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交设计法确定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超声提取条件 被引量:12
1
作者 纪松岗 李翔 +2 位作者 娄子洋 王彬 柴逸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确定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超声提取的最佳前处理条件。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超声时间(10、20、30min)、溶剂中甲醇含量(50%、75%、100%)以及提取次数(1、2、3次)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 目的:确定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超声提取的最佳前处理条件。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超声时间(10、20、30min)、溶剂中甲醇含量(50%、75%、100%)以及提取次数(1、2、3次)等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确定最优提取条件,并同浸泡提取和索氏提取作比较。结果:提取黄芪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前处理方案为甲醇超声处理2次,每次20min。超声提取的效率优于浸泡提取和索氏提取。结论:同其他方法比较,超声提取作为黄芪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具有效率高、时间短和操作简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黄芪 黄酮类 分离和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研究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纯 高杰 +1 位作者 林厚文 郭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3,共3页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包封液的乙醇浓度对丹皮酚包封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固-液比例对其收得率有明显影响。另外,超声处理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其包封率。其最佳工艺条件为:1份丹皮酚,8...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包封液的乙醇浓度对丹皮酚包封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固-液比例对其收得率有明显影响。另外,超声处理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其包封率。其最佳工艺条件为:1份丹皮酚,8份β-环糊精,用24份40%乙醇溶液作包封液,超声处理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Β-环糊精包合物 制备工艺 正交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探讨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纯 高杰 +1 位作者 林厚文 郭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6,共2页
用正交设计法对牡丹皮中丹皮酚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加水量、氯化钠用量和温浸时间3种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和温浸可提高丹皮酚的提取效率。
关键词 牡丹皮 丹皮酚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锶、钡的基体干扰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彬贤 张巽 +1 位作者 陈贤 周新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52-55,72,共5页
在研究共存组分的干扰效应时,以往的习惯做法是以不存在干扰组分的纯试样为参比,逐个地研究一些其他组分的干扰情况,这种方法往往忽略了各组分共存时干扰的综合效应。岩石的基体组成复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岩石中的痕量组分时。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原子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研究聚酰胺酸分子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刘立柱 翁凌 +2 位作者 崔巍巍 朱兴松 雷清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87,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聚酰胺酸固体含量、反应温度、加料间隔时间和反应时间对聚酰胺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试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聚酰胺酸的分子量。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合成最高分子量聚酰胺酸的反应条件为...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聚酰胺酸固体含量、反应温度、加料间隔时间和反应时间对聚酰胺酸分子量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测试了不同反应条件下合成的聚酰胺酸的分子量。正交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合成最高分子量聚酰胺酸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15℃,固体含量为8%,加料间隔时间为9min,反应时间为3h。在此基础上,使用TGA测试了由不同分子量聚酰胺酸合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聚酰胺酸分子量越大,薄膜的热稳定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酸 正交设计法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研制褪黑素鼻黏膜给药明胶微球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建明 高申 +2 位作者 张仰眉 毛世瑞 毕殿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46-1147,共2页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褪黑素 鼻黏膜给药 明胶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旋流自吸泵泵体结构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春林 刘红光 +2 位作者 司艳雷 吴志旺 易同祥 《排灌机械》 EI 2009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用正交设计法通过模拟试验对旋流自吸泵泵体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了一个4因素3水平的正交方案,研究了泵体各几何参数对旋流自吸泵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性能曲线对比图,找到了对于各个性能的最优方案.并通过对数值计算的数据进行... 用正交设计法通过模拟试验对旋流自吸泵泵体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了一个4因素3水平的正交方案,研究了泵体各几何参数对旋流自吸泵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性能曲线对比图,找到了对于各个性能的最优方案.并通过对数值计算的数据进行极差分析,获得了各几何参数影响4个性能的主次顺序.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综合平衡分析和比较,得出了最优的参数组合.得出的最优参数组合不在原有设计方案中,因此根据分析结果对模型泵进行了再设计.将再设计方案与原有方案的性能作了对比,并判断其为最优方案.本模拟结果对旋流自吸泵性能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自吸泵 正交设计法 性能 优化设计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中的正交设计法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周毅 徐柏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8,共7页
提出用正交设计法选择前馈型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方法,并且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文中以三层BP网络为例,根据特定位级的正交表获取相应的训练样本集,利用该训练样本集对网络训练,然后用经过训练的网络对各取值域作离散预测.详... 提出用正交设计法选择前馈型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方法,并且对其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文中以三层BP网络为例,根据特定位级的正交表获取相应的训练样本集,利用该训练样本集对网络训练,然后用经过训练的网络对各取值域作离散预测.详细的对比计算表明:1)将正交设计法应用于神经网络学习训练样本的选取上是成功有效的;2)选用四位级或五位级的正交表来对网络样本做选择精度已经足够.另外,将网络隐层神经元个数对网络的影响与选用正交表不同位级对网络的影响的效果也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神经网络 BP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配合多药效指标综合评价筛选二至丸有效部位群组方的最佳配比 被引量:3
9
作者 姚干 何宗玉 +4 位作者 闫光凡 江怀仲 王允 唐坤 潘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44-1447,共4页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多药效指标综合评价 女贞子总皂苷 女贞子多糖 墨旱莲总黄酮 最佳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与回归分析相结合对高速三体船侧体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郦云 卢晓平 董祖舜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6-726,共11页
基于高速三体船线性兴波阻力离散点源型数值计算方法,用正交设计法初步优选侧体主尺度参数和布局参数,进一步将模长限制的多元正交回归计算方法与正交设计法结合,得到了单位排水量总阻力关于侧体布局和主尺度参数的回归公式,据此探讨了... 基于高速三体船线性兴波阻力离散点源型数值计算方法,用正交设计法初步优选侧体主尺度参数和布局参数,进一步将模长限制的多元正交回归计算方法与正交设计法结合,得到了单位排水量总阻力关于侧体布局和主尺度参数的回归公式,据此探讨了高速三体船侧体布局和主尺度参数优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型优化 薄船理论 高速三体船 正交设计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在运输船舶主尺度优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裘泳铭 吴善勤 顾敏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5-82,共8页
针对船舶设计的特点,将正交设计方法引入到优选船舶的主尺度这类可计算性问题中,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一艘4000t级的散装水泥船型的实例计算表明,改进后的正交设计方法计算简便、实用而又准确可靠,并易于为设计人员掌握。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船舶 主尺度 最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研究CuZn-SOD制备工艺 被引量:5
12
作者 华绍峰 赵青云 +1 位作者 苏普 陈吉祥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10,共2页
选择SOD制备工艺中Cu盐、Na盐、温度、时间4个影响因素,每因素选取3个不同水平,按L9(3)4正交设计,采用酶活性评分与外观色度评分结合的方法,对该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60℃15min,Cu盐和Na盐... 选择SOD制备工艺中Cu盐、Na盐、温度、时间4个影响因素,每因素选取3个不同水平,按L9(3)4正交设计,采用酶活性评分与外观色度评分结合的方法,对该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60℃15min,Cu盐和Na盐浓度分别为0.02%和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 CUZN-SOD 正交设计法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化PEMFC催化层的最佳配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明华 朱新坚 +4 位作者 曹广益 隋升 余晴春 胡鸣若 范征宇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3-438,共6页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PEMFC电极催化层制备的最佳条件.实验证实亲水电极(催化层中不含PTFE)性能优于疏水电极.在该工艺条件下,当Nafion的含量为1.4mg·cm-2,Pt含量为0.4mg·cm-2时,以常压的H2和空气分别作为燃料气和氧化剂...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PEMFC电极催化层制备的最佳条件.实验证实亲水电极(催化层中不含PTFE)性能优于疏水电极.在该工艺条件下,当Nafion的含量为1.4mg·cm-2,Pt含量为0.4mg·cm-2时,以常压的H2和空气分别作为燃料气和氧化剂,电池的最高功率可达到0.37W·cm-2.研究表明,提高Pt/C中的Pt含量将是提高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优化 PEMFC 催化层 配比 最优工艺条件 电极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V”形管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秀华 张睿 +1 位作者 杨嵩 邓许连 《排灌机械》 2008年第5期14-17,22,共5页
基于无阀压电泵中扩散/渐缩管流动特性,提出一种新型"V"形管.为了获得"V"形管最佳的流阻性能,对"V"形管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正交设计法,采用有限元仿真的试验方法,设计了一个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 基于无阀压电泵中扩散/渐缩管流动特性,提出一种新型"V"形管.为了获得"V"形管最佳的流阻性能,对"V"形管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正交设计法,采用有限元仿真的试验方法,设计了一个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方案,并对仿真试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得到了各几何参数对"V"形管流阻系数影响的主次顺序,同时获得较合理的新方案.通过进行再设计和分析,并与正交方案进行对比,最终验证了新方案是最优方案,为"V"形管无阀压电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阀压电泵 “V”形管 流阻系数 正交设计法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确定PEMFC中催化层的最佳配比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明华 朱新坚 +4 位作者 曹广益 隋升 余晴春 胡鸣若 范征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5-347,共3页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极催化层制备的最佳条件,即制备亲水电极。催化层中不含聚四氟乙烯(PTFE),当Nafion的含量为1.4mg·cm-2、Pt含量为0.4mg·cm-2,以常压的H2和空气分别作为燃料气和氧化剂,...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极催化层制备的最佳条件,即制备亲水电极。催化层中不含聚四氟乙烯(PTFE),当Nafion的含量为1.4mg·cm-2、Pt含量为0.4mg·cm-2,以常压的H2和空气分别作为燃料气和氧化剂,电池的最高功率可达到0.37W·cm-2。研究表明,提高Pt/C中的Pt含量将是提高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质子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最优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选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组药物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雪 黄庆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6-2939,共4页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组药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HPLC法测定的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以及收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组...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组药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HPLC法测定的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以及收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出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组药物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入10倍量的6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提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黄芩苷 盐酸小檗碱 正交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设计法的遗传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美芹 李素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8-20,共3页
将正交设计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 ,既保留了遗传算法本身的优点 ,又可以较好地解决遗传算法在达到全局最优解前收敛慢的问题。
关键词 遗传算 正交设计法 全局最优解 函数优化 收敛速度 运筹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研究补肾通痹颗粒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素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3期606-607,共2页
目的:优选补肾通痹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槲皮素、原儿茶醛薄层斑点,延胡索乙素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中等粒度的醋延胡索,50%的乙醇,8倍溶剂量,提取2次,高温减压浓缩。结论:正交设计法试验优选... 目的:优选补肾通痹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槲皮素、原儿茶醛薄层斑点,延胡索乙素含量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中等粒度的醋延胡索,50%的乙醇,8倍溶剂量,提取2次,高温减压浓缩。结论:正交设计法试验优选的补肾通痹颗粒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痹颗粒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提取人面子茎皮挥发油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秀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4-284,358,共2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3),以得油量为指标,确定人面子茎皮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溶剂用正己烷,固液比为1 g∶10 mL,回流提取2.5 h得油量最高,此条件稳定,提取率较高。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人面子茎皮 挥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在文昌鱼同源框基因PCR引物设计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勇 郎刚华 +1 位作者 徐永立 张培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文昌鱼 同源框基因 PCR 引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