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歌谣运动”与早期新诗歌谣化的媒介反思 |
余蔷薇
|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歌谣运动与现代汉语方言学的发端 |
王倩倩
曹志耘
|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1950年代的中国新诗出路与文学格局问题--以《红旗歌谣》为中心的考察 |
徐勇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4
|
听“歌”识理:红色歌谣的听觉叙事(1927-1937) |
张品良
付昱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5
|
基于“主位”视角的黄土台塬传统村落风土景观解析——以八景和歌谣民谚为线索 |
林晓丹
常青
郭建伟
|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6
|
为革命而歌:红军长征时期的革命歌谣研究 |
张敏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传统文化素养提升下乐府诗歌吟唱研究——评《乐府:大地之歌》 |
许莹琳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8
|
吴越地域文学的起源与生成 |
项义华
|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9
|
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运用民间歌谣的价值、原则及方式 |
张卫民
刘贺佳
李岩
|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
|
10
|
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长沙民间歌谣艺术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及其策略 |
张卫民
曾虹
刘贺佳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
2011 |
6
|
|
|
11
|
广东粤闽客方言歌谣在东南亚华人社区的流变 |
陈晓锦
高洵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
12
|
歌谣、乐章、徒诗——论诗歌史的三大分野 |
钱志熙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0
|
|
|
13
|
民间歌谣的社会史意涵 |
向德彩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3
|
|
|
14
|
革命歌谣中的阶级话语 |
向德彩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
|
|
|
15
|
近代歌谣:村妇生活的凭据——以江南为例 |
小田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
16
|
双重视角下的歌谣学研究——北大《歌谣周刊》对中国歌谣学研究的贡献 |
朱爱东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
17
|
学术视角下的陕北歌谣述论 |
焦垣生
胡友笋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2
|
|
|
18
|
从“民族的诗”到“民族志诗学”——从歌谣运动的两处细节谈起 |
曹成竹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
19
|
周作人的民歌研究及其民众立场 |
陈泳超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7
|
|
|
20
|
歌谣的形式美学:生发于“歌谣运动”的文学语言观 |
曹成竹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