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信号校正和偏最小二乘(OSC/PLS)的苹果糖度近红外检测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海东 赵杰文 刘木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9-192,共4页
采用正交信号校正法(OSC)对苹果的近红外光谱(1300nm~2100nm)进行预处理,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苹果光谱对糖度的预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经OSC法预处理后,光谱形状总体上与原始光谱没有差别,但光谱曲线变得更为光滑,排列更为... 采用正交信号校正法(OSC)对苹果的近红外光谱(1300nm~2100nm)进行预处理,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苹果光谱对糖度的预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经OSC法预处理后,光谱形状总体上与原始光谱没有差别,但光谱曲线变得更为光滑,排列更为整齐、紧密。这说明正交信号校正法(OSC)滤除了原始光谱中的部分噪声,但又保留了原光谱中的主要信息。苹果光谱对糖度的PLS校正模型采纳的最佳因子数会随着OSC因子的被逐个滤除而逐渐减少,甚至可减少至1(当然模型精度也有变化)。本研究中,校正模型的最佳性能产生于原始光谱被滤除10个OSC因子时,此时其采纳的最佳因子数为2,校正时的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EC分别为0.92644和0.40250,预测时的标准偏差SEP为0.50229。与OSC法处理前的PLS模型相比,其精度虽没有大幅提高,但由于采纳的因子数少,模型变得十分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校正法(OSC) 最小乘法(PLS) 苹果糖度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信号校正的Vis-NIR光谱土壤质地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德彩 蔚霖 +3 位作者 张俊辉 杨红震 黄家荣 孙孝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3,共6页
为提高基于VIS-NIR光谱的土壤质地预测精度,引入了正交信号校正(OSC)光谱预处理算法。分别用原始光谱、微分处理、OSC处理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结果表明,OSC-PLSR模型验证精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所建模型,砂粒含量OSC-PLS... 为提高基于VIS-NIR光谱的土壤质地预测精度,引入了正交信号校正(OSC)光谱预处理算法。分别用原始光谱、微分处理、OSC处理光谱,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结果表明,OSC-PLSR模型验证精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所建模型,砂粒含量OSC-PLSR模型的RMSEp为5.94,粘粒含量OSC-PLSR模型RMSEp为1.25,相比PLSR模型,分别降低22.22%和9.42%。OSC算法在土壤质地的VIS-NIR反演中能有效消除不相关因素的影响,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NIR光谱 土壤质地 信号校正 最小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信号校正和iPLS的烃源岩红外漫反射光谱定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宁 徐晓轩 +1 位作者 王斌 张存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8-381,共4页
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到粉末样品的快速测量分析中,在应用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粉末状的烃源岩样品的生烃潜量进行定量分析时,由于样品的颗粒度、密度、表面粗糙程度等几何参数的变化对散射光的影响非常大,使得漫反射... 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到粉末样品的快速测量分析中,在应用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粉末状的烃源岩样品的生烃潜量进行定量分析时,由于样品的颗粒度、密度、表面粗糙程度等几何参数的变化对散射光的影响非常大,使得漫反射光谱数据的信噪比很低、背景干扰很大,这样很难对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漫反射数据进行预处理来消除散射的影响,提高信噪比。文章利用正交信号校正算法(OSC)作为一种光谱过滤手段,并与间隔偏最小二乘(iPLS)相结合,有效地消除了粉末状样品散射光的影响,可以显著提高烃源岩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使得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在石油录井中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生烃潜量 漫反射 信号校正 间隔最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正交信号校正算法在烷烃类多组分气体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军 汤晓君 刘君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38-1042,共5页
针对烷烃类多组分混合气体中红外光谱存在的基线漂移问题,提出一种直接正交信号校正算法用于光谱数据预处理。实验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了936组混合气体样本的光谱数据,混合气体主要由不同浓度范围的七种组分气体组成。将直... 针对烷烃类多组分混合气体中红外光谱存在的基线漂移问题,提出一种直接正交信号校正算法用于光谱数据预处理。实验中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采集了936组混合气体样本的光谱数据,混合气体主要由不同浓度范围的七种组分气体组成。将直接正交信号校正算法与导数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建立了各组分气体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参数(主元个数、导数步长及正交分量的个数)进行了遍历优化选取最优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直接正交信号校正算法对于中红外光谱基线校正效果最好,直接正交信号校正算法用于烷烃类混合气体中红外光谱基线校正可行,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实用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线漂移 直接信号校正 导数算法 最小乘回归 定量分析 混合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直接正交信号校正与蒙特卡罗的波长选择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谢林江 洪明坚 余志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0-445,共6页
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中,全光谱数据具有波长点多、冗余量大、共线性关系严重的特点,导致了部分波长点对建立校正模型没有积极作用,甚至还会降低模型的预测能力。波长选择被证明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针对近红外光谱的特性,提... 在近红外光谱数据分析中,全光谱数据具有波长点多、冗余量大、共线性关系严重的特点,导致了部分波长点对建立校正模型没有积极作用,甚至还会降低模型的预测能力。波长选择被证明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针对近红外光谱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接正交信号校正(DOSC)与蒙特卡罗方法(Monte Carlo,MC)结合的波长选择算法。与大多数根据波长的“重要性”进行选择的方法不同,MC-DOSC依据波长的“不重要”性进行选择。波长“不重要”性通过DOSC的权重w来度量。首先将w归一化作为波长被滤除的概率,以此建立波长选择的概率模型,并使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得到N个波长子集的集合。在每一次抽样过程中,用选择的波长点建立PLS模型,计算相应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经过N次随机抽样后,以RMSECV最小时的PLS模型对应的波长子集作为备选子集。将备选子集包含的光谱数据作为新的光谱阵,重复上述过程直到RMSECV不再下降为止。迭代停止后,将RMSECV最小的备选子集作为最佳波长子集。采用玉米数据集和汽油数据集对该算法进行测试,同时与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遗传算法(GA)、竞争性自适应权重取样法(CARS)三种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大幅度减少波长点个数,并且相应的PLS模型的预测能力也提高了。玉米数据集的实验运行结果,波长点个数从全光谱的700个减少到15个,预测集相关系数从0.8282提高到0.9314,RMSEP从0.1098减少到0.0713。汽油数据集的实验运行结果,波长点个数从全光谱的301个减少到31个,预测集相关系数从0.9875提高到0.9939,RMSEP从0.2555减少到0.1788。该算法在2个数据集中的表现均优于对比的三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波长选择 信号校正 蒙特卡罗 最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GC-IMS分析不同品种鸡肉品质风味差异
6
作者 刘程鹏 张香美 +6 位作者 岳书华 褚素乔 范鑫洋 姚慧敏 纪锡伟 车淇 臧梦玉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20,共12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鸡肉(太行鸡、利丰白羽肉鸡、北京油鸡、海南文昌鸡)品质风味差异,对市售4个品种鸡的鸡胸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电子鼻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测定其挥发性化合... 为探究不同品种鸡肉(太行鸡、利丰白羽肉鸡、北京油鸡、海南文昌鸡)品质风味差异,对市售4个品种鸡的鸡胸肉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电子鼻及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测定其挥发性化合物及含量。结果显示:利丰白羽肉鸡的剪切力((10.86±1.32)N)显著低于其他3种地方鸡(P<0.05);太行鸡和北京油鸡的蒸煮损失率分别为(26.53±0.62)%和(26.29±0.66)%,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文昌鸡硫化物和氮氧化物响应值最高。GC-IMS共鉴定出93种挥发性化合物,并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出24种差异挥发性化合物(VIP>1),其中3-戊醇(D)、丙醛等物质在利丰白羽肉鸡中含量较高;1-辛烯-3-酮、1-辛烯-3-醇(D)等物质是太行鸡的特征成分,丁酸丙酯(D)、壬醛(D)等物质在北京油鸡中含量较高,甲酸丁酯在文昌鸡中较为突出。系统性研究了4个品种鸡肉的品质和挥发性化合物,为差异化优势品质挖掘提供了依据,为不同品种鸡肉产品的精准加工和市场营销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品质 挥发性化合物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最小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技术的大果木姜子代谢组学特征研究
7
作者 胡双燕 陈敬忠 +3 位作者 孙庆文 周明杨 杨春梅 童炳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122,I0040-I0045,共10页
目的探讨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的大果木姜子在代谢组成上的差异。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CO_(2))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对66批次大果木姜子的挥发... 目的探讨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的大果木姜子在代谢组成上的差异。方法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CO_(2))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对66批次大果木姜子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根据总体变量特征系数VIP≥2筛选大果木姜子道地与非道地产区间的差异代谢物。结果大果木姜子超临界流体萃取挥发油结果表明其含量在18%~33%之间,且道地产区挥发油含量要显著高于非道地产区。挥发油代谢组学特征结果表明大果木姜子道地与非道地产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4,7,-环十一碳三烯,1,5,9,9-四甲基-,Z,Z,Z-、β-古巴烯、双环大牻牛儿烯这类萜类化合物可以作为大果木姜子道地与非道地差异识别代谢产物,并且沿着其分布小流域南盘江、北盘江、郁江组成模式可划分为3个化学型。结论大果木姜子挥发性成分代谢物在道地与非道地产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为后续的大果木姜子道地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姜子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道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MS/MS法同时测定安神补心六味丸中12种成分的含量及其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8
作者 刘成东 李君 +5 位作者 张谦 刘静 陆景坤 董馨 廖园红 王跃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34-2840,共7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安神补心六味丸中去氢二异丁香酚、丁香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槲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鞣花酸、山柰酚的含量,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采用Shim-pack GIST... 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安神补心六味丸中去氢二异丁香酚、丁香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槲皮素、异鼠李素、木犀草素、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鞣花酸、山柰酚的含量,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分析采用Shim-pack GIST-HP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3μm);流动相甲醇-水(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5 mL/min;柱温3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再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12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5.38%~105.00%,RSD 1.91%~5.14%。13批样品聚为3类,鞣花酸、去氢木香内酯、去氢二异丁香酚、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槲皮素、山柰酚为潜在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精确灵敏,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安神补心六味丸的质量控制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补心六味丸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化学模式识别 HPLC-MS/MS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结合GC-IMS分析不同烹饪方式猪肉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天杨 关雎 +7 位作者 罗晶晶 杨镰 李昶甫 熊怡玲 易宇文 乔明锋 邓静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34-244,共11页
烹饪方式可对食品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为深入探究烹饪方式对猪肉香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猪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使用GC-IMS... 烹饪方式可对食品风味产生较大影响,为深入探究烹饪方式对猪肉香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电子鼻结合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猪肉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并使用GC-IMS对不同烹饪方式下猪肉的10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单聚体和二聚体)进行表征。最终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出稳定的模型。结果显示,烹饪方式对猪肉风味化合物的形成至关重要。同蒸制和煮制两种烹饪方式相比,烤箱烤制和空气炸锅法烹饪的猪肉含有(E)-2-己烯酸乙酯、1-辛烯-3-醇、(Z)-4-癸烯醛、3-壬烯-2-酮、(E)-2-已烯-1-醇、丁酸丙酯、呋喃酮和双戊烯-M等特征挥发性化合物,且空气炸锅法猪肉中(E)-2-己烯酸乙酯、1-辛烯-3-醇、(Z)-4-癸烯醛、3-壬烯-2-酮的含量比烤箱烤制猪肉高。戊醛和乙酸乙酯标记为蒸制和煮制烹饪方式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化合物,电子鼻传感器的结果表明,RPCA模型可以有效地识别出各烹饪方式下猪肉的挥发性香气。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的烹饪方式对猪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空气炸锅制和烤箱烤制的香气更为相似,为猪肉的烹饪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烹饪方式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最小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对不同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椰肉中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媛媛 沈晓君 +3 位作者 宋菲 阚金涛 张建国 张玉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1-2212,共12页
椰肉是椰子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获取方式以集装箱进口毛椰子果为主,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坏果率高。为了探寻快速区分和鉴别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 椰肉是椰子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获取方式以集装箱进口毛椰子果为主,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坏果率高。为了探寻快速区分和鉴别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对未贮藏正常毛椰子果椰肉(FCM)和25℃/70%、35℃/80%、45℃/90%3种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椰肉(DCM-25、DCM-35和DCM-45)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椰肉中均定性出4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3种,酸类5种,酮类8种,酯类10种,醛类4种,吡嗪类化合物2种,未定性的化合物3种。醇类最多(包括乙醇、丁醇和丙醇等),其次是酸类(包括乙酸和2-甲基丙酸等)、酮类(包括丙酮、3-羟基-2-丁酮和环戊酮等)、酯类(包括己酸丁酯、乙酸乙酯、丁酸丁酯和丁酸乙酯等)、醛类(包括3-甲基丁醛、戊醛和庚醛等)和吡嗪类(2-乙基-3-甲基吡嗪)物质。变质后醇、酸、酮类挥发性物质增多。利用OPLS-DA分析出3-甲基丁醛、环戊酮、3-甲基丁醇单体、丁醇单体、庚醛、丙酮、2-甲基丙醇单体、2-庚酮单体、庚酸、丁酸丁酯单体、乙酸乙酯、乙醇二聚体和2-乙基-3-甲基吡嗪单体13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大于1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利用差异热图确定了在FCM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环戊酮和丁醇单体;DCM-2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2-庚酮单体、丁酸丁酯单体、乙酸乙酯、乙醇二聚体和2-乙基-3-甲基吡嗪单体(以酯、醇、酮类为主);DCM-3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是庚酸(主要是酸类);DCM-4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是3-甲基丁醛、庚醛和丙酮(以醛、酮类为主)。该研究结果为变质果的筛选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毛椰子果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和电子鼻探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挥发性香气成分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比芳 陈创业 +4 位作者 宋凯洋 乔桂芳 冯作山 陶永霞 刘天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160,共8页
香气是评价玫瑰精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为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 E-nose)技术对水蒸气蒸馏(hydrodistillation, ... 香气是评价玫瑰精油品质的重要指标,为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的关键香气成分,采用高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结合电子鼻(electronic nose, E-nose)技术对水蒸气蒸馏(hydrodistillation, HD)法和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UAE)法提取的新疆大马士革玫瑰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挖掘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差异挥发物,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作为OPLS-DA模型的主要筛选工具,结合电子鼻数据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成分,分为醇类、醛类、酯类等7大类,VIP>1的54种挥发性化合物,如(R)-(+)-β-香茅醇、1-十九碳烯等对玫瑰精油香气起到贡献作用。电子鼻雷达图结果表明,W5S、W1S和W2W是玫瑰精油中香气成分识别的关键性传感器,通过PCA能够很好地区分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综上所述,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能够很好地区分不同方法提取的玫瑰精油的香气成分,能为玫瑰精油的区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精油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电子鼻 最小乘法(OPLS) 主成分分析(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中药通心络和人参对过度疲劳大鼠干预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戴伟东 张凤霞 +5 位作者 贾振华 魏聪 高鹏 路鑫 吴以岭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9-1054,共6页
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了中药通心络和人参对过度疲劳大鼠的干预作用。通过构造大鼠过度疲劳模型,并分别用通心络和人参进行干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FLC-IT-TOF-MS)获取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并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进... 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了中药通心络和人参对过度疲劳大鼠的干预作用。通过构造大鼠过度疲劳模型,并分别用通心络和人参进行干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FLC-IT-TOF-MS)获取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并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分别找出用于区分通心络和人参干预组大鼠同正常对照大鼠、过度疲劳大鼠的重要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过度疲劳大鼠体内的色氨酸、胆汁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等代谢通路发生较大变化,经通心络或人参干预的大鼠整体代谢轮廓趋向正常水平,并能够部分调节上述发生变化的代谢通路使之往正常方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最小乘法 过度疲劳 代谢组学 通心络 人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C-PLS算法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任芊 解国玲 +1 位作者 董守龙 黄友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正交信号校正,并将正交信号校正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OSC-PLS方法应用于固体含能材料中挥发份的定量分析.利用正交信号校正,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光谱矩阵中所含的各种噪声信号,将去噪后的光谱矩... 提出一种新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正交信号校正,并将正交信号校正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的OSC-PLS方法应用于固体含能材料中挥发份的定量分析.利用正交信号校正,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光谱矩阵中所含的各种噪声信号,将去噪后的光谱矩阵作为新的自变量矩阵,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校正模型.结果表明:用OSC-PLS方法建立模型与用传统偏最小二乘法所建模型相比精度明显提高,这对近红外光谱分析在该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 信号校正 最小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乙型肝炎血清代谢标志物的探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侯玉洁 祝文君 +3 位作者 陈长功 王彦 段志军 阎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3-388,共6页
探索了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代谢组的差异,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潜在标志物。收集乙肝患者30例、健康对照35例,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作为研究平台,应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然后通过变量重要性因子、... 探索了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代谢组的差异,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潜在标志物。收集乙肝患者30例、健康对照35例,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作为研究平台,应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进行模式识别,然后通过变量重要性因子、非参数检验,结合数据库检索筛选鉴定有差异的代谢物。确认10个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柠檬酸、乌头酸、谷氨酰胺、N,N-二甲基甘氨酸、丙二酸与乙型肝炎患者组的相关性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5,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因此这5个代谢物能够作为潜在的区分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小分子标志物,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病理机制,确定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潜在标志物 乙型肝炎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组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筛查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化学危害物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鸿伟 许辉 +6 位作者 张晓梅 鲍蕾 王凤美 陈亮珍 梁成珠 王妍婷 秦良勇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5-672,共8页
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LC-Triple TOF■)高分辨质谱组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化学危害物的快速筛查模型。实验采用人工添加外源化学物质(沙丁胺醇、林可霉素、磺胺嘧啶、螺旋霉素、双氯西林和醋酸甲地孕酮)模... 采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LC-Triple TOF■)高分辨质谱组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化学危害物的快速筛查模型。实验采用人工添加外源化学物质(沙丁胺醇、林可霉素、磺胺嘧啶、螺旋霉素、双氯西林和醋酸甲地孕酮)模拟婴幼儿配方乳粉中未知化学危害物污染,15种不同的乳粉等量混合后用水复溶,配制代表性乳粉溶液样品。依据添加与否将样品分为参照组(不含添加的化合物)和添加组。乳粉溶液试样加入乙腈进行提取,经Captiva ND^(Lipids)固相萃取柱净化,CORTECS^(TM)UPLC C_(18+)柱液相色谱分离,以0.3%(v/v)甲酸-5%(v/v)水-乙腈溶液和0.3%(v/v)甲酸-5%(v/v)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飞行时间质谱全扫描(TOF MS)-信息依赖性采集(IDA)-子离子扫描(product ion scan)正离子模式采集样品数据。数据经MarkerView^(TM)软件预处理后导入SIMCA-P软件,对比分析参照组和添加组样品数据,拟合构建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进行样品组别区分和添加化合物识别。结果表明,实验构建的筛查模型拟合度和预测能力良好(R^(2)X(cum)=0.742,R^(2)Y(cum)=0.997,Q^(2)Y(cum)=0.905),参照组和添加组样品被显著区分,6种添加的化合物(最低添加水平为50μg/kg,以乳粉计)全部被可靠地识别。该研究建立的方法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主动分析监控体系提供了有益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 化学计量学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化学危害物 婴幼儿配方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QAMS/GC法联合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法评价广藿香质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学辉 程心玲 +2 位作者 潘艳琳 张晓斌 肖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70-3677,共8页
目的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 目的基于HPLC-QAMS/GC法多组分定量,建立多元统计分析及加权TOPSIS模型,对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HPLC-QAMS法同时测定新西兰牡荆苷、紫葳新苷Ⅱ、毛蕊花糖苷、列当苷、异毛蕊花糖苷、鼠李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藿香黄酮醇、雷杜辛黄酮醇、广藿香酮的含量。GC法测定百秋李醇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影响广藿香化学成分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加权TOPSIS模型对广藿香整体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96.85%~100.20%,RSD 0.67%~1.64%。毛蕊花糖苷、百秋李醇、广藿香酮、列当苷是影响广藿香产品质量的主要潜在标志物。18批不同产地广藿香加权TOPSIS法质量评价贴近度(D_(n))分别为0.3821、0.5129、0.5125、0.5358、0.5357、0.3588、0.5365、0.5483、0.2063、0.1782、0.1426、0.1174、0.7169、0.7495、0.6645、0.7381、0.6234、0.5821,表明不同产地广藿香药材存在质量差异,广东产的广藿香质量较优。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结果准确,可用于广藿香的综合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主成分分析(PCA)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优劣解距离法(TOPSIS) 质量评价 HPLC-QAMS/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SC-PLS算法对大麦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侯瑞 吉海彦 张录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40-1843,共4页
用色散扫描型仪器采集大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扫描出的光谱携带了大量样品化学值信息,采用正交信号校正(OSC)预处理方法对这些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剔除噪声等不相关因子以后建立偏最小二乘(PLS)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OSC-PLS),预测大麦蛋白... 用色散扫描型仪器采集大麦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扫描出的光谱携带了大量样品化学值信息,采用正交信号校正(OSC)预处理方法对这些原始光谱进行处理,剔除噪声等不相关因子以后建立偏最小二乘(PLS)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OSC-PLS),预测大麦蛋白质的含量,并与传统PLS建模方法进行对比。基于OSC-PLS算法的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测定系数R2为0.901,检验集的化学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达到0.971 7,分析模型的预测标准偏差SD为0.545 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结果表明,OSC-PLS回归方法能在较大程度上消除无关因素的影响,在简化模型的同时提高了模型的可解释性,能够建立准确的大麦蛋白质含量近红外预测模型,可代替经典分析方法,满足农产品快速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信号校正 最小 建模 近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半夏泻心汤物质基准的质量
19
作者 王野谌 邱智东 +2 位作者 王俪颖 王茂旭 董雪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0-688,共9页
为研究半夏泻心汤(BXD)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题示研究。以15批BXD物质基准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进行对比指认其中的共有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本)进行相... 为研究半夏泻心汤(BXD)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题示研究。以15批BXD物质基准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进行对比指认其中的共有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本)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15批BXD物质基准中人参,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寻找影响质量的主要差异成分。结果显示:建立了15批除人参以外的BXD物质基准HPLC指纹图谱,得到21个共有峰,指认出11个成分(腺苷、尿苷、鸟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表小檗碱、6-姜辣素、甘草酸铵),相似度均大于0.900;对人参皂苷Rg1、Rb1、Re、Rf进行TLC定性鉴别,结果一致性良好。CA、PCA和OPLS-DA均将15批BXD物质基准分为4类,PCA得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5.598%,OPLS-DA得到12个对BXD物质基准整体质量贡献率大的差异成分,包含汉黄芩素、盐酸巴马汀、甘草酸铵和9种未知物,分别归属于黄芩、黄连和甘草等,进而说明上述3种饮片对BXD物质基准的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 薄层色谱法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最小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糯麦-糯高粱复合原粮浓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及危害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静 莫晓慧 +3 位作者 赵耀 敬树忠 曾里 段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7,共12页
为优选泸州地区浓香型白酒酿酒新原料,本文分别以糯高粱单粮和紫糯麦-糯高粱复合原粮(2:8)酿造泸型浓香型白酒,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 为优选泸州地区浓香型白酒酿酒新原料,本文分别以糯高粱单粮和紫糯麦-糯高粱复合原粮(2:8)酿造泸型浓香型白酒,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研究酒样的风味物质和危害成分。结果表明,紫糯麦-糯高粱复合原粮的蛋白质、多酚、花青素含量与糯高粱无显著差异(P>0.05),果胶含量相对降低9.7%;紫糯麦-高粱酒符合浓香型优级白酒国家标准,总酯含量相较高粱酒降低7.9%,总酸含量相对提高8.3%。两种酒样共检出102种挥发性物质,且均以己酸乙酯为主要物质,符合浓香型白酒主体风格。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模型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s,OAV)分析发现26种对两种白酒风味形成差异具有贡献的物质。与高粱酒相比,紫糯麦-高粱酒的中长链脂肪酸酯、酸类物质、醇类物质的OAV值相对升高,甲醇和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相对降低20.6%和39.9%,表现为紫糯麦-高粱酒的香气更有层次感、立体感,口感更加悠长、醇和,安全系数更高。综上,紫糯麦168具有作为泸型浓香型白酒酿造原粮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糯麦 酿酒原料 浓香型白酒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风味 最小乘法 判别分析(OPLS-DA) 氨基甲酸乙酯(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