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GPS观测资料划分现今地壳活动块体的方法 被引量:30
1
作者 石耀霖 朱守彪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学中的热点。利用GPS观测的速率 (或位移 )计算网格点附近小区域的应变张量和转动的欧拉极 ,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计算的欧拉极进行分类 ,由此划分出地壳活动的次级块体。最后以中国大陆GPS观...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地球动力学问题是目前地学中的热点。利用GPS观测的速率 (或位移 )计算网格点附近小区域的应变张量和转动的欧拉极 ,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计算的欧拉极进行分类 ,由此划分出地壳活动的次级块体。最后以中国大陆GPS观测结果为例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 9个活动块体 ,通过比较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资料 地壳活动块体 欧拉极 聚类分析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理和古地形三维再造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大志 王成善 邓林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8-92,共5页
“模拟技术”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把它应用于地质学的某些方面 ,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盆地模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在古地理和古地形再造方面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尤其是在三维模拟方面。根据Hay等 (1989... “模拟技术”是当今科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把它应用于地质学的某些方面 ,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盆地模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在古地理和古地形再造方面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甚少 ,尤其是在三维模拟方面。根据Hay等 (1989)提出的物质平衡理论 ,在给定时间间隔内 ,作用在研究区表面的构造、侵蚀和沉积过程所造成的沉积物的侵蚀总量与沉积总量之间物质守恒 ,与古地形再造和古地理重建相结合 ,用三维数值模型来模拟研究区域的变化过程 ,用GIS技术把这个变化过程的动态显示出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型 古地形再造 欧拉极 古地理重建 地质学 GIS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大陆再造GIS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辉 陈建平 +2 位作者 于淼 于萍萍 严琼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3-693,共11页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古大陆的复原与再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为古大陆再造系统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常见古大陆再造软件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以古地磁和欧拉旋转...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古大陆的复原与再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功能为古大陆再造系统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常见古大陆再造软件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以古地磁和欧拉旋转为基本模型的古大陆再造系统,通过对古地磁极、欧拉极等一些地质与几何要素的计算来定量描述板块的位置、运动轨迹、运动速度等属性,同时能对这些地质要素的数据和板块的数据进行管理,方便查询、检索、分析与展示,并以羌塘、拉萨、喜马拉雅3个地块为例对古陆再造系统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大陆再造 古地磁 欧拉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型计算机进行世界古大陆再造成图——方法与实例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翔 张玲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7-26,共10页
进行世界占大陆再造需要3个步骤:(1)确定各古大陆块体的边界;(2)进行必要的陆块拼合处理;(3)恢复各个占大陆块体正当时的方位和位置。第一步是地质学上的判断问题,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应用微型计算机进行处理,涉及大陆地块在地球表面运动... 进行世界占大陆再造需要3个步骤:(1)确定各古大陆块体的边界;(2)进行必要的陆块拼合处理;(3)恢复各个占大陆块体正当时的方位和位置。第一步是地质学上的判断问题,第二步和第三步是应用微型计算机进行处理,涉及大陆地块在地球表面运动时球面几何学中的欧拉极和欧拉旋转问题。本文介绍在IBM-PC/AT微型电子汁算机上进行占大陆再造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古生代古大陆再造的特殊性。最后给出了震旦纪、泥盆纪5张不同投影实例图作为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大陆 世界古大陆再造图 微型机应用 陆块拼合 欧拉极 欧拉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