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止泻颗粒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肠炎136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建平 刘斌 杨丽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5-256,共2页
运用止泻颗粒剂与思密达作对照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肠炎。治疗组 1 3 6例 ,对照组 80例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5%、3 7.5% ,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关键词 止泻颗粒剂 消化不良性肠炎 中医药疗法 治疗 疗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鹳榆止泻颗粒剂的成型工艺优化与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胥晨 纪鹏 +7 位作者 马挺 武振帅 张晓松 华永丽 姚万玲 袁子文 王东升 魏彦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71,共7页
优化鹳榆止泻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以辅料配比、润湿剂浓度、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颗粒成型率、吸湿率、水分、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鹳榆止泻颗粒剂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 优化鹳榆止泻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以辅料配比、润湿剂浓度、干燥温度为考察因素,颗粒成型率、吸湿率、水分、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鹳榆止泻颗粒剂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鹳榆止泻颗粒剂中槲皮素、没食子酸、苦参碱、甘草酸分别开展定性和定量鉴别研究,建立其质量标准。结果表明,没食子酸、槲皮素、苦参碱和甘草酸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325~21.200μg/mL、11.875~190.000μg/mL、7.813~125.000μg/mL、16.250~260.000μg/mL,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3.0%(n=6),平均回收率为101.39%、101.94%、101.92%、101.72%,RSD均<3.0%(n=9)。说明优化的鹳榆止泻颗粒剂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建立的鹳榆止泻颗粒剂的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鹳榆止泻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鹳榆止泻颗粒剂 制备工艺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