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6-PSS正交并联机构的新型微操作机器人的位置分析 |
金振林
赵现朝
范文刚
|
《燕山大学学报》
CAS
|
2002 |
0 |
|
2
|
新型6-PSS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 |
金振林
王军
高峰
|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6
|
|
3
|
直线电机驱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标定研究 |
张鑫璐
刘志华
蔡晨光
孔明
符磊
|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新型6-PSS并联机器人的位姿误差分析 |
李研彪
金振林
王玉明
战丽娜
|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5
|
求一般6-SPS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全部位置正解的混沌迭代方法 |
罗佑新
黎大志
|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
2003 |
32
|
|
6
|
新型正交并联机器人静力学分析 |
金振林
赵现朝
范文刚
|
《燕山大学学报》
CAS
|
2002 |
4
|
|
7
|
球关节摆角对6-PSS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影响 |
魏明明
傅卫平
张海山
王雯
|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8
|
一种6-PRRS并联机器人的神经网络控制 |
赵杰
杨永刚
刘玉斌
朱延河
|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9
|
基于雅克比矩阵求解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方法 |
米士彬
金振林
|
《燕山大学学报》
CAS
|
2011 |
17
|
|
10
|
基于正交机构的机器人肩关节静力学分析与结构参数设计 |
崔冰艳
金振林
|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
|
|
11
|
6-SPS球平台并联机器人及其局部力和运动传递性能分析 |
金振林
高峰
|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
2001 |
6
|
|
12
|
粒子群算法在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中的应用 |
陈莉
张宏立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
2010 |
11
|
|
13
|
6PTRT型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
吕韫琦
高国琴
|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4
|
正交结构6-PP^+S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 |
李庆兴
刘淑英
范顺成
张建军
|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5
|
六自由度液压并联机器人结构优化设计 |
刘兰波
唐志勇
裴忠才
|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6
|
新型机器人肩关节及其运动学分析 |
金振林
曹舜
高峰
|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2
|
|
17
|
正交-遗传试验算法的分析与应用 |
马晓丽
马履中
周兆忠
|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8
|
3T-1R并联平台的工作空间分析与优化设计 |
马晓丽
马履中
周兆忠
蒯苏苏
|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19
|
新型并联机床的柔度指标及其在工作空间内分布研究 |
金振林
赵现朝
高峰
|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20
|
一种6URHS头颈部外骨骼系统动力学影响因素的分析 |
施政
李鹏
羊玢
周来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