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痛逐瘀汤加减对血瘀型骨转移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双 李晓娣 旷云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减对血瘀型骨转移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为临床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血瘀型骨转移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减对血瘀型骨转移癌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为临床镇痛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78例血瘀型骨转移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身痛逐瘀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止痛效果、血清β内啡肽(β-EP)、P物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β-E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物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便秘、呕吐、恶心及食欲不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对血瘀型骨转移癌痛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癌痛,使血清内β-EP升高,值得于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癌痛 血瘀型 身痛逐瘀汤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Β内啡肽 止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局部晚期肺尖癌的止痛效果(附20例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守云 夏火生 +1 位作者 张玉海 李月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7-58,共2页
肺尖癌最令患者痛苦的是相关部位顽固而剧烈疼痛,也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放射治疗对本病可以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笔者收集我科1993年10月至2008年8月已失去手术机会的局部晚期肺尖癌20例,就放射治疗的止痛效果和改善生存作用作... 肺尖癌最令患者痛苦的是相关部位顽固而剧烈疼痛,也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放射治疗对本病可以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笔者收集我科1993年10月至2008年8月已失去手术机会的局部晚期肺尖癌20例,就放射治疗的止痛效果和改善生存作用作一回顾性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效果 放射治疗 局部晚期 肺尖癌 剧烈疼痛 手术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透皮贴剂在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的止痛效果
3
作者 朱晓锋 李国安 +2 位作者 孟志强 王琨 周振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芬太尼透皮贴剂 肝动脉灌注 栓塞 术后 止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米膦酸二钠治疗肺癌骨转移68例止痛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丽萍 邝先奎 +1 位作者 梅其达 高国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8-529,共2页
关键词 帕米磷酸二钠 治疗 肺癌 骨转移 止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应用组织粘合剂修复儿童撕裂伤时,采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丁卡因进行局部麻醉的止痛效果: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5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6-336,共1页
背景有些儿童在用组织粘合剂修复伤口时感觉疼痛。此研究对组织粘合剂修复伤口时,局部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丁卡因止痛溶剂,缓解疼痛的效果做出了评价。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安慰剂一对照、参加者不知情的试验,研究对象为221名年龄在3... 背景有些儿童在用组织粘合剂修复伤口时感觉疼痛。此研究对组织粘合剂修复伤口时,局部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丁卡因止痛溶剂,缓解疼痛的效果做出了评价。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安慰剂一对照、参加者不知情的试验,研究对象为221名年龄在3个月~17岁的儿童。将2011年3月-2012年1月在三级医疗机构儿科急诊因撕裂伤需要用组织粘合剂的患儿纳入研究。处理患儿伤口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组织粘合剂 止痛效果 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撕裂伤 丁卡因 WON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温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止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燕 刘爱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6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局部熏蒸温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止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 2 18例行中药局部熏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10 8例 )药液温度为 (95± 5 )℃、蒸汽温度为 (42± 2 )℃ ;对照组 (110例 )药液温度 ... 目的探讨中药局部熏蒸温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止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 2 18例行中药局部熏蒸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10 8例 )药液温度为 (95± 5 )℃、蒸汽温度为 (42± 2 )℃ ;对照组 (110例 )药液温度 (6 5± 5 )℃、蒸汽温度 (34± 2 )℃。熏蒸后 0、1、2、4h评估两组止痛效果。结果观察组熏蒸后 0、2、4h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中药局部熏蒸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温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 止痛效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立体定向止痛手术治疗中枢性疼痛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永生 李勇杰 +4 位作者 石长青 张宇清 朱宏伟 马凯 张晓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脑立体定向止痛手术治疗中枢性疼痛(centralpain,CP)的临床应用。方法:CP患者12例,包括丘脑或桥脑梗塞6例、丘脑出血2例、丘脑坏死1例、脊髓损伤或病变3例。局麻下行单纯毁损右侧中脑脊髓丘脑束1例、左侧丘脑腹后外侧核(theven... 目的:研究脑立体定向止痛手术治疗中枢性疼痛(centralpain,CP)的临床应用。方法:CP患者12例,包括丘脑或桥脑梗塞6例、丘脑出血2例、丘脑坏死1例、脊髓损伤或病变3例。局麻下行单纯毁损右侧中脑脊髓丘脑束1例、左侧丘脑腹后外侧核(theventralisposterolateralisnucleus,VPL)1例、双侧扣带回前部2例,联合毁损疼痛对侧中脑脊髓丘脑束或三叉丘系加双侧扣带回前部8例。采用视觉模拟尺(visualanalogscale,VAS)和McGill疼痛问卷量表(McGillpainquestion-naire,MPQ)分别在术前和术后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手术前后患者使用镇痛剂的种类和最大剂量。将术后不同时间的VAS、MPQ评分与术前的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小样本自身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1个月之内,11例止痛效果稳定,1例VPL毁损疼痛有所恢复,全部病例不再使用麻醉镇痛剂,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1)。8例对侧中脑加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2例术后12周内疼痛加重,另6例术后6个月止痛效果满意,VAS评分和MPQ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均不服用麻醉镇痛剂。单纯VPL毁损术后6周疼痛加重;单纯中脑毁损术后第7周疼痛复发,单纯双侧扣带回前部毁损2例,分别于术后11周和8个月疼痛复发。结论:脑立体定向止痛手术对CP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中脑加双侧扣带回前部联合毁损的效果好于单纯中脑、VPL核或扣带回前部毁损,超过1年的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疼痛 脑立体定向手术 中脑毁损术 扣带回切开术 脑立体定向 止痛效果 手术治疗 中脑脊髓丘脑束 VAS评分 扣带回前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顽固性内脏痛的脊髓止痛新术式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永生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304,306,共3页
关键词 癌性内脏痛 止痛效果 治疗效果 顽固性 新术式 脊髓 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振动疗法在喉癌术后止痛护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亚仙 夏虹 薛贵芬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声振动疗法用于喉癌术后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将87例喉癌术后男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止痛护理,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行声振动疗法,1次/d,30~60min/次。比较两组术后第3、5、7天的疼痛... 目的探讨声振动疗法用于喉癌术后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将87例喉癌术后男性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止痛护理,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行声振动疗法,1次/d,30~60min/次。比较两组术后第3、5、7天的疼痛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53.3%、77.8%和95.6%,对照组为26.2%、33.3%和71.4%,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声振动疗法止痛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止痛护理方法,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疗法 术后止痛 理中 对照组 观察组 止痛效果 术后患者 男性患者 喉癌术后 疼痛护理 不良反应 护理方法 效果显著 有效率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神止痛针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2则
10
作者 苏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9-479,共1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止痛效果 针刺法 治疗 调神 女性患者 40岁以上 反复发作 原因未明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运动损伤后止痛的缓释给药可溶性微针贴片
11
作者 崔艳文 边升太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92-392,共1页
目的普通人日常锻炼或者专业运动员训练时,很容易因为运动损伤出现疼痛的症状,常见的止痛药成分一般为双氯芬酸钠。可溶性微针贴片可以缓释双氯芬酸钠对运动损伤起到止痛作用。可以方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降低了口服或注射的不适感和刺激... 目的普通人日常锻炼或者专业运动员训练时,很容易因为运动损伤出现疼痛的症状,常见的止痛药成分一般为双氯芬酸钠。可溶性微针贴片可以缓释双氯芬酸钠对运动损伤起到止痛作用。可以方便患者进行自我管理,降低了口服或注射的不适感和刺激性,达到即时快速的止痛效果。方法提出基于壳聚糖材料的可溶解分离式微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作用 运动损伤 双氯芬酸钠 日常锻炼 止痛效果 运动员训练 自我管理 溶解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肿止痛药水热浸透治疗闭合损伤
12
作者 韦桂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93-94,共2页
消肿止痛药水是成都体院附属医院郑怀贤教授的常用方。我科于1976年配制投入临床应用。几年来52例的临床实践,消肿止痛药水用红外线照射浸透治疗闭合损伤,使广大患者获得了损伤初期消肿快,止痛效果好的疗效,特予介绍。
关键词 止痛效果 临床应用 附属医院 治疗方法 消肿止痛 教授 病例介绍 红外线照射 治疗作用 住院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提炼成癌症高效止痛药
13
《金融与经济》 1987年第6期64-64,共1页
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院教授在最近举行的—慢性疼痛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已与美国学界合作提炼出高效止痛素“贝塔茵多芬”(Beta Endorqhines)。在癌症末期病人脊髓注射一次这种止痛素,平均止痛效力达30多小时,最多还可达70多小时,而注射吗啡... 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院教授在最近举行的—慢性疼痛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已与美国学界合作提炼出高效止痛素“贝塔茵多芬”(Beta Endorqhines)。在癌症末期病人脊髓注射一次这种止痛素,平均止痛效力达30多小时,最多还可达70多小时,而注射吗啡一次的止痛效力平均只有10到12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止痛效果 癌症 提炼 脊髓注射 国际研讨会 高效 美国学 效力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脉镇痛联合姑息镇静治疗顽固性癌痛1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娟丽 杨书芳 +4 位作者 史学莲 张健 陈丽 宛春甫 刘小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60-560,共1页
疼痛是肿瘤晚期患者的巨大痛苦之一,部分患者疾病末期不能经口进食,应用常规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欠佳,或不能耐受副作用(称其患有难治性或顽固性癌痛)。
关键词 顽固性癌痛 持续静脉镇痛 镇静治疗 姑息 晚期患者 阿片类药物 经口进食 止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骨成形术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 被引量:7
15
作者 廖正银 游昕 蒲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714-718,共5页
1987年国外学者Galibert等[1]首先报道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血管瘤的疼痛,取得了很好的止痛效果,随后该介入技术迅速推广。1989年Kae-mmerlen等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转移癌,1990年Galibert等又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可扩大应用于椎体恶... 1987年国外学者Galibert等[1]首先报道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血管瘤的疼痛,取得了很好的止痛效果,随后该介入技术迅速推广。1989年Kae-mmerlen等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转移癌,1990年Galibert等又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可扩大应用于椎体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恶性肿瘤 骨转移疼痛 治疗 脊柱血管瘤 脊椎转移癌 国外学者 止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五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观察(附389例资料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延华 贾敬华 +1 位作者 赵广碧 杨明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53-56,共4页
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临床实施的五种方案389例疗效观察结果作了总结。发现益钙宁(鳗鱼降钙素,Elcatonin Elc),或其联合方案对止痛效果肯定、迅速;骨密度(BMD)也有明显提高。尤其Elc加钙尔奇D方案效果最好... 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临床实施的五种方案389例疗效观察结果作了总结。发现益钙宁(鳗鱼降钙素,Elcatonin Elc),或其联合方案对止痛效果肯定、迅速;骨密度(BMD)也有明显提高。尤其Elc加钙尔奇D方案效果最好。利维爱(livial)加钙尔奇D有效但缓慢。而单纯钙尔奇D近期效果不肯定。并对方案与适用人群作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钙尔奇D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方案 资料分析 联合方案 止痛效果 利维爱 近期效果 适用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江泽 李英 +2 位作者 易长虹 王光亚 谢孝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5 例晚期癌症患者,67 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包绕神经、血管,均有顽固性上腹痛,经CT导引穿入隔脚前及后腹膜肿大淋巴结内行两侧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  目的 评价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 105 例晚期癌症患者,67 例伴有后腹膜淋巴结广泛肿大并包绕神经、血管,均有顽固性上腹痛,经CT导引穿入隔脚前及后腹膜肿大淋巴结内行两侧腹腔神经丛无水乙醇阻滞术。结果 经 4 个月随访观察,在 2 周、1 个月、2 个月、3 个月、4 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09%、97.05%、93.81%、90.42%。在止痛效果显著者,可观察到无水乙醇扩散较完全,能从两侧包绕腹主动脉,肿大的淋巴结有明显坏死。本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引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应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腹部顽固性癌性疼痛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治疗 晚期癌症患者 顽固性上腹痛 止痛效果 无水乙醇 CT导引 腹膜淋巴结 肿大淋巴结 严重并发症 随访观察 总有效率 腹主动脉 推广应用 后腹膜 两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尧永华 宁雪 +2 位作者 张平 谭平 郑映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831-832,共2页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30例患者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简称L组)和PC IA组(简称P组)各15例,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 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30例患者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简称L组)和PC IA组(简称P组)各15例,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置于冷冻探头上,在-40~-89℃下进行冷冻约90s;P组用芬太尼1m g+氟哌利多5m g+生理盐水78m L混合液,通过珠海福尼亚PC A泵,按LC P模式给药。分别观察镇痛评分(V A 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差异无显著性,而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PC IA法比较更安全、更简便,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肋间神经冷冻 开胸术后 术后镇痛效果 PCIA 止痛效果 开胸手术 手术切口 冷冻探头 生理盐水 氟哌利多 PCA泵 皮肤瘙痒 呼吸抑制 不良反应 镇痛方式 推广使用 并发症 显著性 安全性 混合液 芬太尼 L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管内哑铃形原始神经外胚瘤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东宁 张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8期2852-2852,共1页
患者男,25岁.因胸背部疼痛4个月,双下肢及胸腹部麻木,并双下肢无力加重6 d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阵发性,夜间明显,止痛效果差.1个月前扩展至双侧胸背部疼痛,6 d前出现双足麻木并逐渐向上进展至乳头水平,伴胸背部束带感,... 患者男,25岁.因胸背部疼痛4个月,双下肢及胸腹部麻木,并双下肢无力加重6 d入院.患者4个月前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阵发性,夜间明显,止痛效果差.1个月前扩展至双侧胸背部疼痛,6 d前出现双足麻木并逐渐向上进展至乳头水平,伴胸背部束带感,双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站立及行走不稳.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体重无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部疼痛 原始神经外胚瘤 哑铃形 椎管内 双下肢无力 止痛效果 行走不稳 足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初步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景文 杨利孙 章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阿霉素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初步报告梁景文,杨利孙,章翔(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阿霉素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药,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近年发现,阿霉素同其它一些神经毒素一样,当作用于周围感觉神经末梢时,能借助轴... 阿霉素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初步报告梁景文,杨利孙,章翔(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阿霉素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药,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近年发现,阿霉素同其它一些神经毒素一样,当作用于周围感觉神经末梢时,能借助轴浆流运输,快速逆行至感觉神经元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阿霉素 注射治疗 感觉神经元 止痛效果 肋间神经痛 射频治疗 封闭治疗 神经毒素 三叉神经末梢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