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差异性品质成分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永迪 张贻杨 +2 位作者 彭忠 谭斌 林海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382-4387,共6页
目的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成分的差异,为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鉴定和差异鉴别提供依据。方法以44个品质成分为指标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选取VIP(varia... 目的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成分的差异,为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鉴定和差异鉴别提供依据。方法以44个品质成分为指标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选取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值大于1且具有显著差异的品质成分作为特征性差异成分。结果茯砖茶中除草酸外,其余各主要成分含量均高于千两茶。经OPLS-DA共识别出9种VIP值大于1的差异成分,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简单儿茶素和儿茶素为标志性差异品质成分。结论采用OPLS-DA分析茶叶样品品质成分,既可以对茯砖茶和千两茶进行鉴别区分,又可以筛选出两种茶类差异品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千两茶 最小乘判别分析 品质成分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宁夏和河北产区市售马瑟兰葡萄酒理化特征和抗氧化能力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彩虹 王悦 +5 位作者 吕毅 邱鑫宇 吴博略 马婷婷 房玉林 孙翔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3-292,共10页
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区之间的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马瑟兰是近年来在我国各个产区均得到较好表现的优质品种。为解析宁夏和河北产区马瑟兰市售干红葡萄酒特征与差异,进而揭示马瑟兰在不同产区间的不同风格质量表现,对宁夏... 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不断发展,产区之间的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马瑟兰是近年来在我国各个产区均得到较好表现的优质品种。为解析宁夏和河北产区马瑟兰市售干红葡萄酒特征与差异,进而揭示马瑟兰在不同产区间的不同风格质量表现,对宁夏和河北产区共27款市售酒的理化性质、有机酸、花色苷和其他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检测,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地区样品检测中除总酸含量外,其他基础理化指标含量都具有显著差异。有机酸中,琥珀酸是两地区含量差异最大的有机酸;河北地区马瑟兰酒样花青素-3-O-葡萄糖苷含量较高(0.0011 g/L),而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比宁夏地区酒样低0.033 g/L。基于单体酚含量建立的OPLS-DA模型区分效果最佳,其中11种单体酚对该模型的建立起关键作用。抗氧化能力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河北地区马瑟兰酒样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宁夏地区,且总酚和单体酚类物质对此有重要贡献,特别是表儿茶酸没食子酸酯和龙胆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瑟兰 葡萄酒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有机酸 酚类 抗氧化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探究^(60)Co-γ辐照 对羊肚菌采后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郭佳 陈谦 +3 位作者 徐攀 王艳 何江 高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15-323,共9页
目的:探究^(60)Co-γ辐照处理对采后低温贮藏期间羊肚菌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黑脉羊肚菌为试材,分别用实际吸收剂量1.64、2.18、2.43 kGy和2.93 kGy进行辐照处理,测定低温贮藏期间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变化。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 目的:探究^(60)Co-γ辐照处理对采后低温贮藏期间羊肚菌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黑脉羊肚菌为试材,分别用实际吸收剂量1.64、2.18、2.43 kGy和2.93 kGy进行辐照处理,测定低温贮藏期间其感官品质和理化指标的变化。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基于羊肚菌理化品质指标的辐照处理判别模型,并采用变异权重参数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筛选差异显著指标。结果:经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羊肚菌在4℃贮藏条件下其感官品质和理化特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贮藏5 d后,与对照组相比,1.64 kGy和2.18 kGy辐照处理能提高过氧化氢酶活力、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有效延缓褐变和软化现象,其中1.64 kGy剂量处理保鲜效果最好(P<0.05),而2.43 kGy和2.93 kGy辐照处理样品则在贮藏末期品质劣变加剧。通过构建辐照处理判别模型,有效区分样品因辐照处理所造成的差异,并筛选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为相应的差异显著指标。结论:1.64 kGy和2.18 kGy辐照处理可明显延缓羊肚菌采后品质的劣变,且1.64 kGy处理组和对照组差异最大;OPLS-DA法能有效区分不同处理的样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60)Co-γ辐照 贮藏品质 最小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电子束辐照对黄精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攀 贾鑫 +4 位作者 高鹏 孟爱莲 吴舸洋 黄敏 金鸿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4-282,共9页
目的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黄精生物活性物质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2、4、6、8、10 kGy)辐照处理黄精,然后提取多糖、总黄酮,测定提取物含量及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 目的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黄精生物活性物质提取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2、4、6、8、10 kGy)辐照处理黄精,然后提取多糖、总黄酮,测定提取物含量及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ABTS^(+)·)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建立基于黄精抗氧化活性指标的辐照处理判别模型,并采用变异权重参数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结合T检验挖掘出差异显著指标。结果辐照剂量≥6 kGy时,多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辐照剂量≥4 kGy时,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辐照处理可降低多糖和总黄酮提取液DPPH·的清除率,提高多糖和总黄酮提取液·OH清除率及Fe^(3+)还原能力,提高总黄酮提取液ABTS^(+)·清除率。通过构建辐照处理判别模型,可有效区分辐照处理所造成的差异,并筛选出总黄酮提取液·OH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及多糖提取液DPPH·清除率为具有显著差异的指标。结论该研究证明电子束辐照剂量达到6 kGy时,多糖和总黄酮提取物含量达到较高值;10 kGy处理组和对照组抗氧活性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电子束 辐照 抗氧化活性 最小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对青蒿素拉曼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全昌 杨明 候华毅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为了鉴别不同纯度的青蒿素样品,本文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OPLS-DA)研究了不同纯度青蒿素样品的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对青蒿素拉曼光谱进行OPLS-DA建模分析可以鉴别不同纯度的样品,从而用于青蒿素样品的质量评估。另外,青蒿... 为了鉴别不同纯度的青蒿素样品,本文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OPLS-DA)研究了不同纯度青蒿素样品的拉曼光谱。研究表明,对青蒿素拉曼光谱进行OPLS-DA建模分析可以鉴别不同纯度的样品,从而用于青蒿素样品的质量评估。另外,青蒿素拉曼光谱OPLS-DA建模分析表明,青蒿素拉曼光谱中与生物活性官能团相关的724 cm^(-1)处的特征振动模式与青蒿素的纯度紧密相关:在不同纯度青蒿素样品中,该特征振动模式与其他振动模式的相对强度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单向方差分析,F=7.39,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拉曼光谱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偏最小二乘光度法同时测定磷和硅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利芬 曹顺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磷、硅在酸性钼酸铵和混合还原剂中的最佳显色条件,建立了多波长紫外可见光度法同时测定磷、硅的方法。试验中采集多个波长下的吸光度构成校正矩阵,用偏最小二乘法对该矩阵进行解析,得出了校正模型。该模型与通过...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磷、硅在酸性钼酸铵和混合还原剂中的最佳显色条件,建立了多波长紫外可见光度法同时测定磷、硅的方法。试验中采集多个波长下的吸光度构成校正矩阵,用偏最小二乘法对该矩阵进行解析,得出了校正模型。该模型与通过主成分回归法得到的模型相比,预测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紫外光度 最小二乘 主成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测多评法多成分定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评价不同产地肉桂品质
7
作者 王敏 魏谭军 +5 位作者 陈飞 王春龙 肖成 魏旭 卢丽洁 王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33-139,共7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肉桂中14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肉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HPLC,以原儿茶酸为内参,建立13个待测成分香豆酸、香豆素、肉桂醇、桂皮酸、邻甲氧基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香...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肉桂中14个成分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肉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HPLC,以原儿茶酸为内参,建立13个待测成分香豆酸、香豆素、肉桂醇、桂皮酸、邻甲氧基肉桂酸、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甲酸、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C1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各成分含量,采用外标法对一测多评法(QAMS)进行验证,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及熵权TOPSIS对肉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外标法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要求;以原儿茶酸为内参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耐用性良好,各成分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与QAMS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前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312%,桂皮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原花青素B2和对羟基苯甲酸对肉桂品质影响较大;熵权TOPSIS结果显示,16批肉桂的Pi值为0.1472~0.7681,不同产地肉桂的品质差异较大,其中广西产地肉桂整体质量最好,其次为广东和云南产地样品,福建产地样品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建立的QAMS多成分定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可用于肉桂品质的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品质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熵权TOP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正交校正用于牛奶成分近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丽杰 蔡丽娟 +4 位作者 周真 秦勇 苏子美 徐可欣 郭建英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46-550,共5页
介绍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快速检测牛奶主要成分含量的测量原理,探讨研究直接正交(DO)校正的基本方法。利用牛奶成分近红外光谱测量系统分别采集牛奶样品和葡萄糖白蛋白两成分溶液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DO法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并采... 介绍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快速检测牛奶主要成分含量的测量原理,探讨研究直接正交(DO)校正的基本方法。利用牛奶成分近红外光谱测量系统分别采集牛奶样品和葡萄糖白蛋白两成分溶液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DO法进行光谱数据预处理,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分别建立其相应的数学模型。实验及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经DO法预处理后,滤除了原始光谱中的部分噪声信息,但保留了原始光谱中的主要信息。PLS校正模型采纳的最佳因子数随着DO因子的依次滤除相应减少。牛奶中脂肪和蛋白质校正模型在原始光谱分别被滤除3和4个主成分时达到性能最佳,校正标准偏差SEC分别为0.3204和0.2727,预测标准偏差SEP为0.7316和0.4460,两成分溶液样品中白蛋白和葡萄糖校正模型在原始光谱被滤除1个因子时达到性能最佳。校正标准偏差SEC分别为0.2513和0.2780,预测标准偏差SEP为0.5169和0.7870,单位(g/dL),与DO法预处理之前的PLS模型相比,预测标准偏差相应降低,采纳的主成分数减少,模型得到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DO) 最小二乘(PLS) 近红外光谱分析 光谱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
9
作者 童光森 杨葵 +6 位作者 李想 昝博文 黄开正 陈韬 高原菊 伟雯婷 易宇文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7,154,共11页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 为探究辐照(^(60)Co-γ)剂量(6,10,14 kGy)对冷吃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影响,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色差仪、电子鼻、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不同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感官评价、质构和色差分析表明辐照剂量对样品的影响不大;电子鼻分析表明样品的气味强度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强;GC-IMS分析共鉴定出55种VOCs,醛类、烃类、吡嗪类和酸类是主要VOCs;乙酸乙酯、庚醛-D、β-月桂烯-M、己醛-D、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酯、松油烯、(E)-2-庚烯醛-M、β-月桂烯-D、丁酸甲酯、(E)-2-庚烯醛-D、异丁醛、β-蒎烯-M、己醛-M等是样品差异性VOCs。6 kGy^(60)Co-γ及以上的剂量均能有效灭杀微生物;辐照灭菌能使部分VOCs的浓度得到提高,未检测到有明显异味的VOCs。6,10,14 kGy剂量的^(60)Co-γ对冷吃兔VOCs的影响均在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兔 辐照剂量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电子鼻 气味活性值 最小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宿杉 苏建 +3 位作者 李舒琪 苏紫藤 王常顺 刘永利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2期378-386,共9页
目的:建立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SHIMADZU VP-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 目的:建立藿香正气软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SHIMADZU VP-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梯度波长为254、283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建立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批次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建立了藿香正气软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22个共有峰,15批藿香正气软胶囊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8以上;对甘草苷、柚皮芸香苷、橙皮苷、水合氧化前胡素、白当归脑、欧前胡素、和厚朴酚、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厚朴酚10个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企业生产的藿香正气软胶囊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区分各样品的质量差异标志物为水合氧化前胡素、和厚朴酚、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厚朴酚和甘草苷。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用于评价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气软胶囊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GC-MS分析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的关键风味化合物
11
作者 陈乙源 洪嘉欣 +6 位作者 黄河 王硕 武亚帅 赵东瑞 孙金沅 黄明泉 孙啸涛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5,共7页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该研究以特级、一级、二级浓香型白酒原酒样品(编号为A、B、C)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GC-MS)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通过香气活性值(OAV)筛选关键风味化合物(OAV≥1),并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OAV≥1,VIP>1),并结合酒样感官评价,对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与感官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级酒样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物质含量及关键风味物质种类均高于B级、C级酒样。结合VIP值,获得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11种,主要为己酸己酯、己酸乙酯、己酸丙酯等物质。A级酒样的感官评分较高,气味呈花香、果香、甜香,口感醇厚、有明显回味。相关性分析表明,酯类化合物(己酸乙酯、乙酸异丁酯、己酸己酯、己酸丙酯等)与辣味、醇厚度、甜香、回味总体呈正相关;醇类化合物(2-甲基-1-丁醇、3-甲基-1-丁醇)与粮香、酸味总体呈正相关,与醇甜味和协调度总体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浓香型白酒 香气活度值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关键风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矿物元素技术的中宁不同产区枸杞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开建荣 石欣 +2 位作者 李彩虹 杨春霞 王彩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3-260,共8页
通过分析中宁不同产区枸杞中矿物元素含量差异,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有效的溯源指标,构建枸杞原产地鉴别的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宁夏中宁县舟塔、鸣沙洲、红梧山、红柳沟和清水河5个小产区的111份枸杞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通过分析中宁不同产区枸杞中矿物元素含量差异,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有效的溯源指标,构建枸杞原产地鉴别的判别模型。该研究采集了宁夏中宁县舟塔、鸣沙洲、红梧山、红柳沟和清水河5个小产区的111份枸杞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43种矿物元素含量,结合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Fisher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枸杞产地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枸杞样品43种矿物元素中有28种矿物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域间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主成分分析,从43种矿物元素可提取出10个主成分33种矿物元素,代表了总指标76.583%的信息。通过Fisher判别分析确定了Cd、Ce、Co、Cu、Gd、Hg、Mg、Se、Zn、P等10种矿物元素为枸杞的有效溯源指标,2种判别模型的整体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2.0%和91.89%,基本实现了小尺度区域内枸杞的产地判别。研究证明矿物元素产地溯源技术可用于枸杞的原产地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矿物元素 线性判别分析 -最小二乘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组分定量联合PCA、OPLS-DA及EW-TOPSIS分析的癣湿药水综合质量评价
13
作者 冉令超 卢立欣 +2 位作者 冯金鹰 李志明 纪康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4期726-732,共7页
目的:建立癣湿药水多组分定量检测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联合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对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价其综合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lobal Chromatogra... 目的:建立癣湿药水多组分定量检测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联合熵权优劣解距离法(EW-TOPSIS)对多组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价其综合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Global Chromatography C_(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同时测定12批癣湿药水中柠檬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欧前胡素、蛇床子素、异欧前胡素、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土荆皮丙酸、土荆皮乙酸、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含量,通过化学计量学和EW-TOPSIS对定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个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0%~100.09%(n=9,RSD<2.0%)。PCA结果显示12批癣湿药水聚为3类;OPLS-DA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土荆皮乙酸、羟基-α-山椒素、升麻素、柠檬苦素和欧前胡素为癣湿药水差异特征标志物;EW-TOPSIS结果显示欧氏贴近度为0.1887~0.6920,不同企业间产品13个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癣湿药水质量的综合评价,多组分定量联合PCA、OPLS-DA及EW-TOPSIS亦可用于其他中药制剂检测及质量评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癣湿药水 高效液相色谱 主成分分析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熵权优劣解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焙火程度下武夷水仙茶香气成分分析
14
作者 张文敬 唐梦婷 +4 位作者 王月 汪思佳 林燕萍 杨江帆 黄毅彪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7期141-148,共8页
为探究不同焙火程度对水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以武夷水仙为材料,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仪进行分析。通过对供试茶样中的香... 为探究不同焙火程度对水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以武夷水仙为材料,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仪进行分析。通过对供试茶样中的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3组茶样中共检测出149种香气成分,其中66种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花香特征的香气成分在轻焙火组中相对含量较高,呈花果香、甜香特征的香气成分在中焙火组中相对含量较高,呈烘焙香、焦糖香特征的香气成分在重焙火组中相对含量较高。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表明,轻焙火组中关键呈香物质是具有花香、清香特征的吲哚、2-辛酮和苯甲醇;中焙火组中关键香气成分是苯甲醛、苯乙醛、3,5-辛二烯酮和水杨酸甲酯,多具花果香、甜香特征;重焙火组中关键香气成分为2,5-二甲基吡嗪、藏红花醛和δ-3-烯,这些物质多具有烘焙香、甜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乌龙茶 焙火程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最小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OPLS-DA的不同牌号卷烟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潘曦 刘辉 +4 位作者 王昊 刘静 何昀潞 黄伟初 邱昌桂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85-1391,共7页
为了对卷烟牌号进行准确分类鉴别,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结合有监督的模式识别快速鉴别卷烟牌号的新方法。利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和Savitzky-Golay平滑(SG)及其... 为了对卷烟牌号进行准确分类鉴别,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结合有监督的模式识别快速鉴别卷烟牌号的新方法。利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一阶导数(FD)、二阶导数(SD)和Savitzky-Golay平滑(SG)及其相结合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烟丝光谱进行预处理,通过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3种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牌号烟丝进行分类识别研究,并采用分类识别正确率作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1)烟丝近红外光谱主成分得分图交叉重叠,区分不明显,PCA无法识别出5种牌号的成品烟丝;(2)烟丝光谱经MSC+FD预处理后的PLS-DA模型可得到较好的识别效果,校正集和测试集的分类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8.3%;(3)烟丝光谱经MSC+SD预处理后的OPLS-DA模型的模式识别效果最好,模型对自变量拟合指数(R2X),因变量的拟合指数(R2Y)和模型预测指数(Q2)分别为0.485、0.907和0.748,近红外光谱校正集和测试集的分类识别正确率均为100%。说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有监督模式识别方法OPLS-DA建立的烟丝牌号分类模型具有高效快速、准确无损的优点,为卷烟烟丝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成品烟丝 分类识别 主成分分析(PCA) 最小乘判别分析(PLS-DA) 最小乘判别分析(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薛东 易宇文 +6 位作者 夏翠群 胡金祥 乔明锋 何莲 王健健 邓静 杨会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41-251,共11页
目的探究植物油品种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 目的探究植物油品种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odoractivityvalue,ROAV)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物质的影响。结果电子鼻检测结果结合OPLS-DA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整体气味轮廓差异明显。GC-MS检测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共检测到10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9种、醛类30种、烃类12种、硫醚类3种、酯类6种、酸类2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9种;醇类、醛类、硫醚类是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ROAV分析表明A样品(精炼菜籽油)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苯乙醛、反-2-壬醛、二甲基硫醚;B样品(大豆油)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1-庚烯-3-酮、二甲基硫醚;C(花生油)、E(菜籽油)样品的关键性挥发物是:二甲基硫醚;D(玉米油)样品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二甲基硫醚、(Z)-2-壬烯醛、1-辛烯-3-酮。结论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一定差异,二甲基硫醚是红油辣椒的共有关键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辣椒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最小乘判别分析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鉴别不同产地番茄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世成 明旸 +7 位作者 张炜 董欣欣 郝瑞新 王颜红 王莹 李波 张红 李国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32,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来源番茄内源成分的差异,建立产地来源判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HRMS)分析来源于全国5个地区105个番茄样品的乙醇...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来源番茄内源成分的差异,建立产地来源判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HRMS)分析来源于全国5个地区105个番茄样品的乙醇-水提取物化合物组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two-way OPLS-DA,O_(2)PLS-DA)方法,对采集的HPLC-HRMS数据进行标志成分筛选和产地溯源模型构建。结果以全部875个化合物为变量构建O_(2)PLS-DA模型,筛选出其中99个对模型判别贡献较大的特征成分,重新构建了番茄产地的OPLS-DA判别模型,判别正确率达到99.05%。对特征成分进行了化合物结构分析,确定了其中18个有机酸、黄酮类特征化合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HPLC-HRMS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能够科学、准确地用于番茄产地溯源,该研究为番茄产地溯源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产地溯源 非靶标代谢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分析萌芽大蒜挥发性物质差异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颖 易宇文 +5 位作者 何莲 邓静 胡金祥 吴华昌 石莉芳 杨会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52,共10页
为探究萌芽期大蒜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为探究萌芽期大蒜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差异性热图、相关性分析分析大蒜萌芽在0、24、48、72、96 h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电子鼻结合OPLS-DA建立预测模型其预测能力达96.00%。GC-MS分析表明:含硫化合物是不同萌芽期大蒜的主要共有挥发性物质,含硫化合物的相对含量随萌芽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减趋势,而种类呈现出递增趋势;二烯丙基二硫醚是样品在萌芽过程中含量降低最多的物质。二烯丙基四硫醚、烯丙硫醇是样品共有关键化合物。差异性热图分析显示:除共有物质含量差异外,硫化丙烯、己醛、叠氮二羧酸二叔丁酯、丙烯醇、6-甲基-2-庚炔、5-甲基噻二唑、2-亚乙基-1,3-二硫烷、2-丙-2-炔基磺酰基丙烷、2,5-二甲基噻吩、2,5-二甲基呋喃、1-戊烯-3-醇、1,3-二噻烷的缺失进一步加大了未萌芽和萌芽大蒜气味的差异。萌芽大蒜主要共有挥发性物质的种类随萌芽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大蒜主要挥发性物质与电子鼻大多数传感器存在显著相关性。大蒜的气味强度会随萌芽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大蒜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电子鼻 最小乘判别分析 香气活度值 差异 性热图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数据分析法同时测定伏安峰严重重叠的有机污染物
19
作者 王凡凡 任守信 高玲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4-808,共5页
设计了一种正交信号校正(OSC)-小波包变换(WPT)-偏最小二乘法(PLS)的多维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微分脉冲伏安技术可对不经化学分离同时伏安峰严重重叠的2,5-二硝基酚、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混合物进行同时测定。该方法利用OSC有效除... 设计了一种正交信号校正(OSC)-小波包变换(WPT)-偏最小二乘法(PLS)的多维数据分析方法,该方法结合微分脉冲伏安技术可对不经化学分离同时伏安峰严重重叠的2,5-二硝基酚、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混合物进行同时测定。该方法利用OSC有效除去与浓度无关的结构噪音,又利用WPT改善了除噪和特征信息提取能力,从而提高了PLS的预测能力。根据OSC,WPT,PLS的算法原理编制了名为POSCWPTPLS,PWPTPLS,PPLS的程序来执行相关的计算。OSC-WPT-PLS,WPT-PLS,PLS法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的总相对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3.76%,7.39%,7.98%,OSC-WPT-PLS法的结果优于WPT-PLS法和PLS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脉冲伏安 信号校 小波包变换 最小二乘 同时测定 2 5-硝基酚 间硝基酚 对硝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德庄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
20
作者 何莲 易宇文 +7 位作者 徐向波 乔明锋 裴红燕 贾洪锋 王钵 Chan Sook Wah 杨翠 邓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52-262,共11页
为探究0 min(A),30 min(B)、60 min(C)和90 min(D)煮制时间的德庄火锅底料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试验以德庄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 为探究0 min(A),30 min(B)、60 min(C)和90 min(D)煮制时间的德庄火锅底料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试验以德庄火锅底料在煮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捕集阱顶空-气质联用仪(Trap head sp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Trap-GC-MS)结合雷达图、主成分分析、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探究不同煮制时间的德庄火锅底料气味变化规律。电子鼻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煮制时间的火锅底料的整体气味轮廓差异明显;GC-MS分析显示4个样品共检测到87种挥发性物质,烯烃、醇类和醚类物质是不同煮制时间的火锅底料的主要挥发性物质;OAV分析显示芳樟醇和茴香脑是不同煮制时间的共有关键挥发性物质。2-茨醇、二氢香芹醇、丙酮、二烯丙基二硫、丙酸异戊酯、α-松油醇、(1S)-(+)-3-蒈烯、(E)-β-罗勒烯、P-伞花烃、丙酸乙酯、正戊烯、对二甲苯是导致样品差异的特征物质。煮制时间对德庄火锅底料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和气味特性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火锅底料的研发、品控及指导消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锅底料 煮制时间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香气活性值 最小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