正先导通道分为近似垂直型和有较大水平分量型两类。结果表明:正先导发展速率与通道形态密切相关。近似垂直发展的正先导通道,速率随时间显著增加,回击前1 ms至回击开始速率平均值(1.43×10^(6) m·s^(-1))约为进入光学视野至回击开始前1 ms速率平均值(2.17×10^(5) m·s^(-1))的7倍;而有较大水平分量的正先导,该比例仅为3倍。近似垂直正先导通道速率随高度下降显著增大,500 m高度以下通道速率平均值(1.67×10^(6) m·s^(-1))约为1000~1500 m高度范围(2.25×10^(5) m·s^(-1))的7倍;而有较大水平分量的正先导通道,速率随高度振荡变化,500 m高度以下速率平均值(6.31×10^(5) m·s^(-1))仅为1000~1500 m高度平均值(4.68×10^(5) m·s^(-1))的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地闪 正先导速率 通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