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歌舞戏面具与涂面化妆考释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婧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8,共9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但经济、政治、军事强大,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唐代歌舞戏丰富多彩,唐王朝非常重视其发展,设立了教坊、梨园等国家艺术机构,并以中宫为教坊使专管歌舞百戏。文章用文献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但经济、政治、军事强大,在文化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唐代歌舞戏丰富多彩,唐王朝非常重视其发展,设立了教坊、梨园等国家艺术机构,并以中宫为教坊使专管歌舞百戏。文章用文献资料、出土文物、敦煌壁画、遗存演出相互印证的方法,考释了《兰陵王入阵曲》《泼胡乞寒戏》《鸟歌万岁乐》的面具形态和"参军戏""合生戏"以及《踏摇娘》的涂面化妆样式,向我们展示了唐代歌舞戏面具和涂面化妆的基本面貌。唐代歌舞戏化妆之所以丰富多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其既根植于中国传统,又兼纳了域外歌舞戏化妆艺术精华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歌舞戏 面具形态 涂面化妆样式 考证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长安大面、踏摇娘歌舞戏服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彬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3-59,共7页
唐代长安歌舞戏服饰深受西域歌舞戏服饰的影响,其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戏剧服饰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唐代长安歌舞戏中的大面、踏摇娘服饰为例,根据唐代长安与西域歌舞戏服饰艺术特征的对比结果,运用文献结合考古图像的研究方法,深... 唐代长安歌舞戏服饰深受西域歌舞戏服饰的影响,其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戏剧服饰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唐代长安歌舞戏中的大面、踏摇娘服饰为例,根据唐代长安与西域歌舞戏服饰艺术特征的对比结果,运用文献结合考古图像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唐代长安歌舞戏中大面、踏摇娘服饰的形制特征及其与唐人日常生活服饰之间的关系,阐释丝绸之路上唐代长安与西域在歌舞戏服饰方面的文化交流以及其传递的各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戏 服饰 大面 踏摇娘 唐代 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和参军戏
3
作者 刘玲 《戏剧之家》 2013年第11期106-106,共1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戏曲艺术形成过程中重要阶段。此时戏剧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出现了歌舞戏和参军戏这两种表演形式,它们继承了汉代百戏的传统,并有所发展。本文将从歌舞戏和参军戏两种表演形式来管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戏剧。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歌舞戏 参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域胡乐东渐与周隋歌舞戏的西胡化
4
作者 李建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89,共12页
周隋歌舞戏的西胡化主要表现在音乐、面具、表演形式三个方面。音乐的西胡化以乐器、乐律、旋律的西胡化为主,其实质为中原铁尺律向西域龟兹律的让步。面具的西胡化,反映出歌舞戏叙事、抒情意识的渐次强化。表演形式的西胡化表现为歌舞... 周隋歌舞戏的西胡化主要表现在音乐、面具、表演形式三个方面。音乐的西胡化以乐器、乐律、旋律的西胡化为主,其实质为中原铁尺律向西域龟兹律的让步。面具的西胡化,反映出歌舞戏叙事、抒情意识的渐次强化。表演形式的西胡化表现为歌舞与叙事的结合,表征出歌舞戏剧情构建意识已走向自觉。周隋歌舞戏乐律的西胡化,为唐代乐律的改制铺平了道路,唐声诗的歌唱之风受乐律改制影响而兴发;周隋歌舞戏叙事意识的自觉化,直接助推唐戏弄进入发展巅峰,唐声诗、唐戏弄的黄金时代从此开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胡乐 周隋歌舞戏 西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歌舞戏的前世今生
5
作者 杨坤 张玥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6-38,共3页
新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古典戏曲典范的京剧为应对现代社会发展而一直寻求突围求变,随着国际视野的不断开阔,使得京剧新编剧目相对淡化了改革初期热衷话剧化的倾向,剧中的歌舞成分增加。而随着舞台演出中声光舞美大制作的愈演愈烈,戏曲中... 新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古典戏曲典范的京剧为应对现代社会发展而一直寻求突围求变,随着国际视野的不断开阔,使得京剧新编剧目相对淡化了改革初期热衷话剧化的倾向,剧中的歌舞成分增加。而随着舞台演出中声光舞美大制作的愈演愈烈,戏曲中的身段表演受到整体舞美风格的影响,渐与传统程式疏离,舞蹈化、现代化俨然成为了一种趋势。其中较为成功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戏 京剧 中国古典 社会发展 国际视野 舞台演出 传统程式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装扮表演的产生与歌舞杂戏的形成——戏曲艺术生成的世俗化路径论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友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12-21,共10页
从原始装扮表演出现到歌舞杂戏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的形成有诸多源头,但最主要的两个源头是原始宗教仪式中的娱神表演以及宫廷府邸俳优和侏儒的娱人表演。初始形态的原始歌舞和原始装扮表演具有强烈的现实功用性... 从原始装扮表演出现到歌舞杂戏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的形成有诸多源头,但最主要的两个源头是原始宗教仪式中的娱神表演以及宫廷府邸俳优和侏儒的娱人表演。初始形态的原始歌舞和原始装扮表演具有强烈的现实功用性,其本质是人类最为原始和最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承担着大量乃至主要的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现实功能,故尚不能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原始歌舞与装扮表演转变成为真正的艺术,必须由人类的表达工具,转化成一种情感表现形式,并将自身实用功能转化为人类的审美愉悦功能。俳优表演的杂戏和滑稽戏,与原始宗教仪式歌舞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戏曲艺术亦庄亦谐、悲喜交错的艺术原则,开启了戏剧表演先河,奠定了戏剧表演基本规范和戏曲构成基本元素,直接促使了早期以逗乐和喜剧为主的宋金杂剧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术 原始装扮表演 歌舞 世俗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说“汉代歌舞百戏” 被引量:1
7
作者 喻方 《北方音乐》 2012年第1期128-128,共1页
汉代的“歌舞百戏”是汉代歌舞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之多,形制之繁,流布之广,浸滋之深、影响之大均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表现了汉代独特的审美倾向。其又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真实反映,也是汉代先祖留给我们的珍贵的... 汉代的“歌舞百戏”是汉代歌舞的一个分支,其内容之多,形制之繁,流布之广,浸滋之深、影响之大均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表现了汉代独特的审美倾向。其又是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的真实反映,也是汉代先祖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主要从汉代歌舞环境、以及百戏的形成、分类及特点等几个层面对百戏做一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歌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13-1935年戏曲变与不变的历史沉思——读张聊公《听歌想影录》札记 被引量:1
8
作者 邹元江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9-124,141,共7页
"时装新戏"作为"畸形之艺术"的"过渡"性时间并不长,甚至从"时装新戏"到"古装歌舞戏"就是同时发生的,这其中起关键转换作用的人物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受欢迎是走出"过渡戏&... "时装新戏"作为"畸形之艺术"的"过渡"性时间并不长,甚至从"时装新戏"到"古装歌舞戏"就是同时发生的,这其中起关键转换作用的人物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受欢迎是走出"过渡戏"的标志,梅兰芳既是新戏的尝试者,也是走出新剧而探索开拓古装歌舞戏的旗帜。堂会戏是传统戏曲在特定场所的自然延伸,它是与庙台、戏楼、勾栏瓦舍等演剧方式相平行的独特的演剧方式。堂会戏是行家、票友与名伶相为赏度的审美场域,观赏者的审美期待对每一位杰出优伶既是极大的激励、褒奖,也是极大的压力。新戏与旧剧的性质根本不同:从新戏与旧戏的观演关系上看,一是看故事还是看角儿。新戏,以故事为主,观众看戏不看人;旧戏,以歌舞为主,观众看人不看戏。二是看人物还是看行当。旧剧也演人物,但观众却并不主要看人物,而是看人物如何通过唱念做打的行当程式极其精彩的呈现的,因而,人物只是借以呈现美轮美奂行当程式的媒介。三是看思想还是看传承。看传承就凸显观演者之间的精神依归——知音——流派族群的构筑和传播,这与观演者之间在思想观念上是否契合相去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术 时装新 古装歌舞戏 堂会 旧剧之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芳 《戏剧之家》 2012年第6期3-3,共1页
中国戏曲艺术是当今世界艺术林海中最为耀眼的一朵奇葩。从汉代的歌舞,到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从唐代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并进入宫廷,成为上层社会的艺术享受,到宋代的"瓦舍"、"勾栏"、"南戏"、"北戏"等而形成的"宋... 中国戏曲艺术是当今世界艺术林海中最为耀眼的一朵奇葩。从汉代的歌舞,到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从唐代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并进入宫廷,成为上层社会的艺术享受,到宋代的"瓦舍"、"勾栏"、"南戏"、"北戏"等而形成的"宋杂剧",到元代的"元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艺术,再到明代的四大声腔,清代地方戏曲的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曲艺术 传承 南北朝时期 上层社会 地方 歌舞戏 参军 宋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探源
10
作者 黄昉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体系。自原始时期的歌舞,到西周的优戏,汉代的歌舞戏、角抵戏,乃至唐代的踏摇娘、参军戏,宋杂剧、南戏直到元杂剧,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发展的漫长过程。其艺术渊源主要来自古代歌舞、说唱、滑... 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舞台艺术体系。自原始时期的歌舞,到西周的优戏,汉代的歌舞戏、角抵戏,乃至唐代的踏摇娘、参军戏,宋杂剧、南戏直到元杂剧,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发展的漫长过程。其艺术渊源主要来自古代歌舞、说唱、滑稽戏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宋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形成。元杂剧的勃兴,圆满实现了中国戏剧的发育和成熟。至今活跃在全国各地的300多种地方戏曲剧种,都是这一传统戏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渊源 歌舞戏 角抵 踏摇娘 参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剧专题研究
11
作者 冯源君 黄祖良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文系已故著名戏曲史家冯沅君教授写于“文革”前夕的一部讲稿,很可能也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著述。在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乃至某些局限与不足之处。然而它作为继《古剧说汇》之后冯先生毕生治曲的心血结晶,颇多... 本文系已故著名戏曲史家冯沅君教授写于“文革”前夕的一部讲稿,很可能也是她一生的最后一部著述。在今天看来,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痕迹,乃至某些局限与不足之处。然而它作为继《古剧说汇》之后冯先生毕生治曲的心血结晶,颇多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真知灼见。尤为可贵的是,它忠实地反映了老一辈学者自觉地努力学习,并试图运用马列主义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戏剧的探索足迹,反映了老一辈学者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优良学风。这些都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全稿较长,今由其学生、厦门大学黄祖良副教授整理,分期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专题研究 中国古典 曲史 元杂剧 踏摇娘 歌舞戏 方法研究 优良学风 治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戏曲的古老与现代
12
作者 栾兰 《北方音乐》 2012年第12期33-33,共1页
中国戏曲有据可查的历史,也已有上千年,或者更为久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同样长的历史中,又有那么多的剧种已经消亡,戏曲就是在变化的取舍中存在、发展到今天。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变化,戏曲才有了生命力。汉百戏、晋参军戏... 中国戏曲有据可查的历史,也已有上千年,或者更为久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同样长的历史中,又有那么多的剧种已经消亡,戏曲就是在变化的取舍中存在、发展到今天。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变化,戏曲才有了生命力。汉百戏、晋参军戏、唐歌舞戏、宋南戏、元杂剧、明传奇、清昆曲,都曾风光一时,可是随时势更迭,现在谁还知道它们的真面目呢?但京剧,还有种类繁多的地方戏曲,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之上,说明它们符合观众的需要,尽管这一需要也很微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 地方 参军 歌舞戏 元杂剧 明传奇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戏曲”萌发期探析
13
作者 王潇萌 《黄河之声》 2023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原始社会时期“巫”祭祀表演中,戏曲不可缺少的“扮演”要素初露端倪,被视为戏曲最初源起,直至宋代杂剧、南戏的出现戏曲才真正进入到成熟阶段。而先秦古优表演至唐代参军戏可谓对后世戏曲的成熟奠定坚实基础,可统称为“戏曲”萌发期。... 原始社会时期“巫”祭祀表演中,戏曲不可缺少的“扮演”要素初露端倪,被视为戏曲最初源起,直至宋代杂剧、南戏的出现戏曲才真正进入到成熟阶段。而先秦古优表演至唐代参军戏可谓对后世戏曲的成熟奠定坚实基础,可统称为“戏曲”萌发期。本文意通过文字学角度解析“戏”字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以先秦古优表演为始梳理与分析“戏曲”萌发期的发展脉络及表现形式。以期探求与思考“戏曲”萌发期时段特征及前后继承发展关系,从而对戏曲有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优表演 角抵 歌舞戏 参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湖南戏曲作家和戏曲刻书 被引量:1
14
作者 寻霖 《艺海》 2004年第5期62-65,共4页
湖南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屈原就吸取沅湘一带的民间艺术而作《九歌》。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昔楚国南郡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唐刘禹锡《竹枝词引》:“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 湖南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战国时期,屈原就吸取沅湘一带的民间艺术而作《九歌》。东汉王逸《楚辞章句》:“昔楚国南郡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唐刘禹锡《竹枝词引》:“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宋末文天样《衡州上元记》中,曾记载宋成淳十年(公元1274年)衡阳演出歌舞百戏的盛况。虽然湖南戏曲活动屡见于各代史料,但直至明代中叶才涌现如许潮、龙膺、李九标等戏曲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创作 战国时期 歌舞 曲作品 作家 刘禹锡 楚辞章句 竹枝词 明代中叶 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居易诗中的宫廷乐舞
15
作者 汤其林 《艺海》 2008年第2期104-104,共1页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的杰出代表,他见证了唐代由盛极而渐衰的精神流变,他所处的地位与环境,使之与宫廷乐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诗歌中所描绘的宫廷乐舞形式大致可以分为部伎诸乐、歌舞戏弄、《霓裳》大曲几类。
关键词 宫廷乐舞 唐代诗人 白居易 精神流变 歌舞戏 大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说《踏谣娘》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一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5期119-122,共4页
【正】 治戏曲史的人都会碰到一个唐代歌舞戏的评价问题,其中以《踏谣娘》较复杂,聚讼尤多。今所见最早记载《踏谣娘》的,是崔令钦《教坊记》: 北齐有人姓苏,(?)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 【正】 治戏曲史的人都会碰到一个唐代歌舞戏的评价问题,其中以《踏谣娘》较复杂,聚讼尤多。今所见最早记载《踏谣娘》的,是崔令钦《教坊记》: 北齐有人姓苏,(?)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行入场。行歌,每一叠,傍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今则妇人为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调弄又加典库,全失旧旨。或呼为“谈容娘”,又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典 踏谣娘 北齐 妇人 文字 开元年间 新唐书 歌舞戏 流传过程 教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舞蹈文化历史疏揽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4-89,共6页
本世纪七十年代,海安县境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引起舞蹈界关注的有三类文物:1、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通市海安县境内西北角沙岗乡。考古工作者于1973-1979年,进行四次发掘,出土了一柄稀世罕见的泥质红... 本世纪七十年代,海安县境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引起舞蹈界关注的有三类文物:1、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通市海安县境内西北角沙岗乡。考古工作者于1973-1979年,进行四次发掘,出土了一柄稀世罕见的泥质红陶穿孔斧,经碳14测定,系距今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文化 南通市 竹枝词 迎神赛会 民间舞蹈 祭祀仪式 人文历史背景 后天八卦 歌舞戏 《楚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苏莫遮》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嵘 《民族艺术研究》 1997年第2期62-67,共6页
位居丝绸之路要冲的龟兹(今新疆库车),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是得天独厚的文化智慧的储存库和转运站.声振中原、享誉世界的龟兹乐舞,是中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希腊文化荟萃的结晶,是外来文化与龟兹本土文化交融后... 位居丝绸之路要冲的龟兹(今新疆库车),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是得天独厚的文化智慧的储存库和转运站.声振中原、享誉世界的龟兹乐舞,是中原文化、印度文化、波斯、希腊文化荟萃的结晶,是外来文化与龟兹本土文化交融后裂变出的艺术新生儿.集龟兹乐舞之大成的歌舞戏《苏莫遮》,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优秀代表.它载歌载舞,形式多样,场面宏大,内容丰富,情节生动,雅俗共赏,是龟兹乐舞艺术形式和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苏莫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背景 西域歌舞戏 龟兹乐舞 唐玄宗 丝绸之路 龟兹文化 中原文化 李隆基 希腊文化 舍利盒乐舞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编导——为杂技艺术的科学发展插上翅膀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海燕 《杂技与魔术》 2011年第4期46-47,共2页
杂技艺术,古已有之。早的概念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故一般称谓“杂戏"或“百戏"。
关键词 杂技艺术 科学发展 编导 歌舞戏 傀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舞蹈略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慧 《上海艺术家》 1997年第1期22-23,共2页
舞蹈是京剧表演的重要手段,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戏曲的源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是在多种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歌舞艺术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早在汉代的角抵戏中就已开始孕育着戏曲的胚胎。角抵戏是杂技、歌舞表演的总称,... 舞蹈是京剧表演的重要手段,这一特点的形成和戏曲的源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是在多种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歌舞艺术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早在汉代的角抵戏中就已开始孕育着戏曲的胚胎。角抵戏是杂技、歌舞表演的总称,当时著名的一个节目叫《东海黄公》。到唐代,某些歌舞节目更进一步戏剧化,出现了歌舞戏,《踏摇娘》和《兰陵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两出。《踏摇娘》较之《东海黄公》,不仅人物、情节更为具体,而且演出形式更为丰富。首先,它不再是单纯的舞蹈表演,又加上了歌唱,“且步且歌”,也就是载歌载舞。第二,它采用了和声伴唱的形式,“每一迭,旁人齐声和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 京剧 杨贵妃 踏摇娘 歌舞戏 水袖 《东海黄公》 剧情 中国 钟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