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视角下的歌谣学研究——北大《歌谣周刊》对中国歌谣学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7
1
作者 朱爱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128,共5页
北大《歌谣周刊》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和民俗学刊物 ,还是中国最早的和惟一的专门的歌谣研究刊物。它使中国的歌谣学研究初具形态与规模 ,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中国歌谣研究的中心。在民间文学和歌谣学因长期走文学化的道路而... 北大《歌谣周刊》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和民俗学刊物 ,还是中国最早的和惟一的专门的歌谣研究刊物。它使中国的歌谣学研究初具形态与规模 ,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中国歌谣研究的中心。在民间文学和歌谣学因长期走文学化的道路而陷于困境的今天 ,该刊物从民俗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歌谣便具有更深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周刊 歌谣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与顾颉刚:“五四”民俗学的双重变奏——《歌谣周刊》中的德国浪漫主义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卢文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0-207,共8页
在讨论"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建构时,论者常常过分关注《新青年》对西方传统的引进,而忽略以中国民俗学探索为基本思路的《歌谣周刊》。以周作人与顾颉刚为首,《歌谣周刊》吸收了赫尔德及德国浪漫主义民俗学影响,从民族传统入手... 在讨论"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建构时,论者常常过分关注《新青年》对西方传统的引进,而忽略以中国民俗学探索为基本思路的《歌谣周刊》。以周作人与顾颉刚为首,《歌谣周刊》吸收了赫尔德及德国浪漫主义民俗学影响,从民族传统入手,既为白话文学提供了历史合法性,同时也开辟了西方影响以外的本土新文学资源。经由《歌谣周刊》的探索,周作人与顾颉刚从启蒙与寻根角度分别发展着自己的文化理论,而这两种文化向度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新文学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作人 顾颉刚 民俗学 歌谣周刊 德国浪漫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谣运动”与早期新诗歌谣化的媒介反思
3
作者 余蔷薇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在《歌谣周刊》将口头歌谣书面化的过程中,潜在的印刷理性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同人过度偏向口头媒介,并形成重徒歌、轻乐歌的收集倾向。以《歌谣周刊》为中心形成的媒介场域中,口头与书面的媒介矛盾作为悬而未决的诗学症候,潜在于歌谣... 在《歌谣周刊》将口头歌谣书面化的过程中,潜在的印刷理性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同人过度偏向口头媒介,并形成重徒歌、轻乐歌的收集倾向。以《歌谣周刊》为中心形成的媒介场域中,口头与书面的媒介矛盾作为悬而未决的诗学症候,潜在于歌谣入诗的实践。取法徒歌的新诗,粗粝、真实而蕴含歌性,却始终面临口头与书面的抵牾。取法乐歌的新诗,由于其传统连续性和多媒介特征,具有高配乐度与在场性的审美价值,指向新诗的另一条发展脉络。审视这两种取法不同的新诗路径会发现,媒介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诗学因素,始终影响着新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运动” 歌谣周刊 媒介 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看见她,歌谣中的理想美人--董作宾歌谣研究的百年对话 被引量:2
4
作者 施爱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54,178,共10页
1924年,董作宾根据各地歌谣《看见她》而写成的《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被认为是北京大学歌谣运动最重要的成绩之一,一直被民俗学者奉为歌谣研究的经典。奇怪的是,时隔一百年,经过了多次全国性的歌谣搜集运动,这首被胡适和常惠等人... 1924年,董作宾根据各地歌谣《看见她》而写成的《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被认为是北京大学歌谣运动最重要的成绩之一,一直被民俗学者奉为歌谣研究的经典。奇怪的是,时隔一百年,经过了多次全国性的歌谣搜集运动,这首被胡适和常惠等人认为风行全国的歌谣,搜集总数依然不足一百篇。究其原因,除了董作宾曾经指出的该歌谣只能流行于南北官话系统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是一首主要由清代旗人子弟带往全国各军事重镇的儿童游戏歌。辛亥革命之后,旗人逐渐星散,这首歌谣也开始走向衰没,1950年之后几乎绝迹。歌谣中对于“理想美人”的夸耀,处处都能看出歌唱者以“贵”为“美”、以“相”取“貌”的审美标准。与其说该歌谣夸耀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不如说表达了一种对于富足生活的热切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歌谣运动 歌谣周刊 游戏歌 童谣 董作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歌谣观念到歌谣的定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郗慧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97-103,共7页
从歌谣观念到歌谣的定义郗慧民事物的定义是对该事物本质特征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关于事物的观念则是指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范围,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定义是对... 从歌谣观念到歌谣的定义郗慧民事物的定义是对该事物本质特征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关于事物的观念则是指该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范围,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定义是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任何科学的入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 民间文学概论 歌谣周刊 民歌 《诗经》 杜文澜 本质特征 不同地区 “花儿” 《毛诗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间文艺学百年足迹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守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对民间口头文学及其他民间艺术的关注与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别开生面的崭新篇章。从作品的丰厚积累到相关理论著作的陆续问世,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保护民间文化的世界性... 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对民间口头文学及其他民间艺术的关注与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别开生面的崭新篇章。从作品的丰厚积累到相关理论著作的陆续问世,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保护民间文化的世界性热潮,使其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强化卓然独立的学科品格,是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谣周刊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民间文艺学 保护民间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早期民俗学研究活动及其成就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大鸣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民俗学包含着广泛的研究内容,如有关信仰、习惯,传说,民谭、歌谣、谚语、谜语、儿歌等等均是其研究的范围。有关民俗的资料的采集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如希腊荷马史诗中包含了许多古代民谭;阿拉伯的《天方夜谈》、欧洲的《伊索寓言》、我... 民俗学包含着广泛的研究内容,如有关信仰、习惯,传说,民谭、歌谣、谚语、谜语、儿歌等等均是其研究的范围。有关民俗的资料的采集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如希腊荷马史诗中包含了许多古代民谭;阿拉伯的《天方夜谈》、欧洲的《伊索寓言》、我国的《诗经》都包含了民间的歌谣;历代史籍也都记有民间的风俗习惯等。但这些仅能称之为“采集”,还谈不上研究。对民俗进行科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初的欧洲,而形成一门完整的科学则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一八六四年,英国学者托马斯(W.J.Thomas)正式以“民俗学”(英文为Folklore,意为“民众”的知识)一词命名这一新的学科。在我国,民俗学的形成是在本世纪初,开端于一九一八年“北京大学歌谣调查会”和其后的“风俗调查会”的成立。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以一九二七年中山大学成立“民俗学会”为标志。民俗学会的出版刊物,研究成果影响很大,导致民俗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国内许多民俗学团体的相继成立。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民俗学活动才逐渐由衰落而转入民族学研究中去。本文把民俗学起源到抗战一段时期称之为“早期民俗学活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民俗学会 民俗学研究 中国民俗学 研究活动 民族学研究 歌谣周刊 新文化运动 北京大学 十九世纪 民间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俗学研究八十年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金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民俗学研究 中国 歌谣周刊 北京大学 代名词 周作人 发刊词 创刊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旗风暖少年狂 被引量:2
9
作者 台静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1年第2期45-51,共7页
为悼念台静农先生不幸病逝,特将台先生在病中撰写、首次发表的回忆录转载于此,以飨读者。这篇文章原载台湾《联合报·联合副刊》。
关键词 少年 回忆录 台静农 台湾 《新青年》 北大 陈独秀 鲁迅 章士钊 歌谣周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传统情歌研究》读后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守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89-90,共2页
《土家族传统情歌研究》读后刘守华收到田发刚从恩施寄来的《土家族传统情歌研究》的书稿,爱不释手,一口气就读完了。书稿中所展示的土家族情歌和土家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我在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品评揣摩的结果,我... 《土家族传统情歌研究》读后刘守华收到田发刚从恩施寄来的《土家族传统情歌研究》的书稿,爱不释手,一口气就读完了。书稿中所展示的土家族情歌和土家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深深地吸引着我。从我在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品评揣摩的结果,我以为最精美的口头语言艺术作品,在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传统 土家族文化 五句子歌 中国民间文学 土家文化 鄂西土家族地区 中国古典诗歌 陈有才 哭嫁歌 歌谣周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白
11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7期15-15,共1页
补白鲁迅为《歌谣》设计封面《北大歌谣周刊》是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民间文学刊物,1923年出版了一个增刊,收集了关于月亮的歌谣。编者请鲁迅设计封面,鲁迅就画了一张有月、有云、有星星的封面画。编者问用什么颜色。鲁迅笑说:... 补白鲁迅为《歌谣》设计封面《北大歌谣周刊》是北大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民间文学刊物,1923年出版了一个增刊,收集了关于月亮的歌谣。编者请鲁迅设计封面,鲁迅就画了一张有月、有云、有星星的封面画。编者问用什么颜色。鲁迅笑说:“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日记 毛泽东 《现代》 师范大学 歌谣周刊 杂文家 左联五烈士 师范学院 歌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