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讽寓·语境化·规范性——综论欧美汉学界《诗经》阐释学研究
1
作者 李会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0-98,共9页
欧美汉学家将中国传统《诗经》阐释学定义为西方阐释学话语中的"讽寓"、"语境化"和"规范性"。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理性化的分析态度摆脱了前期学者对中国《诗经》道德化阐释的反感情绪,开创了《诗经》... 欧美汉学家将中国传统《诗经》阐释学定义为西方阐释学话语中的"讽寓"、"语境化"和"规范性"。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理性化的分析态度摆脱了前期学者对中国《诗经》道德化阐释的反感情绪,开创了《诗经》阐释学研究的新领域,带来《诗经》研究的新变革。但对中国《诗经》研究中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特别是《毛诗序》研究中的盲点问题,导致他们在用西方阐释学术语来定义中国传统《诗经》阐释学的时候存在着诸多的片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阐释学 《毛诗序》 欧美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赋学研究概观 被引量:12
2
作者 康达维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8,163-164,共9页
在西方学术界,早期研究赋学的多是欧洲的学者,包括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学者。他们早在19世纪中期便开始研究了,其研究多是从翻译着手。欧洲学者最感兴趣的是《楚辞》,一般认为这是屈原创作的诗歌。奥地利学者费之迈是最早将中国... 在西方学术界,早期研究赋学的多是欧洲的学者,包括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学者。他们早在19世纪中期便开始研究了,其研究多是从翻译着手。欧洲学者最感兴趣的是《楚辞》,一般认为这是屈原创作的诗歌。奥地利学者费之迈是最早将中国的赋翻译成德文的学者。此后翻译中国辞赋的欧洲学者有法国的汉学家德理文侯爵、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等。翟理斯的《中国文学作品选珍》选译的诗文从最早的文学作品到清代的作品,收录了许多辞赋。20世纪初年,有多位欧洲学者开始专注于中国辞赋的研究,其中较知名的有卫利、叶乃度、赞克等。在美国学者中,较早研究辞赋的是卫德明和海陶玮教授,目前的领军人物是康达维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汉学 辞赋 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情与商业:《剑桥中国文学史》中的明代诗歌研究范式 被引量:2
3
作者 颜子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5,164,共11页
《剑桥中国文学史》于2013年出版了中文版,国内学界对这部文学史的讨论集中在判断其理论框架的优劣与利弊,但尚未思考欧美汉学为何会提出“文学文化史”的研究框架。《剑桥中国文学史》对于其读者群体的关注导致了这一研究框架的产生。... 《剑桥中国文学史》于2013年出版了中文版,国内学界对这部文学史的讨论集中在判断其理论框架的优劣与利弊,但尚未思考欧美汉学为何会提出“文学文化史”的研究框架。《剑桥中国文学史》对于其读者群体的关注导致了这一研究框架的产生。此外,作为一个“边缘学科”,欧美汉学需要与西方学术体系内的主流学科进行互动,因此转向“跨学科研究”。以明代诗歌为例,欧美汉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是从西方学术体系内的主流学科借鉴而来的,这主要是因为欧美汉学在明代诗歌方面缺少“文学本位”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汉学 明代诗歌 文学文化史 文学本位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