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对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小鼠抗氧化作用研究
1
作者 柏晶晶 张文 +3 位作者 黄昌巧 袁海峰 周淑棉 胡庭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9-64,共6页
旨在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对小鼠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将72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伪狂犬病病毒(PRV)模型组、芦丁对照组,3个FNB处理组(25、50、100 mg/kg体重)。采用注射联合滴鼻的方式感染10^(2.33)TCID_(50)PRV... 旨在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对小鼠氧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将72只SPF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伪狂犬病病毒(PRV)模型组、芦丁对照组,3个FNB处理组(25、50、100 mg/kg体重)。采用注射联合滴鼻的方式感染10^(2.33)TCID_(50)PRV,以建立小鼠体内氧化应激模型,病毒感染后1 h,用不同剂量的FNB灌胃给药,0.3 mL/只。连续灌胃7 d后采样测定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期间记录小鼠的临床表现。结果显示,PRV感染后,小鼠脾脏、肺脏和肝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FNB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小鼠脾脏、心脏指数(P<0.05,P<0.01);FNB能增强血清中CAT、SOD、HO-1和NQO1的活性,升高血清中GSH、NO、T-AOC和脾脏中T-AOC的水平,剂量为100 mg/kg体重的FNB效果最为显著。结果表明,FNB具有良好抗氧化应激作用,并可有效缓解小鼠PRV感染引起的氧化应激对机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 伪狂犬病病毒 小鼠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麻正丁醇部位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卜婧 张永亮 +2 位作者 李灵芝 龚海英 李建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细胞内钙超载被认为是诱发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关键因素。文中研究蕨麻正丁醇部位(n-butanol extract of Potentilla anserina L,NP)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所致... 目的细胞内钙超载被认为是诱发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关键因素。文中研究蕨麻正丁醇部位(n-butanol extract of Potentilla anserina L,NP)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钙超载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建立缺氧所致钙超载的实验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尼莫地平干预组以及NP高、中、低剂量干预组。通过免疫荧光双染观察蕨麻正丁醇部位对海马神经元急性缺氧所致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2,MAP2)的保护作用。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通过半定量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钙依赖中性蛋白酶1(Calpain 1)在基因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缺氧3 h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较,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MAP2被水解,细胞骨架形态的被破坏,[Ca2+]i显著升高,Calpain 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骨架发生破坏。NP各剂量干预明显抑制神经元特异性细胞骨架蛋白MAP2水解,减轻细胞骨架形态的破坏,且显著降低缺氧神经元[Ca2+]i(P<0.05);并且下调了Calpain 1在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急性缺氧3 h可使神经元细胞内发生钙超载,NP可有效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细胞钙超载,而发挥神经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麻正丁醇部位 海马神经元 缺氧 钙超载 钙依赖中性蛋白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薤白正丁醇部位腺苷含量及特征图谱 被引量:6
3
作者 鄢海燕 邹纯才 +3 位作者 朱磊 章圣朋 周文莉 王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瓜蒌薤白正丁醇部位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丁醇部位的特征图谱。方法:通过HPLC/PDAD联用建立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特征图谱,以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进行色谱峰匹配,测定腺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瓜蒌薤白正丁醇部位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正丁醇部位的特征图谱。方法:通过HPLC/PDAD联用建立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特征图谱,以渐进窗口正交投影分析法进行色谱峰匹配,测定腺苷的含量;利用均值和中位数建立共有模式,采用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计算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与共有模式间的相似程度。结果:腺苷在0.10~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100000X+2433.5,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7.34%,RSD(%)=1.14%,测定了10个批次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腺苷的平均含量为0.795%;建立了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HPLC特征图谱,谱间有10个共有峰,利用相关系数计算平均相似度:取均值为0.8388,取中位数为0.8245;利用夹角余弦计算平均相似度:取均值为0.8697,取中位数为0.8558。结论: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中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的重复性及稳定性较好,同时建立了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特征图谱的共有模型,可用于瓜蒌薤白颗粒正丁醇部位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薤白颗粒 正丁醇部位 腺苷 特征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花楸正丁醇部位降糖效果研究
4
作者 李乐 苏向辉 唐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8期2303-2304,共2页
[目的]对天山花楸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探索正丁醇部位的降糖效果。[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对天山花楸进行提取,梯度洗脱,获得正丁醇部位,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小白鼠糖尿病模型,利用该部位进行降血糖试验。[结果]正丁醇部位给药组与... [目的]对天山花楸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探索正丁醇部位的降糖效果。[方法]采用回流提取法对天山花楸进行提取,梯度洗脱,获得正丁醇部位,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小白鼠糖尿病模型,利用该部位进行降血糖试验。[结果]正丁醇部位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降糖效果。[结论]天山花楸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花楸(Sorbus tianschanica Rupr) 正丁醇部位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对PRV感染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缪卫媛 张思琪 +6 位作者 黄昌巧 赵怡 陈奇 谢小东 韦英益 于美玲 胡庭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9-358,共10页
【目的】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N-butanol fraction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flavonoids,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seudoabies virus,PR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初步分析FNB的抗氧化效果。【方... 【目的】探究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N-butanol fraction of Polygonum hydropiper flavonoids,FNB)对猪伪狂犬病毒(Pseudoabies virus,PRV)体外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旨在初步分析FNB的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10-1至10-10浓度PRV体外感染猪肾细胞(PK15细胞),计算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将3D4/2细胞分为BC组、DMSO组、PRV组、FNB 1、FNB2和FNB3组,BC组用DMEM培养液处理,其余各组用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0.1 RPV处理,孵育2 h后,PRV组添加DMEM培养液,DMSO组及FNB1、FNB2、FNB3组分别添加0.05%DMSO及12.5、25、50μg/mL FNB的DMEM培养液。培养4、8、12、24 h后,分别收取各组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细胞,通过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细胞内活性氧(R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PRV的TCID50为10-8.25/0.1 mL;与BC组相比,PRV组上清中NO水平在4、8 h时极显著降低(P<0.01),在12、2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ROS在4 h时显著降低(P<0.05),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iNOS和XOD活性在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MPO活性在4~24 h时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在4 h时显著降低(P<0.05),12~24 h时显著升高(P<0.05)。与PRV组相比,FNB2组NO含量在4~8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在12 h时显著降低(P<0.05),FNB3组在2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内ROS水平在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8~24 h时极显著降低(P<0.01);FNB1组iNOS活性在4 h时显著升高(P<0.05),3个FNB组iNOS活性在8~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MPO和XOD活性在4~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MDA含量在4 h时升高,8 h时FNB2、FNB3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24 h时FNB1、FNB2组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FNB可以通过干预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分泌调节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维持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结果可为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黄酮正丁醇部位(FNB) 伪狂犬病毒(PRV) 3D4/2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山柑果实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抗炎镇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亚涛 包晓玮 +3 位作者 曾兰君 魏晨业 何梦梦 金渭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9-167,共9页
【目的】研究刺山柑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并结合响应面优化乙醇提取物最佳工艺,将乙醇提取物浸膏通过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 【目的】研究刺山柑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活性。【方法】以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并结合响应面优化乙醇提取物最佳工艺,将乙醇提取物浸膏通过萃取得到正丁醇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分析正丁醇萃取部位抗炎效果;以热板法和醋酸扭体考察正丁醇萃取部位镇痛效果。【结果】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正丁醇部位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P<0.01)。【结论】刺山柑果实醇提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具有潜在的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山柑果实 正丁醇部位 抗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蓼的质量控制及其黄酮正丁醇部位的提取分离 被引量:1
7
作者 韦玉衡 易首利 +5 位作者 陈奇 赵怡 谢小东 冯鹤宇 曹永强 胡庭俊 《广西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51-54,共4页
辣蓼(polgonum hydropiper)为我国传统中药,常应用在生猪养殖中,用于抗菌和保健[1]。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异黄酮和黄酮苷等,是蓼属植物的主要代谢产物[2]。有研究表明,多数中药材和天然植物药,通过黄酮类化合物发挥其维持生理机能和修... 辣蓼(polgonum hydropiper)为我国传统中药,常应用在生猪养殖中,用于抗菌和保健[1]。黄酮类成分包括黄酮、异黄酮和黄酮苷等,是蓼属植物的主要代谢产物[2]。有研究表明,多数中药材和天然植物药,通过黄酮类化合物发挥其维持生理机能和修复病理状态的作用[3]。虽然辣蓼在我国各地都有生长,但是由于其生长地不同和生长时间不同,因而不同批次的辣蓼成分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现如今兽药典中关于辣蓼的质量标准并不完善,不利于辣蓼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养殖 兽药典 主要代谢产物 辣蓼 天然植物药 正丁醇部位 黄酮类成分 生理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志地上部分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8
作者 谭金燕 李建丽 +4 位作者 苏琪辉 程艳刚 柴智 马存根 王颖莉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3期488-492,共5页
目的:研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d.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远志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硅胶、中压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DS)色谱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 目的:研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d.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远志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硅胶、中压十八烷基键合硅胶(ODS)色谱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远志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顺式丁香苷(1)、长春花苷Ⅱ(2)、2-苯乙醇-β-D-葡萄糖苷(3)、吐叶醇(4)、4-C-[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3,6-三羟基-7-甲氧基氧杂蒽酮苷(5)、蚱蜢酮(6)、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烷-1-酮(7)、polygalatenoside A(8)、刺槐林素(9)、3′,5′-二甲氧基双苯基-4-醇(10)、拟茎点霉内酯A(11)、莽吉柿酮D(12)和玫红穗状霉胺A(13)。结论:化合物2、4、6、7、9~13均为首次从远志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 地上部分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莨正丁醇部位洗脱液对人型支原体培养基pH值的影响
9
作者 朱蕾 钟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9期287-288,共2页
目的探讨薯莨抗人型支原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人型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5%乙醇洗脱流分的薯莨正丁醇部位作为实验组,加入0.9%Na Cl溶液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菌落数及培养基p H值。结果加入实验组菌落数及培养基p H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 目的探讨薯莨抗人型支原体的作用机制。方法人型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5%乙醇洗脱流分的薯莨正丁醇部位作为实验组,加入0.9%Na Cl溶液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菌落数及培养基p H值。结果加入实验组菌落数及培养基p H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薯莨提取物可能通过降低培养基的p H值抑制人型支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莨正丁醇部位洗脱液 人型支原体培养基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门冬汤合千金苇茎汤正丁醇萃取部位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宇辉 詹王秦 +2 位作者 唐于平 段金廒 张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9-201,I0005,共4页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合千金苇茎汤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血清饥饿处理的A549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正丁醇萃取部位(0、1、10、100μg/mL),作用不同的时间(24、48、72h)。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 目的探讨麦门冬汤合千金苇茎汤正丁醇萃取部位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血清饥饿处理的A549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正丁醇萃取部位(0、1、10、100μg/mL),作用不同的时间(24、48、72h)。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果正丁醇萃取部位能明显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能显著地降低其单个细胞克隆形成率;且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麦门冬汤合千金苇茎汤正丁醇萃取部位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门冬汤 千金苇茎汤 正丁醇萃取部位 肺癌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降血糖作用研究
11
作者 徐明丽 张艳霞 +2 位作者 景明 康万荣 李存祥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9期65-69,共5页
目的:观察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 目的:观察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5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溶液(30 mg/kg)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二甲双胍0.09 g/mL)及正丁醇萃取部位高(生药量16.6 g/mL)、中(生药量8.3 g/mL)、低(生药量4.15 g/mL)剂量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 mL/100 g,每日1次,连续30天。心脏取血处死大鼠,检测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γ-羟基丁酸(4-hydroxy-butanoic acid,GHB);取心、肝、脾、肾及胸腺称重,计算脏器指数。ELISA法检测肝脏组织匀浆中T-SOD、MDA、GSH-Px含量;取部分肾脏、胰腺,甲醛固定,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做病理学检测。结果: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中、低剂量组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及CHOL、TG、GHB、MDA含量,提高GSH-Px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中、低剂量组大鼠肾脏、胰腺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减轻;各组大鼠各脏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药薰倒牛正丁醇萃取部位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且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有一定减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藏药薰倒牛 正丁醇有效萃取部位 降血糖作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拐芹根正丁醇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莎 白少岩 杨尚军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拐芹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基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 目的研究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结合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拐芹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去甲基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1),胡萝卜苷(Daucosterol,2),栓翅芹烯醇(Pabu-lenol,3),水合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 hydrate,4),乙酰石当归素(Saxalin acetate,5),蔗糖(Sucrose,6)。结论本实验首次从拐芹中分离得到乙酰石当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芹根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仙花叶正丁醇层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娜 陈琳 +2 位作者 刘雄利 赵致 周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3期251-253,共3页
对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叶正丁醇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羊毛甾醇、三奈酚、绣球内酯-8-O-β-D-吡喃半乳糖苷、异鼠李素和榭皮素。其中,羊毛甾醇、山奈酚和榭皮素为首次... 对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叶正丁醇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羊毛甾醇、三奈酚、绣球内酯-8-O-β-D-吡喃半乳糖苷、异鼠李素和榭皮素。其中,羊毛甾醇、山奈酚和榭皮素为首次从八仙花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仙花叶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百合有效部位的药效学筛选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林 张志杰 蔡宝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对中药百合不同提取部位的补益、镇咳和化痰作用进行研究。方法运用阴虚小鼠耐缺氧、氨水诱导咳嗽反应、气管段酚红排泌3个实验分别对百合不同提取部位的主要药理学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二氯甲烷部位在滋阴、镇咳、化痰方面具有显... 目的对中药百合不同提取部位的补益、镇咳和化痰作用进行研究。方法运用阴虚小鼠耐缺氧、氨水诱导咳嗽反应、气管段酚红排泌3个实验分别对百合不同提取部位的主要药理学指标进行了考察。结果二氯甲烷部位在滋阴、镇咳、化痰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在镇咳和化痰方面具有一定作用。结论百合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存在于二氯甲烷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百合 有效部位 药效学 筛选 提取部位 二氯甲烷 正丁醇部位 化痰作用 乙酸乙酯 有效成分 化痰方 镇咳 耐缺氧 药理学 面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城鸡血藤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晨 黄慧莲 +1 位作者 何玉琴 张凌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5,共9页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血藤属植物丰城鸡血藤Callerya nitita Benth. var. hirsutissima. Z. Wei.藤茎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正、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方法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鸡血藤属植物丰城鸡血藤Callerya nitita Benth. var. hirsutissima. Z. Wei.藤茎7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从两个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个三萜类化合物和20个黄酮类化合物,即蒲公英赛酮(1)、槐角苷(2)、saikoisoflavonoside A(3)、鹰嘴豆芽素A 7-O-β-D-呋喃芹菜糖基-(1→5)-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刺芒柄花素-7-O-β-D-吡喃半乳糖苷(5)、3′-O-甲基红车轴草素(6)、鹰嘴豆芽素A 7-O-β-D-呋喃芹菜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7)、槐属双苷(8)、黄甘草苷(9)、4′-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樱黄素(11)、樱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2)、红车轴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3)、8-甲氧基异刺芒柄花素(14)、染料木素(15)、红车轴草素(16)、鹰嘴豆芽素A(17)、5,7-二羟基-3′,5′-二甲氧基异黄酮(18)、芒柄花苷(19)、异芒柄花素(20)、木犀草素(21)。其中化合物1~10、12~14、16~18、20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属 丰城鸡血藤 化学成分 石油醚部位 正丁醇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银莲花地上部分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16
作者 王啸洋 李慧 +3 位作者 陆云阳 徐健 张艳华 汤海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1期2001-2009,共9页
目的 研究太白银莲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皂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热回流法进行提取,对提取物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 目的 研究太白银莲花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的皂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热回流法进行提取,对提取物的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核磁共振和质谱检测,根据波谱数据(1D-NMR、2D-NMR及MS)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8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ederasaponin B (1)、sieboldianoside B (2)、sieboldnoside A (3)、刺楸皂苷B (4)、3β-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5)、3β-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6)、3β-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7)和3β-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8)。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莲花属 太白银莲花 化学成分 三萜皂苷 结构鉴定 正丁醇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麻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汪映宇 《抗感染药学》 2014年第5期416-418,共3页
目的:研究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草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草麻黄草质茎的n-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10种化合物,分别是l-麻黄碱(l-E... 目的:研究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草质茎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草麻黄草质茎的n-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纯化,并结合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10种化合物,分别是l-麻黄碱(l-Ephedrine,1),d-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2),N-甲基麻黄碱(N-Methylephedrine,3),苯丙醇胺(Phenylpropanolamine,4),4-O-β-D-葡萄糖苷苯甲酸(4-O-β-D-glucopyranosi-debenzoic acid,5),杜鹃醇-4'-O-β-D-葡萄糖苷(Rhododendrol-4'-O-β-D-glucopyranoside,6),cis-丁香甙(cis-Syringin,7),Pseudolaroside B(8),腺苷(Adenosine,9),黄嘌呤(Xanthine,10)。结论:从提取部位分离与鉴定的化合物7,8,9为首次从该植物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麻黄 正丁醇部位 化学成分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