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虞廷十六字心传辨正及思想变迁——基于欲望的认知及治疗视角
1
作者
张昭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126,共9页
出自《尚书·大禹谟》的虞廷十六字心传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基础。基于人心之欲与道心之理的二元对立,理学家发展出存理遏欲的欲望治疗方案。在明清之际反理学的思潮下,阎若璩质疑十六字心传是后人袭用《荀子》伪作,这对于宋明理学无...
出自《尚书·大禹谟》的虞廷十六字心传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基础。基于人心之欲与道心之理的二元对立,理学家发展出存理遏欲的欲望治疗方案。在明清之际反理学的思潮下,阎若璩质疑十六字心传是后人袭用《荀子》伪作,这对于宋明理学无疑是釜底抽薪。考辨阎若璩所论可知,其论点与论证均不足以支撑其论断,反而可以说明荀子继承发挥了十六字心传,并影响了宋明理学。十六字心传是尧舜禹所传的外王政治之道。结合《尚书·大禹谟》十六字心传的上下文,通过尧舜禹的为君治民之法、大禹伐有苗,引入汉唐的权威注疏,可判别出道心、人心、允中为三元关系,属于允许欲望适度释放的治疗方案。综合中国哲学形成发展史,宋明理学的欲望认知及治疗与荀子具有相似性,并受佛教禁欲刺激,发展出存理遏欲的观点,侧重于个体修身的内圣;三代尧舜禹、汉唐权威注疏倾向于欲望的适度释放,侧重于国家政治的外王。尽管内圣与外王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欲望治疗方案,且应用场景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字心传
《荀子·解蔽》
存理遏欲
阎若璩
欲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经皆治欲——中国古典学治欲的特点及展开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昭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10,共14页
六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六经皆治欲:《尚书》与《春秋》治欲体现在为政之正;《诗经》治欲体现在思无邪与引导欲望的合理释放与适度满足;《周易》治欲是针对深隐欲望的几占以及损益配合等;《礼经》之礼与《乐经》之乐联动,具有进...
六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六经皆治欲:《尚书》与《春秋》治欲体现在为政之正;《诗经》治欲体现在思无邪与引导欲望的合理释放与适度满足;《周易》治欲是针对深隐欲望的几占以及损益配合等;《礼经》之礼与《乐经》之乐联动,具有进与反之美。六经显示出中国古典学治欲资源的丰富,并且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统一在各经皆礼、以礼治欲,表现为约束与温和释放欲望的对立统一。纵向展开,中国传统文化在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近世社会的治欲特点可表述为六经皆治欲、四书皆治欲、理学皆治欲,三者的发展既有连续性,亦各有时代特色。横向对比,中国古典学的六经治欲与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对立,属于世俗化、人文化的治欲方案。伴随着全球世俗时代的到来,六经治欲的特色与优势愈加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治欲
以礼治欲
四书皆治欲
欲望治疗
中国古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虞廷十六字心传辨正及思想变迁——基于欲望的认知及治疗视角
1
作者
张昭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12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文化底蕴及时代创新研究”(23JD710027)。
文摘
出自《尚书·大禹谟》的虞廷十六字心传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基础。基于人心之欲与道心之理的二元对立,理学家发展出存理遏欲的欲望治疗方案。在明清之际反理学的思潮下,阎若璩质疑十六字心传是后人袭用《荀子》伪作,这对于宋明理学无疑是釜底抽薪。考辨阎若璩所论可知,其论点与论证均不足以支撑其论断,反而可以说明荀子继承发挥了十六字心传,并影响了宋明理学。十六字心传是尧舜禹所传的外王政治之道。结合《尚书·大禹谟》十六字心传的上下文,通过尧舜禹的为君治民之法、大禹伐有苗,引入汉唐的权威注疏,可判别出道心、人心、允中为三元关系,属于允许欲望适度释放的治疗方案。综合中国哲学形成发展史,宋明理学的欲望认知及治疗与荀子具有相似性,并受佛教禁欲刺激,发展出存理遏欲的观点,侧重于个体修身的内圣;三代尧舜禹、汉唐权威注疏倾向于欲望的适度释放,侧重于国家政治的外王。尽管内圣与外王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属于不同的欲望治疗方案,且应用场景亦不同。
关键词
十六字心传
《荀子·解蔽》
存理遏欲
阎若璩
欲望治疗
Keywords
the sixteen words of mind theory of Yu Ting
“The Removal of Prejudices”of Xun Zi
cherishing the principle and restraining the desire
Yan Ruoqu
therapy of desire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经皆治欲——中国古典学治欲的特点及展开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昭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10,共1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3JD710027)。
文摘
六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典,六经皆治欲:《尚书》与《春秋》治欲体现在为政之正;《诗经》治欲体现在思无邪与引导欲望的合理释放与适度满足;《周易》治欲是针对深隐欲望的几占以及损益配合等;《礼经》之礼与《乐经》之乐联动,具有进与反之美。六经显示出中国古典学治欲资源的丰富,并且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统一在各经皆礼、以礼治欲,表现为约束与温和释放欲望的对立统一。纵向展开,中国传统文化在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近世社会的治欲特点可表述为六经皆治欲、四书皆治欲、理学皆治欲,三者的发展既有连续性,亦各有时代特色。横向对比,中国古典学的六经治欲与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对立,属于世俗化、人文化的治欲方案。伴随着全球世俗时代的到来,六经治欲的特色与优势愈加凸显。
关键词
六经皆治欲
以礼治欲
四书皆治欲
欲望治疗
中国古典学
Keywords
Liu Jing are related to 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 therapy of desire through propriety
Si Shu are related to the therapy of desire
the therapy of desire
Chinese Classics
分类号
G09 [文化科学]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虞廷十六字心传辨正及思想变迁——基于欲望的认知及治疗视角
张昭炜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六经皆治欲——中国古典学治欲的特点及展开
张昭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