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十形定子正交模态驱动的旋转超声电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兴强 贺红林 +2 位作者 方志敏 王哲逸 余志豪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3-578,共6页
为了丰富旋转超声电机的型式,该文提出了一种复十形定子正交模态驱动的旋转超声电机。选取定子的面内、外弯振作为电机的工作模态,阐述了定子驱动机理。建立了定子有限元(FEM)模型,对电机进行模态分析,基于两相工作模态频率一致性的目... 为了丰富旋转超声电机的型式,该文提出了一种复十形定子正交模态驱动的旋转超声电机。选取定子的面内、外弯振作为电机的工作模态,阐述了定子驱动机理。建立了定子有限元(FEM)模型,对电机进行模态分析,基于两相工作模态频率一致性的目标对定子进行尺寸优化,最终确定定子的主要尺寸L、H、K、J、I、D分别为18.2 mm、3.2 mm、3.6 mm、4.3 mm、11.6 mm、3.4 mm,此时两相模态频率分别为37851 Hz和37959 Hz。对电机进行谐响应分析,以排除干扰模态的影响。对电机进行瞬态分析,当以250 V、37800 Hz的信号激励时,x、y、z各向振幅可达3.93μm、3.61μm、4.12μm。探究了电机的调压、调频及调相特性,设计了电机的装配结构,该电机有望产生较大的动力及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十形定子 正交模态 旋转超声电机 驱动机理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经验模态分解的活塞销磨损特征提取算法
2
作者 杨昊 翟玉彬 +3 位作者 梁建辉 郭栋梁 刘先良 张瑞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412-419,共8页
由于活塞销磨损特征信号容易受到柴油机运行过程中的环境振动噪声干扰,构建有效的振动信号分解和降噪算法体系是实现活塞销磨损信号特征提取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建立可靠、精确的二元分类器模型来识别活塞销磨损至关重要。针对振动信号分... 由于活塞销磨损特征信号容易受到柴油机运行过程中的环境振动噪声干扰,构建有效的振动信号分解和降噪算法体系是实现活塞销磨损信号特征提取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建立可靠、精确的二元分类器模型来识别活塞销磨损至关重要。针对振动信号分解和降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正交经验模态分解(Orthog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OEMD)结合连续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和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法。利用正交传感器布局采集实际运行中柴油机活塞销的振动信号,采用OEMD将正交融合后的振动信号分解为多个经验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选取能量占比85%的前4个IMF分量进行CWT处理得到小波系数矩阵,最后将该矩阵经PCA运算后的最优得分矩阵输入K-means聚类算法中进行分类。实际实验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正交融合结果综合了整体趋势和极值分布,因此比单一传感器更可靠,从而避免了因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合适而造成的干扰或特征缺失。通过与EMD-AR谱算法以及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算法对比,本文所提方法具有更强的降噪和特征提取能力,在K-means算法中分类效果较为明显,为二分类器建模识别活塞销磨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销磨损 振动特征提取 经验模态分解 连续小波变换 主元分析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AE-SVD模态重心频率的汽车助力转向泵裂纹转子在线辨识研究
3
作者 祝新军 李明 +2 位作者 金丹 裘杭锋 刘冬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57-263,共7页
针对汽车助力转向泵转子裂纹的动态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重心频率的判定方法。首先,在同一个泵体中分别安装合格与裂纹转子,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从吸油和压油盘附近采集4路AE信号,采样频率为1 ... 针对汽车助力转向泵转子裂纹的动态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重心频率的判定方法。首先,在同一个泵体中分别安装合格与裂纹转子,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从吸油和压油盘附近采集4路AE信号,采样频率为1 MHz;然后,从4个传感器采集的AE信号中按照单个周期长度截取子信号,经白化处理后构造AE信号矩阵,并对AE信号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根据分解结果提取4个正交模态向量;最后,对每个正交模态进行3层小波包分解,分别计算第3层前4个节点的重心频率,并通过与阈值的比较实现裂纹转子的判定。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7 MPa和转速1000 r/min的试验条件下,对SVD得到的第2个模态进行3层小波包分解后,第2个节点的重心频率在阈值为95 kHz时能够可靠识别裂纹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AE) 奇异值分解(SVD) 正交模态 重心频率 助力转向泵 裂纹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相装置镜面组件模态测试及动力有限元修正
4
作者 莫宇霄 周子夜 +2 位作者 范晨光 杨宇静 田振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7-1157,共11页
为了抑制微振动对拼接式望远镜成像的影响,针对共相装置镜面组件进行了模态测试及动力有限元修正。由于其结构和接触复杂,将模型进行了简化;基于模态测试结果,采用改进正交模型-正交模态法(improve cross mode-cross mode method,ICMCM... 为了抑制微振动对拼接式望远镜成像的影响,针对共相装置镜面组件进行了模态测试及动力有限元修正。由于其结构和接触复杂,将模型进行了简化;基于模态测试结果,采用改进正交模型-正交模态法(improve cross mode-cross mode method,ICMCM)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修正;对修正后模型进行了阶跃响应求解,并与实测结果对比,以验证模型修正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一阶频率误差由5.2%下降至0.2%,阶跃响应与仿真6个测试点的位移峰值、峰值时间基本一致,位移峰值最大误差为8.8%。研究结果表明,将镜面组件简化后再通过ICMCM法修正,在提升计算效率的同时可保持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测试 有限元修 共相装置 改进模型-正交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梁结构的模态正交性和非线性振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彻 康厚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05-3612,共8页
通过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模型验证对索梁模型的模态正交性问题进行分析,得到索-梁组合结构关于等效刚度正交性的表达式和量纲一情况下正交性的检验式。分别针对索-梁分离法、拖拽法、索-梁整体法这3种模态选取方式对应的索-梁系统的模... 通过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模型验证对索梁模型的模态正交性问题进行分析,得到索-梁组合结构关于等效刚度正交性的表达式和量纲一情况下正交性的检验式。分别针对索-梁分离法、拖拽法、索-梁整体法这3种模态选取方式对应的索-梁系统的模态正交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索-梁分离法选用简单三角函数模态时,各个模态之间均满足关于质量和刚度的正交关系;拖拽法中的模态是否满足正交性情况,需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索-梁整体法中的模态在考虑拉索垂度时不满足正交性,在不考虑拉索垂度时满足正交性;比较不同模态设置方式的优劣性和适用性,发现不正交带来的耦合项对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非线性振动 解耦 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模态正交性和不平衡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江博 廖明夫 +2 位作者 程荣辉 古远兴 李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76-189,共14页
双转子系统具有低压转子激励和高压转子激励的两组振动模态,而这两组模态的正交性是双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核心要素。因此建立了带有中介轴承和分叉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双转子动力学模型,用以分析双转子系统模态的正交性。采用复模态法分... 双转子系统具有低压转子激励和高压转子激励的两组振动模态,而这两组模态的正交性是双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核心要素。因此建立了带有中介轴承和分叉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双转子动力学模型,用以分析双转子系统模态的正交性。采用复模态法分析了双转子系统在不同激励下的模态正交性,推导出正交性的条件集合。发现当双转子系统的速比不变时,双转子系统在各自激励方式下的模态关于刚度矩阵与惯量矩阵是正交的。但在不同激励方式下的模态之间不存在正交性。另外基于模态正交性经过模态分解,得到双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统一表达式。最后以某型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为例用以验证之前的结论。采用离散有限元和状态向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转速比恒定或非恒定时不同激励下的模态,并构建了模态正交性数值用以评估模态的正交性。评估结果与推导的正交性条件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 不平衡响应 航空发动机 双转子 转速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梁结构损伤识别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丹生 高智 +1 位作者 杨海萍 朱宏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2-125,138+208,共6页
介绍了特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的相关理论和一种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该识别方法对简支梁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数值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介绍了特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的相关理论和一种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该识别方法对简支梁结构进行了损伤识别数值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基于特征正交分解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能较好地识别出梁结构的损伤位置,并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分解 损伤识别 简支梁 特征正交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征模态修正的POD法在风场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邹垚 梁枢果 邹良浩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05-309,共5页
POD法是风工程中常用的风场重建方法,但是在重建过程中,部分重建测点风压时程的方差与风洞试验数据相比会有140%以上的偏差。通过分析某高层建筑风洞试验的刚性模型测压试验数据,首先对结构表面风场进行POD时域分解,然后对主坐标进行频... POD法是风工程中常用的风场重建方法,但是在重建过程中,部分重建测点风压时程的方差与风洞试验数据相比会有140%以上的偏差。通过分析某高层建筑风洞试验的刚性模型测压试验数据,首先对结构表面风场进行POD时域分解,然后对主坐标进行频域分析,结果表明前3阶主坐标及其对应的本征模态值对重建风压时程的方差值起到91%以上的作用,其中第1阶主坐标的作用超过58%。最后以试验风压时程的方差值为目标,通过修正第1阶本征模态值,对偏差较大测点的风压场重建进行改进,使重建风场的方差值与实际风场方差值的差距缩小到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正交模态法(POD) 风荷载模型 风洞试验 风场重建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修正技术在螺栓连接结构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琪昌 耿岩 +1 位作者 王辰 靳刚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95-1100,共6页
螺栓连接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动态性能,需要精细的处理分析,而传统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有的不能满足精度需求,有的过程复杂且计算量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改进的正交模型正交模态(ICMCM)法,基于模态试验结果,对一类螺栓连接结构的有... 螺栓连接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动态性能,需要精细的处理分析,而传统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有的不能满足精度需求,有的过程复杂且计算量大.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改进的正交模型正交模态(ICMCM)法,基于模态试验结果,对一类螺栓连接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进行了研究.模型修正前,采用最优拟合法进行振型扩展得到包含所有节点和变形的完备振型.研究结果表明,与螺栓连接刚性或多点约束建模方式相比,经过本文方法修正的刚性连接模型能满足修正效果评价准则,而且计算结果的精度和可靠度显著提高.同时,研究也表明,对于螺栓连接结构,无需建立复杂精细的有限元模型,只要对刚性模型进行上述修正即可获得满足实际工程需要的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改进的模型正交模态 模型修 模态试验 多点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模型BERMAN修正算法的改进
10
作者 田红亮 朱大林 +1 位作者 刘芙蓉 梁黎明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7,共3页
BERMAN修正方法基于无阻尼系统的模态正交条件 ,利用实验模态矩阵和特征值对有限元理论模型进行修正。指出该方法存在的 2个缺陷 ,给出一种改进后的BERMAN修正方法 ,并编写了相应的迭代程序。通过修正一个实际例子表明 ,改进后的BERMAN... BERMAN修正方法基于无阻尼系统的模态正交条件 ,利用实验模态矩阵和特征值对有限元理论模型进行修正。指出该方法存在的 2个缺陷 ,给出一种改进后的BERMAN修正方法 ,并编写了相应的迭代程序。通过修正一个实际例子表明 ,改进后的BERMAN修正方法有可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模型修 模态条件 迭代 无阻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EMD分解的时变结构密集模态的瞬时参数识别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晴晴 史治宇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61-1165,共5页
提出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EMD分解)识别含有密集模态的时变结构的瞬时参数的方法。通过波组信号前处理和正交化经验模态分解方法(OEMD)解决传统的EMD无法分解2个近频模态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和IMF分量之间不正交这两个问题,将该方法应... 提出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EMD分解)识别含有密集模态的时变结构的瞬时参数的方法。通过波组信号前处理和正交化经验模态分解方法(OEMD)解决传统的EMD无法分解2个近频模态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和IMF分量之间不正交这两个问题,将该方法应用于时变结构密集模态的瞬时参数的识别中,给出基于此方法识别时变结构密集模态参数的步骤,并通过一个含有密集模态的3自由度时变结构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以及识别密集模态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经验模态分解 波组 化经验模态分解 时变结构 密集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吕宋海峡黑潮表层形态EOF模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玉娟 江毓武 王佳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0-745,共6页
应用Argos表层漂流浮标资料所指示的浮标轨迹图以及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和三维水动力模型海面高度场数据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模态分析,探讨了黑潮在吕宋海峡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吕宋海峡黑潮的形态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跨隙... 应用Argos表层漂流浮标资料所指示的浮标轨迹图以及基于卫星高度计资料和三维水动力模型海面高度场数据的经验正交函数(EOF)模态分析,探讨了黑潮在吕宋海峡形变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吕宋海峡黑潮的形态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跨隙形态为其最基本的形态;秋冬两季,部分黑潮水会以流套和分支的形式入侵南海,流套最西可延伸至118°E;春夏季节则几乎不出现流套或者分支的结构,相反会有一部分南海水汇入黑潮主干.模型数据模态分析结果还再现了冬季黑潮水沿着南海北部陆坡向西入侵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宋海峡 黑潮形态 Argos表层漂流浮标 海面高度 经验函数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爆破延期识别优化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易文华 刘连生 +3 位作者 闫雷 董斌斌 刘伟 杨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3,264,共8页
针对爆破延期识别中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现象,导致延期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完全正交经验模态分解(princip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PEMD)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EMD... 针对爆破延期识别中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现象,导致延期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完全正交经验模态分解(princip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PEMD)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EMD初步分解,得到多个具有模态混叠现象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其次对IMF分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混叠的IMF分量完全正交化,之后选择幅值较大且波形衰减明显的主分量,使用Hilbert变换提取包络线,最后对包络线峰值点进行识别。通过相似物理模拟试验证明,PEMD与传统方法EMD相比,有效地抑制振动信号EMD分解时出现模态混叠现象,延期识别误差降低至0,并通过控制高程和延期时间对PEMD方法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同时以德兴露天边坡延期爆破试验为例,PEMD能够更好地对爆破振动波峰值点进行精确识别,识别率稳定在90%以上,对后续爆破工程中爆破参数设计优化和盲炮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EMD) 模态混叠 主成分分析(PCA) 完全经验模态分解(PEMD) 延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POD的脉动背压下压气机流场特性
14
作者 陈雪康 施新 胡晨星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342,共9页
针对一台自由活塞发动机(FPEG)匹配的电动压气机,研究了脉动背压条件下压气机的瞬态特性,并将脉动背压和稳定背压工况进行对比,揭示了压气机内部不同形成机理的非定常特征.采用四重本征正交模态分解(Q-POD)法,对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进行了... 针对一台自由活塞发动机(FPEG)匹配的电动压气机,研究了脉动背压条件下压气机的瞬态特性,并将脉动背压和稳定背压工况进行对比,揭示了压气机内部不同形成机理的非定常特征.采用四重本征正交模态分解(Q-POD)法,对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进行了降阶重构.基于局部熵产率,对分解后的四重流场结构逐一分析,量化并定位了压气机非定常流动中的不可逆损失.结果表明:有/无脉动背压的熵产差异在叶轮中接近17%,在压壳中仅为1%.叶轮中的大尺度结构扰动耗散熵产占主导,扩压器中直接湍流耗散熵产占比超过92%.脉动背压通过改变压气机中大尺度相干结构进而影响瞬时流场结构.大尺度涡结构在环形通道内周向发展是造成扩压器中不可逆损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脉动背压 四重本征正交模态分解 不可逆损失 熵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圆柱绕流的PIV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姣 张宾 +1 位作者 唐湛棋 陈文义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90,共10页
投弃式海流剖面仪(Expendable Current Profiler,XCP)周围流场是典型的旋转圆柱绕流。探头周围流场对探头的运动状态起决定性作用,这直接关系到探头的测量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旋转圆柱周围流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循环水槽中进行,通过PI... 投弃式海流剖面仪(Expendable Current Profiler,XCP)周围流场是典型的旋转圆柱绕流。探头周围流场对探头的运动状态起决定性作用,这直接关系到探头的测量性能,因此有必要对旋转圆柱周围流场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循环水槽中进行,通过PIV对雷诺数保持不变(Re=1000)、不同圆柱旋转速度比(α=0、0.5、1.0、1.5、2.0、2.5、3.0、3.5、4.0、4.5和5.0)的圆柱下游尾流场进行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旋转速度比的任一时刻的瞬态流场,来分析旋转对圆柱尾流结构的影响。为了获得流场的频率信息,对所获得流场信息进行能谱分析来获取涡旋的脱落频率,并进一步使用正交模态分解对流场进行分析,给出了流场主要拟序结构及其能量与转速比的变化趋势。发现圆柱旋转改变圆柱尾流结构,使尾迹尺度变小。在旋转速度比0≤α≤2.0时,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涡旋脱落,并且涡旋脱落的频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当转速比2.0<α≤5.0时尾迹流场的周期性减弱,涡旋脱落变得不明显,流场表现出低频、剪切层的区域特征。随着转速变大,涡旋尺度变小。在较高旋转速度比时,流场中能量被重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柱 转速比 涡旋脱落频率 涡旋尺度 正交模态分解 PIV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波诱发的瞬变港湾振荡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俊亮 郑子波 +1 位作者 嵇春艳 刘珍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03-1209,共7页
为了研究海啸波诱发的瞬变港湾振荡问题,本文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模拟了由波峰在前和波谷在前的两种类型的等边N波入射诱发的狭长矩形港内的瞬变港湾振荡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分离了港内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幅值... 为了研究海啸波诱发的瞬变港湾振荡问题,本文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模拟了由波峰在前和波谷在前的两种类型的等边N波入射诱发的狭长矩形港内的瞬变港湾振荡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分离了港内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幅值,并系统研究了入射N波类型和入射波波幅对港内相对波能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本文所研究的特定港口和入射波波幅范围内,当入射波波幅较小时,以上两种类型N波诱发的港内相对波能分布几乎完全相同,并且波能几乎都集中在最低的几个共振模态上。随着入射波波幅的增大,分布于更高模态上的波能的比重增加,港内波能的分布趋于均匀,并且占有最大波能的共振模态逐渐由较低的模态向较高的模态转移。相比于波峰在前的等边N波,波谷在前的等边N波诱发的港内波能分布得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工程 港湾振荡 矩形港口 Boussinesq模型 N波 正交模态分解法 波能分布 波幅 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N波激发的港湾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俊亮 熊伟 +2 位作者 马小舟 刘盈溢 刘倩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03-1210,共8页
本文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模拟了由两种不同形式的波峰在前的等边N波入射所激发的狭长矩形港内的瞬变港湾共振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分离了港内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幅值,并进一步系统研究了入射N波波幅和入射N波形... 本文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模拟了由两种不同形式的波峰在前的等边N波入射所激发的狭长矩形港内的瞬变港湾共振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分离了港内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幅值,并进一步系统研究了入射N波波幅和入射N波形式对港内相对波能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入射波波幅的增大,分布于高模态上的波能的比重逐渐增加,港内波能的分布趋于均匀,入射N波形式对于港内相对波能的分布也有显著影响。相比于MS形式的入射N波,TS形式的入射N波诱发的港内波能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湾共振 N波 Boussinesq模型 正交模态分解法 波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内地形对N波诱发的港湾共振影响研究
18
作者 宋向荣 周校军 +1 位作者 高俊亮 王岗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6-352,446,共8页
针对目前对由N波诱发的瞬变港湾共振现象的研究还极为有限,本文研究了港内折线型地形对N波诱发的瞬变港湾共振的影响。瞬变共振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FUNWAVE-TVD-来进行模拟。使用正交模态分解法分离得到了由N波诱发的狭... 针对目前对由N波诱发的瞬变港湾共振现象的研究还极为有限,本文研究了港内折线型地形对N波诱发的瞬变港湾共振的影响。瞬变共振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FUNWAVE-TVD-来进行模拟。使用正交模态分解法分离得到了由N波诱发的狭长型矩形港内各共振模态的响应幅值,并进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入射N波波幅和不同港内折线型地形对港内最大爬高和总波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发现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地形及入射N波波幅变化范围(0.01 m≤A0≤0.07 m),港内最大爬高随着入射N波波幅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港内平均水深的增大而减小,而折点的存在会略微降低最大爬高。总体而言,港内总波能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湾共振 N波 正交模态分解法 最大爬高 波能分布 FUNWAVE-TVD 地形 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内地形对孤立波最大波面及波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子波 李铁骊 高俊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80,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港内地形对孤立波诱发港湾振荡的影响,本文利用FUNWAVE-TVD模型,模拟了具有不同波高的入射孤立波在狭长型矩形港内引起的港湾振荡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地分离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波高,并系统地研究了入射孤立波... 为了研究不同的港内地形对孤立波诱发港湾振荡的影响,本文利用FUNWAVE-TVD模型,模拟了具有不同波高的入射孤立波在狭长型矩形港内引起的港湾振荡现象。基于正交模态分解法,定量地分离不同共振模态的响应波高,并系统地研究了入射孤立波波高及不光滑港内地形对港内最大波面及总波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本文所研究的港内地形及入射孤立波波高变化范围,港口底墙处的最大波面随入射波波高的增加而增加,二者的关系曲线可由三次多项式很好地拟合;在本文所研究的港内水深范围内,两段折线型港口内的总波能随平均水深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相比于相同平均水深的斜坡型港口,波浪在平台型港口内的反射更强,港内波能随之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工程 港湾振荡 孤立波 FUNWAVE-TVD模型 正交模态分解法 地形 矩形港口 波能分布 波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在信号瞬态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秦毅 秦树人 毛永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9-133,181,共6页
通过对Hilbert-Huang变换(Hilbert Huang Transform,HHT)方法的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提取非平稳信号中瞬态特征的新方法,即正交经验模态分解(Orthog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OEMD)与Hilbert变换结合法。OEMD是一种以快速带... 通过对Hilbert-Huang变换(Hilbert Huang Transform,HHT)方法的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提取非平稳信号中瞬态特征的新方法,即正交经验模态分解(Orthogonal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OEMD)与Hilbert变换结合法。OEMD是一种以快速带通滤波为基础的,获得同有模态函数(IMF)的新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具有严格的正交性。通过OEMD得到IMFs后,再进行Hilbert变换求得瞬时频率和幅值,便能精确检测出信号中瞬态成分的时间、频率和幅值等信息。仿真和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原HHT方法能更加有效地提取信号的瞬态特征,并成功地解决了原HHT中存在的模态混叠、虚假模态和边界效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滤波 瞬态特征 冲击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