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乐舞演进及《舞曲歌辞》文本生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岳洋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3期44-48,5,共6页
汉代杂舞文本以“出自方俗”而著称,雅舞文本则以承袭《诗经》传统而取胜。汉代的杂舞以及雅舞文本的生成过程与乐舞的种类、演进的规律以及文本传承的经典性质紧密相关。分析东平王刘苍所创作的《武德舞歌诗》,在查考汉代乐舞的演进的... 汉代杂舞文本以“出自方俗”而著称,雅舞文本则以承袭《诗经》传统而取胜。汉代的杂舞以及雅舞文本的生成过程与乐舞的种类、演进的规律以及文本传承的经典性质紧密相关。分析东平王刘苍所创作的《武德舞歌诗》,在查考汉代乐舞的演进的同时,进一步关照汉代雅舞文本的经典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乐舞 舞曲辞》 《武德舞诗》 文本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魏及西晋歌诗艺术考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怀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0-116,共7页
曹魏及西晋前期,在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全面复苏的前提下,朝廷礼乐建设的客观需求与君主、贵族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有力地推动着文人和艺人们歌诗创作和表演的艺术活动,民间歌诗则为他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源头活水,这一切使歌诗艺术的发展... 曹魏及西晋前期,在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全面复苏的前提下,朝廷礼乐建设的客观需求与君主、贵族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有力地推动着文人和艺人们歌诗创作和表演的艺术活动,民间歌诗则为他们的艺术创造提供了源头活水,这一切使歌诗艺术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并为南北朝歌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消费 舞技艺 女伎 舞曲 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多藏族歌舞音乐的艺术特色
3
作者 李大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40-147,共8页
源远流长的藏族歌舞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区域土著特征,更经过悠久的文明演化,成为举世移心的艺术珍品。其特点是以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结构”。规范谐和、序列严谨,是生活的律谱、心理的弦音、语言的浓缩、境寓的描图、历... 源远流长的藏族歌舞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区域土著特征,更经过悠久的文明演化,成为举世移心的艺术珍品。其特点是以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结构”。规范谐和、序列严谨,是生活的律谱、心理的弦音、语言的浓缩、境寓的描图、历史的丰碑。知音者,无不得其启迪;传音者,无不得其潜化。而安多地区的藏族歌舞曲,随着时代的今移,出现了歌颂党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音乐 藏族 藏族人 歌舞曲 羽调式 旋律 安多 旋法 文明演化 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卜楞民间歌舞音乐
4
作者 冯锐翔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58-65,共8页
我国广大藏族地区被誊为“歌舞的海洋”,而安木多的拉卜楞(甘肃省夏河县),则素有“歌舞盛地”之称。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能歌善舞。这些歌舞音乐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举如生产劳动、自然情景、爱情、宗教和日常生活情... 我国广大藏族地区被誊为“歌舞的海洋”,而安木多的拉卜楞(甘肃省夏河县),则素有“歌舞盛地”之称。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能歌善舞。这些歌舞音乐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举如生产劳动、自然情景、爱情、宗教和日常生活情趣等等,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拉卜楞歌舞的表现形式和我国各民族传统的歌舞艺术一样,载歌载舞,歌舞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音乐 拉卜楞 民间 音乐形象 表现形式 专业音乐 歌舞曲 人民生活 旋律 藏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秦观的《调笑转踏》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晓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1-64,共4页
秦观的《淮海词》中有一组《调笑转踏》,共十首,每首均以一诗一曲相间,诗为七古,曲为调笑,诗句与曲词内容相同,诗末二字和曲子开头二字相叠,诗是供朗诵的,曲是演唱的,这是宋代一种小型歌舞曲。
关键词 晁补之 叙事性 《乐府诗集》 歌舞曲 入乐 队舞 七绝 《西京杂记》 孙光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转踏”
6
作者 孙映逵 《高校教育管理》 1985年第2期59-,63+73+82,共4页
金启华先生曾以秦观《调笑令十首并诗》为例,拈出诗词同题,相映成趣的现象作一小文(即《说秦观的以诗词同题》,载1984年3月13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629期),读来十分饶有兴味。 任何一种新鲜活泼的文学样式,往往是从民间来的,... 金启华先生曾以秦观《调笑令十首并诗》为例,拈出诗词同题,相映成趣的现象作一小文(即《说秦观的以诗词同题》,载1984年3月13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第629期),读来十分饶有兴味。 任何一种新鲜活泼的文学样式,往往是从民间来的,然后为文人所猎取、仿效。这种诗词合璧的新鲜玩意也是如此。它倒不是秦观的创造,其实是从北宋繁荣的城市社会的歌舞场上来,是流行于北宋前期的一种歌舞曲同。《乐府雅词》中收录了一些,曾慥把它称为《转踏》(或称《传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曲 文人 入乐 北宋前期 乐昌 乐府 毛滂 破镜 雅词 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操和乐府诗 被引量:3
7
作者 姚汉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40-45,共6页
在建安诗人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涉足过乐府诗的创作。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吁嗟篇》、《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行》,王粲的《七哀》、《从... 在建安诗人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涉足过乐府诗的创作。曹操的《蒿里行》、《苦寒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吁嗟篇》、《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行》,王粲的《七哀》、《从军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瑀的《驾出北郭门厅》等等,都是建安诗人所创作而千古传颂的文人乐府名篇。但是,在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中,乐府诗的创作只占很少一部分,有的诗人不过只写了一、二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和 祭祀音乐 乐府诗 曹操诗 创作 作品 舞曲 新创 文人乐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