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正交设计法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超声提取条件 |
纪松岗
李翔
娄子洋
王彬
柴逸峰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2
|
正交设计法研究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
张纯
高杰
林厚文
郭澄
|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22
|
|
3
|
正交设计法探讨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 |
张纯
高杰
林厚文
郭澄
|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18
|
|
4
|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锶、钡的基体干扰 |
李彬贤
张巽
陈贤
周新良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9
|
|
5
|
正交设计法研究聚酰胺酸分子量及其影响因素 |
刘立柱
翁凌
崔巍巍
朱兴松
雷清泉
|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6
|
正交设计法研制褪黑素鼻黏膜给药明胶微球 |
陈建明
高申
张仰眉
毛世瑞
毕殿洲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7
|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旋流自吸泵泵体结构优化 |
王春林
刘红光
司艳雷
吴志旺
易同祥
|
《排灌机械》
EI
|
2009 |
6
|
|
8
|
神经网络中的正交设计法研究 |
周毅
徐柏龄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5
|
|
9
|
正交设计法配合多药效指标综合评价筛选二至丸有效部位群组方的最佳配比 |
姚干
何宗玉
闫光凡
江怀仲
王允
唐坤
潘正
|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0
|
正交设计法与回归分析相结合对高速三体船侧体参数优化 |
郦云
卢晓平
董祖舜
|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1
|
正交设计法在运输船舶主尺度优选中的应用 |
裘泳铭
吴善勤
顾敏童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5
|
|
12
|
正交设计法研究CuZn-SOD制备工艺 |
华绍峰
赵青云
苏普
陈吉祥
|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
1997 |
5
|
|
13
|
正交设计法优化PEMFC催化层的最佳配比 |
王明华
朱新坚
曹广益
隋升
余晴春
胡鸣若
范征宇
|
《电化学》
CAS
CSCD
|
2003 |
1
|
|
14
|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V”形管优化设计 |
何秀华
张睿
杨嵩
邓许连
|
《排灌机械》
|
2008 |
2
|
|
15
|
正交设计法确定PEMFC中催化层的最佳配比 |
王明华
朱新坚
曹广益
隋升
余晴春
胡鸣若
范征宇
|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6
|
正交设计法优选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组药物的提取工艺 |
陈雪
黄庆德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7
|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遗传算法 |
潘美芹
李素平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03 |
1
|
|
18
|
正交设计法研究补肾通痹颗粒提取工艺 |
周素娟
|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
2007 |
4
|
|
19
|
正交设计法提取人面子茎皮挥发油 |
苏秀芳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0
|
正交设计法在文昌鱼同源框基因PCR引物设计中的应用 |
王勇
郎刚华
徐永立
张培军
|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