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正一道的贵盛看明代道教的世俗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玉玲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11期100-102,共3页
由于统治者的崇道,明代道教地位隆盛。因迎合了统治者的喜好,正一道更是地位显贵。正一道的贵盛促进了民间道教的发展,而民间道教的兴盛加深了明代道教的世俗化。
关键词 正一道 明代道教 世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教融合背景下的正一道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115,共4页
正一道作为中国道教发展后期两大派别之一,兴盛于元末明初,是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三教合一的理论背景和社会风气下发展至于鼎盛的。正一道不仅对道教内部各家各派的道法进行了融汇,而且经过吸儒纳佛,使道教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正一道作为中国道教发展后期两大派别之一,兴盛于元末明初,是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三教合一的理论背景和社会风气下发展至于鼎盛的。正一道不仅对道教内部各家各派的道法进行了融汇,而且经过吸儒纳佛,使道教的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成为中国道教史上有重大影响的道派之一。正一道融摄三教受儒佛思想尤其是儒家理学的影响至深,表现出明显的儒化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融合 正一道 张宇初 儒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正一道斋仪的内涵及文化意义
3
作者 张泽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57,共9页
在人类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在早期正一道的创教活动中,斋醮法会成为道教宣传教义、团结道民、救度人物、拯济世难的常用方式。张陵早期正一道的各种斋仪,是道教影响甚为深远的祀神仪式。早期正... 在人类宗教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信仰与仪式始终是宗教的两个重要范畴。在早期正一道的创教活动中,斋醮法会成为道教宣传教义、团结道民、救度人物、拯济世难的常用方式。张陵早期正一道的各种斋仪,是道教影响甚为深远的祀神仪式。早期正一道斋仪为灵宝斋法所吸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江南。其传承衍变以及在道教科仪史上的影响,是道教斋醮历史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一道 斋仪 涂炭斋法 旨教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发现的太一道碑刻资料论太一道的衰亡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玉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34-38,共5页
从新发现的太一道碑刻资料论太一道的衰亡徐玉立《平原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刊登的耿玉儒所撰的《历史上比干庙的宗教管理》,介绍了《敕赐广福万寿宫兼理殷太师忠烈庙道宗源流碑记》,这是新发现的有关太一道资料。现重录如下:... 从新发现的太一道碑刻资料论太一道的衰亡徐玉立《平原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刊登的耿玉儒所撰的《历史上比干庙的宗教管理》,介绍了《敕赐广福万寿宫兼理殷太师忠烈庙道宗源流碑记》,这是新发现的有关太一道资料。现重录如下:敕赐广福万寿宫兼理殷太师忠烈庙道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道 全真教 碑刻资料 新发现 万寿宫 正一道 道教派别 丘处机 龙门派 金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太一道的发祥与兴亡
5
作者 耿玉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58-62,共5页
道教五派中,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兴盛于南方。除正一道与净明道为宋以前旧道教派外,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三派为宋南渡后河北新创三教。因此,陈垣教授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其中太一道发祥、兴盛于北... 道教五派中,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兴起于北方,正一道、净明道兴盛于南方。除正一道与净明道为宋以前旧道教派外,全真道、真大道和太一道三派为宋南渡后河北新创三教。因此,陈垣教授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其中太一道发祥、兴盛于北方,以卫辉为基地,活动区域为河朔、燕赵之地,远至齐鲁、辽东,道众数十万余,宋金、宋元昌盛约达250年之久,成为研究道教历史及宋金元史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道 道教派别 全真道 正一道 辅道 净明道 河北 北方 大道 万寿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民·社区·宗教——以近代汉口宝庆码头为中心 被引量:4
6
作者 梅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148,共8页
人口迁移是明清以来突出的社会经济现象,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如汉口、上海等地吸引了大批人口迁入,形成众多移民聚居的社区。自晚清倚仗湘籍官员的支持,湖南宝庆人占领汉口宝庆码头之后,大量宝庆籍移民聚居生息繁衍于此,从事城市社会底层... 人口迁移是明清以来突出的社会经济现象,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如汉口、上海等地吸引了大批人口迁入,形成众多移民聚居的社区。自晚清倚仗湘籍官员的支持,湖南宝庆人占领汉口宝庆码头之后,大量宝庆籍移民聚居生息繁衍于此,从事城市社会底层职业如码头工人等。随之而来的还有"道士之乡"宝庆府新化县著名的正一道士。正一道士的宗教活动主要是在社区内做斋醮、放焰口、超度亡灵,还有率领居民进香南岳等。通过共同的道教信仰和仪式,汉口宝庆人激活了被遗忘的集体记忆,共享了因移居和迁徙而疏远的社团情感,重建或凝聚了因居住在异域他乡的生存压力而被疏离了的社会关系。在明清至近代移民社区发展进程中,以及在社区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传统宗教与信仰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汉口 宝庆码头 正一道 传统宗教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宇初的“天人一致”的宇宙观和修道论 被引量:2
7
作者 卿希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5,共7页
张宇初,字子璿,号耆山,江西贵溪人,为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之长子,是明代正一道士中在教理教义方最有贡献者之一。约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尝受道法于长春真人刘渊然,后与渊然不协,相诋讦。”洪武十年(1377)十二月张正常去世之后嗣教... 张宇初,字子璿,号耆山,江西贵溪人,为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之长子,是明代正一道士中在教理教义方最有贡献者之一。约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尝受道法于长春真人刘渊然,后与渊然不协,相诋讦。”洪武十年(1377)十二月张正常去世之后嗣教,为四十三代天师。十一年(1378)入朝,太祖朱元璋召见,眷赉有加。十三年(1380)二月,制授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领道教事。十六年(1383)召赴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宇初 修道论 十三年 太极 朱元璋 正一道 修道思想 道教 太虚 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北京的道教和道观
8
作者 刘鹏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2,共2页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金、元时期,道教在北京地区趋于鼎盛,金中都的道教是金代道教的中心。创立的派别众多,宗旨各异,直接影响到后世道教的发展。如真大道、太一道、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是宋末金初创立...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金、元时期,道教在北京地区趋于鼎盛,金中都的道教是金代道教的中心。创立的派别众多,宗旨各异,直接影响到后世道教的发展。如真大道、太一道、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是宋末金初创立的道教一派,到大定初年不断发展,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视。太一道金初创立,到金亡元兴,此道一度大盛,不久复衰。正一道原于东汉末年,金代正一道比较分散,势力和影响都不如其他各派。从元朝起逐步融合,才成为与全真道相抗衡的一大门派。全真道是金代大定年间兴起的新教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老北京 道观 正一道 全真道 北京地区 东汉末年 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道教摩崖造像述议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家祐 《敦煌研究》 1987年第2期96-103,108-109,共10页
一道教及其在四川的活动综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活跃在中国自然区域与悠久历史中的许多族团文化的宗教产物.它具有浓郁的华夏传统及其风俗习惯,是旧中国文化的综合体.道教由各地区各民族的巫师所承传的地方方术综合形成,故初名... 一道教及其在四川的活动综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活跃在中国自然区域与悠久历史中的许多族团文化的宗教产物.它具有浓郁的华夏传统及其风俗习惯,是旧中国文化的综合体.道教由各地区各民族的巫师所承传的地方方术综合形成,故初名"方仙道".战国时期方仙道已形成了"服食"、"导引"、"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方仙道 青城山 各民族 道士 正一道 三皇经 宗教 峨眉山 仙佛合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山道教音乐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新民 周振锡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7年第2期1-9,共9页
一、武当山道教音乐概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地处华中,绵亘起伏;延伸八百余里。主峰天柱峰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犹如一根宝柱,直插云天,有“一柱擎天”之美誉。主峰四周,七十二峰姿态各异,群峰俯首颔首,朝... 一、武当山道教音乐概况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地处华中,绵亘起伏;延伸八百余里。主峰天柱峰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原均县)境内,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犹如一根宝柱,直插云天,有“一柱擎天”之美誉。主峰四周,七十二峰姿态各异,群峰俯首颔首,朝向金顶,形成万山来朝的奇观。武当山是我国道教的著名圣地。相传,道教中的显赫尊神真武大帝,是净乐国王太子,幼时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飞升登天,辅助玉皇,誓断天下妖魔,救扶群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 道教音乐 道教经典 全真道 正一道 音乐史学 湖北省 丹江口市 宗教活动 音乐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道教全真派传入云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41,共7页
关于道教全真派传入云南的几个问题郭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为汉族人民信奉。在中国历史上,道教常被民众利用来与封建王权进行斗争,因而时常遭到世俗统治者的打击;然而,这只是道教的一支,亦即通常所谓的“民间道教”或... 关于道教全真派传入云南的几个问题郭武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为汉族人民信奉。在中国历史上,道教常被民众利用来与封建王权进行斗争,因而时常遭到世俗统治者的打击;然而,这只是道教的一支,亦即通常所谓的“民间道教”或“民众道教”,并不代表中国道教的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云南人民出版社 道教 全真派 张三丰 丘处机 民间宗教 吕洞宾 正一道 龙门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获《解真三十八代天师圹志》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守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4,共9页
张与材是龙虎山正一派三十八代天师,掌教21年,多有建树,颇受元廷礼遇,死后更是哀荣倍至,元仁宗颁旨在抚州路金溪县名扬山(峰)修造墓祠,礼部尚书元明善撰写碑文。近年发现的《解真三十八代天师圹志》是研究张与材的第一手资料,明确记载... 张与材是龙虎山正一派三十八代天师,掌教21年,多有建树,颇受元廷礼遇,死后更是哀荣倍至,元仁宗颁旨在抚州路金溪县名扬山(峰)修造墓祠,礼部尚书元明善撰写碑文。近年发现的《解真三十八代天师圹志》是研究张与材的第一手资料,明确记载了张与材出生与死亡的具体时间以及其兄张与棣最后一次入觐并解化的年份,言明张与材袭教以来所受的恩崇礼遇与朝觐的次数,谈到第二代嗣师、第三代系师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经他奏请而获赐徽号,并提及其亲属——母周氏、妻易氏、子女的名讳等。这些内容大部分不见载于传世文献,属于首次揭示,对于弥补传世史料记载的缺失和不足有重要意义。将新获《圹志》与《龙虎山志》《汉天师世家》等文献进行对读,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张与材的家世、履历、作为和哀荣,澄清一些误解和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真三十八代天师圹志》 张与材 龙虎山天师府 正一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剑阁县“天师石敢当”碑研究
13
作者 白彬 邓宏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3-150,共8页
四川剑阁县新发现的"天师石敢当"碑,时代为明代正德三年。联系相关文献,碑文中多处神符和词语带有明显的道教因素。该碑原立位置极有可能是在今老君庙建筑附近的某处当道路口或宅院附近,立碑的目的在于收摄鬼精,斩绝复连,断... 四川剑阁县新发现的"天师石敢当"碑,时代为明代正德三年。联系相关文献,碑文中多处神符和词语带有明显的道教因素。该碑原立位置极有可能是在今老君庙建筑附近的某处当道路口或宅院附近,立碑的目的在于收摄鬼精,斩绝复连,断除痨瘵。此"天师石敢当"碑是迄今所知文字最多、内容最丰富、最具特点的"石敢当"材料,是道教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极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痨瘵 复连 正一道 张天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全真教盛衰论
14
作者 王志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88-94,共7页
本文认为,元明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全真教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全真教从兴盛到衰落始终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及其文化诸种矛盾密切相关。其中,政治对全真教发展历史的影响尤为突出。元朝政府对全真教的支持同全真教与其... 本文认为,元明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对全真教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全真教从兴盛到衰落始终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民族及其文化诸种矛盾密切相关。其中,政治对全真教发展历史的影响尤为突出。元朝政府对全真教的支持同全真教与其合作一样,都具有各自的政治目的,而明朝对全真教的抑制和排斥,也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二者在政治利益上的矛盾。这种矛盾随着明代社会诸方面矛盾的缓和而消解,但其影响仍持续了相当一段历史时期。明代武当道教的兴盛,虽然与全真教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样由于上述原因,它没有给明代全真教造成转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教 全真道 武当道教 邱处机 成吉思汗 张三丰 一天师 正一道 《道藏》 道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