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空间:旅游凝视下文化表演的意义重解——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阳宁东 杨振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4,共8页
在旅游凝视力的作用下,专为游客生产的民族文化表演,通过对原生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不同建构方式,成为了族群传统文化与主流消费文化相遇及意义重生的空间。本文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在借用西方人文科学领域中&... 在旅游凝视力的作用下,专为游客生产的民族文化表演,通过对原生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不同建构方式,成为了族群传统文化与主流消费文化相遇及意义重生的空间。本文以九寨沟藏羌歌舞表演《高原红》为例,在借用西方人文科学领域中"第三空间"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表演生成特征、功能价值、属性定位的分析,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旅游语境中《高原红》的文化意义,指出旅游表演《高原红》所展示出的文化,既不同于主流大众文化也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而是一种在自我与他者互动中杂糅生成的第三性异质文化,表现为民族传统文化自我的现代性表述与主动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旅游凝视 文化表演 九寨沟 藏羌歌舞表演 《高原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民对九寨沟民族歌舞表演的真实性认知 被引量:36
2
作者 卢天玲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94,共6页
旅游真实性的研究一直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旅游地居民本身对文化旅游项目真实性认知的研究却基本上是空白。本文以九寨沟为例,探讨了社区居民对民族歌舞表演的真实性认知。研究认为,社区居民对文化旅游项目真实性的认知反... 旅游真实性的研究一直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但旅游地居民本身对文化旅游项目真实性认知的研究却基本上是空白。本文以九寨沟为例,探讨了社区居民对民族歌舞表演的真实性认知。研究认为,社区居民对文化旅游项目真实性的认知反映了旅游对地方传统变迁的影响。在九寨沟,经济因素和文化认同是影响居民对歌舞表演真实性认知的关键因素,而他们表现出显著的年龄差异。中青年居民受旅游经济的影响,将经济因素作为真实性评判的首要依据,而文化认同居于次要地位;而老年居民则超越了利益关系,将他们对九寨沟传统文化的认同作为了判定表演真实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民族歌舞表演 真实性 旅游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间社火探微——新疆昌吉市元宵节社火歌舞表演的考察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茵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昌吉市社火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俗的文化形态,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通过对昌吉市社火歌舞表演的生态考察与分析,从歌舞样态、政府行为、多元文化、汉族移民四个方面,探究昌吉市社火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对社火... 昌吉市社火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汉族民俗的文化形态,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具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通过对昌吉市社火歌舞表演的生态考察与分析,从歌舞样态、政府行为、多元文化、汉族移民四个方面,探究昌吉市社火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对社火活动进行相关文化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表演 多元混成 政府行为 移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表演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评《乡村旅游开发与设计》
4
作者 华双艳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1-251,共1页
合理利用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表演艺术,将其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机制,优化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艺术的展示方式。在推进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表演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时,打造民族村寨歌舞表演艺术传承平台,构建传统民族村寨歌舞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产业体... 合理利用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表演艺术,将其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机制,优化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艺术的展示方式。在推进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表演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时,打造民族村寨歌舞表演艺术传承平台,构建传统民族村寨歌舞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产业体系,积极拓宽大众参与途径和平台。本文将结合《乡村旅游开发与设计》一书,分析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表演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传统民族村寨歌舞表演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原则及路径,以期为当前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乡村旅游开发 歌舞表演 展示方式 旅游协同发展 大众参与 乡村旅游发展 歌舞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舞蹈表演舞态与服装美学研究——评《服装美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鲍文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I0005-I0006,共2页
舞态即“舞者的姿态”,《汉书·礼乐志》提出“乐有歌容舞态”的说法,表明在娱乐性质的歌舞表演中,强调容貌、身段与歌曲、舞蹈相和谐。针对舞态的构成进行分析,主要有2类要素构成:其一,舞蹈表演者自身的体态,包括舞台上的表情神态... 舞态即“舞者的姿态”,《汉书·礼乐志》提出“乐有歌容舞态”的说法,表明在娱乐性质的歌舞表演中,强调容貌、身段与歌曲、舞蹈相和谐。针对舞态的构成进行分析,主要有2类要素构成:其一,舞蹈表演者自身的体态,包括舞台上的表情神态、肢体动作、躯干造型等,可以视为舞态的内在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服装美学 歌舞表演 舞蹈表演 肢体动作 内在美 要素构成 表情神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舞片的“文艺复兴”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洪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9,共2页
第75届奥斯卡颁奖晚会在美伊如火如茶的战事背景下以一种歌舞升平的姿态落下了帷幕。歌舞片《芝加哥》众望所归地夺得了最佳影片奖,弥补了一年前同类型影片《红磨坊》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的遗憾。回顾奥斯卡历史,歌舞片上一次问鼎桂冠还... 第75届奥斯卡颁奖晚会在美伊如火如茶的战事背景下以一种歌舞升平的姿态落下了帷幕。歌舞片《芝加哥》众望所归地夺得了最佳影片奖,弥补了一年前同类型影片《红磨坊》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的遗憾。回顾奥斯卡历史,歌舞片上一次问鼎桂冠还是1968年的《奥立佛》,彼时正值歌舞片的黄金时代,仅六十年代就至少有四部歌舞片登上领奖台。然而,这以后,歌舞片旋即步入低潮,整整三十余年一蹶不振,直到《红磨坊》出世,并22年来再次以歌舞片的身份获得最佳影片提名。虽然最后其仅获得了安慰性的最佳美术指导奖,但由它在好莱坞及全世界掀起的歌舞片浪潮却直接促成了《芝加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 好莱坞 《芝加哥》 六十年代 歌舞表演 舞台艺术片 美国 红磨坊 奥斯卡 文艺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族四月八姑娘节
7
《湖南农业》 2024年第5期51-51,共1页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湖南省绥宁县及周边广大苗族地区的妇女欢度四月八姑娘节。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又称“黑饭节”“跳花跳月节”,历史悠久,形式多样,集祭祀活动、饮食习俗、歌舞表演、情爱婚俗、服饰展示等于一体,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关键词 歌舞表演 饮食习俗 苗族 祭祀活动 姑娘节 四月初八 婚俗 民族风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电影舞蹈艺术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玉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104,共3页
印度舞是其舞台表演的传统模式,从古典梵语戏剧到各类民间戏剧一直以大量歌舞表演为主。对其而言,舞蹈代表生命的热情与忠诚,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艺术仪式感的彰显、狂欢的表露及与宗教的融合嬗变。
关键词 舞蹈艺术 印度电影 民间戏剧 舞台表演 歌舞表演 艺术形式 仪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傩舞、巫舞的形式看中国仪式剧的雏形 被引量:2
9
作者 蒋中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4-78,共5页
戏曲,作为中国戏剧,其最大特点就是载歌载舞地讲述故事,如王国维在《戏曲考源》中所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种以歌舞来敷衍故事的戏剧演出方式是中国戏曲与欧洲话剧的根本区别。中国戏曲的这种歌舞传统追根溯源是由先... 戏曲,作为中国戏剧,其最大特点就是载歌载舞地讲述故事,如王国维在《戏曲考源》中所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种以歌舞来敷衍故事的戏剧演出方式是中国戏曲与欧洲话剧的根本区别。中国戏曲的这种歌舞传统追根溯源是由先秦时代“诗、乐、舞”一体化的艺术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剧 《九歌》 巫舞 傩舞 歌舞表演 舞蹈 原始社会 图腾崇拜 王国维 巫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中的语韵、乐韵和神韵--评《诗经弦歌--音乐文化遗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娟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I0004-I0004,共1页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先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想情感,反映了当时的音乐艺术、乐器制作、歌舞表演等发展的状况,蕴含了丰富的语言、音乐文化和艺术、审美内涵,可以说是一件诗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品。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先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想情感,反映了当时的音乐艺术、乐器制作、歌舞表演等发展的状况,蕴含了丰富的语言、音乐文化和艺术、审美内涵,可以说是一件诗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品。关于《诗经》的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由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人民出版社 《诗经》 诗歌总集 审美内涵 乐器制作 歌舞表演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
11
作者 吴平 彭成方 杨婷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161-161,共1页
在中国文化遗产曰到来之际,凯里学院举办“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学员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同时还举行“非遗.... 在中国文化遗产曰到来之际,凯里学院举办“黔心匠意·非遗在凯院”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启动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培计划学员作品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体验,同时还举行“非遗.生态.传承”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术研讨会 凯里学院 活动内容 歌舞表演 作品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府民歌艺术特色研究——评《乐府诗选》
12
作者 闫妍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I0004-I0004,共1页
乐府民歌不仅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语言、叙事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通俗、诗乐合一的形式,以及杂言句式等都是它的独特之处。乐府民歌还是一种歌舞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所表现出来的戏剧化特质,可... 乐府民歌不仅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语言、叙事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美学价值。通俗、诗乐合一的形式,以及杂言句式等都是它的独特之处。乐府民歌还是一种歌舞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所表现出来的戏剧化特质,可以说是我国民族戏剧的前期形态,为之后民族戏剧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民歌 杂言 诗乐合一 戏剧化 歌舞表演 民族戏剧 多样化发展 独特之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条来之不易的电视新闻
13
作者 周万来 《新疆新闻界》 1993年第6期31-31,共1页
’93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我去搞了两条电视新闻:《王国新县长参加乌洽会》和《橡胶油毡在乌洽会受青睐》,播放以后反响很大,效果很好,这是两条来之不易的新闻。1、当记者要有一定的工具,五六十年代记者的工具是钢笔和采访本... ’93乌鲁木齐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我去搞了两条电视新闻:《王国新县长参加乌洽会》和《橡胶油毡在乌洽会受青睐》,播放以后反响很大,效果很好,这是两条来之不易的新闻。1、当记者要有一定的工具,五六十年代记者的工具是钢笔和采访本,七十年代兴照像机,八十年代兴录音机,九十年代兴摄像机。为了在乌洽会上能搞电视新闻,我在4月份就开始筹备摄像机了。首先和单位商量,希望能给我配一台摄像机。得到的回答是:“经费紧张,没有钱买。”本单位无望,我就打外单位的主意。水电局、供销社、计量局都有摄像机,我向他们借用,均未如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王国新 经费紧张 计量局 八十年代 地方经济 歌舞表演 满口答应 里三层外三层 我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加哥》的价值
14
作者 司棋 《电影评介》 2003年第4期28-29,共2页
罗伯·马歇尔导演的《芝加哥》,是一部在艺术手法上极其别致的影片,是一部通过别致的艺术手法而产生深刻的人文意义的影片。影片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影片的故事是在两条线中交叉进行的,而有意味的是... 罗伯·马歇尔导演的《芝加哥》,是一部在艺术手法上极其别致的影片,是一部通过别致的艺术手法而产生深刻的人文意义的影片。影片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影片的故事是在两条线中交叉进行的,而有意味的是影片中的这两条线都具有多重的性质:在时空的层面,一条线表现的是舞台上的演出,另一条线表现的则是洛克斯·哈特和维尔玛·凯莉的现实人生;在艺术形式的层面,表现舞台的那条线是完全的歌舞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 艺术手法 洛克 歌舞 现实人生 影片 人生经历 歌舞表演 哈特 一条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塞桃花别样红
15
作者 张义 《新疆林业》 2007年第3期15-15,共1页
千树桃花竞向开放,桃花林中游人如织,桃花映红了游人的笑颜,游人沉醉在桃花春风中。这是霍城县第一届桃花节上醉人的一幕。
关键词 桃花节 霍城县 歌舞表演 旅游文化 林果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琴鸟趣闻
16
作者 夏阳 《内蒙古林业》 2016年第9期46-46,共1页
正如英国的知更鸟、荷兰的琵鹭、日本的绿雉和危地马拉的彩咬鹃一样,琴鸟是澳大利亚人民最珍爱的国鸟。它有珍珠鸡般潇洒匀称的身材,长长的脖颈,弯曲的尾羽。当它展开扇形的尾羽时,与希腊一种叫做里拉的七弦竖琴极为相似,因此人们叫它... 正如英国的知更鸟、荷兰的琵鹭、日本的绿雉和危地马拉的彩咬鹃一样,琴鸟是澳大利亚人民最珍爱的国鸟。它有珍珠鸡般潇洒匀称的身材,长长的脖颈,弯曲的尾羽。当它展开扇形的尾羽时,与希腊一种叫做里拉的七弦竖琴极为相似,因此人们叫它"琴鸟"。琴鸟不仅美丽动人,还具有婉转动听的歌喉和模仿的天资,所以引起了鸟类学家和自然学者的极大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雉 美丽动人 琵鹭 七弦 咬鹃 威尔金森 窗下 交配期 鸣叫声 歌舞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根廷的乡村旅游
17
《河南农业》 1998年第6期32-32,共1页
阿根廷的乡村旅游阿根廷政府为进一步开发本国得天独厚的的自然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近期将推出一项“野趣盎然”的乡村旅游计划。这项计划的首期工程将在全国重要旅游点附近挑选500家特色农场,由国家提供贷款,添制必要的... 阿根廷的乡村旅游阿根廷政府为进一步开发本国得天独厚的的自然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近期将推出一项“野趣盎然”的乡村旅游计划。这项计划的首期工程将在全国重要旅游点附近挑选500家特色农场,由国家提供贷款,添制必要的基础设施。旅游者在那里可以骑马,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政府 乡村旅游 自然文化资源 世界旅游业 游牧民族 畜牧业 回归自然 歌舞表演 文化历史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