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凝胶化正丁醇 被引量:2
1
作者 卢婷 王晓东 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6-490,共5页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实验发现,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 利用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月桂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L/CTAB)成功实现了正丁醇的凝胶化,并借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凝胶的流变性质和微观形貌.实验发现,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及混合比例对正丁醇凝胶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只有在合适的浓度和混合比例下正丁醇才能被有效地凝胶化.在正丁醇能够形成凝胶的前提下,固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某一组分的浓度,体系的粘度随着另一组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流变结果表明该凝胶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微观形貌的研究表明所形成的凝胶具有典型的三维网络结构,厚度相对均一的带状纤维是组成网络的结构单元.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碳氢链的疏溶剂作用、极性头基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表面活性剂与正丁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对凝胶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物理凝胶 丁醇 凝胶化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循环井修复地下水正十六烷污染
2
作者 石佳月 朱柏伟 +1 位作者 李博文 刘世宾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2253,共12页
目前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严重,且其轻质疏水性导致其修复困难.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利用二维模拟槽实验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对地下水循环井(groundwater circulation well,GCW)修复正十六烷的强化效果.通过选取环境修复中4种常用的生... 目前地下水石油烃污染严重,且其轻质疏水性导致其修复困难.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利用二维模拟槽实验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对地下水循环井(groundwater circulation well,GCW)修复正十六烷的强化效果.通过选取环境修复中4种常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茶皂素、皂素、鼠李糖脂、槐糖脂,对比所选表面活性剂增溶正十六烷的效果,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构建GCW模型,开展砂箱模拟实验,探究GCW耦合生物表面活性剂增溶洗脱正十六烷的性能.结果表明,4种表面活性剂中,鼠李糖脂对正十六烷的增溶效果最佳,增溶24 h后正十六烷溶解度可达237.35 mg·L^(−1);鼠李糖脂注入地下水后,GCW能够对鼠李糖脂进行有效的水力控制,将其控制在循环井周围;启动循环井修复后,模拟槽内正十六烷的浓度普遍下降,增溶至水中的正十六烷在水流作用下不断迁移流向循环井,并通过抽注水去除.与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处理组相比,鼠李糖脂的注入显著提升了GCW的修复效果,42—54 h内,中砂和细砂中对正十六烷的强化降解效果分别提升了170%和147%.本研究可为表面活性剂强化循环井修复地下水污染在实际场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 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循环井 十六烷 鼠李糖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混合双水相体系的相行为及蛋白质的分配 被引量:27
3
作者 肖进新 暴艳霞 方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114,共3页
报道了由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混合溶液形成的一种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及分析的新型双水相萃取体系 .研究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分别与葡聚糖和聚乙二醇混合双水相体系的形成规律、相行为及... 报道了由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混合溶液形成的一种可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及分析的新型双水相萃取体系 .研究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溴化十二烷基三乙铵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分别与葡聚糖和聚乙二醇混合双水相体系的形成规律、相行为及牛血清蛋白和溶菌酶在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 .通过在高聚物分子中接上亲和配基 ,研究蛋白质在双水相体系中的亲和分配 .结果表明 ,在该体系中 ,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分别富集于不同相中 .升高温度及加入无机盐均可促进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不同蛋白质可分配于不同的相中 .亲和配基的引入极大地增强了蛋白质分配的选择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 蛋白质 分配 负离子表面活性 高聚物 分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双水相界面张力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阮科 张翎 +1 位作者 汤皎宁 肖进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51-1455,共5页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双水相界面张力,研究了双水相界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总浓度、外加无机盐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水相界面张力在一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 用旋转滴法测定了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双水相界面张力,研究了双水相界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总浓度、外加无机盐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水相界面张力在一定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时属于超低界面张力范围.观察到三种界面张力曲线类型,第一类为摩尔比1∶1的两边的两条曲线,界面张力随过剩表面活性剂组分的比例增加而降低;第二类为一条跨过摩尔比1∶1的马鞍型曲线;第三类为位于摩尔比1∶1的一边的一条马鞍型曲线.界面张力曲线的类型主要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亲水基类型、疏水链长度及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表面活性 双水相 界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侯聪 吴小梅 +2 位作者 赖璐 程立 梅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97-701,共5页
考察了一种磺酸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SGS-12分别与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C和CTAB)、双季铵盐(CD2N-12和CD2N-16)以及多头基季铵盐(CD3N-12)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结果表明,SGS-12与DTAC,CTAB及CD2N-12复配后可产生明显的正... 考察了一种磺酸盐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SGS-12分别与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C和CTAB)、双季铵盐(CD2N-12和CD2N-16)以及多头基季铵盐(CD3N-12)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能。结果表明,SGS-12与DTAC,CTAB及CD2N-12复配后可产生明显的正协同效应:当SGS-12与DTAC的复配电荷比为3∶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2.29×10-3m N/m;当SGS-12与CTAB的复配电荷比为9∶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1.84×10-3m N/m;当SGS-12与CD2N-12的复配电荷比为6∶5时,界面张力最低可达4.3×10-3m N/m。SGS-12与CD2N-16和CD3N-12复配后无正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 /负离子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丁慧君 田彬 赵国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3-419,共7页
本文研究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性质,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正负离子裘面活性剂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有助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2) 加入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量适当,... 本文研究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性质,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对正负离子裘面活性剂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加溶作用,有助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2) 加入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量适当,混合溶液基本保持原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3)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层和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稍强HC-FC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在表面层中有可能形成双分子或多分子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负离子 两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巩育军 薛元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AB) -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混合体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对苯、甲苯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 :在固定 CTAB浓度为 0 .0 0 1 mol· L-3 的条件下 ,改变 SDS的浓度或在 CTAB- SDS混合体系中... 采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CTAB) -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混合体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对苯、甲苯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 :在固定 CTAB浓度为 0 .0 0 1 mol· L-3 的条件下 ,改变 SDS的浓度或在 CTAB- SDS混合体系中改变 Na Br浓度对苯、甲苯的增溶能力呈“V”字形曲线而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溶能力 混合体系 负离子表面活性 CT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盐作用形成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莉 肖进新 马季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7-579,共3页
癸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磺酸钠(C10NE-C10SO3)等摩尔混合均相体系(即使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高达0.2mol·L-1时仍然可形成稳定的均相溶液)在外加盐NaF、Na2SO4和Na3PO4的作用下可自发分离成两个水相(双水相).研究了该类双水相体系的形... 癸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磺酸钠(C10NE-C10SO3)等摩尔混合均相体系(即使在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高达0.2mol·L-1时仍然可形成稳定的均相溶液)在外加盐NaF、Na2SO4和Na3PO4的作用下可自发分离成两个水相(双水相).研究了该类双水相体系的形成、相行为及其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分配,并与普通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类双水相体系克服了普通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双水相体系的一些不足,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该类双水相体系的相行为可以通过外加盐进行调控,通过外加盐的种类来调控和优化BSA的分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盐作用 负离子表面活性混合体系 双水相 蛋白质 癸基三乙基溴化铵-癸基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酰胺与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序溶液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建滨 何萍 +1 位作者 何煦 朱琔瑶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080-1087,共8页
对羧酸钠与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1混合体系的研究表明:常温下各体系在不同比例甲酰胺(FA)/水混合溶剂中,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均有明显的转折点,显示了混合体系中胶团的存在.实验中发现随混合溶剂中FA比例增加,各体系的临界胶团浓... 对羧酸钠与烷基三甲基溴化铵1:1混合体系的研究表明:常温下各体系在不同比例甲酰胺(FA)/水混合溶剂中,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均有明显的转折点,显示了混合体系中胶团的存在.实验中发现随混合溶剂中FA比例增加,各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cmc)增大.在较高温度下发现在甲酰胺中亦存在着因胶团形成而产生的表面张力-浓度对数(γ-logc)曲线的转折点,利用相分离模型对体系胶团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FA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胺 胶团 负离子 胶团 囊泡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滕弘霓 王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1-304,共4页
The effect of alcohol on the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properties of SDS/CTAB/H 2O/Na 2SO 4 system was studied by the pseudo ternary phase diagram. The electrostatic forces (both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between catio... The effect of alcohol on the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properties of SDS/CTAB/H 2O/Na 2SO 4 system was studied by the pseudo ternary phase diagram. The electrostatic forces (both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between cationic surfactant and anionic surfactant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of alcohol hydroxyl group and surfactant polar group. As a result, the phase area width of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increased. Long chain alcohol (more than five carbonatoms), which was in high concentration in the SDS/CTAB/H 2O/Na 2SO 4 system, caused the anionic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area to vanish and the cationic aqueous two-phase system area to become wider. The CTAB rich phase turned from top phase to bottom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表面活性混合物 双水相 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的形状与大小变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肖进新 赵国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05,共4页
本文研究高浓度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的形状及大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相行为 ,胶团溶液的光散射以及流变性质测量 ,提出了混合胶团的棒—球转变模型。认为在较高浓度 ,随浓度增大 ,混合胶... 本文研究高浓度区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胶团的形状及大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相行为 ,胶团溶液的光散射以及流变性质测量 ,提出了混合胶团的棒—球转变模型。认为在较高浓度 ,随浓度增大 ,混合胶团经历了一个长棒变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表面活性 混合胶团 形状 相行为 球状胶团 光散射性质 负离子表面活性 棒状胶团 流变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CTAB的界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凌锦龙 莫勤华 练小祥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63-1366,共4页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sodium dodecylsulfate(SDS) and hexadecyl trimethyl amine bromide(CTAB)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ethylene glycol and water,which volume proportion is 1:1,has been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surfa...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sodium dodecylsulfate(SDS) and hexadecyl trimethyl amine bromide(CTAB)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ethylene glycol and water,which volume proportion is 1:1,has been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surface tension.It was shown that the mixed system has the smaller surface tension when the SDS and CTAB are equimolar.In the meantime,composition of mixed surface adsorption layers and micelles,and their molecular interaction parameters have been calculated by iterativ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r solution the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xed system has great synergistic effects on the surface tension reduction and mixed micelle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极性溶 负离子表面活性 表面性质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增溶典型疏水性有机污染物性能评价
13
作者 朱柏伟 石佳月 刘世宾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1-842,共12页
水溶性低是限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的主要因素之一.表面活性剂常用于增强其水溶性,但表面活性剂筛选与综合评价仍不完善.本文选取10种表面活性剂,综合评价了其对菲、氯苯、正十六烷的增溶性能及无机盐、助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皂素对菲... 水溶性低是限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修复的主要因素之一.表面活性剂常用于增强其水溶性,但表面活性剂筛选与综合评价仍不完善.本文选取10种表面活性剂,综合评价了其对菲、氯苯、正十六烷的增溶性能及无机盐、助剂的影响.结果表明,皂素对菲的增溶效果最佳,添加1 mg·L^(-1) NaCl或0.5 mol·L^(-1)1,2-丙二醇的强化效果最显著(+1282%).吐温80对氯苯的增溶效果最佳,1 mg·L^(-1) NaCl强化吐温80对氯苯的增溶效果最强,达到了3.33倍,而1,2-丙二醇却起到了抑制作用,表明二者形成的微乳体系产生了拮抗作用.鼠李糖脂对正十六烷具有最佳增溶性能,且0.1 mol·L^(-1)1,2-丙二醇强化鼠李糖脂增溶正十六烷的效果最明显,约为15.65倍,而NaCl却产生抑制作用.通过综合评价,确定了增溶典型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最优表面活性剂,为其绿色高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方法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增溶作用 氯苯 十六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囊泡的可调控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少青 刘美娜 +2 位作者 叶恒 南延青 郝力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考察了盐浓度、碱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和总浓度对于SDS/DTAB/碱金属氯化盐水复配系统生成的囊泡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影响,调节这些因素可以调控复配系统的囊泡.采用TEM及DLS(动态光散射)技术对囊泡进行了表征,以探求粒径较... 考察了盐浓度、碱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和总浓度对于SDS/DTAB/碱金属氯化盐水复配系统生成的囊泡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PdI的影响,调节这些因素可以调控复配系统的囊泡.采用TEM及DLS(动态光散射)技术对囊泡进行了表征,以探求粒径较均一囊泡制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离子表面活性 囊泡 TEM D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界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英文) 被引量:20
15
作者 肖红艳 甄珍 +5 位作者 孙焕泉 曹绪龙 李振泉 宋新旺 崔晓红 刘新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2-428,共7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壬烷,癸烷和十一碳烷)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十六烷基苯磺酸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苯磺酸基团在十六碳烷的第4号碳原子上,记作4-C16.分析了不同油相和特定盐度条件下正烷烃-...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正烷烃(壬烷,癸烷和十一碳烷)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特点.十六烷基苯磺酸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苯磺酸基团在十六碳烷的第4号碳原子上,记作4-C16.分析了不同油相和特定盐度条件下正烷烃-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界面特点(如密度剖面图、界面张力和径向分布函数).模拟结果表明平衡模型体系展现了一个很好的水/正烷烃界面.当加氯化钠到水溶液中,正烷烃-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的界面张力有微小的变化,有趣的是表面活性剂二面角的反式结构分数的变化联系着界面张力的微小变化.可见,表面活性剂在界面处的结构对降低界面张力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发现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与钠离子和水分子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水/烷烃界面 离子表面活性 界面张力 反式结构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α-正辛基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友娣 陆阳 陈泽乃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361-362,共2页
作者报道了在140℃~145℃用ZnCl2为催化剂,由五乙酰葡萄糖和正辛醇为原料,直接苷化立体专一性地制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α-OGP的简便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和试剂便宜易得、制备工艺简便、产率高等优点,为今... 作者报道了在140℃~145℃用ZnCl2为催化剂,由五乙酰葡萄糖和正辛醇为原料,直接苷化立体专一性地制备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α-OGP的简便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和试剂便宜易得、制备工艺简便、产率高等优点,为今后经济、高效地生产α-OGP开辟了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成苷反应 表面活性 辛基吡喃 葡萄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正负表面活性剂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世华 黄建滨 王传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71-1075,共5页
在1:1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十二烷基硫酸钠/辛基三甲基溴化铵SDS-C8NM3Br;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DS-C12NM3Br)中加入短链脂肪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沉淀溶解,出现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上相有... 在1:1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十二烷基硫酸钠/辛基三甲基溴化铵SDS-C8NM3Br;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DS-C12NM3Br)中加入短链脂肪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沉淀溶解,出现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上相有液晶存在,下相有囊泡自发形成.折光率数据和电镜结果表明,上相为表面活性剂富集相,下相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混合体系中,出现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所需短链脂肪醇的体积百分数,随短链脂肪醇的链长增加而降低.温度升高,出现表面活性剂双水相所需短链脂肪醇的体积百分数降低.对SDS/C8NM3Br/H2O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可使混合体系中沉淀向囊泡转化,与短链脂肪醇的加入后的作用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素 离子表面活性 短链脂肪醇 双水相 囊泡 相行为 混合体系 负离子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立成 曹绪龙 +3 位作者 宋新旺 刘淑娟 刘霞 蒋生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2-316,330,共6页
为研究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的协同作用,选取了3种支链烷基苯磺酸盐与3种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量了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与系列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能、复配体积比... 为研究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的协同作用,选取了3种支链烷基苯磺酸盐与3种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量了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与系列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能、复配体积比及NaCl浓度对协同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亲水亲油性能具有加和性,亲油性的磺酸盐8C18ΦS与亲水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以获得亲水亲油性适中的复配体系,使界面张力降低,实现协同作用;而亲水性的磺酸盐3C10ΦS、7C14ΦS与亲水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仍然是亲水性的,界面活性低。此外,复配体积比、NaCl加量也可有效影响复配体系的协同作用。其中,在复配比2∶1、NaCl加量1%时,8C18ΦS与LAP-9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值为4.0×10-4mN/m,而3C10ΦS、7C14ΦS与LAP-9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较高,分别位于0.4 1.0 mN/m与0.035 0.13m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烷基苯磺酸盐 离子表面活性 构烷烃 界面张力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光 叶仲斌 +2 位作者 张凤英 杨建军 薛剑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这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不同比例复配降...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对正构烷烃/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以及这两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以不同比例复配降低十六烷/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同时从机理上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CTAB与SDBS混合比例为2∶1时,混合体系可以降低十四烷、十六烷/水的界面张力至超低,同时对其它单组分烷烃/水的界面张力也有明显的降低效果;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与OP-10复配,虽有一定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但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复配体系 构烷烃 水界面张力 协同作用 协同效应 碳数最低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铝合金直流正接A-TIG焊熔深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勇 樊丁 樊清华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2,共3页
试验利用铝合金直流正接A -TIG焊分别以CaF2 、TiO2 、SiO2 和自行研制的AF30 5铝合金A -TIG焊活性剂作为试验用表面活性剂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焊接熔深的影响 ,初步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增加铝合金A -TIG焊熔深的机理。发现焊接熔深变化... 试验利用铝合金直流正接A -TIG焊分别以CaF2 、TiO2 、SiO2 和自行研制的AF30 5铝合金A -TIG焊活性剂作为试验用表面活性剂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焊接熔深的影响 ,初步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增加铝合金A -TIG焊熔深的机理。发现焊接熔深变化随活性剂的不同而不同 ,并且与焊接电压变化一致。认为热输入变化是影响熔深变化的重要因素 ,尤其对于SiO2 ,焊接熔深与熔宽同步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直流接A-TIG焊 铝合金 熔深 热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