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角约90°共轭断裂的现今形变及对构造应力场的指示意义——以2019年M_(W)≥6.4菲律宾地震序列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王雨晴 冯万鹏 张培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332,共20页
共轭断裂是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方位的主要地质学证据之一,其交角大小可能反映了当地的力学环境。交角约90°的情况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但目前对其认知仍较为有限。为研究此类断层的构造指示意义,文中以2019年10—12月菲律宾4次M_(W)≥... 共轭断裂是恢复区域构造应力场方位的主要地质学证据之一,其交角大小可能反映了当地的力学环境。交角约90°的情况是其中重要的一类,但目前对其认知仍较为有限。为研究此类断层的构造指示意义,文中以2019年10—12月菲律宾4次M_(W)≥6.4地震序列为例,采用InSAR空间测量学方法,精细研究了该过程的地表形变特征,进而确定了该地震断层系统的几何参数。结果显示,这4次地震发生在走向为48.8°、倾角为74.5°的右旋走滑断裂与走向为318.2°、倾角为68.9°的左旋走滑断裂上,可见2条断裂具有正交共轭的特征。经计算,2条断层主要滑动矢量间的最小旋转角达29.28°,在地震学意义上并不完全共轭。根据区域应力场结果,该共轭系统的剪裂角平分线方向与区域压应力的方位基本一致。余震分布显示发震断层延伸到莫霍面边缘,具备了成断层时潜在的韧性剪切条件。库仑应力模拟显示在共轭断裂系统中1支上的滑动过程可同时造成2支在交叉处一致的应力卸载作用,表明共轭系统中的2条断层对区域应力场卸载具有等效性。在全球范围内,搜集获取的共轭断层系统活动序列显示以“L”型展布的几何特征为主,且呈现2支断层发育不平衡的现象,该差异性很可能与断层之间的物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共轭断裂 2019年菲律宾地震序列 InSAR同震形变 区域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