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坡-隧道正交体系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舒中文 滕汉卿 +3 位作者 李星 康健 吴坤 陈怀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52,共9页
【目的】对于滑坡-隧道正交体系,滑坡的变形失稳是引发隧道病害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滑坡-隧道正交体系在滑坡失稳过程中的宏观变形特性,【方法】以阳坡里隧道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主研发的牵引式滑坡分级滑动模拟试验装置设计开展了12组... 【目的】对于滑坡-隧道正交体系,滑坡的变形失稳是引发隧道病害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滑坡-隧道正交体系在滑坡失稳过程中的宏观变形特性,【方法】以阳坡里隧道为研究对象,使用自主研发的牵引式滑坡分级滑动模拟试验装置设计开展了12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滑坡-隧道正交体系中滑坡失稳情况下隧道埋深、隧道在滑体内的布置位置以及滑动段位置对“洞周位移指数”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滑坡发生失稳时的坡面宏观变形存在一定规律,通常表现为坡面的后缘裂缝以及次级裂缝,且坡面位移沿次级裂缝存在明显分级情况;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隧道在滑坡体内部埋深越大、隧道布置位置越靠近滑坡体前缘、滑动段越靠近滑坡中段时,滑坡滑动对隧道周围0.5~1.0倍隧道直径范围内土体的位移影响越大;滑动段位置对洞周位移指数影响最大,当滑动段分别位于滑坡前段、中段和后段时,洞周位移指数分别为小于0.8、大于1.8和介于1.0~1.5之间。【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滑坡隧道的变形演化机理、滑坡诱发隧道病害的预测预报以及防治技术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隧道体系 变形特性 试验 洞周位移指数 滑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希尔伯特边际谱理论的含隧道滑坡震动破坏模式研究——以隧道正交下穿主滑方向滑体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浩 曹生慧 +2 位作者 吴红刚 张克宏 黄新宇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57-270,共14页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含隧道滑坡体的破坏模式,以正交下穿滑体主滑方向为例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测试得到滑坡体内不同位置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希尔伯特边际谱理论,获取不同位置测点的边际谱,并提取各测点边际谱峰值和特征频率,揭示隧道正...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含隧道滑坡体的破坏模式,以正交下穿滑体主滑方向为例进行振动台试验,通过测试得到滑坡体内不同位置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基于希尔伯特边际谱理论,获取不同位置测点的边际谱,并提取各测点边际谱峰值和特征频率,揭示隧道正交下穿滑体滑坡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1)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基岩内地震能量有序传递,并不出现地震损伤,滑坡体内中上部坡体和下部坡体率先出现地震能量不能完整传递,出现地震损伤。2)隧道的存在劣化了上部坡体的力学环境,使得中下部坡体内隧道顶部T16测点在低能量输入下仍出现破坏。3)隧道正交下穿滑体主滑方向的震动破坏模式表现为崩落—拉裂—滑移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HT变换 边际谱 正交型隧道-滑坡体系 振动台试验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正交穿越深厚滑坡体的相互影响分析与应对措施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天翔 王忠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5-274,286,共11页
在我国西南山区修建公路隧道时,常常需穿越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体,而其中最复杂的组合便是隧道正交穿越滑坡,这一复杂组合耦合了上覆厚度巨大的滑坡体和隧道开挖揭穿滑坡滑面两个不利条件,将会引发滑坡和隧道的强烈相互作用,从而诱发滑... 在我国西南山区修建公路隧道时,常常需穿越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体,而其中最复杂的组合便是隧道正交穿越滑坡,这一复杂组合耦合了上覆厚度巨大的滑坡体和隧道开挖揭穿滑坡滑面两个不利条件,将会引发滑坡和隧道的强烈相互作用,从而诱发滑坡体和隧道的强烈开裂、变形。以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隧道正交穿越厚度超过60 m的老滑坡为背景,对这类隧道–滑坡体系的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工程病害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坡体、隧道的应力、变形等进行了详细计算分析,同时与规范推荐的传递系数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分析方法对这种复杂体系作用下的坡体与隧道的相互影响所进行的分析更为合理,基于应力变形控制理论所确定的最终处治方案具有明显技术合理性和经济优势。目前该隧道已成功穿越滑坡体并通车,这种复杂条件下的隧道-滑坡体系的成功处治在国内外亦是非常少见的,其设计分析思路和应对措施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滑坡体系 应力变形控制 数值分析 穿越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